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作者:曾雪梅张梦玲梁富雄来源:《右江医学》2022年第05期【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联合诊断中图分类号:R532.2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05.013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是一种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管内引发胆管病变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是食用了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1]。
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或轻度腹痛,个别可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胆绞痛,更有慢性严重感染者会出现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引发胆管癌[2]。
在第三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中,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和东北两大片区,全国华支睾吸虫加权感染率为0.47%,推算感染人数约为598万人,其标化感染率为0.25%,较第一次寄生虫病现状调查(0.33%)和第二次寄生虫病现状调查(0.58%)分别下降了24.24%和56.89%[3]。
由此可见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控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现阶段我国针对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标准有详细规定,可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来确诊病例[4]。
笔者对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原学、影像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并阐述联合诊断及其优势,为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准确度提供参考依据。
1 病原学诊断对人体粪便进行病原学虫卵检测是目前诊断华支睾吸虫病较为常用的方法,其中包括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和醛醚离心沉淀法[5]等。
粪便查虫卵的检测方法准确率和检出率都较高,但需要从较少的粪便中找出虫卵,并且还需要对其形态进行准确辨认,对于轻度感染或早期感染者,其粪排虫卵量少并且排虫卵时间不规律等因素,使得病原学查虫卵难以提高诊断灵敏度。
单次对粪便检测虫卵准确度并不高,甚至需要进行多次粪便涂片镜检才能确诊[6]。
永修集贸市场餐条鱼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调查我省鄱阳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水资源及水产品极为丰富。
鱼类品种繁多,是当地居民的美好食材。
但多种淡水鱼类是复殖目吸虫发育的第二中间宿主,这些吸虫有着相似的生活史[1]。
成虫排出的虫卵经胆汁进入小肠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逐渐发育成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尾蚴逸出在水中主动钻入鱼虾肌肉内,形成囊蚴。
人类及畜禽就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肉内的活囊蚴,导致人和动物的吸虫病的发生。
淡水鱼感染的吸虫囊蚴主要有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台湾次睾吸虫、鸭对体吸虫囊蚴等[2]。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成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原发性胆管性肝癌,胆管炎、胆囊胆管结石、胰腺炎等疾病[3]。
据林金祥等报道,东方次睾吸虫也可感染人,发育为成虫,引起人的腹痛、腹胀、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类似华支睾吸虫病的症状,但主要寄生于鸭、鸡、野生候鸟、猫和狗等多种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引起胆囊高度肿大、胆囊和胆管壁增厚发硬,胆囊内出血、溃疡及小结节病变,胆管由于炎症组织增生堵塞、胆汁不能畅流引起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甚至死亡[4],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为了解鄱阳湖边城永修县菜市场小型餐条鱼体内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及种类进行调查,旨报导后提高居民对吸虫囊蚴认识,更好地防制患吸虫病的发生。
1.材料与方法1.1动物餐条鱼330尾(购于永修县菜市场来自不同水域的6个摊贩)。
1.2器械带测微尺内光源显微镜、数码相机、搪瓷方盘、眼科剪、眼科镊子、手术刀、载玻片、水果刀。
1.3分组将来自不同水域的6个摊贩出售的餐条鱼共分为6个组(Ⅰ、Ⅱ、Ⅲ、Ⅳ、Ⅴ、Ⅵ),每组餐条鱼尾数分别为45、70、50、60、45和60。
1.4鱼肉压片的制作分别将每组餐条鱼洗净放入6个搪瓷方盘中,水果刀去鳞,剪刀去头去尾,手术刀延餐条鱼侧线及顺延背鳍各深划一刀,撕皮,取背部两侧肌肉并分别截成3~5段,各段置载玻片中央,用另一载玻片复盖压片制薄待用。
南充市集贸市场淡水鱼虾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调查摘要:目的:了解南充市集贸市场食用淡水鱼虾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为疾病控制部门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取5种常见淡水鱼鱼肉和淡水虾,采用直接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检查囊蚴,再将囊蚴感染家兔进一步确证。
结果:共采集标本453份,其中,鲫鱼89条,麦穗鱼69条,草鱼37条,鲤鱼23条,鲢鱼27条,208只淡水虾,大多数来自本地养殖场,但也有少数淡水鱼虾来自自然界。
结果发现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5条,感染率2.04%。
淡水虾未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
结论:南充市集贸市场食用淡水鱼受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而且感染率较高,要增强疾病控制部门的监管预防措施。
关键词:淡水鱼;淡水虾;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中图分类号】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55-02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属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是典型的复殖目吸虫。
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等阶段。
终末宿主为人及肉食性哺乳动物(犬、猫等),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囊蚴为感染期幼虫。
华支睾吸虫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主要引起肝脏次级胆管受损,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目前全世界有将近2500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如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及东南亚等国家[1]。
,我国已发现25个省市自治区有肝吸虫病流行[2,3]。
华支睾吸虫成虫轻度感染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重度感染是才出现症状。
华支睾吸虫病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很多,如可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管肝炎和肝硬化,甚至诱发胆管癌等[4,5],肝吸虫感染相关性肝胆管肿瘤是肝吸虫病流行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6]。
