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专题 运动的图像描述和计算 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5
专项训练—运动的图像问题和相关计算1.小明在参加百米赛跑的时候,准备时间用了5 s,开跑2 s后摔倒了,从地上爬起来用了1 s,之后他继续进行比赛,直至完成比赛又用时9 s,则他从开跑到完成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 A.20 m/s B.9.09 m/sC.8.33 m/sD.6.67 m/s2.小明骑自行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前面一半路程它的运动图像如图甲所示,后面一半路程运动图像如图乙所示.(1)由图甲、乙可知:前半程小明骑自行车的行驶速度v1=m/s,后半程小明骑自行车的行驶速度v2=m/s.(2)小明完成前半程s1用时t1=10 min,则前半程s1=m.(3)全程的平均速度v≈m/s.(答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甲、乙两人从相距15 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 km/h,乙的速度为2 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为4 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的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的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km.4.从上海到南京的普通列车A时刻表如表1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动车组列车B时刻表如表2所示.(1)普通列车A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动车组列车B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从上海去南京,乘坐动车组列车B比乘坐普通列车A可节省多少时间?5.“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小明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你也试试吧.(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请你解释这两个数据的含义.(2)如果小明的爸爸驾车通过标志所示的这段路程用时30 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处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 km/h,最高限速120 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6.[2021河南郑州十一中教育集团联考]暑假里,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有12节车厢(包括火车头).已知每节车厢长15 m.(1)在行驶途中,他做了简单的测量:在15 s时间内,路边有10根电线杆从他眼前掠过.已知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50 m.求在15 s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当火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 s.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长?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运行的时间是多少?(3)若该火车以72 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600 m的大桥,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7.[2021 福建漳州期末]人类遇到紧急情况时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需要0.6 s,某司机驾车以54 km/h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有车辆抛锚,遂采取紧急刹车.从行车记录仪上看到汽车制动后继续向前滑行了1.8 s,测得地上刹车痕迹长达15 m.(1)试计算从司机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2)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达到30 m/s,刹车距离是在普通公路上的2倍.为了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两辆汽车之间必须保持多远的安全距离?8.[2021山东滨州滨城区期末]国家推行了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新交规,可以简化如下:如图所示,当该车道斑马线上有行人时,机动车车头就不得越过停止线,否则视为违反交规.现小明以 1 m/s的速度沿垂直于车道的虚线OAB匀速穿过该车道,其中A、B分别为车道两侧边线上的两个位置,当图中轿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向左行驶且车头距停止线28 m时,司机发现小明正位于O处,于是立即刹车使轿车减速,经过5 s汽车停了下来,该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8 m/s,已知O、A相距2 m,A、B相距4 m.(1)求轿车减速5 s内行驶的路程.(2)求小明从O处运动至B处所需的时间.(3)请结合计算结果分析并说明该轿车司机是否违反新交规.9.某校的南北两个校区相距12 km,为此学校提供了一辆校车穿梭两地.某次某物理老师自驾小汽车由北校区前往南校区,刚出发便看到了前方同向行驶的校车,两车全程都匀速行驶,小汽车的速度为72 km/h,而校车的速度为54 km/h,不一会儿,小汽车便超过了校车.(1)小汽车从北校区到南校区需要多少分钟?(2)校车出发2 min后,小汽车才开始出发,小汽车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校车?(3)已知校车长13 m,小车长5 m,求小汽车从车头追上校车到车尾超过校车经过的时间. 10.流速为5 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各是多少?11.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12.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像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13.[多选]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甲同学后,两人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0 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14.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0~10 s内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在0~4 s内,汽车的速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t=5 s时汽车的速度为m/s;汽车在4~6 s内通过的路程是m.参考答案5.解:(1)“上桥18 km”的含义是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 km;“40”的含义是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 km/h.(2)在高速公路上,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3=v3t1=30 m/s×0.6 s=18 m, 刹车后的滑行距离s4=2×15 m=30 m, 从司机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下来通过的路程s5=18 m+30 m=48 m,即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48 m.10.