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5
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杨 蕾1,宋晓莉2,秦晓峰3,林吉征1(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青岛 266003;2.玲珑英诚医院检验科 山东 招远 265406;3.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放射科 山西 晋城 048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血管IPA的CT表现。
结果 多发35例;以双肺外周带分布为主39例;病灶形态为结节或肿块38例;伴有晕征21例,其中15例发生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低密度征13例;反晕征5例;空气半月征或空洞28例,其中49个(67%,49/73)病灶的空气半月征或空洞位于近肺门位置;9例增强扫描病例出现环形强化。
17例随访患者中,7例空气半月征、4例空洞分别出现在晕征之后的第2、4周。
结论 血管IPA的CT常表现为双肺外周带多发结节或肿块影,常伴晕征或空气半月征或空洞,后二者多位于病变肺门侧;CT动态观察诊断意义较大;肿块结节内中心低密度征,反晕征以及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有助于诊断。
【关键词】 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晕征;空气半月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379;R81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15)05‐0805‐04CTfindingsof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YANGLei1,SONGXiao‐li2,QINXiao‐feng3,LINJi‐zheng11.DepartmentofRadi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QingdaoUniversity,Qingdao266003,P.R.China2.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YingchengHospitalofLinglong,Zhaoyuan265406,P.R.China3.DepartmentofRadiology,JinchengCoalGeneralHospitalofShanxi,Jincheng048000,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analyzetheMSCTperformanceof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Methods CTap‐pearancesof52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patientsprovedbypathologyorclinic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 Multiplelesions(35cases)mainlydistributedintheperipheralareasoflungfield(39cases).Theshapeofthelesionswerenodulesortumors(38cases)accompaniedwithhalosign(21cases),15casesofthese21caseswerehap‐penedinpatientswithhematologicmalignancies.Therewerehypodensesign(13cases),reversedhalosign(5cases),aircrescentsignorcavities(28cases),and49(67%,49/73)crescentsignorcavities.Amongthese28caseslocatednearthehilarofthelesions,9enhancedcasespresentedborderstrengthen.Thereweretotally17revisitedcases,presentingaircrescentsign(7cases)andcavities(4cases)respectivelyperformedafter2and4weeksofhalosigns.Conclusion 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usuallypresentedmultiplenodulesortumorsintheperipheralareasoflungfield,usual‐lyaccompaniedwithhalosignoraircrescentsignorcavities.Thetwolattersignsusuallylocatednearthehilarofthele‐sions,CTdynamicfollow‐uphasadiagnosticsignificance.Thehypodensesign,reversedhalosignandborderstrengtheninenhancedcasesmayhelptodiagnosis.【Keywords】 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Halosign;Aircrescentsign;Computedtomography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pulmonaryasper‐gillosis,IPA)通常见于免疫抑制的患者中,例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是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后,近年来由于强效化疗药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其患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此类患者的生存。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95期 127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0 引言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近年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和激素的大量应用,肺霉菌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常见肺霉菌有曲霉菌、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毛霉菌等。
肺霉菌病以曲霉菌病最常见,主要致病菌为烟曲菌。
共收集确诊25例肺曲霉菌病患者资料,就其CT影像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3-67岁,平均38岁。
痰培养确诊11例、手术病理证实3例、纤支镜刷检及活检5例、抗炎无效后改抗真菌治疗1周后病灶明显吸收好转4例、肺穿刺活检2例。
1.2 临床表现及分型肺曲霉菌病CPA好发于中年男性,有全身症状及慢性咳痰、呼吸困难、胸部不适和偶尔咯血。
具有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曲霉菌特异性IgG(或抗体)检测、痰培养/PCR/活检曲霉菌阳性。
CPA随着病情变化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当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缺陷(如:AIDS、激素使用、糖尿病、酒精中毒等)时,可能会使疾病的进展更为迅速,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实变伴或不伴薄壁空洞,疾病进展更迅速。
