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1、诚实与信任之间教学目标: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
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
”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
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
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2、诚信的回报教学目标: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1、诚实与信任之间教学目标: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
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
”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
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
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2、诚信的回报教学目标: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1、诚实与信任之间【课型: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重难点:1、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2、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
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
”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
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
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2019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1、诚实与信任之间教学目标: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
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
”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
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
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2、诚信的回报教学目标: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2)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1、诚实与信任之间教学目标: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
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
”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
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
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2、诚信的回报教学目标: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1、诚实与信任之间教学目标: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
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
”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
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
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2、诚信的回报教学目标: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上)教案学校:一小班级:六(4)班教师:杨秀品目录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1.诚实与信任之间 (5)2.诚信的回报 (6)3.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 (7)4.与诚信“签约” (8)主题二不可丢掉的传家宝1.“节俭日”来话节俭 (10)2.发生在我家里的事 (12)3.算算家庭帐 (14)4.说说零用钱 (16)5.从一粒米说起 (18)主题三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1.怎样才是美 (20)2.为他人喝彩 (22)3.为平凡感动 (24)4.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 (26)第二单元为了建设新中国主题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1.从艰难中起步 (28)2.爷爷、奶奶讲的故事 (30)3.新国家新气象 (32)主题二劳动者的荣耀1.为祖国争气的铁人 (33)2.大漠里的无名英雄 (34)3.伟大的普通一兵 (35)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主题一春天的故事1. “四大件”的变迁 (36)2.按满手印的契约 (38)3.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39)4.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 (40)5.祖孙三代话汽车 (41)6.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 (42)7.中国制造 (43)主题二国家的主人1.人民利益的代表 (44)2.假如我是人民代表 (46)3.共同的责任 (47)主题三在世界舞台上1.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48)2.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 (49)3.打开国门 (50)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习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为逐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教学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单元练习”及“单元评价”等6部分。1.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标示提示内容,点明单元主题。为增进学习兴趣,则采用艺术手段、图文并茂(如儿童歌曲或漫画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感染和理解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2.学习重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3.学习内容:即课文部分,力求浅显平易,说理与实例并重。4.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5.单元练习:分课文练习和活动练习两大部分。“课文练习”意在掌握品德与社会知识,“活动练习”意在形成相应的态度、技能,增强社会参与和道德体验。6.单元评价:包括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技能、实践与态度,形式不拘,如书面测验、口头报告、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和社会生活反思均可,重在发展性评价。三、教学重难点实验教材强调,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四、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3人,其中女27人,整体班风积极向上。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1、诚实与信任之间教学目标: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
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
”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
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
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诚实的回报教学目标: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格与社会》全册
教案
第一单元:珍爱生命
第一课:珍爱自己的生命
* 设计活动:制作“珍爱生命”海报
* 授课内容:明确生命的意义与珍视生命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技能
* 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第二课:珍爱他人的生命
* 设计活动:演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 授课内容:了解火灾的危害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火灾时的应对措施,研究灭火器使用方法
* 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火灾防控意识
第二单元:友善相处
第三课:言行举止基本礼仪
* 设计活动:小组合作设计“礼仪规范”文化墙
* 授课内容:讲解言行举止的基本礼仪和社会规范,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环境、文明礼貌的意识
* 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公共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课:友善相处的方法
* 设计活动:小组角色扮演“冲突解决”
* 授课内容:分析常见冲突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单元:成长过程
第五课:青春期的变化
* 设计活动:小组合作“心情日记”分享
* 授课内容: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适应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 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命教育观念
第六课:生活中的压力
* 设计活动:个人手绘“压力图谱”
* 授课内容:了解生活中的压力来源和应对方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主题一:品格的试金石1、诚实与信任之间教学目标: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2、教师总结: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
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人无信不立。
”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
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
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诚实的回报教学目标: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准备:教师在非正式场合了解学生对诚信的态度。
教学活动:一、导入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故事,分别进行讨论: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为诚信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且给予知道帮助。
3、教师要特别帮助学生整理分析的结果,按照“代价”和“回报”分别列出观点。
三、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介绍分析结果。
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各组发言的要点。
四、教师总结1、坚持诚信,经常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也会得到回报。
怎样看待这些代价和回报呢?刚才同学们进行了很好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再请学生就最后“进一步的思考”展开短暂的讨论。
3、布置家庭作业。
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教学目标: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一、导入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
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
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三、阅读与思考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四、教师总结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总结,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教学反思:两节课下来,我总感觉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总会出现尴尬的冷场的局面,课堂气氛极不活跃,不知是我启发引导不到位,还是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羞涩之心,顾及过多。
其实,像这样的话题,学生应该有话可说呀,可为什么我的预设效果达不到呢?看来我得找找原因,改变这样的局面。
与诚信“签约”(一)学生准备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1.导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总结,布置课后练习六、实施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
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3].讨论: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有什么看法?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
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
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四).提高认识见行动(1)写格言,送格言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
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
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
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总结,布置课后练习1.教师总结: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主题二: 不可丢掉的传家宝1.“节俭日”来话节俭教学目标:1.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2.知道当今我们仍然要勤劳节俭的原因。
3.懂得要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4.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5.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
教学重难点:懂得要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启发思考今天我们的班会是做个勤俭节约的乖孩子,希望每个同学在活动中遵守纪律,积极参与,今后能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勤俭为荣,热爱劳动,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二)情景在现、寓理其中1、伟人篇: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才有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三位同学讲英雄人物才有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听了雷锋叔叔的故事,我们不由得想起了那脍炙人口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一起来唱唱吧!2、节约篇:每天中午就餐后,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顿饭吃下来,浪费得非常严重;有的同学打一盒食物,只吃了几口就倒掉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吗?孩子们,我们的生活是富裕了。
你们可曾想过在贫穷边远的山区,还有许多同龄的小朋友过着艰难的生活,不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幻灯片>他们吃不饱,睡不暖,实在需要我们的帮助。
只要我们不浪费一张纸,节约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就会为国家创造许多财富了。
请看调查报告《水和电》。
(两小队,10人)队员(5人):我们都是水,你们知道吗?A: 一吨水可以发电5410度。
B: 一吨水可以磨粉34袋。
C: 一吨水可以生产药片2000片。
D: 一吨水可以炼钢130公斤。
齐:节约一吨水,为国为民作贡献!队员(5人):我们都是电,你们知道吗?A: 1度电可以生产化肥3公斤。
学生讨论,找出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小结2.发生在我家里的事教学目标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
3.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教学重难点: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教学活动:一、选择:当你看到别人的东西(用具、玩具)比你的东西好的时候,你怎么想?A 特想要B 很羡慕C 想要,但听从父母的意见学生回答并统计A、B或C所占的比例。
师问:是的,同学们都有一些羡慕或想要的心理。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时就应该要呢?为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书中的“说一说”栏目,并谈一谈,如果你是小美,你会怎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师问:同学们说得很对,要勤俭节约,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本第二课的第一、二段。
同学举手朗读。
师问:同学们请想一想,张俭为什么还穿着这样的衣服,他是没有钱买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张俭不是没有钱买,而是他认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只要简洁干净就行,俭朴一点没什么不好。
板书:衣服要简洁干净二、师问: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请同学分组看一下课文第三、四段,然后组内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