为了掌握南充市肝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影响肝吸虫感染的因素,调查了南充市部分地区鱼虾的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报道如下。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是一种寄生虫病,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胆囊内引起的。
该病主要通过摄入感染源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感染在佛山市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
华支睾吸虫感染主要引起患者出现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胆囊癌等恶性疾病。
病因主要是人们饮食卫生不达标,摄入了被感染水源或食物中的华支睾吸虫卵,进入体内后寄生在胆囊内。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也受到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夏秋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
由于该病症状较为隐匿,且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因此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恶化。
加强对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提高饮食卫生水平,对于避免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28】1.2 病因分析在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中,病因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血管内的致病原虫,其感染主要是通过受感染的淡水螺类介绍给人体,形成寄生生活史,最终通过人体的胃肠道侵入人体循环系统。
病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寄主与中间宿主之间的关系:华支睾吸虫的生命史需要在淡水螺类和人体之间进行交替寄生,淡水螺类是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人体是其最终寄主。
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和数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感染情况。
2. 水源和环境因素:华支睾吸虫的传播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淡水螺类和水源传播给人体,因此水源的清洁情况和环境卫生是影响该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污水直排和饮水卫生不达标是导致该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直接关系到该疾病的传播和感染情况,对于生活在寄生虫高发区的人群来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病因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与机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3 流行情况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
月亮湖水系镇赉段居民行为因素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目的探讨月亮湖水系镇赉段居民行为因素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关系,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对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相关行为因素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进行χ2检验。
结果“有过抓生鱼后不洗手就抓食物吃”、经常“生吃或半生吃鱼”、“有过吃烤、煨、焙小鱼史”、经常“生吃或半生吃淡水虾”、“用生鱼或鱼内脏喂猫或狗或猪”、经常和偶尔“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不洗就切熟食品”、经常“用盛过生鱼的碗等器皿不洗干净就盛熟食”与华支睾吸虫感染有关(χ2值依次为21.45、19.82、17.02、21.24、7.99、19.96和10.12,P<0.01或0.05)。
结论居民应摈弃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卫生行为,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降低和避免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发生。
标签: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行为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月亮湖水系居民对月亮湖水系镇赉段居民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证实,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5.15%[1-2],明显高于全国(1990年,2001年)和吉林省(2001年)感染率[3]水平。
为降低该地居民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该研究分析了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卫生行为以及其他相关行为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行为改变和疾病防制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调查设计方案要求,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镇赉县大屯镇英台村,丹岱乡丹岱村、马鸭山、新荒户、十家村,嘎什根乡望海村、坨子监狱周围居民,五棵树八家子村,沿江镇南莫村中符合入选条件的564人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表的设计、调查和检验方法调查表的设计:参照国家相关寄生虫感染的调查表,结合当地华支睾吸虫感染和具体情况,设计调查表。
调查方法:调查人员首先向调查对象宣传本次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调查表填写和粪便收集的正确方法;之后在有关人员指导下逐一填写调查表内容,最后发放粪便收集盒,于次日挨家挨户收集标本,受检率100%。
•论著2016—2019年广西横县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陈豫\黄卓信\万孝玲2,梁明勇、吕国丽2,韦斯亮\林源2,唐雯茜2,蒋智华21.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530300;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目的掌握横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变化情况,为政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16年、2018年、2019年在横县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随机选1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开展华支睾吸虫感染和问 卷调查。
每年每个监测点选择3岁以上居民2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
结果2016—2019年共监测3 033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32.6%,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42.1%和21.9%,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0.255, PC0.001)。
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5.6%、30.5%和31.7%,不同年份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6.562, P=0.038 )。
