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胆疾病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63.46 KB
- 文档页数:3
疾病名: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英文名: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缩写:别名:肝吸虫病疾病代码:ICD:B66.1概述:华支睾吸虫(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称肝吸虫,于1874 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 1 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 年在国内证实。
1975 年,在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和战国墓古尸体内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证明本病在我国流行至少2300 多年。
华支睾吸虫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
目前我国有26 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因不良饮食习惯,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 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
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以及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
流行病学: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较广泛,以广东省为例,1973~1991 年,全省95 个市、县进行流行病学抽查,发现62 个市、县有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珠江和韩江两大水系及其毗邻地区,平均感染率 16.2%,珠江三角洲、珠江上游及韩江水系的感染率分别为 21.1%、4.4%和 5.1%。
1997 年广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等调查广东省顺德市5230 人,阳性者1315 人,感染率25.1%。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必须具备3 个条件:①有适于病原体寄生的终宿主;②粪便污染水源,同时有一定数量的中间宿主——淡水螺、鱼、虾的存在;③当地居民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进食含囊蚴的淡水鱼虾,如食“鱼生”(生鱼片)、“生滚粥”(生鱼片加热煮成的粥)、进食烧烤的小鱼,追求进食鲜、活、嫩、滑的生食等。
1.传染源华支睾吸虫的传染源包括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人、家畜、野生动物,其中受感染的人群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
肝吸虫病也叫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那么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呢?
一、引起胃肠道不适
肝吸虫病患者在前期会有轻度胃肠道症状,比如食后胃部有压痛感、软便等;中期会出现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右上腹胀痛等症状;到肝吸虫病重度期,则会出现反复腹泻或便秘、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二、导致肝脏疾病
肝吸虫病患者由于肝内胆管,可能会出现肝大,以左叶为明显,有压痛和叩击痛,可伴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并且个别患者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梗阻性黄疸,甚至发生胆绞痛。
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发展为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时,出现消瘦、贫血、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腹水、黄疸等。
三、导致其他并发症
肝吸虫病还会引起替他并发症,如胆管阻塞、胆汁滞留、胰腺炎等,并且伴有乏力、消瘦、黄疸、低热、食欲不振、右上腹绞痛、恶心呕吐且进食后加重、厌油等症状。
四、肝吸虫病如何治疗
病因治疗
导致肝吸虫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感染了华支睾吸虫,因此首先应
进行病因治疗。
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由专业医生开对应症的驱虫药,遵医嘱进行服药,驱除体内的华支睾吸虫。
对症治疗
对重度感染并有较重营养不良或肝硬化者,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护肝脏,以改善全身状况,并及时进行驱虫治疗。
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者,除驱虫外并加用抗菌药物。
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梗阻时应予手术治疗。
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除积极保护肝脏外,应在病情改善的基础上尽早进行驱虫治疗。
华支睾吸虫病方悦怡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Looss,1907]即肝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称为肝吸虫病。
人体感染是因为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
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
华支睾吸虫是McConnell 1874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解剖一因病死的华侨木匠尸体时,在该尸体肝内首次被发现的。
国内于1908年在广东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人后,又陆续在汉口、北京、沈阳、香港、广西和上海等地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例。
但对湖北江陵马山砖厂出土的战国时代女尸进行寄生虫学研究证实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流行了2300年。
我国目前除西北地区外,25个省、市、自治区有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或散发病例,该病已被卫生部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
1 流行病学1.1 分布1.1.1华支睾吸虫病在世界分布情况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北部,俄罗斯的少部分地区。