具有这种特征的CPA也被称为亚急性侵袭性曲霉菌病(SAIA)或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
更常见CPA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病情进展缓慢、有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伴或不伴真菌球(曲霉肿)、合并胸膜纤维化。
具有上述特征的CPA被称为慢性空洞性肺曲霉菌病(CCPA),往往发生于不存在明显免疫缺陷的患者中。
尽管没有明显免疫缺陷,但是这些患者仍然存在轻度免疫缺陷,CCPA影像学进展非常缓慢,往往需要数年,在疾病早期可能会被误诊为结核。
对于部分CCPA,特别是未经治疗的,往往存在广泛的单肺纤维化,病情会随着时间进展,最后累及双肺。
对于具有这些特征的CPA也别称为慢性纤维化性肺曲霉菌病。
这3种CPA并不是3种独立的疾病。
一种CPA可以随着病情的进展而演变为另一种。
侵袭性肺曲霉病CT征象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一种种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严重机会性感染,多见于急性白血病并白细胞减少症、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应用、器官移植、AIDS和其他免疫抑制患者,此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也较常见。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X线胸片以胸膜为基底的多发的楔形阴影或空洞;胸部CT早期为晕轮征(halo sign),即肺结节影(水肿或出血)周围环绕低密度影(缺血), 后期为新月体征(crescent sign)。
部分患者可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尤其对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尽可能给予最大的耐受剂量[1-1.5mg/(kg·d)]。
如患者不能耐受,首次宜从小剂量开始,每日0.lmg/kg 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避光静滴,逐日增加5-l0mg,至最大耐受剂量后维持治疗。
目前对疗程、总剂量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可根据患者病情的程度、对治疗的反应、基础疾病或免疫状态个体化给予。
滴液中加适量肝素有助于防止血栓性静脉炎。
主要不良反应为畏寒、发热、心慌、腰痛及肝肾功能损害等。
但用药过程中出现中度肾功能损害并非停药的指征。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其肾毒性较小,主要适合已有肾功能损害或用两性霉素B后出现肾毒性的患者,剂量5mg/( kg·d)。
还可选用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
【发病机制和病理】吞噬细胞作为宿主的防御机制之一,其数量和功能在侵袭性肺曲菌病的发病中具有重意义。
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也是重要的。
实验研究证明,中性粒细胞可阻止曲霉菌丝的形成,而单核细胞则主要影响分生孢子。
病理主要表现为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肺炎。
炎性浸润、化脓,进而形成肉芽肿。
菌丝在肺内增殖和侵入血管,导致坏死性血管炎,造成血栓或菌栓。
引起咯血和血行播散,肺外产生曲霉感染。
肺曲霉病多为局限性肉芽肿或广泛化脓性肺炎,伴脓肿形成。
CT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或肺毛霉菌病伊慧明;刘春蕾;林青松;孙洪砚【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22(38)5【摘要】目的观察CT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或肺毛霉菌病(PM)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血液病患者的胸部CT,其中65例合并IPA(IPA组),46例合并PM(PM组)。
采用IBEX软件分析CT图像,手动勾画病灶ROI,并提取纹理特征参数,计算特征值;比较组间纹理特征值差异,选取差异有统计意义的纹理特征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IPA与PM的效能。
结果共于2组提取979个CT纹理特征参数,其中繁忙度(Busyness)、粗糙度(Coarseness)、纹理强度(TextureStrength)及表面密度(SurfaceAreaDensity)的特征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extureStrength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07),敏感度76.52%,特异度82.69%;多参数联合分析显示,联合应用4个参数的AUC最大(0.915),敏感度87.01%,特异度96.83%。
结论CT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血液病并发IPA或PM,多参数联合可提高其诊断效能。
【总页数】5页(P708-712)【作者】伊慧明;刘春蕾;林青松;孙洪砚【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放射科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9;R814.42【相关文献】1.侵袭性肺曲霉病的CT鉴别诊断(二)2.侵袭性肺曲霉病的CT鉴别诊断(一)3.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风险因素分析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4.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辨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高峰;彭荣华;黄永穗;沈小斌;谭传允【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高分辨CT(HRCT)征象及显影情况,探讨HR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组织病理学或病原学检查确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的HRCT征象,观察病灶部位及形态,并将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RCT形态特征差异。
结果 50例IPA患者中,病灶位于一侧肺部者34例,双肺多发者16例;病灶局限于上叶37例,累及中(下)叶13例;肺野外周带36例,肺野内中带14例。
IPA的HRCT征象包括斑片影、实变影、团块影、空洞、结节、晕轮征、枝桠征等。
35例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IPA患者,其HRCT征象中斑片影、实变影、团块影比例明显高于15例未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IPA患者(P<0.01);空洞、结节、晕轮征和枝桠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RCT在IPA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IPA的HRCT影像学表现与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存在相关性。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16)006【总页数】3页(P574-576)【关键词】高分辨率CT;肺曲霉菌感染;诊断价值【作者】高峰;彭荣华;黄永穗;沈小斌;谭传允【作者单位】[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放射科,528000;[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放射科,528000;[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放射科,528000;[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放射科,528000;[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放射科,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4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不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性药物,使得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或长期卧床的患者中,更为常见[1]。
