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2)
- 格式:ppt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23
【比邻学堂】心理测量学测试题第二章经典测量理论【本章习题精练】一、判断题1.系统误差具有稳定性,因此一些系统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2.随机误差是难以控制的,在测量中是无法避免的。
3.CTT假设真分数是不变的,所以测量的任务就是估计真分数并通过改进测量工具等方法来是观测分数等于真分数。
4.真分数中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5.测量特质单一表示同质性信度高,同样,同质性信度高也可推出测量特质单一。
678912.的影响。
345.。
67度P为8910111213.有 2.2分(该题满分为5分),那么该题的区分度约为__________。
14.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表达为__________。
15.若以测量信度趋向于1,则该测量的标准误趋向于__________。
16.效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
17.若某题通过率为0.5,则D最大为__________。
18.如果某测验的信度系数为0.9,那么该测验中真分数造成的变异占__________、由误差分数造成的变异占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1.测量过程中由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A.系统误差B.恒定误差C.测量误差D.随机误差2.某次考试中,由于老师的粗心而给错了一道题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成绩产生的误差是A.系统误差B.恒定误差C.测量误差D.随机误差3.CTT数学模型的假设公理不包括A.真分数(T)和误差分数(E)之间的相关为零B.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零C.观察分数(X)和误差分数(E)之间的相关为零D.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用平行测验反复测量多次,则其误差分数(E)的均值会接近04.在经典测量的真分数模型下,公式中,由于系统误差造成的变异是A.B.C.D.5.Thorndike关于经典测量理论提出的观点是A.“心理特质是一种客观存在”B.“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C.“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D.“心理特质可以测量”6.下列选项属于测验稳定性或多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程度的是A.信度B.标准化C.效度D.常模7.关于各类信度系数及其主要的误差方差来源,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重测信度的主要误差方差来源是时间取样B.分半信度的主要误差方差来源是内容取样C.同质性信度的主要误差方差来源是内容的异质性D.重测复本信度的主要误差定方差来源是评定者间差异8.下列关于重测信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重测信度要求我们测量的特质是稳定的B.两次测量之间需要保证适当的间隔时间C.重测信度可以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化的资料D.重测信度适合测量那些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质9.已知经过矫正的分半信度为0.89,则原来一半测验的信度系数为A.0.84 B.0.94 C.0.80 D.1.0610.对于创造力测验或投射测验最适合用以下哪种信度估计方法A.评分者信度B.同质性信度C.分半信度D.重测信度11.已知迷死他赵,凉音,眼泪三位老师对君君侠同学和度同学的试卷进行打分,求该试卷的信度君君侠度迷死他赵 1 2凉音 2 1眼泪 2 1A.1/9 B.1/16 C.3 D.27/1612.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A.两半测验间的一致性B.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C.所有题目与分测验间一致性D.所有分测验间的一致性13.一次测验结束后,将测验按一定的标准分为等值的两半来求相关系数。
心理学心理测量知识点:概论(二)量表的种类有:量表是由人来制订的,依单位和参照点的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一样。
根据测量精度高低,斯蒂文斯将量表分为四个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种类定义特点备注(1)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
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无参照点和单位。
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
(2)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
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
无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
(3)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
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
可以进行数学运算,有相等单位。
(4)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
大多是物理量表。
而心理量表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
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
可以进行数学运算。
11、心理测量是: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反映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2、著名的心理测验学家安娜斯泰西认为: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这一定义包含有至少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样本、客观测量和标准化。
心理测验要测量的是心理特征,但它要通过测量人的行为来实现,从行为测量中来推知心理特征。
这就要找有代表性的少数行为作为全部行为的样本。
3、关于心理测量中的标准化:心理测量要做到客观必须在测验编制、实施、评分、解释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
标准化的测量是测量客观性的根本保证。
4、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5、心理测验的种类:(1)按测验的内容分: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反应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如成套的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如EPQ、MMPI等。
(2)按测验的对象特点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心理测量学章节重点本阶段内容介绍:心理测验作为一门用于临床诊断、判断疗效,以及推动心理咨询进程的技术和方法,成为学习心理咨询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心理咨询师职业认证培训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心理测验的基本理论、测验工具的使用。
本部分内容应注重对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评估及测验结果的解释等。
本阶段学习建议:这部分内容在基础知识及案例选择题中通过选择题方式进行考核。
应对基础知识部分的考试,需要拿握习题集中涉及到的知识点。
应对技能部分的案例选择题,需对照相关视频讲解及考试联系,了解常考题型的解答思路。
总的来说这部分计算的内容虽然难,但不作为重点,而识记和理解则相对而言比较重要。
如果能够亲身参与几个心理测验,了解其过程,则更有助于知识的整体掌握。
第五章心理测暈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三要素:事物、数字、法则。
二、测量要素测量的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有两种,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
“0℃属于相对零点,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好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还要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在一个有定量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根据单位的理想\不理想,量表分为四类:(一)命名量表:只能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或分组。
是最粗略、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如性别(男、女)、学历、企业性质、职业、地区等。
由于定类尺度只能区分事物是同类或不同类,因此它具有“=和≠”的数学特性。
通常计算每一类别中各元素或个体出现的“频数或频率”来进行分析。
(二)顺序量表: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它不仅可以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
如:◆考试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初中、髙中、大学及以上。
考研:心理学测量笔记(2)第二章心理测量的性质与功能第一节心理测量的性质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教育测量学家麦柯尔在几十年前曾先后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对物理现象的测量由来已久,其可能性已为世人所公认。
对心理现象测量的可能性,直到现在尚受到一些人的怀疑。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对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以及时间,空间,运动等物理特性做出了越来越精确的测量,而且不断地尝试着对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并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加深了对人类心理现象的了解,促进了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唯心主义者把人的心理归结为灵魂的活动。
灵魂,自然是神秘不可测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里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其客观性不但表现在心理的产生具有客观的物质基础(外界刺激和脑的生理过程),还表现在心理要通过各种活动或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的客观性,存在性决定了心理的可知性、可测性。
譬如我们平时说的“怕”这种心理现象,虽不是物质实体,但也是—种客观存在,伴随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并能用仪器测量出来。
从脉博,呼吸、心跳,血压,皮肤电及外显行为的改变,便可以推测其“怕”的程度。
当然,由于心理现象本身十分复杂,目前的测量方法尚未完善,心理测量无论就其可靠性和准确性都远不如物理测量。
但测得不—准不等于不能测,现在不能测不等于将来不能测。
不承认心理现象的可测性,是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一、什么是测量(一)测量的定义简单地说,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所谓“一定的法则”,指的是在测量时所采用的规则或方法。
例如,用秤测物体的重量,依据的是杠杆原理,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依据的是热胀冷缩规律,用尺子测物体的长度,是把尺子的零点对准物体的一端,看物体的另一端所对着的刻度,测量人的智力,是根据智力理论编制测验,看被试者在测验上的得分,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