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20.69 KB
- 文档页数:25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问答题: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第三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问答题: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3.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肌紧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
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
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症状第五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3.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4.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5.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人体解剖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骨骼系统:人体内由骨骼和软骨组成的系统,起支持、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答案:骨骼系统是由骨骼和软骨组成的系统,是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持、保护内脏、运动和制造血液等重要作用。
2. 心脏瓣膜:位于心脏内部,控制血液流向的心脏结构。
答案:心脏瓣膜是位于心脏内部的结构,其功能是控制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方向,防止血液逆流。
3. 脊髓:位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负责传递和处理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信息。
答案: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位于脊柱内,主要负责接收、传递和初步处理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以及控制身体的反射活动和某些自主神经活动。
4. 消化系统:人体内负责摄取、消化、吸收和排泄食物的系统。
答案: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摄取、分解、吸收和排泄食物的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和胰腺等器官。
5. 肌肉组织:由肌纤维组成的组织,负责产生身体的运动。
答案:肌肉组织是由肌纤维组成的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能够产生力量和运动,是人体运动的主要执行者。
二、填空题:1.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答案:皮肤2.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______神经系统两部分。
答案:周围3. 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______。
答案:右心室4. 肺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交换。
答案:气体5. 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各种______组成。
答案:内分泌腺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器官不属于消化系统?A. 肝脏B. 胰腺C. 心脏D. 大肠答案:C. 心脏2. 以下哪种细胞类型不属于肌肉组织?A. 心肌细胞B. 平滑肌细胞C. 骨骼肌细胞D. 上皮细胞答案:D. 上皮细胞3. 关于神经系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C. 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控制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轴突和树突三个部分答案: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轴突和树突三个部分(正确说法是: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轴突和树突三个部分,但还有一种特殊的神经元——无轴突神经元)4. 以下哪种器官不属于呼吸系统?A. 鼻腔B. 气管C. 肺D. 心脏答案:D. 心脏5. 关于骨骼系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骨骼系统包括骨骼和软骨B.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保护身体C. 成年人体内有206块骨头D. 所有骨头都是坚硬且不可弯曲的答案:D. 所有骨头都是坚硬且不可弯曲的(有些骨头如鼻中隔、耳廓等是可以弯曲的)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器官属于消化系统?A. 口腔B. 肝脏C. 胰腺D. 肺E. 大肠答案:A、B、C、E2. 下列哪些器官属于呼吸系统?A. 鼻腔B. 气管C. 肺D. 心脏E. 膈肌答案:A、B、C、E3. 下列哪些组织属于结缔组织?A. 骨骼B. 软骨C. 血液D. 肌肉E. 神经答案:A、B、C4. 下列哪些器官属于内分泌系统?A. 胰腺B. 肾上腺C. 甲状腺D. 脑垂体E. 胸腺答案:B、C、D、E5. 下列哪些细胞类型属于肌肉组织?A. 心肌细胞B. 平滑肌细胞C. 骨骼肌细胞D. 上皮细胞E. 神经细胞答案:A、B、C五、判断题:1. 人体的所有骨骼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习题答案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名词解释: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
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人体解刨学》课后练习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2. 系统:若干器官有机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3. 解剖学姿势:亦称标准姿势。
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到躯干的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二、填空题1.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2.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3. 细胞4. 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
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5. 水平面;冠状面;正中矢状面三、选择题1. B·2. C·3. C ·4. D ·5. D·6. C·7. D四、问答题1. 列出解剖学常用的一些方位术语。
答:上和下、前和后、内和外、内侧和外侧、近和远、浅和深等。
2. 人体的冠状面、矢状面跟水平面内各包含哪些轴?答:冠状面内包含有冠状轴和垂直轴;矢状面内包含有矢状轴和垂直轴;水平面内包含冠状轴和矢状轴。
第一章运动系统一、名词解释1.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稍向前微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 翼点:颞窝内侧面的前下部有额骨、顶骨、蝶骨和颞骨四骨会合而成的“H”形缝称为翼点。
3. 骨盆界线:在骨盆,由骶骨岬经两侧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至耻骨联合上缘连成的环形线称界线。
4.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肌、筋膜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斜行裂隙,长4~5cm,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二、填空1. 骨、骨骼肌、骨连结·2. 颈椎、枢椎、胸椎·3.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4. 2、7、2·5. 4腰椎、腰椎·6. 4、筛窦后群、额窦、筛窦前群、筛窦中群、上颌窦、蝶窦·7.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8. 额骨、顶骨、蝶骨、颞骨·9. 胸椎、胸骨、12对肋·10. 腹股沟韧带、精索、子宫圆韧带三、选择题1. C·2. C·3. C·4. A·5. B·6. B·7. A·8. A·9. A·10. D四、简答题1. 简述胸廓上口、下口是如何构成的?答:胸廓上口由胸骨柄上缘、第1胸椎体和第1肋围成。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问答题: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第三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问答题: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3.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肌紧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
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