解:以水为参照物,则木桶是静止的,无需考虑水流速度,1 h后船离木桶的距离为船行驶的距离,因为船速均为30 km/h,则s=vt=30 km/h×1 h=30 km,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均为30 km.11.A【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兔子在t2时刻到达100 m处,乌龟在t3时刻到达100 m处,且t2比t3小,故兔子先到达终点,兔子获胜,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由题图可知,兔子是在t1时刻出发的,比乌龟晚出发,选项B正确;由兔子和乌龟的s-t图线相交三次可知,兔子和乌龟相遇三次,选项C正确;由于乌龟和兔子通过的路程相等,兔子运动的时间短,所以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选项D正确.12.D【解题思路】由题图a可知,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甲、乙两车相距s,由题图b可知,在0~t0时间内,两车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甲车的速度快,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斜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越快,所以图线Ⅰ表示甲车的运动情况,图线Ⅱ表示乙车的运动情况,故A错误;题图b中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相遇,此时两车的速度并不相等,故B错误;由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可知,两车距离变为s1(s1<s),有两种情况,一是甲车尚未追上乙车,二是甲车超过乙车,所以,t时刻可能在题图b中的t0时刻之前,也可能在t0时刻之后,故C错误,D正确.13.AD【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在第10 min时两同学相遇,A正确;相遇前的10 min内甲运动了3 km,乙运动了1 km,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B错误;相遇前、后乙运动同样距离所用时间分别为10 min和5 min,相遇后乙的速度是相遇前的2倍,C错误;整个过程中,甲运动4 km,乙运动2 km,甲、乙运动时间相等,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D正确.14.【参考答案】增大3060【解题思路】由题图知,在0~4 s内,图像是一条斜向上的图线,表明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观察坐标图可知,t=5 s时汽车的速度v=30 m/s;汽车在4~6 s内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s=vt'=30 m/s×(6-4) s=60 m.。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甲、乙两位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0﹣10s 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B .两同学出发后在第10s 时相遇C .在10s ﹣20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答案】B【详解】A .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 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 甲<v 乙,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在15s 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 ,此时两同学相遇,故B 错误,符合题意;C .由图象可以看出,在10s ﹣20s 内,乙同学是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在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v 乙===乙乙s100mt10s10m/s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B.乙图中气球下,系在细杆下的小旗没有随风飞舞,是因为小旗相对于风是静止的C.丙图中两盗贼后面的警车能够追上盗贼的车D.丁图中风向左吹,a车静止,b车向左运动【答案】D【详解】A.甲图中,汽车行驶的速度大于孩子们行走的速度,汽车相对于地面位置变化较快,孩子们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前进得较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乙图中,根据左侧固定的小旗的飘动情况可知风是向右吹的;而气球下系在细杆下的小旗没有随风飞舞,是因为气球以及下面的旗子与风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运动,此时气球和下面的小旗与风的速度相同,所以小旗相对于风是静止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丙图中,警车越来越大,说明两盗贼后面的警车逐渐靠近他们的车,所以可知警车的速度较快,则警车能够追上盗贼的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丁中烟的飘动情况可知风是向左吹,而a车上的旗子向左飘,则a车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即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静止,还可能向左运动,且车速小于风速;因为b车上的旗子向右飘,所以b车只能是向左运动,且车速要大于风的速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专项强化训练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坐在顺流而下的小船里,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太阳B.船C.河底D.河岸【答案】B【详解】ACD.坐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中的小明,小明与太阳、河底、河岸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河底、河岸为参照物时,小明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小明坐在顺流而下的小船里,小明和所乘坐的小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因此以小明所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所示是飞机进行空中加油的情景(其中负责为其它飞机加油的飞机叫加油机,接受加油的飞机叫受油机),在加油的过程中,如果说加油机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B.太阳C.受油机D.地面上的建筑物【答案】C【详解】A.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地球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加油机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加油机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加油机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D.若以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地面上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加油机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A错误;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B错误;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C正确;D.地面位置与乘客的距离在不断变大,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硬币的直径,比如游标卡尺;可以用“捆绑法”测量得出硬币的周长;“堆叠法”测量出一本书的厚度,再除以具体的纸张的数量可以得出每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在一根均匀的小木棒上紧密的绕上几十圈,然后用刻度尺测量出所绕的圈数的长度,再除以所绕的圈数,则可以得出铜丝的直径;2、平躺在床上,数一下身高等于多少只脚掌的长度,再用刻度尺测量脚掌的长度,相乘就可以得出大概的身高,不过,此方法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的,有例外如脚掌粗大者等。
3、一天等于:24*60*60s=86400 s4、多次测量秋平均值:一次所用的时间短,但是可以测量比如50次周期所用的时间,再除以50次,则得到每个周期的时间。
一秒的摆,则要通过公式的计算得出摆线的长度。
T=2*3.14*(L/g)^0.5 是高中知识。
简单提及。
二、运动的描述1、相对于火车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树木房屋则是运动的。