韩国居民有食生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鱼的习惯,故该病在韩国分布范围较广,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汉江、锦江和洛东江等7条大河流域内。
华支睾吸虫病曾在日本广泛流行,除北海道外,各地均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或病人。
在越南,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北部的红河三角洲、海防、河内,西部和南方感染较低。
在俄罗斯,华支睾吸虫病人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
在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里的亚洲人也有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报道,但这些病例均是在其他流行区被感染或是吃了进口的淡水鱼而感染,尚无证据说明这些病例是在当地感染的。
1.1.2 华支睾吸虫病在国内分布情况根据调查资料,华支睾吸虫感染呈现随水流分布的规律,我国的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外流区域的太平洋流域。
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也被称为肝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于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吸虫。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胆疾病,并且在某些地区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介绍华支睾吸虫的生命周期、病理学特征、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内容。
一、生命周期:华支睾吸虫的生命周期非常复杂,涉及到两个寄主:一是人类或动物,二是淡水螺类。
感染源主要为感染菌的人类或动物的粪便、尿液、呕吐物等排泄物。
华支睾吸虫的卵在人类或动物的粪便中排出。
这些卵在进入淡水中后会孵化成母蚴形态。
母蚴会依附在淡水螺类的体内,进一步分化为尾蚴。
尾蚴会游动到螺类的触角部位,并集中在那里等待下一次感染机会。
当人类或动物接触到带有华支睾吸虫尾蚴的感染源(如生食或不熟透的鱼类)时,尾蚴会通过胃壁进入肠道。
在肠道中,尾蚴会进一步分化为成虫,寄生在胆管中。
二、病理学特征:华支睾吸虫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胆疾病。
成虫寄生在胆管中,会引起胆管炎、胆管结石形成和胆结石梗阻等病变。
长期的感染还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腺癌以及其他肝胆疾病。
在早期感染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随着感染的持续,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如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
在临床上,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三、传播途径:华支睾吸虫主要通过人类或动物食用感染源(如生鱼片、腌制鱼等)进而引起感染。
在某些地区,这种食用生鱼片的习俗非常常见,因此华支睾吸虫感染也非常普遍。
除了食入感染源外,华支睾吸虫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如接触感染物的污染物等)进一步传播。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特别是适当加热处理食物,是预防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诊断方法: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华支睾吸虫卵,并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程度。
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C1onorchiasissinensis)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胆道系统所致的寄生虫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胆管壁增厚、管腔变窄,以及肝脏淤血、肿大。
【诊断提示】
1.流行病学有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史。
2.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多数病例可表现为乏力、上腹部隐痛、腹泻、肝左叶肿大。
部分患者有慢性胆管炎症状,反复感染者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
3.实验室检查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抗原皮内试验:成虫抗原液0.1In1皮内注射。
15min后皮丘直径在15cm 以上,有红晕、伪足,或直径3cm以上者为阳性。
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阳性,肝脏B超、CT、MRI检查可见肝内中小胆管扩张或呈肝硬化、肝癌图像。
少数患者肝功能异常。
【治疗措施】
1.特效疗法
(1)口比喳酮:儿童25mg∕(kg•次),每日3次,连服2d,成人20mg∕(kg•次),每日3次,连服2d。
(2)阿苯达哇:10~20mg/(kg∙d),分2次服,连服
7d o
2.一般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护肝、休息等。
3.手术胆总管梗阻者及时手术,然后驱虫治疗。
感染华支睾吸虫后小鼠肝脏的病理学观察目的:了解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脏的病理变化,为研究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胃蛋白酶消化法获取华支睾吸虫囊蚴,人工灌胃法感染小鼠,采用病理学方法取材、固定及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
结果:不同感染时间的炎症反应程度存在差异,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胆管壁增厚、嗜酸性囊肿等病理学现象。
结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脏出现了显著的病理学改变,这种现象对于研究人体内华支睾吸虫的致病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華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俗称肝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可引起多种肝脏及胆管系统并发症。
WHO国际癌症研究署明确胆管细胞癌的致癌物包括华支睾吸虫,成为了全球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给感染者造成明显的生命质量损失,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3]。
