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输液技术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留置针的使用流程简介留置针是一种医疗设备,常用于长期留置静脉通路,使得医务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输液、血液采集等操作。
本文将介绍留置针的使用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在使用留置针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1.清洁:在使用之前将操作区域进行清洁,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擦拭。
2.准备材料:准备好所需的留置针、消毒棉球、透明胶带、注射器等材料。
3.检查留置针:确保留置针的包装完整,不要使用已过期的留置针。
操作步骤下面是使用留置针的具体操作步骤:1.洗手:先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的卫生。
2.定位:选择要插入留置针的位置,常见的位置有手背、前臂等。
3.麻醉:使用麻醉贴或麻药局部麻醉皮肤。
4.消毒:使用消毒棉球在插入位置周围消毒。
5.插入留置针:将留置针的针尖插入皮肤,并逐渐向前推进,直至达到所需深度。
6.固定留置针:使用透明胶带将留置针固定在插入位置,以防止松动。
7.连接输液装置:将输液装置或其他需要连接的设备与留置针连接。
8.测试功能:确认留置针的功能正常,如需采血,可以通过留置针进行采血测试。
9.完成操作:在操作完成后,将操作区域进行清洁,并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在使用留置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要规范:操作前要正确洗手,佩戴手套,并遵循消毒操作规程。
•观察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要时刻观察留置针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定期更换:根据医生或医院的建议,定期更换留置针,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操作要轻柔:在插入留置针时要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多的刺激。
•垃圾处理:使用完留置针后,将其放入专用的垃圾袋中,以确保安全处理。
结论使用留置针对长期静脉通路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备工作、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使用留置针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正确的使用留置针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使用留置针时,务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与有效。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补液等治疗目的。
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核对医嘱内容,确认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然后准备必要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管、静脉针头、药物或补液等。
清洁双手,并戴好洁净的手套,确保操作环境卫生。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是静脉输液的关键步骤。
通常静脉输液可以选择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或手臂静脉等位置。
护士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适合插管的静脉通道。
3.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静脉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使用消毒棉球蘸取适量的碘伏或酒精进行皮肤消毒,保持消毒区域干燥。
4. 插管操作当皮肤消毒完毕后,护士需要进行插管操作。
将静脉针头缓慢而稳定地插入患者的静脉内,确保穿透静脉壁并定位准确。
在插管的同时,注意观察血液回流情况,确保插管位置正确。
5. 固定输液管成功插管后,护士需要将输液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避免插管脱出或移位。
使用透明敷料或胶带将输液管固定在皮肤上,同时保持输液管与皮肤接触处干燥清洁。
6. 开始输液确认输液管固定牢固后,护士可以开始进行药物或补液的输液。
将输液瓶或袋连接至输液管,调节滴速,以确保药物或补液按照医嘱要求缓慢流入患者的静脉内。
7. 监测输液情况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
注意观察输液速度、输液管是否漏液、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或处理异常情况。
8. 输液结束输液完成后,护士需要按照规范操作,将输液器材进行处理。
拔除输液管前,先停止输液,然后用无菌消毒棉球按压插管处,避免出血。
拔除输液管后,将输液器材进行分类、清洁和消毒,确保操作安全。
以上就是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认真细致,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一、背景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操作。
该操作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技术,还需要遵守操作规程,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二、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洗手、穿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确保所需的所有设备和药品齐备;•将病患放在平躺或舒适的仰卧姿势,以便观察病患的反应;•清洁注射部位。