2、参照物是船(B)3、人们认为运动员是运动的是因为根据经验来判断的,是以运动员身边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但是始终是处于屏幕内,则可以近视的看做是静止的,这又是以屏幕作为参照物的。
判断的标准是两物体间的相对位置有没有改变。
三、运动的快慢1、可以,但是要以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表示速度的话(s/t=1/v)是V=S/t的倒数,有些时候比值过大,不好判断且与人们的思维习惯相反,所用常用的是V=S/t。
2、估计经过一个里程碑的时间,代入公式V=S/t 既可以得到;3、代入公式:v=s/t 50/6 m/s 50/7 m/s 100/13 m/s4、1318*1000m/(4*60+55)*60 s= ;V1=4.85km/min v2=4.690km/min v3=4.27km/min 经过比较美路段的平均速度,则得出列车在有北京南到济南西这个路段运行的最快,在南京南到上海虹桥路段最慢。
四、测量平均速度1、刻度尺机械停表V=S/t2、原因有很多,大概的有:小车运行的时间短,测量的不是很精确;小车由上至下,涉及到了物体能量的转换(机械势能转为动能);小车的运动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理由同上);有读表时存在的误差;受人的按表的反应时间影响。
(1)机械运动的图形、图像和计算一、单选题、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
下面四个1.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 v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如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 t-图像,分析图像,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 )A.甲物体做加速运动,乙物体做减速运动B.甲、乙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t=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C.乙物体的运动速度是5 m/sD.10s3.甲、乙两车同时出发,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如图记录了在相同的时间内两车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 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 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其速度之比是4:1,路程之比是2:5,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A.8:5B.5:8C.10:1D.1:105.甲、乙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 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
两车先后到达距P 点18米的Q 处,时间差为t ∆,则( )A.甲比乙先到达Q 处,12s t ∆=B.甲比乙先到达Q 处,18s t ∆=C.乙比甲先到达Q 处,12s t ∆=D.乙比甲先到达Q 处,18s t ∆=二、探究题6.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 s ,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_______(选填“A ”或“B ”);(2)比较小球A 和B 在第1 s 末至第6 s 末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A v _______B v (选填“>”“=”或“<”).三、实验题7.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做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并写了如下实验报告,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一、选择题1.(0分)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先用10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前一半路程,接着用15km/h 的速度匀速骑行了剩下的一半路程。
小明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km/hB .12.5km/hC .13km/hD .13.5km/h解析:A【详解】总路程为2s ,前半程和后半程都为s ,则前半程的时间为 11s t v = 后半程的时间为 22s t 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121222210km/h 15km/h =12km/h 10km/h 15km/h s v v s v s s t v v v v ⨯⨯====+++总总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0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记录的相等时间隔里小车往右运动的情景,则小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情景可能是( )A .B .C .D .解析:B【详解】小车刹车后做减速运动。
A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路程都相同,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B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小,则是做减速运动;故B 符合题意;C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大,则是在做加速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D .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忽大忽小,则在做变速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0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 与s 和t 无关,是一个定值B .由s v t =可知,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C .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 ,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A【详解】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保持不变,故A 正确;B .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但速度大小与物体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故B 错误;C .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运动方向在发生变化,不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D .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 是指平均速度,故D 错误。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参考答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0”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um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18.4cm ,估计值是0.01cm ,单位是厘米。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1.90 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0.1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7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总结)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
运动.
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学习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
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好多种形式,例如电磁运动,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运动等.
