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陋室铭》同步练习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单元十、《陋室铭》(一)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是哪一项?()A.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驰名.中外大展鸿.图C.可以调素.琴 D.无案牍之劳.形素.不相识不劳.而获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是哪一项?()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选文哪句话点明了主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选文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荆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
孔子过而不式①。
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则下,二人则式。
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
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
”【注】①式:车前扶手横木,古人按俯着表示敬意。
这里用为动词,行式礼。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 )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遂以名.楼(《黄鹤楼》) 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素.湍绿潭 (《三峡》)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何陋之.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7.“馨”本义是散布得远的香气,在“惟吾德馨”一句中有什么含义?8.本文题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9题。
《陋室铭》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 ( )惟.吾德馨.( )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 ( )可以调素....琴( ) ( ) ()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 ( )无案牍..之劳.形( )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0 陋室铭练习苏教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苔.痕()鸿儒..()案牍.()德馨.()二、根据诗文内容填空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三、重点实词.名斯惟吾馨鸿鸿儒白丁调素金经丝竹乱案牍劳形云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五、课外拓展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清旦..() 2、衣冠..()而之市3、适.鬻金者之所()4、徒.见金()2、选出下列加点“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C、子攫人之金何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译: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启示:参考答案二、根据内容填空1、《全唐文》唐代刘禹锡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三、重点实词名:出名斯:此、这惟:只吾:我馨:这里指品德高尚鸿:通“洪”,大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白丁: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弹奏素:不加装饰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扰乱案牍:指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云:说四、翻译句子略课外拓展1、清晨穿了衣服,戴了帽子往、到只2A3人都在那儿,你就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4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陋室铭》练习题一.填空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著名,字,“陋室”的意思是,“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绩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一般都要。
2.《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
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
其中的“”和“”都暗喻了的人。
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贤人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用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陋.室() 2. 德馨.()3. 案牍.() 4. 西蜀.()三.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1.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2.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3.案牍..之劳形:桌案上的文件。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了龙,这水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四 . 写出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1.有龙则.灵() 2. 惟吾德馨.()3. 无丝竹之.乱耳()4. 何陋之.有()5. 无案牍之劳.形()6. 斯.是陋室()五.翻译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六.按要求默写句子1.文中表现作者高雅情操的句子是“”2. 文中突出道德作用的句子是“”3. 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七. 给自己的房间起一个名字,并说说理由。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陋室铭班级学号某某得分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___,字________,是________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后来开展为一种________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________的特点。
3.〔1〕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山不在高,有仙如此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如此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如下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五.阅读文章,回答如下问题。
陋室铭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德馨()苔痕()案牍()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⑷无丝竹之乱耳()⑸无案牍之劳形()3、翻译句子: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骈”:意思是“两匹马并列”。
在古代,骈文是一种文体,讲究押韵,比诗的范围大。
骈句,则是指相连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的句子统称为散句)。
请找出本文中的骈句并制成读书卡片保留下来。
课文精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③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③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4、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参考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相关链接三迁陋室出名篇唐代大文豪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第10课《陋室铭》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二下)6doc初中语文〔时刻:45 分钟总分值:100分〕基础知识1.在括号内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6分〕造诣.〔〕喝.彩〔〕谦逊.〔〕差.使〔〕陋.室〔〕德馨.〔〕鸿儒.〔〕案牍.〔〕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不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不屑置辩秉烛夜谈改斜归正偃旗息鼓原形必露夸父追日不能自己杳无消息大事大非无人咨询津错不字:改正:语言表达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边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选择其中的一那么作简单分析。
〔6分〕〔1〕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2〕艾琳洗面奶专门适合任何皮肤。
〔1〕〔2〕4.王芳同学家住在二楼。
一天,三楼张阿姨家晾晒衣服未脱水,水滴在王芳家晒的棉被上了。
假如你是王芳,请你将要对张阿姨讲的话写下来。
要求简明,得体,不超过30个字。
〔6分〕5.你一定阅读过«西游记»吧,你最喜爱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什么缘故?你最厌恶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什么缘故?〔8分〕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咨询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讲明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字〔20分〕有仙那么名.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能够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翻译以下句子:〔2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译:〔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5〕孔子云:〝何陋之有?〞译:8.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讲讲你的理由。
〔3分〕9.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情?〔3分〕10.你认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的〝陋〞依旧〝不陋〞?请讲讲你的理由。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10、《陋室铭》课文同步测试(时间:45 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知识1.在括号内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6分)造诣.()喝.彩()谦逊.()差.使()陋.室()德馨.()鸿儒.()案牍.()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不屑置辩秉烛夜谈改斜归正偃旗息鼓原形必露夸父追日不能自己杳无消息大事大非无人问津错别字:改正:语言表达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边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选择其中的一则作简单分析。
(6分)(1)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2)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1)(2)4.王芳同学家住在二楼。
一天,三楼张阿姨家晾晒衣服未脱水,水滴在王芳家晒的棉被上了。
假如你是王芳,请你将要对张阿姨说的话写下来。
要求简明,得体,不超过30个字。
(6分)5.你一定阅读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讨厌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8分)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20分)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翻译下列句子:(2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5)孔子云:“何陋之有?”译:8.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3分)9.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10.你认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的“陋”还是“不陋”?请说说你的理由。
(4分)11.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4分)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第10课《陋室铭》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禁不住 B.忍俊不禁 C.弱不禁风 D.违禁品答案:D解析:分析:D项“调”读jìn,其他都读jīn。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答案:A解析:分析:A项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划分。
3.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答案:D解析: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面虚写,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4.作者描写陋室的三个方面()A.陋室环境B.陋室的人C.陋室生活D.陋室不陋答案:ABC解析:分析:“陋室不陋”指的是环境清幽,交往的人高雅,陋室生活清闲自得。
故选ABC。
点评:考查对文章要点的归纳。
5.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答案:A解析:分析:B项中,“劳”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使……劳累。
C项中,“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D项中,“是”为判断动词。
第10课《陋室铭》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一.填空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闻名,字,〝陋室〞的意思是,〝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者称述功绩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一样都要。
2.«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缘故是〝〞。
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缘故是〝〞。
其中的〝〞和〝〞都暗喻了的人。
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闻名的居室〝,〞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贤人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域突然上升,而引用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句呼应,把〝陋〞字完全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域。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陋.室〔〕 2. 德馨.〔〕3. 案牍.〔〕 4. 西蜀.〔〕三.加点的词讲明有误的是〔〕1.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2.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3.案牍..之劳形:桌案上的文件。
4.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有了龙,这水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四 . 写出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1.有龙那么..灵〔〕 2. 惟吾德馨.〔〕3. 无丝竹之.乱耳〔〕4. 何陋之.有〔〕5. 无案牍之劳.形〔〕6. 斯.是陋室〔〕五.翻译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六.按要求默写句子1.文中表现作者高雅情操的句子是〝〞2. 文中突出道德作用的句子是〝〞3. 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七. 给自己的房间起一个名字,并讲讲理由。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2)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 hǖ)()
(3)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 án)()
2.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佳句默写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4.____________,西蜀子云亭。
四、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
(不少于两个)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同步达纲练习】
一、1.(1)B (2)C (3)A 2.A 3.B
二、略
三、略
四、1.捕蛇者说西游记五柳先生传“友邦惊诧”论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
4.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5.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6.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7.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8.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