2. 穿刺操作在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可以进行穿刺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部位;•以酒精棉球消毒穿刺部位;•固定血管,拿起针头,以30°-45°斜角插入皮下组织和血管内;•当看到血液返回到针头中,将针头推入静脉内,保持适当角度;•皮肤和末梢置管部位再次消毒。
3. 进行输液在成功穿刺之后,需要进行输液操作:•确定输液类型和速度;•连接输液管道;•检查静脉留置针是否有渗液、血肿等迹象,避免局部感染;•定期观察病患的状态和反应,防止过量输液。
4. 拔管当给药完成或需要更换临时置管时,需要拔管:•在拔管前先停止输液;•当确认拔管部位干净后,一手固定患者的手臂,另一手轻轻扭动管子并应在患者吸气时快速将管子拔除;•然后用无菌注射器或棉球轻轻按压拔管部位的一小段时间。
三、注意事项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需要考虑病患的年龄、性别、身体构造等因素,避免可能的问题。
2.注意卫生。
在操作前,需要洗手、穿戴口罩和手套,并使用消毒药水消毒穿刺部位,以预防感染。
3.保持通畅。
在输液操作中,需要时刻注意输液管道的通畅,避免出现阻塞造成的问题。
4.定期观察。
在输液操作中,需要不断地观察病人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反应,需要及时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结束语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还可以减少操作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静脉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通路给患者补充营养、补液、注射药物等的常见临床操作。
正确的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以下是规范静脉输液操作的详细流程:1.确认医嘱:在开始静脉输液之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医嘱单,确保输液项目、剂量、频次等信息准确无误。
2.检查输液液体:打开输液袋或瓶时,要检查液体是否清亮透明,没有漏液、渗漏或污染等现象。
3.检查输液器具:检查输液器具,包括输液针头、输液管、滴漏针、输液器等是否完好无损,无脏污或锈迹,无过期。
4.选择静脉通道:通过检查患者手臂、手背、前臂、掌侧腕等部位,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
对于患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病史的患者,需特别谨慎选择静脉通道,避免损伤。
5.消毒操作:准备注射用酒精棉球、手套等消毒材料,严格按照规范的消毒操作进行消毒。
6.固定输液针头:选择适当大小的输液针头,用正确的角度插入静脉,轻轻将针头推进静脉内,同时固定输液针头,避免移位和脱落。
7.开始输液:将输液管与针头连接起来,并将输液器放置在合适的高度,确保滴入速度适中。
同时,观察输液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
8.密切观察:观察静脉输液的情况,注意液体是否顺畅,输液器是否有滴漏,输液速度是否调整合适。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如寒战、出汗、恶心、头晕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9.药物注射:若需要进行药物注射,注射前需先注射一些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慢慢注射药物。
注射后,要及时加注生理盐水或者进行冲洗,确保药物充分进入患者体内。
10.结束输液:当输液完成后,先关闭滴液管,然后将输液针头从患者静脉中取出。
在取出针头时要保持注意力集中,迅速而轻柔,以减少疼痛和出血的发生。
同时要及时进行止血,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
11.整理器材:将已完成的输液器具集中放在污物容器内,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12.护理记录:输液完成后,要及时记录输液的时间、量、药物名称、反应及处理等信息,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卫生部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篇一:静脉输液操作规范静脉输液操作规范(一)目的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3.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同时借高渗作用,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1)治疗盘内盛:一次性输液器、无菌持物钳,皮肤消毒剂(2.5%碘酊,75%酒精)输液溶液,无菌棉签,止血钳,调节夹、网套、胶布、弯盘、止血带、输液下卡、污物缸、剪刀或其它。
(2)输液架,根据需要务夹板及绷带。
(3)查对输液卡及药物,检查好药品质量及配伍禁忌。
(4)口述目的。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 -1.持输液卡并携输液架于床旁,对床号、姓名,向病员说明目的,嘱病人大小便。
2.治疗室操作:(1)洗手戴口罩,用一潮湿的纱布擦干净灰尘,再次校对、检查药液(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检查药品有无裂缝,将瓶上下摇动,对光检查药物有否变混,沉淀或有无絮状物出现。
(2)将铝盖中心部分打开,套上网套,消毒皮塞,如需加药即可加入,将输液管及通气管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3)备胶布三条(分别三、五、七厘米),贴于治疗盘上。
3.病床旁操作:(1)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一手折叠茂菲氏管下段输液管,另一手挤压茂菲氏管,使产生负压,随即放松折叠输液管并横持茂菲氏管,待液体进入茂菲氏管1/3时,直立茂菲氏管,排尽输液管内气体,夹紧调节器。