肺曲霉菌病的分型CT 诊断及鉴别诊断
黄依莲;李建红;岳甜甜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肺曲霉菌病的C 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诊断
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证实肺曲霉菌病的CT图像,总结不同类型肺
曲霉菌病的CT影像特点。
结果单发一个肺叶曲霉菌球5例,变态反应介导的肺曲菌病8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9例;单侧病灶12例,双侧病灶20例。
结论不
同类型肺曲霉菌病C T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
【总页数】3页(P645-647)
【作者】黄依莲;李建红;岳甜甜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信阳 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信阳 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信阳 464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1;R814.42
【相关文献】
1.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PET-CT诊断及鉴别诊断 [J], 申景涛;贾支俊;辛小燕;徐佩;冯雪凤;许守林;魏雪菲;郭万华
2.肺曲霉菌病的分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戴超;孙岩
3.脂肪肝超声检查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析 [J], 陈先锋;马新群;钱美娟;龚蓉
4.CT/磁共振成像分型在睾丸精原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J], 王刚;郑晓林;吴依芬;谢远萍;邹玉坚;沈海平
5.急性脑出血CT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初探——附104例急性脑出血CT与中医辨证分型对照分析 [J], 徐会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杨 蕾1,宋晓莉2,秦晓峰3,林吉征1(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山东 青岛 266003;2.玲珑英诚医院检验科 山东 招远 265406;3.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放射科 山西 晋城 048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血管IPA的CT表现。
结果 多发35例;以双肺外周带分布为主39例;病灶形态为结节或肿块38例;伴有晕征21例,其中15例发生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低密度征13例;反晕征5例;空气半月征或空洞28例,其中49个(67%,49/73)病灶的空气半月征或空洞位于近肺门位置;9例增强扫描病例出现环形强化。
17例随访患者中,7例空气半月征、4例空洞分别出现在晕征之后的第2、4周。
结论 血管IPA的CT常表现为双肺外周带多发结节或肿块影,常伴晕征或空气半月征或空洞,后二者多位于病变肺门侧;CT动态观察诊断意义较大;肿块结节内中心低密度征,反晕征以及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有助于诊断。
【关键词】 血管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晕征;空气半月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379;R81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15)05‐0805‐04CTfindingsof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YANGLei1,SONGXiao‐li2,QINXiao‐feng3,LINJi‐zheng11.DepartmentofRadi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QingdaoUniversity,Qingdao266003,P.R.China2.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YingchengHospitalofLinglong,Zhaoyuan265406,P.R.China3.DepartmentofRadiology,JinchengCoalGeneralHospitalofShanxi,Jincheng048000,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analyzetheMSCTperformanceof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Methods CTap‐pearancesof52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patientsprovedbypathologyorclinic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 Multiplelesions(35cases)mainlydistributedintheperipheralareasoflungfield(39cases).Theshapeofthelesionswerenodulesortumors(38cases)accompaniedwithhalosign(21cases),15casesofthese21caseswerehap‐penedinpatientswithhematologicmalignancies.Therewerehypodensesign(13cases),reversedhalosign(5cases),aircrescentsignorcavities(28cases),and49(67%,49/73)crescentsignorcavities.Amongthese28caseslocatednearthehilarofthelesions,9enhancedcasespresentedborderstrengthen.Thereweretotally17revisitedcases,presentingaircrescentsign(7cases)andcavities(4cases)respectivelyperformedafter2and4weeksofhalosigns.Conclusion 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usuallypresentedmultiplenodulesortumorsintheperipheralareasoflungfield,usual‐lyaccompaniedwithhalosignoraircrescentsignorcavities.Thetwolattersignsusuallylocatednearthehilarofthele‐sions,CTdynamicfollow‐uphasadiagnosticsignificance.Thehypodensesign,reversedhalosignandborderstrengtheninenhancedcasesmayhelptodiagnosis.【Keywords】 Pulmonaryangioinvasiveaspergillosis;Halosign;Aircrescentsign;Computedtomography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pulmonaryasper‐gillosis,IPA)通常见于免疫抑制的患者中,例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是其他恶性肿瘤化疗后,近年来由于强效化疗药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其患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此类患者的生存。