横州镇北村居民感染率(45.5%)最高,百合镇庙庄村最低(17.5%),不同地点感染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1〇6.648, P<0.001)。
平时经常吃鱼生和不吃鱼生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57.3%和21.7%,有40.0%华 支睾吸虫病患者表示驱虫治疗后还会继续吃鱼生。
结论横县属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稍有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吃鱼生是当 地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主要来源,居民对其感染危害认识不足,需强化健康教育。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监测中图分类号:R38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58X(2021 )01-0012-04Surveillance on clonorchiasis in 2016—2019 in Heng county, GuangxiCHEN Yu*, HUANG Zhuo-xin, WAN Xiao-ling, LIANG Ming-yong, LYU Guo-li, WEI Si-liang, LIN Yuan,TANG Wen-qian , JIANG Zhi-hua^Hengxian Center f 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engxian, Guangxi 530300,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JIANGZhi-hua,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trend of the prevalence of clonorchiasis in Heng county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es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k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y of clonorchiasis.Methods In 2016, 2018, and 2019, one administrative village was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monitoring point from the east, south, west, north, and center of Heng county.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Clonorchis sinensis infection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wo hundred residents aged above 3 were selected for survey from each monitoring point. Clonorchis sinensis eggs were detected by the method of the modified Kato-Katz thick. Results In total, 3 033 individuals were surveyed between 2016 and 2019. The total prevalence of Clonorchis sinensis infection was 32.6%. The prevalence in male and female were 42.1% and 21.9%,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was significant (/2:=140.255, P <0.001). The prevalence of Clonorchis sinensis infection in 2016, 2018, and 2019 were 35.6%, 30.5%, and 31.7%,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in infection rates in different year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2=6.562, P=0.038). The prevalence基金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 (S2018090 )作者简介:陈豫(1973—),男,广西横县人,副主任医师, 研宄方向为寄生虫病防治与控制。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是一种寄生虫病,由华支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引起的感染。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源或食用生鱼生蟹等感染华支吸虫卵而引起。
华支睾吸虫感染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广东省的佛山市。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常年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华支吸虫生长繁殖。
由于佛山市靠近水域丰富,水资源丰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以餐饮为主,食用生鱼生蟹的习惯较为普遍,因此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华支睾吸虫感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易导致肝脏炎症、腹水、黄疸等严重后果,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及时了解该疾病的病因、患病人群情况以及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旨在对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现况进行深入分析,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现状,探讨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患病人群和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在病因分析上寻找诱发感染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分析症状表现及严重性,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该病,提高治疗效果。
对诊断与治疗现状的调研可以为改进医疗健康系统提供借鉴,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通过对预防措施的研究建议,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率,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全。
综合以上研究目的,旨在全面了解和控制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正文2.1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病因分析1. 环境因素: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丰富,适宜华支睾吸虫生长繁殖。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受到污染,造成华支睾吸虫的传播途径增多。
2. 饮食习惯:佛山市地处岭南地区,广东美食文化兴盛,海鲜、生鱼片等食品生吃习惯较普遍。
未经充分加工处理的生食可能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导致感染。
3. 农村畜牧业:佛山市农村地区畜牧业兴盛,家畜粪便可能含有华支吸虫卵,导致污染水源。
