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使用后静脉护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12.55 KB
- 文档页数:1
化疗静脉的管理
一、合理使用静脉,尽量采用深静脉穿刺,使用外周静脉选用浅静脉
置管。
二、评估
1、病人年龄,病情,周围血管及皮肤情况,使用药物情况。
2、患者对使用留置针的认知及合作程度。
三、护理:
1、更换宽松衣服,床边备便器留陪人
前:
2、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1、按用药情况调节滴速,加强巡视,挂防渗漏卡,
2、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外渗。
后:3、外渗时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4、浅静脉留置术者,化疗后即拔留置针,化疗后两
天动态观察穿插刺部位情况。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流程覆盖膜及肝素帽的更换时机
1、覆盖膜变湿、松动应及时换上透明膜,出汗较多,高温季节、穿刺点有出血或者渗出情况应及时换上无菌纱布敷料。
2、如无上述异常情况可三天更换一次透明膜及肝素帽。
3、肝素帽内有陈旧血或肝素帽渗漏应立即更换。
4、输注血液、TPN后应及时更换。
【更换流程】:
药物外渗护理单工作指引
【护理目标】:正确评估药物,有效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注:如化疗药物溅到台面上先用75%酒精擦拭再用消毒水擦拭。
化疗药物管理制度1根据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国际医院认证标准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2该制度适用于化疗药物的配置、使用及溢出后的处理。
3化疗药品配置的防护3.1配置和使用化疗药品时应有一定的保护措施:a所有化疗药品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配置;b配置好的化疗药品用专用袋包好,袋上标有特殊“毒”字标记,用配备化疗溢出包的专用车送到相应楼层;c所有配置和使用人员都应接受安全防护措施的培训;d配置和使用人员应根据情况选用一定的防护措施;e用过的器具及用剩后要丢弃的化疗药品应集中放在指定的红色塑料袋中,由工人送到专门的地方处理;f孕妇或疑已怀孕者,应避免处理化疗药品。
3.2员工健康监测:a药学部应保存受过专业培训的配置化疗药品的员工名单,每年的体检档案保存在保健科;b配置化疗药品的人员定期轮换。
4化疗药品的使用4.1根据患者病理学诊断及分期,制定相应化疗方案。
4.2签署相应的化疗药物知情同意书。
a除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外,不是患者本人签名者必须签署授权委托书,由委托书上患者指定的代理人签名;b一般情况下,必须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亲自与患者及家属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c用能够听懂的语言,详细、客观、准确、真实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并用科学的医学术语记录在病历中。
4.3根据化疗药物的呕吐风险分级及其他特征应用相应的止吐药物。
4.4使用时合理安排化疗药物的输液顺序。
4.5使用时注意化疗药物配置成品的稳定性。
5化疗药品溢出后的处理5.1如果患者的床单被少于5毫升化疗液体或48小时内接受化疗药品患者的血液、呕吐物和排泄物等污染,应将污染床单卷入干的床单里面,放入密封袋内,并标上“注意:化疗药品”5.2溢出量达5-50毫升时:a使用化疗溢出包:1)化疗药品输送车及使用化疗药品的护理单元配备溢出包;2)溢出包中物件包括:一件隔离衣、一双鞋套、两双乳胶手套、一个口罩、两块背面的垫子、一包手纸、一个垃圾袋。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静脉治疗是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过程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和执行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在更换输液瓶、输液管等操作时,必须做到洗手、戴手套、穿无菌衣物,保证操作环境的无菌状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
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应优先选择肱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避免选择手部静脉或浅表静脉,以免造成静脉炎或其他并发症。
此外,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减少患者的疼痛
和不适感。
在穿刺后,需要及时固定静脉针头,避免针头脱落或移位,造成漏液或渗血,影响治疗效果。
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静脉输液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避免发生输液过快或过慢的情况,造成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最后,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治疗时,需要与医生、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和协调,及时反馈患者的治疗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
总之,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准确评估患者情况,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有效沟通和协调,全面提高静脉治疗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基本概念1、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物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2、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等,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4、输液港(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皮下的注射座。
5、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h 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7、药物渗出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8、药物外渗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9、药物外溢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10、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V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ORT: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VC: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二、基本要求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化疗药物使用操作规程概述: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通过药物的使用来杀死和控制癌细胞的生长。
然而,由于药物的特殊性质和强烈的副作用,使用化疗药物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化疗药物的储存:1.将化疗药物储存在封闭严密的存储柜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在存储柜上标明药物的名称、有效期和使用顺序,避免混淆。
3.定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并及时清理过期的药物。
二、准备化疗药物:1.使用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将所需化疗药物取出,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防尘、防滴漏。