(2)选择静脉,在预定穿刺点上部约6厘米处扎止血带,然后放松止血带,用2.5%碘酊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扎止血带,75%酒精脱碘,并嘱病人握拳.(3)取下针头帽,使针尖向下,再次排净气体,进行穿刺,见血后平行推进少许,然后三松(松拳、松止血带、止血钳).(4)胶布固定:三厘米的固定针柄,五厘米在针柄上方交叉固定,七厘米盘缠硅胶管后固定,盖无菌纱布于针眼处。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什么是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是指一种管状物,通常有塑料或金属材质,用于将液体药物输送到患者的静脉中。
留置针一般被放置在静脉内,靠近心脏,以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留置针通常用于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比如化疗、透析或肠外营养等。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1.洗手操作开始前,医务人员要先洗手,确保手部的卫生。
2.准备工具和用品•留置针•滴管、输液瓶•另一根导管或固定带•消毒液•敷贴•注射器3.确定穿刺位置确定穿刺位置需要通过患者的病情和自身条件来判断。
通常是在手臂上方,寻找靠近静脉的位置进行穿刺。
4.消毒将穿刺部位消毒液擦拭干净,确保穿刺处清洁无菌。
5.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水或冰块麻醉并固定另一根导管或固定带,使患者不会感到疼痛和不适。
6.穿刺将留置针插入静脉后,打开针头盖,将留置针接上滴管,将输液瓶绕过留置针勾在滴管处悬挂。
7.测试开启滴封,用注射器抽吸空气,在空气与药物到达滴管前勾留止,不让空气进入静脉。
8.皮肤刺激将留置针底部的导线和头部的指针进行牢固固定,贴上敷贴,以减少拔取留置针时的疼痛。
9.观察输液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观察液体滴入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输液,并进行抢救。
10.拔除留置针拔除留置针应先剪断固定带,卡住针头,用一根细的旋转收缩管和另一根不缩管固定针体,轻松有勇气收回留置针。
结语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观察病人,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抢救。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共5篇)第一篇:静脉留置针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静脉留置输液是采用静脉留置针技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长期输液和静脉穿刺困难者。
用物1.基础治疗盘:无菌持物钳、碘伏、70%乙醇、砂轮、剪刀、启瓶器、棉签、弯盘。
2.输液盘:碘伏、棉签、止血带、弯盘、一次性留置针、透明敷贴、胶布3.其他:遵医嘱备液体及药物、输液卡、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瓶套、输液架、手套1双[操作程序] 1..备好输液架,带输液卡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或家属做好解释,评估病人情况,做好输液前的准备。
2.备齐用物。
擦净药液瓶,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检查瓶口、瓶体、瓶内液体。
3 3 套上瓶套。
洗手,戴口罩。
备胶布。
4.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份,常规消毒瓶盖,按医嘱加入药物。
在瓶签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加药时间并签名。
5.检查输液器后关闭调节器,取出输液管和通气管针头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6.整理治疗台。
7.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药物。
8.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检查输液管内有无空气。
9.检查留置针型号及有效期,包装是否完好,取出留置针,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尽空气。
10.检查并打开透明敷贴外包装,选择合适的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上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直径8cm以上,待开。
11.戴手套,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
再次核对并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取下针套。
12.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针翼,针头斜面向上,嘱病人握拳,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度角进针。
13.见导管尾部有回血后,降底穿刺角度,顺静脉方向再将穿刺针推进0。
2cm。
14.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5cm,持针座将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
15.松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打开调节器。
待液体滴入通畅后,撤去针芯,用透明敷贴作密闭式固定导管。
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签名的小胶布再次固定留置针管。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
2.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二)操作要点。