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症状第五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作业1.第1题您的答案:D2.第2题您的答案:A3.第3题对胃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其所需的酸性环境;并使蛋白质变性B.抑菌、杀菌C.保护胃粘膜D.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您的答案:C4.第8题您的答案:A5.第9题您的答案:D6.第10题您的答案:D7.第11题您的答案:D8.第12题您的答案:D9.第17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A.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C.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D.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您的答案:B10.第18题您的答案:D11.第19题您的答案:B12.第20题您的答案:B13.第25题您的答案:A14.第26题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顺序是A.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心室肌B.窦房结→房室交界→心室肌→普肯野纤维C.窦房结→心房肌→心室肌→普肯野纤维D.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左右束支→普肯野纤维→心室肌您的答案:D15.第27题您的答案:D16.第28题您的答案:C17.第33题您的答案:B18.第34题您的答案:D19.第35题关于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肌肉运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B.环境温度在30~35℃时,能量代谢最稳定C.情绪激动、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能量代谢可显著增高D.环境温度<10℃时,能量代谢明显增加是由于寒战和肌肉张力增高所致您的答案:B20.第36题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您的答案:D21.第37题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在成份上不同的是A.K+含量B.蛋白质含量C.葡萄糖含量D.Na+含量您的答案:B22.第42题23.第43题您的答案:D24.第44题您的答案:A25.第45题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直接刺激物是A.脑脊液中的CO2B.血液中的CO2C.脑脊液中的H+D.血液中的H+您的答案:C26.第4题胃酸是由主细胞分泌。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问答题: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第三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问答题: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3.何谓牵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肌紧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
20.试述下丘脑对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围和功能意义。
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症状?第五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3.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4.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5.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第四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
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
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
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野。
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 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
调节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
瞳孔缩小主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3. 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
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
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一、填空题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脂类蛋白质3、线粒体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5、肌纤维的周缘多6、肌原纤维肌肉7、长柱状闰盘节律性植物性8、胞体突起9、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选择题:1、A2、D3、E4、A5、E6、D7、A8、C9、C 10、E三、问答题:1、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④再生能力强。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膜骨质骨髓3、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4、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选择题1、C2、C3、D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新陈代谢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3、兴奋抑制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5、胞饮作用6、钾离子7、乙酰胆碱8、钙离子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1、正反馈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1、C2、C3、B4、D5、C 7、D 8、A 9、C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三、问答题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
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
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出入细胞的。
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
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
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A、Na+-K+泵的作用(…);B、Na+、K+、Cl-、有机负离子通透性;C、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膜外的正电荷,随着K+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限制K+外流,当扩散力=电场力时,K+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问答题: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第三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问答题: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3.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肌紧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
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
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症状?第五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3.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4.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5.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2、体液调节: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激素:由分泌腺或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6、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
7、稳态: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8、冠状轴与冠状面:左右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冠状轴。
延冠状轴所做的将人体分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冠状面,也称为额状面。
9、矢状轴与矢状面:前后平伸与地面平行的轴称矢状轴。
延矢状轴所指的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切面称矢状面。
二、选择题1、人体生理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AA、神经调节B、全身性体液调节C、局部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2、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A、血液凝固;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分娩过程3、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指:CA、体液;B、细胞液;C、细胞外液;D、组织液4、在生理状态下,维持肾小球血流量恒定的主要调节方式是:C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5、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是:AA、生物体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稳定状态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维持机体环境的理化性质性相对恒定的状态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6、你做过的以下实验,哪个属于急性离体实验方法?CA、反射弧分析B、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C、神经不应期的测定D、家兔呼吸运动影响因素7、以下不属于激素传递方式的是DA、远距分泌B、旁分泌C、自分泌口、突触分泌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A、反射B、反应C、反馈D、兴奋9、对神经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A、调节幅度小B、调节的敏感性差C、作用围广,而且持久D、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10、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CA、体激素水平不致过高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人体血压稳定11、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12、下列不符合解剖学姿势的是CA、身体直立B、两足并立,足尖向前C、双手掌心向侧D、双上肢垂与躯干两侧13、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A庆、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1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C庆、传入神经B、中枢 C、传出神经D、效应器15、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16、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D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C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8、排尿反射是 D庆、自身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正反馈调节三、是非题(错)1、正反馈调节是维持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2013.06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1/4的血浆,3/4的组织间液,还有少量的淋巴和脑髓液。