2.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
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他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小练习:
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座椅,房屋,树木为参照物,请说一说坐在
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17日早上,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对接。
对接后若认为“天和核心舱”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天和核心舱B.太阳C.地球D.神舟十三号【答案】D【详解】A.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BCD.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两者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选择神舟十三号为参照物时,“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太阳、地球都是运动的,故只有D符合题意。
故选D。
2、小明在临沂北站乘坐高铁前往济南,列车行驶过程中,若说坐在座椅上的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面上的大树B.迎面行驶过来的列车C.列车里的座椅D.列车里行走的乘务员【答案】C【详解】ABD.小明在临沂北站乘坐高铁前往济南,列车行驶过程中,小明相对于地面上的大树、迎面行驶过来的列车及列车内行走的乘务员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地面上的大树、迎面行驶过来的列车及列车内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以列车里的座椅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列车里的座椅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明相对于列车里的座椅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B.河岸C.迎面驶来的船D.船上的座位【答案】D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相对于河岸上的树、河岸、迎面驶来的船的位置不断变化,而相对于他自己的船上的座位位置不变,我们说游客是静止的,是以他自己的船上的座位为参照物,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端着托盘送菜品的情景。
若认为机器人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托盘B.地面C.菜品D.机器人手部【答案】B【详解】A.机器人一直端着托盘,机器人和托盘之间未发生相对位置变化,以托盘为参照物,机器人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送餐机器人端着托盘送菜品的过程中,机器人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C.机器人端着菜品向前运动,机器人与菜品之间未发生相对位置变化,以菜为参照物,机器人是静止的,故C 不符合题意;D.机器人的手部一直端着托盘,与机器人之间的相对位置未发生改变,以机器人手部为参照物,机器人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专题速度图像同步练习含答案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甲与丙B.甲与乙C.丙与丁D.乙与丙2.(2019乐山)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3.(2019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3s时甲在乙的前方4.(2019泸州)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B.在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5.(2018黄石)如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s6.(2019郑州实验中学月考)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9s两车相遇.设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两车行驶的路程分别记为S甲、S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mB.两车的路程比为s甲:s乙VV16=〉S乙甲D.两车的速度比为v甲:v乙=3:1C.mVV=24〈S甲乙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m8.(2019普宁期中)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1500上同时出发,其位置s120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90示.根据图象回答(1)甲车的速度为___m/s(2)出发时___车在___车前300m(3)出发后___s,两车相遇(4)当t=5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m9.(2019防城区期末)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B.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C.甲、乙两车都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10.某物体在水平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该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物体在7s内运动的路程为6mB.以出发点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是静止的C.物体前2s内的速度大于后2s内的速度D.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11.(2019南阳一模)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答案1.D2.C3.C4.C5.C6.C7.东308.30 乙甲20 4509.B10.C11.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运动的图像描述和计算含答案
类型运动的图象
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2.(自贡市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时间内的速度大
3.(黄石市中考)下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 s
4.(眉山市中考)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
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a
B.乙的s-t图象一定为c
C.甲的s-t图象可能为b
D.乙的S-t图象可能为a
5.(桂林市中考)周末,小关100 小超和小超分别与家人驾车同80时从同一地点前往桂林市乐满地主题乐园游玩,如图所示是两小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图象,由图可知,两小车都在做____(选填“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小超家的车速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小关家的车速
6.(烟台市中考)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____m/s,5s 时两车相距____m;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运动。
7.如图是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____m,在5s~1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___m/s
8.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铜仁市中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 了做直线运动的A 、B 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
A.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A 物体做变速运动
C.b a v v
D.B 物体运动1.5s 通过的距离是3m
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____和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____
类型 速度的综合计算 11. 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
爆破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8cm/s,爆破者点燃导火线后以5m/s 的速度跑开,他如果要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150m 远的安全地带,导火线至少多长?
1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若汽车以z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 。
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斯离为30m 时
(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13.(济宁市中考)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
求:(1)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多少km?
(2)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
14.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
1.A
2.C
3.C
4.A
5.匀速直线大于
6.0.2 0.5 西
7.0 0.4
8.B
9.B
10.甲丙乙
11.24cm
12.0.7s 10m/s
13.129km 214km/h
14.100km/h 6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