1.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
2.头皮针穿刺:消毒皮肤,头皮针与皮肤呈15°~30°角斜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妥善固定。
3.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
4.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者剧烈活动。
4.浮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 2 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者局部有出血或者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者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常因输人致热物质而引起。
(1)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者又被污染。
(2)输入的药液或者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
(3)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者被污染。
(4)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5)环境空气的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1h,表现为发冷、寒颤、发热。
轻者发热常在 380C 摆布,于住手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颤,继之高热达 400C 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快速输送药物、补液和营养物质。
但是,不正确的操作将会给病人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1 消毒准备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首先需要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
手术间需要经过消毒处理,按照操作规程用70%酒精对准备的器械进行消毒。
1.2 患者准备在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之前,应先告知患者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同时检查患者的静脉,用生理盐水或0.9%氯化钠溶液给患者预留静脉。
二、操作步骤2.1 确认针头尖端将静脉留置针取出,检查针头和管路的完整性、清洁度和尖端的锋利度,确保无划痕和毛刺。
同时,用生理盐水清洗静脉留置针。
2.2 注射药物将准备好的药物溶液注入针头内。
同时,检查药物是否变色、悬浮物是否清晰、药物是否超过保质期等。
2.3 正确插入针头在确定揉好的针头的方向和皮肤表面的位置后,使用无菌技术将针头插入到静脉内。
2.4 流速控制静脉留置针插入后,需要控制药物流速,控制药物给予的速度。
依照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病情,调节静脉留置针的流速,注意不要过快或过慢。
2.5 确认留置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确定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三、注意事项3.1 操作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并且进行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感染。
3.2 在插入静脉留置针之前要事先暴露好针头,检查针头和管路的完整性,坚持使用一次性针头。
3.3 注射药物时要注重药物的质量和药物的配制,一定要使用合适的药物剂量,防止药物超量和浪费。
3.4 插入静脉针头时,注意操作,避免针头插错位置,防止打伤神经和其他重要器官。
3.5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控制药物的流速,防止流速过快或过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四、总结在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无菌操作、针头的质量和配制药物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技巧和操作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5篇第一篇: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规程【目的】1.正确实施医嘱,给患者实施治疗;2.保护静脉,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血管损伤;3.保持静脉通畅,便于抢救和治疗。
【评估】1.输液目的、药物作用、注意事项;2.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年龄、药物过敏史;3.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4.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及肢体活动情况,宜选择易固定粗大的静脉。
【准备】先到病房评估,再洗手备物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所有药物均在有效期内):治疗盘、输液药物、留置针、输液器、透明敷贴、注射器、瓶口贴、压脉带、棉签、安尔碘、75%乙醇、封管备125u/ml肝素钠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无菌弯盘、胶布、消毒砂轮、排液碗、污物缸、手消液、护理记录单、锐器盒、优氯净小桶、垃圾桶、治疗车。
环境准备:清洁、安全、光线适宜、利于无菌操作;病人准备:体位适宜,注意保暖。
