课题1水的组成
- 格式:docx
- 大小:111.66 KB
- 文档页数:6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化学教案《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能。
如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中学生上台展示预习的内容,在课中实验活动探究中,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来展示自己当堂所学,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分成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另外,让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本质性教学活动。
3、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来攻破教学难点。
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对课本的实验[3-1]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实验室中水电解器上的电极有问题不能做实验),这样全体学生都能看到,防止了演示实验时有一局部同学看不到的敝处,而且现象比拟明显,还节省了时间,当然不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
这个探究过程中贯穿以“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设计实验—进展实验—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知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环节,学生对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参与度较高,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合作才能、表达才能、动手才能和应用才能,进步了科学素养。
4、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示我们的地球,同时展示没有水的火星,在强烈的比照下,让同学们体会到水对我们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一种情感。
此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需要改良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进展了探究活动后,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展学习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有待进步的方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
例如,在课堂达标检测中,有的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未能当堂及时给与指正和评价,这些存在的问题假设能及时向学生指出,那么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开展。
二、教学施行过程中的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顺畅,教学节奏还行,语言的感染力有点欠缺,需要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进步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以下两个方面也有待改良:《水的组成》化学教案2 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第三章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
3、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模型。
重点难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教学【展示】一杯水【问题】你认识水吗?请大家谈谈对水的认识。
【过渡】水可不可以继续分解呢?让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演示】实验3-1水的电解实验(教师边实验边说明实验方法)组织小组交流,观察并记录小组讨论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讨论问题】水可不可以分解,为什么?大家观察的真细致!化学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不过,正如大家所想的,判断水是否分解还得找出实验中生成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展示史实】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水可以分解,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板书】水→氢气+氧气大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两支玻璃管中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吗?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
【知识链接】氢气的性质。
组织交流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介绍史实】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生成的氢气、氧气都不可以再分了,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提问】那么,水的组成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H2O )、氢气(H2)、氧气(O2)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
你能说说区别吗?【讲授新知】我们可以把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提问】想想看,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哪些化合物呢?将你找的物质的化学符号,填在方框呢?比比看,哪个小组在一分钟内找的又多又准!教师组织学生组间交流。
教师指出学生书写的一些物质:CO2、P2O5、Fe3O4、MnO2、CO、SO2……,大家发现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好,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物质归为一类,叫做氧化物。
物质家族丰富多彩,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些物质。
第三单元课题 1《水的组成》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实验设计:
学生电源(9~12V),大烧杯(盛电解液),小试管2支,铜导线若干,酒精灯,木条,烧杯(盛洗手水)。
教师器材:
学生电源(36V),大烧杯(盛电解液),小试管2支,铜导线若干,酒精灯,木条,氢气若干(用排水法收集,置放于烧杯中),烧杯(盛洗手水)。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水的组成说课稿(共5篇)篇1:《水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
本课题要紧扣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开展,既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利于缩小学生对于化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电解实验与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开始的,在此过程中,直观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与方法,这种展现方法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的氧气的知识,能够区别并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由对水的分解反应的认识学习,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的生成,但元素种类不变。
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正确书写化学式打下了基础。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持对生活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四)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认识和区分。
(五)教具准备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电解水装置。
二、说学生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首先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其次是知识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
课题1水的组成
知识点1:一.水的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在101kPa下,
水的凝固点为0℃(结冰),沸点是100℃。
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水的导电能力较弱。
2.水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分解,难以用水作原料直
接制取氢气。
水的pH为7。
知识点2、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
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2.检验气体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负极:用燃着的的木条检验负极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水通电
氢气+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是:
生成物的体积比V H2:V O2=2:1 ;质量比m H2:m O2=1:8。
4.实验推论:
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由组成;因为元素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知识点3、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⒈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
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文字表达式: 点燃
氢气+ 氧气
水
2H 2+O 22H 2O
(2)检验氢气纯度的力法是: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
焰,移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 验纯 。
(3)氢气的用途: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
优点:来源广泛,发热量高,没有污染
知识点4:物质的分类(重难点)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混合物(多种物质)
物质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一种物质) 氧化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同步题型分析
水的组成
1、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
A .1:2
B .2:1
C .1:8
D .8:1
【答案】B
2、电解水,与电源正极相连一端生成气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能支持燃烧
B .能供给呼吸
C .能作燃料
D .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
3、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
组成的
【答案】B
4、右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试回答问题:
(1)其所用电源为 电,由图可知A 端为 极。
(2)与A 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可用 来检
验。
(3)如果B端气体的体积为8mL,则A端气体的体积为。
(4)反应的化学表达式(用化学符号书写):。
【答案】(1)直流正(2)氧气带火星的木条(3)4mL
(4)2H2O 通电2H2↑+ O2↑
氢气的性质
1、氢气与氧气在性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液态时无色 B.气态时无味 C.密度比空气小D.可以燃烧
【答案】B
2、检查氢气的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看见蓝色的火焰
C.听到剧烈的爆炸声 D.听到很小的声音
【答案】D
物质的分类
1、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现有以下物质:
①氢气(H2)②牛奶③澄清的石灰水④氧化铝(Al2O3)⑤水(H2O)⑥四氧化三铁(Fe3O4)⑦白磷(P)⑧高锰酸钾(KMnO4)⑨二氧化硫(SO2)⑩氯化钠(NaCl)⑪过氧化氢(H2O2)其中
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单质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可以将④⑤⑥⑨⑪称为氧化物,它们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答案】②③①⑦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④⑤⑥⑧⑨⑩⑪由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模块2易错
1、单质与纯净物
纯净物且只含有一种元素才是单质。
2、含氧化物与氧化物的关系。
模块3习题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雪花溶化成水 B . 水蒸发成水蒸气
C.水凝结成冰D.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原子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水分子D.氢分子、氧原子
3.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水不能燃烧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D.水电解可得到两种气体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氧气组成
B.一个氢分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B.水在常温下为液态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6.常温下,碘与镁化合时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此时水的作用是()
A.反应物B.氧化剂
C.催化剂D.还原剂
7、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二、填空题(30分)
7.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沸点为,在,水的密度最大为.
8.电解水时正极上汇集的气体能,证明是;负极上汇集的气体能,证明是,其体积比为.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或,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同时也验证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9.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分析,水电解的实质是 .
三、简答题(10分)
10.冬天露在地上的自来水管要用保温材料裹住,请运用水的物理性质和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D 2.C3.B4.C 5.D6.C
二、7.无色无味的液态,0℃,100℃,4℃,1g/cm3.8.使带火星木条复燃,O2,燃烧,H2,1∶2,8∶1,稀H2SO4,NaOH溶液,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9.水分子破坏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10.夜间自来水管中水一般不流动,冬天气温低,当降至0℃时,水结冰体积膨胀,易把水管胀裂,所以必须给露出在地面上的水管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