由于痰培养准确度低、半乳甘露聚糖测定敏作者简介:杨蕾(1986‐),女,山东招远人,青岛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胸部影像诊断工作通信作者:林吉征 副主任医师 E‐mail:linjizhd@163.com感度变数大及特异度低、霉菌DNA测定开展困难等现状,而胸部CT因为能够发现肺部感染的早期变化,成为目前检测肺曲霉菌感染的重要手段[1]。
IPA分为血管侵袭型、气道侵袭型及慢性坏死型(“半侵袭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血管侵袭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搜集本院血管IPA患者52例,探讨其CT表现,旨在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508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第25卷第5期 JMedImagingVol.25No.52015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4年6月期间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血管IPA患者52例.确诊方法:手术病理11例,穿刺活检18例,临床证实23例。
其中男28例,女24例,中位年龄58岁。
基础疾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3例,其他系统恶性肿瘤19例,营养不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6例,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治疗者1例,心衰1例,正常2例。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GE宝石CT机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常规扫描,管电压100kV,管电流120mA,螺距1.375,层厚5mm,并行层厚2mm,层间距2mm的冠、矢状位重建。
13例行增强扫描,经外周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80~100ml,流率2ml/s,动脉早期第30s扫描,动脉晚期第90s扫描。
其中17例患者进行CT随访复查2~7次。
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分析并记录相关CT表现,包括病变的数量(单发、多发)、分布(外周带、内中带)、特点(结节或肿块、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增强扫描强化的方式以及晕征、中心低密度征、空气半月征或空洞、反晕征)。
2 结果 ①病灶数量:单发17例,多发35例;②病灶分布:双肺外周带分布为主39例,内中带分布为主13例;③病灶特点:结节或肿块38例,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5例,结节或肿块影+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9例,其中伴随晕征(图1)21例(15例发生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例发生于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心低密度征13例,反晕征5例,空气半月征(图2)或空洞28例;空气半月征或空洞发生的个数一共73个,且其位于病灶的近肺门侧、远离肺门侧、中心的个数分别为49个、18个、6个。
13例增强病例中,9例出现环形强化(图3),4例无明显强化;④17例随访病例中,首次检查10例出现晕征,随访过程中在1周内8例晕征消失,2周内7例出现空气半月征,4周内4例出现空洞。
1例随访患者中的4处反晕征,均表现出反晕征‐中心低密度征‐空气半月征或空洞的变化过程(图4)。
3 讨论 肺曲霉菌病是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或寄生、定植在健康人的呼吸道内,正常时,肺泡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能够吞噬和消灭吸入的孢子及菌丝,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吸入大量超出人体防御能力的曲霉菌孢子后可致病。
曲霉菌菌丝浸润和阻塞中‐小肺动脉可导致肺组织梗死,因阻塞不同级别的肺动脉,CT可以表现为相应大小的结节或肿块、甚至形成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本组病例中73%(38/52)表现为多发结节或肿块影,这与文献报道一致[2]。
另外,本研究中75%(39/52)的病变以双肺胸膜下或外周带分布为主,其病理基础是菌丝浸润阻塞的中小肺动脉多位于胸膜下[3]。
69%(9/13)的增强扫描病例中央坏死区未强化,其边缘呈环形强化,组织病理上是因为周围肺组织的炎性反应和肉芽肿的形成。
晕征是血管IPA的较具特征性的早期CT征象[4],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周围围绕的磨玻璃密度影,是因曲菌侵犯肺部小血管,形成病变周围肺泡腔内少量积血,且积血量不足以使肺泡腔完全充盈。
本组病例中40%(21/52)患者出现晕征,较以往报道[1]少,可能因多数患者就诊的时间较晚,未能捕捉到此种早期征象。
SarahP等[5]认为晕征的特异性在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非广谱抗生素应用导致的持续发热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较高,而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肺部感染的非骨髓抑制患者中不高。
与之相类似的,徐思成等[6]也经研究得出血液肿瘤患者继发的IPA更易出现晕征,此差异在组织学上可能是因为在无骨髓抑制的免疫抑制患者中,中心的液化坏死区周围有较少的菌丝围绕,也即对血管的侵袭力较弱[7]。
本研究中71%(15/21)的晕征出现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这与前两者的结论一致。
中心低密度征是由于血管的阻塞导致的肺的梗死被周围肺组织的出血和炎症组织所包绕,表现为结节、肿块内出现低密度区。
中心低密度征是空洞的前期征象,利用窄窗技术(width140HU;level30HU)可以较好的显示此征象[8],CT增强扫描更易于观察。
本组病例中,中心低密度征出现的概率是25%(13/52)。
血管IPA的空气半月征或空洞的形成是因为凝固性坏死物质部分经支气管排出,以及梗死中央部、黏液、菌丝的收缩,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内出现新月形或类圆形的透亮影。
此征象是成人IPA好转的影像学表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