3.根据医嘱,按照正确剂量准备化疗药物,避免过量或不足。
三、注射化疗药物:1.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确保注射器的尺寸能满足所需的剂量。
2.用无菌草纸擦拭药瓶和注射针口,避免细菌污染。
3.将药物逐渐吸入注射器,避免气泡产生。
4.按照医嘱指示,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将药物慢慢注射进入皮下或静脉。
四、化疗药物副作用处理:1.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体温等变化。
2.注意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3.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和护理措施来减轻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五、废弃化疗药物和用具:1.将废弃的注射器和药瓶放入专用的红色破碎区,避免外观。
2.将废弃的化疗药物储存在密闭容器中,并标明“有毒”以及日期。
3.将化疗药物和用具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六、定期检查和维护:1.定期对存储柜进行检查,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2.定期对化疗药物进行检查,清理过期或变质的药物。
3.定期对使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和更新,确保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结论:正确的使用化疗药物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准确计算剂量、正确注射药物,并密切关注患者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在化疗药物的使用和废弃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储存和处理要求,确保患者和环境的安全。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于其药理作用复杂、毒性强、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因此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药物错误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安全管理原则、人员培训、设备管理、药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实践能力。
一、安全管理原则1. 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程序:护士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对药物的正确配制、输注速度的掌握、药物输注前后的仔细检查等。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药物外泄、漏输和滴漏现象的发生。
2. 强化个体防护:护士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应配备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避免吸入药物气溶胶、接触药液和药渍等,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3. 加强患者观察与护理:在药物输注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处理和报告异常情况。
在输注过程中,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提供温馨的护理环境,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4. 加强事故应急处置: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中,常常会发生药物管路堵塞、药物外渗、输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等意外情况,护士应具备紧急处置的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加重患者的痛苦和不良后果。
二、人员培训1.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之前,必须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包括药理学知识、输液技术、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等,提高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的认识和理解。
2. 制定培训计划:医院应制定完善的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人员培训计划,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两部分,不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护理人员达到合格标准。
3. 不断提高技能:护士在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各种进修课程、专业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掌握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化疗药物使用后静脉护理的标准操作规程1化疗药物静脉输入的护理:
1.1化疗前护士要掌握药物的性质,进行有效的血管评估:如是发疱剂,应选择粗直、弹性好、回流通畅的前臂静脉血管,且穿刺的点上方向心方向,无血管外伤史、手术史及尚未完全闭合的针眼。
避免在手指、关节、下肢等处穿刺;如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选择下肢时列外。
乳腺手术的患者,患肢禁止使用化疗药物。
对容易引起局部灼伤坏死的药物,不应选择手足背小血管。
1.2选择适当的血管通道器材:输液时间在3周以上者,PICC置管为首选;使用静脉留置针,建议当日用当日拔,最好不留置针;使用7号头皮针,需妥善固定。
1.3根据医嘱,选择无刺激性的液体,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一般在上化疗前30min内滴完止吐药。
1.4检查穿刺局部有无红肿药液外渗的现象,有无回血,检查无误后方可输注化疗药。
1.5遵医嘱调节好滴数。
1.6向病人交待输注化疗药的注意事项。
1.7化疗药物输注期间加强巡视,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减少重穿机会,并取合适卧位,让患者处于身心最佳状态,一旦发现渗漏及时中断输液,予以相应处理,同时要观察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1.8化疗药物输注完后,应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快速滴冲尽管壁上残留的药物,再滴注其他药物。
1.9输液完毕后,顺血管走向拔针,再迅速压迫3min,并抬高该肢体,防止针眼渗血渗药,刺激局部。
1.10观察病人穿刺局部情况,并嘱病人做肢体运动,减少药物停留时间。
1.11长期化疗病人应根据化疗方案,计算静脉使用次数,制定计划交替使用,使化疗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时间。
2化疗药物渗漏时的护理:
2.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注入,回抽漏于皮下的化疗药物,然后拔出针头。
2.2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和病区护士长。
2.3抬高患肢48h,超过心脏水平面。
2.4局部封闭治疗:2%普鲁卡因1ml+0.9%氯化钠4ml局部封闭。
以达到稀释渗漏药液和阻止药液扩散,达到镇痛目的。
2.5局部冷敷。
渗漏24h内,可用冰袋局部间断冷敷,发疱剂除外。
2.6药物湿敷:采用外涂湿润烧伤膏或外涂喜疗妥药膏等紧急处理措施,对于肿胀严重者也可与50%硫酸镁湿敷交替使用,注意避免患处局部受压。
也可采用本专业活血化瘀中药对患肢进行包敷。
2.7评估外渗范围,详细记录渗漏药品名称、渗漏时间、部位、肿胀范围、外观等情况,记录处理措施。
2.8安抚患者,做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