(2)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渗透压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刺激:内、外环境的所有变化。
(4)反应:机体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某种功能状态的改变。
(5)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
(6)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7)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8)兴奋: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从无到有,或由弱到强。
(9)抑制:功能活动从有到无,或由强到弱。
(10)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运输到所作用的影响其功能组织、细胞。
2.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1)解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一门学科,任务是揭示构成人体的这些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2)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任务是揭示这些功能活动对维持人的生命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这些功能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3.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及各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何联系?生理学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理功能以及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的理化机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揭示生命本质(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这些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阐述其发生机制、活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3)整体水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环境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的研究;联系: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只有层次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4.生理学与医药学有什么关系?生理学和医药学的关系:医药学的发展有赖于人体解剖学的生理学的发展,而医药学领域的实践也必然反过来促进解剖和生理学领域的研究。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 问答题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等五部分组成。
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神经调节。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负反馈调节。
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精确,作用迅速。
1.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发生反应比较迅速,作用时间较短暂,调节部位较准确。
2.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持久,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发生有适应性意义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主动转运被动转运胞吐和胞纳作用。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需要消耗能量。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胞吐胞纳,均属于主动转运。
5.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Na+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Na + 离子内流量增多;复极化时,K +离子外流量增多。
7. 单一神经或肌肉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有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
8.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它的生理功能是Na + -K + 依赖式ATP 酶维持细胞内外Na+、K+的不均衡分布,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和兴奋性。
9. 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
10.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一定范围内增大刺激强度时,可见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1. 下列物质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的有(B.CO2 C.O2) 。
2. 下面哪些过程属于主动转运B.Na + 移出细胞E. 骨骼肌舒张时。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问答题: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第三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问答题: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3.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肌紧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
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
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症状?第五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3.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4.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5.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第四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
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
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
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野。
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 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
调节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
瞳孔缩小主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3. 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
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
人体解剖生理学(药学用)课后习题详解2解读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1/4的血浆,3/4的组织间液,还有少量的淋巴和脑髓液。
(2)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渗透压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刺激:内、外环境的所有变化。
(4)反应:机体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其中一种功能状态的改变。
(5)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
(6)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7)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8)兴奋:受到刺激时,功能活动从无到有,或由弱到强。
(9)抑制:功能活动从有到无,或由强到弱。
(10)体液调节:机体的一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运输到所作用的影响其功能组织、细胞。
2.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1)解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一门学科,任务是揭示构成人体的这些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生理学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理功能以及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的理化机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揭示生命本质(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这些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阐述其发生机制、活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4.生理学与医药学有什么关系?生理学和医药学的关系:医药学的发展有赖于人体解剖学的生理学的发展,而医药学领域的实践也必然反过来促进解剖和生理学领域的研究。