中国作为华支睾吸虫病负担最为严重的国家和感染的高发国家之一[4-6],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工作。
本研究观察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脏的病理变化,为研究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健康清洁级小鼠,由齐齐哈尔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1.2 囊蚴来源胃蛋白酶消化法获取淡水鱼(麦穗鱼)体内囊蚴,鉴定分离后保存于生理盐水中备用。
1.1.3 试剂与仪器胃蛋白酶Pepsin(活性1∶3000)(上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理盐水,5%~10%甲醛溶液,HE染液,双目显微镜(日本,OLYMPUS),60、80、100目标准检验筛(上海尚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2号小鼠灌胃针(北京凯辉盛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绞肉机(慈溪市宁汇电器有限公司)等。
1.2 方法1.2.1 囊蚴的获取提取麦穗鱼脊背部鱼肉(将阳性鱼用清水洗涤数次后,去除鱼鳍、鱼头、鱼皮及内脏,分离鱼肉),绞肉机粉碎后放入配置好的消化液内消化(消化时,须先将消化液预热,然后放入37 ℃温箱中消化,消化过程中需用玻璃棒搅拌消化液数次),消化后的鱼肉经过分离筛过滤、生理盐水洗涤、分离数次后获取囊蚴,生理盐水内4 ℃保存备用。
猪华支睾吸虫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1.病原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所引起。
除猪外,狗、猫和人也可感染。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较小而透明的吸虫,长10-20厘米,宽2-5毫米,呈柳叶状。
虫卵随粪便排比,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成为尾蚴而逸出。
尾蚴进入第二中间衍主淡水鱼的体内而形成囊蚴,终宿主(猪等)吃下未煮熟的含有囊蚴的鱼类而感染。
在猪小肠中,囊蚴壁膜被消化,幼虫移行入胆管内发育为成虫。
2.症状少量寄生时没有任何症状,大量寄生时食欲减退,消瘦,下痢,浮肿,腹水,轻度黄疸。
3.剖检胆管发炎,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虫体多时可阻塞胆管,肝硬变,有时见坏死灶。
4.诊断临床症状结合在粪便中发现虫卵可确诊。
5.预防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不要给猪吃生鱼。
6.治疗
①可试用六氯酚,每千克体重20毫克,每天1次,连服2-3天。
②丙酸呱嗪:每千克体重0.05-0.06克,混于饲料中喂给,每天1次,5天1个疗程,效果良好。
华支睾吸虫致病与临床症状(一)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它可以寄生在人体肝胆系统中,导致严重的疾病。
华支睾吸虫被认为是引起世界各地流行性肝胆炎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致病机理分析华支睾吸虫通过蛔虫孵化出来的幼虫摆脱蛋壳并进入蜗牛体内,最终在蜗牛壳内繁殖和增殖。
成型华支睾吸虫会穿过蜗牛壳顶部,离开蜗牛进入水中,然后钻进鱼身体内。
如果人们吃下被寄生华支睾吸虫的鱼,则会感染该寄生虫。
当华支睾吸虫感染人体后,它们会爬渐进地进入肝脏和胆囊,并穿过血液和胆汁管分布到全身各处,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临床症状分析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数月或数年才开始出现。
一些感染者能够毫无症状地生活很久,但大多数人会开始出现一些体征:1.慢性呕吐和恶心:胆汁的排泄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导致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2.肝脏疼痛和腹部不适:华支睾吸虫的寄生侵袭会导致肝脏和腹部剧烈的疼痛和不适,尤其是在感染初期。
3.黄疸:这是胆囊和肝脏受损的迹象,华支睾吸虫寄生也是促成黄疸的一个主要原因。
4.贫血和疲劳:华支睾吸虫会繁殖,进一步削弱身体,导致睡眠障碍,嗜睡和感到疲倦。
5.胆结石:华支睾吸虫感染还会导致胆结石形成,这也会加剧症状。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脏和胆道疾病。
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这种寄生虫甚至会致命。
因此,必须小心避免严重的感染,以便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和治疗预防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最好方法是避免生食或未充分烧煮的淡水鱼。
做好消毒和烤熟食物的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常规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和抗生素来消灭华支睾吸虫的寄生。
但是,在最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对肝脏和胆管进行手术,以确保完全消除寄生虫的残留物。
在治疗和康复期间,病人必须遵循营养治疗,以帮助减轻症状。
总之,华支睾吸虫感染是一种严重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避免食用未加烹饪的淡水鱼以及避免接触可能受到感染的水体是预防这种寄生虫重要的方法。
做好自我保护和卫生工作,才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的传播,保证生活的健康质量。
华支睾吸虫病知识科普(全文)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病肝脏肿大阿苯达唑
【概述】由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的胆道系统引起的疾病,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该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
【诊断要点】
1.有食生或不熟淡水鱼虾史。
2.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压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3.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一般在5%~10%甚至更高。
4.粪便或胆汁中找到华支睾吸虫卵可以确诊。
【药物治疗】吡喹酮为首选治疗药物,成人20mg/kg,每日3次,连服2天,总剂量120mg/kg;儿童25mg/kg,每日3次,连服2天,总剂量150mg/kg。
也可以用阿苯达唑每日10mg/kg,分2次服用,连续7天。
【注意事项】加强健康教育,特别儿童,不生食淡水鱼虾。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分析
佛山市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位于广东省南部。
该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使得某些寄生虫感染普遍存在。