荆州市7种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调查分析丁义玲;夏鹏【摘要】目的:了解荆州市淡水鱼类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状况,为该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7种常见淡水鱼668条,采用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分析,并从阳性鱼中分离出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家兔.结果: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有4种鱼,以麦穗鱼检出率最高(33.33%),余依次为鳑鮍鱼(25.00%)和白鲢(25.00%)、棒花鱼(23.33%),平均18.86%,鳊鱼、鲤鱼、鲫鱼等未检出;从阳性鱼中分离出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家兔,35 d后肝脏镜检均获华支睾吸虫成虫.结论:荆州市部分淡水鱼存在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年(卷),期】2007(004)003【总页数】2页(P233-234)【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囊蚴;淡水鱼;感染;调查【作者】丁义玲;夏鹏【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Q958.9淡水鱼类是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人食入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生或不熟的淡水鱼虾后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
荆州地区鱼类资源丰富,为了解荆州市常见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作者于2006年9~12月对部分农贸市场的7种常见淡水鱼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便为荆州市疾病控制部门对食源性疾病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1 材料从荆州市航空路、蛇入山两大农贸市场收购7种淡水鱼共668条,尽量选择个体较小者。
将所购鱼分类,分别量体长,称体质量,列表记录。
1.2 方法1.2.1 玻片压片镜检法(压片法) 在靠近鱼头部的背、腹两侧及尾3个部位各取黄豆大小(约1~2 g)鱼肉,制作压片,低倍镜初查,高倍镜确认。
1.2.2 人工消化沉淀法(消化法) 取压片镜检囊蚴阴性鱼,逐条分别剪碎,取5 g鱼肉,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人工消化液(由胃蛋白酶7 g,盐酸10 ml,生理盐水1 000 ml配制),充分搅匀后置37℃温箱消化过夜。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且近年来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华支睾吸虫的重度流行区,江门市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不但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
染率较高、感染度也重[2],它已成为该地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主要是由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引起,因此,淡水鱼类感染水平是反应一个地区华支睾吸虫流行程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解目前江门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于2009-04从江门地区属于珠江三角洲的蓬江、新会和鹤山三个区(市)采集淡水鱼进行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淡水鱼的采集在江门市的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鱼苗场和鱼塘采集鲩鱼和鳙鱼共770条,当天送回实验室, 立即进行检查。
1.1.2 试剂胃蛋白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酶活力≥1 200 U/g ,250g/瓶),盐酸(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
1.2 方法
1.2.1 囊蚴的检查将鱼去除头、鳞、骨和内脏,尽量取净鱼肉,将鱼肉剁碎(每条鱼为1 个样本),置瓷盆中加入约10 倍体积的人工消化液(盐酸67.4 ml、胃蛋白酶50g,加蒸馏水至10 000ml),用玻棒搅碎,将鱼肉悬液置37 ℃恒温箱静置12 h 以上,期间多次搅拌使其充分消化。
鱼肉消化物用60目铜筛过滤,除去粗渣,滤液冲洗到500 ml 的量杯内,补充自来水至500ml,静置15~20 min,倒去上层液体再加水至500 ml静置15~20 min,再倒去上层液体,如此重复数次,直至上层液体澄清为止。
弃去上清液,把留取的沉淀倒入玻璃培养皿中,用手持培养皿作回旋动作,使沉渣集中于培养皿中央,置双筒解剖镜下用细针拨开沉渣寻找并计数华支睾吸虫囊蚴。
1.2.2 动物感染用从上述淡水鱼中分离的囊蚴分别经灌胃感染SD大鼠30只,50个囊蚴/鼠。
约42d后剖杀大鼠检虫。
2 结果
2.1 淡水鱼总的感染情况在江门市的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共检查鲩鱼484条,其中232条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该鱼感染率约为47.93%;合计检出囊蚴1 553个,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为6.69个/尾。
在蓬江区和新会区共检查鳙鱼(又名大头鱼)286条,其中45条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该鱼感染率约为15.73%;合计检出囊蚴102个,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为2.27个/尾。
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鲩鱼高于鳙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4,P <0.001)。
2.2 三区市间鲩鱼感染情况的比较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鲩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见表1。
三地区间鲩鱼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997,P <0.001)。
鹤山市和蓬江区、鹤山市和新会区比较,鲩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538,150.13;P 均<0.001)。
而蓬江区和新会区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 >0.05)。
3 讨论
近年来陈结云、黄骥、刘晓丹、车玉传和梁宝方[3~7]等作者对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的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而江门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翼,属西江水系,气候温暖多雨,水面广阔,淡水鱼养殖业发达,且华支睾吸虫流行严重,但近年未见有江门市淡
鲩鱼和鳙鱼适生性强,在我国分布广泛,且被大量人工养殖。
它们也是江门地区最常见的食用淡水鱼种,还是制作“鱼生”的主要原料,与当地居民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密切相关。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江门地区鲩鱼和鳙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分别为47.93%和15.73%,与近年其他的调查结果[3~7]比较均属于中等水平。
其中,鲩鱼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鳙鱼,提示鲩鱼是更易感的鱼种,这与其他报导[3~7]的结论基本一致。
而同一种鱼在江门地区的不同市(区)的感染率也可能有所不同,这与各采样地点间淡水鱼的饲养方式、华支睾吸虫卵对鱼塘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和鱼的大小等因素的差异有关。
而此次在鹤山市一渔场采集的鲩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这种现象在该课题组以往的调查中从未见到,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样本采集的偶然性更可能是较好的解释。
因此,将来有必要在鹤山市的不同地点收集更多的鲩鱼样本进行检查,方能获得较客观的结论。
调查结果可见江门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同时,结合当地人群感染率较高的实际,因此,应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鱼类养殖和销售的监管,开展广泛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