【方法】处理转抄医嘱(输液卡、瓶签)→携护理记录单、输液卡到病房核对手腕带,解释(你这几天都要输液,液体量有点多,为避免反复穿刺给你带来痛苦,我为你留针,你同意吗?同意!)评估皮肤及血管情况,询问是否小解→环境评估,移输液架到床头→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检查用物均能使用→取药液检查贴瓶签,开封口75%酒精消毒N次(按医嘱加药,核对加药,消毒)→取输液器检查插入液体瓶→再次核对→放用物于治疗车上(锐器盒放于下层)携用药至床旁(先床尾),核对手腕带,暴露穿刺部位→手消→核对药液挂于输液架排气于针头→检查留置针(效期、型号)暴露肝素帽插入头皮针少许,开调节夹使液体充满整个肝素帽后插入全部针头→排气后挂于输液器上→扎止血带(穿刺点上方10cm处)→手消→用安尔碘消毒一次(直径>8cm)→待干→检查撕开透明膜撕开一半放于治疗盘内→再次核对药物,姓名(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排气→去针套,松套管→进针(角度15—20°)→见回血退少许针芯送入全部针管→左手接着退出针芯“三松”→贴膜(先固定针的位置向下压,不留空气)手消注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贴于贴膜下缘)→撕胶布固定头皮针(2条胶布头皮针、留置针)→手消→调节滴数→记录挂输液单于架上→整理床单元,告知宣教(你现在输的是654-2,止痛的输液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口渴)→再次核对手消后回治疗室,处置用物,洗手脱口罩,记录时间。
中西医结合医院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操作重点步骤】
1.严格遵循查对制度、安全注射及无菌技术操作技术。
2.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及用药、外周血管状况。
3.告知患者留置针的意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嘱留置针口不能泡在水中,弄湿敷料随时
更换。
说明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注意事项。
4.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
5.加强输液前后导管的封管及护理。
6.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
并发症。
【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所作解释及护理措施表示理解和满意。
2.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留置针达到使用目标。
【实施要点及评分标准】。
静脉留置输液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输液目的、药物作用、注意事项。
2、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年龄、药物过敏史。
3、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4、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及肢体活动情况,宜选择易固定粗大的静脉。
【准备】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物品:根据需要准备物品。
3、体位:体位适宜,注意保暖。
【方法】
处理医嘱→告知评估患者→洗手戴口罩→查对→取输液药物→检查药物质量,“八对”→将患者姓名、床号及加入药品名称写在输液标签上→贴于液体瓶(袋)签侧面→检查液体袋的完好→开启封口→75%乙醇消毒针头插入处→按医嘱“三查八对”后按操作程序加药→检查输液器质量、有效期→取出连接管插入液体瓶(袋)中→再次查对。
输液:携用物至床旁,查对患者床头卡、手腕带→呼唤姓名→与患者沟通→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输液静脉→手消→挂输液瓶(袋)→检查套管针质量、有效期→换套管针→常规排气→使液体充满肝素帽内→排气→再次查对→扎压脉带(穿刺点上方10 cm处) →用安尔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直径大于8cm)→撕开透明贴膜一端,取出放于治疗盘内→嘱患者握拳→再次排套管针内空气→检查无气泡后,关闭调节夹→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去除针套
→旋转松动套管针芯→与皮肤成15-20度角进针→见套管针尾部有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刺入静脉中→撒针芯→松压脉带→打开调节器→嘱患者松拳→透明膜敷贴固定→注明穿刺时间、日期、操作者姓名→根据医嘱调节滴数→再次核对→取出压脉带放于污染容器内→整理患者衣裤及床单元→协助舒适体位→告知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放好呼叫器→手消→记录→在医嘱单及输液单上打钩、签名,记录执行时间→整理用物→洗手→每小时巡视→询问患者主诉→观察液体滴速→穿刺局部有无渗液、红肿及全身反应→观察液体是否滴完并及时更换液体、记录。
封管:输液完毕→抽取125u/ml肝素钠溶液3-5ml或0.9%NS注射液10ml,放于注射无菌盘内至患者床旁→将肝素钠溶液缓慢注入肝素帽(边推药边退针),关闭夹子→正压封管→胶布固定(套管针分叉处)于皮肤上→告知注意事项、健康教育→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将静脉输液针头插入肝素帽→检查回血、确认在静脉内→按输液流程→完成输液
停用留置针:输液完毕→关闭调节器→撕开透明贴膜→取无菌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套管针,局部按压至无出血为止→协助患者适当活动穿刺肢体→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整理用物→手消→记录→回治疗室按规定处理各种物品→洗手。
【评价】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
2、操作规范、熟练,穿刺一针见血,透明膜下敷贴固定符合要求。
3、输液滴数符合医嘱及病情需要。
4、封管符合操作规范。
5、与患者沟通并做相关的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知晓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