睾吸虫是一种常见的肝胆疾病的病原体,它可以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并通过他们的排泄物污染水源,从而感染人类。
佛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流动人口较多,是睾吸虫疫情的高风险区域之一。
这种疾病在这个地区的感染率较高,由于早期症状轻微,导致许多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感染了睾吸虫。
因此,加强对睾吸虫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睾吸虫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几周或几个月才会出现,包括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
但是,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无症状感染。
由于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或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来确认诊断。
佛山市政府一直在加强睾吸虫疫情的监测与管理。
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检测和防止该疾病的传播。
目前,该市设有专门的睾吸虫防治办公室,负责协调和领导睾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该办公室推广睾吸虫预防知识,制定睾吸虫防治计划,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防治工作。
此外,佛山市政府还加强对睾吸虫病患者的登记和隔离管理,以避免睾吸虫病在社会上传播。
政府还鼓励居民保持水源卫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加强人畜共生环境的管理和治理。
总之,睾吸虫疫情在佛山市存在普遍性,政府应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该疾病在该地区的流行。
居民也应加强自我保护,避免与家畜和野生动物接触,并保持饮用水源的卫生。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防治知识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轻度感染可无症状,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管阻塞等。
一、华支睾吸虫生活史成虫寄生于人或其它动物(如猫、狗、鼠等)的肝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中排出。
虫卵入水,当水中有可作为其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如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虫卵被螺吞入,毛蚴在螺体内孵化,经胞蚴、雷蚴阶段的发育,最后发育成尾蚴时离开螺体进入水中。
尾蚴在水中如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类,即侵入鱼皮下、肌肉等处,经30~40天发育形成囊蚴。
当人和动物等终宿主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鱼虾时,囊蚴在终宿主消化道内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脱囊后的后尾蚴(童虫)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从食入囊蚴到粪便出现虫卵,约需1个月。
二、流行概况(一)分布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俄罗斯等。
在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于22个省、市、自治区,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二)传染源作为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除人以外,还有猫、狗、猪、鼠等多种动物。
(三)传播途径病人或患病动物粪便内含有的虫卵落入水中,先后经过两个中间宿主(淡水螺和鱼虾类)体内的发育,形成大量感染期囊蚴,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活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三、临床表现成虫在肝胆管内寄生,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代谢产物的刺激使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可使附近的肝实质萎缩,甚至肝硬化。
胆管阻塞、胆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可引起阻塞性黄疸。
胆汁引流不畅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发生胆管炎症。
虫卵、死亡虫体及其碎片、脱落的胆管细胞可能构成结石的核心,发生胆石症。
肝胆病患者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结果分析
郑治修;郭秀筠;谢文锋
【期刊名称】《广东卫生防疫》
【年(卷),期】1997(023)003
【摘要】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下称肝吸虫)寄生在宿主肝胆管内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我国已有24个省市,广东省已发现62个市、县有本病流行,受威胁人口三千万,平均感染率16.2%,珠江三角洲一些村庄感染率高达62.9-84.8%,加强肝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已被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此病过去的诊断主要依靠粪检,既费时,且轻度感染者易造成漏检。
本文用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对138例血清进行检测,现将试验的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郑治修;郭秀筠;谢文锋
【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2
【相关文献】
1.98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结果分析 [J], 胡奎
2.锌转运蛋白8抗体阳性的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及生化指标水平[J], 赵鸿斌;祁洁;李彦青
3.193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ADA和肝脏常规酶学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J], 董守池;李鸿;李继红;董建芳
4.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结果分析 [J], 郑治修;郭秀筠;谢文锋
5.长期服药精神病患者肝胆彩超检查结果分析 [J], 熊智俐;易志庆;卢童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