5.机体如何维持稳态,稳态对于生命的意义何在?机体调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维持稳态;意义:稳态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简述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一)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二)体液调节: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习题答案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名词解释: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1.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
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3.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
有免疫功能。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较多,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保护功能。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
有维持体温、缓冲、支持等作用。
4.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
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细胞质称肌浆,内含可产生收缩的肌原纤维。
肌肉组织可分骨骼肌、心肌、平滑机3种类型。
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受意识支配;心肌收缩持久,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和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5.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有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组织中期支持、营养、联系的作用。
第二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全身的骨通过骨连接结构成人体骨骼,全身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颅骨连接成颅,可分为脑颅和面颅。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
椎骨又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他们通过骨连接构成脊柱。
胸椎、胸骨和肋骨通过骨连接构成胸廓。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又分别可分为上(下)肢带骨和上(下)肢游离骨。
上、下肢带骨分别把上、下肢骨与躯干骨相连结。
全身骨的结构特点是与人类直立行走、劳动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达相适应的,如颅骨的脑颅发达,上肢骨轻巧,下肢骨粗壮等,骨盆和足弓也有相应的形态特征与之相适应。
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全身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全身肌肉的配布与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密切相关。
为适应直立姿势和劳动,颈后、背部、臀部和小腿后面的肌特别发达;上肢为适应劳动,屈肌比伸肌发达,运动手指的肌也比较其他动物分化的程度高;下肢肌粗壮。
为适应表达感情和语言,口周围肌和表情肌发达。
3.骨骼肌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特征如何?骨骼肌的收缩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其机械变化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等。
肌肉收缩时也发生一系列的能量代谢,包括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形式。
持久的活动可引起肌肉的疲劳。
第三章神经系统名词解释:反馈:为中枢常见的一种反射协调方式,中枢内某些中间神经元形成环状的突触联系即为反馈作用的结构基础。
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应称为兴奋。
阈刺激:达到阈强度的临界强度的刺激才是有效刺激。
称为阈刺激。
极化:对于机体中的大多数细胞来说,只要处于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膜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这一现象称为极化。
平衡电位:当k+的扩散造成膜两侧的电势剃度足以对抗由于浓度剃度所引起的k+的进一步扩散时,离子的移动就达到了平衡,这时,k+的净内流量,k+跨膜流动到达平衡,膜对k+的跨膜净通量为零,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稳定于某一相对恒定水平。
去极化:随着离子的跨膜流动,膜两侧的极化状态将被破坏,一般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称为去极化。
突触:是使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相互接触的部位。
受体:是指能与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是镶嵌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复合体。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事故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它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方向发展。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同样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但他却是引起细胞膜电位向着超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部电位。
量子释放:对每一个囊泡来说,Ach的释放是整个囊泡内容物的一次性释放,这种方式称为量子释放。
条件反射:是机体后天获得的,是个体生活的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反射通路不是固定的,因此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总和:如果由同一传入纤维先后连续传入多个冲动(时间总和),或许多条传入纤维同时传入冲动(空间总和)至同一神经中枢,则阈下兴奋可以总和起来,达到一定水平就能发放冲动,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总和。
交互抑制:当一刺激所引起的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引起屈肌中枢发生兴奋时,另一方面却使伸肌中枢发生抑制。
结果屈肌收缩,与其伸肌舒张,这种现象成为交互抑制。
诱发电位:人为地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使其产生冲动,传至大脑皮质,能激发大脑发质某一特定区域产生较局限的电位变化。
这个电位称为诱发电位。
牵张反射:与脊髓保持正常联系的肌肉,如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被牵拉肌肉的收缩。
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是牵张反射的一种类型——紧张性牵张反射。
肌紧张的意义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第二信号系统:人类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它们是具体信号的抽象,对这些抽象信号刺激发生反映的大脑皮层称第二信号系统。
去同步化:当传入信息增多时,将引起大脑皮质中个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一致,则出现高频率、低幅度的波形,称为去同步化。
问答题:1.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兴奋通过神经元的环状联系,则由于这些神经元的性质不同,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效应。
如果环式结构内各个突触的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冲动经过环式传递后,在时间上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这是一种正反馈作用;如果环式结构内存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并同其返回联系的胞体形成抑制性突触,则冲动经过环式传递后,信号被减弱或停止,这是一种负反馈作用。
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组成,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在神经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Na+通道和K+通道,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大小主要由这些离子通道开放的程度所决定。
我们已经知道,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在数值上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的外流。
当细胞受到一个阈刺激或阈刺激以上强度的刺激时,膜上的离子通道将被激活。
由于不用离子通道激活的程度和激活的时间不同,当膜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时,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将产生巨大的变化。
4.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可兴奋组织受到两次以上的阈下刺激时,能发生时间和空间上的阈下总和,给予细胞一次阈刺激,细胞兴奋后的一段时间内,兴奋性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绝对不应期内,细胞对第二次刺激将不发生任何反应。
可兴奋组织不应期的存在表明,单位时间内组织只能产生一定次数的兴奋。
5.试述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神经轴突的兴奋冲动可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后者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与突触后膜与特殊受体想结合,由此提高后膜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因Na+进入较多而膜电位减少,出现局部的去极化,这种短暂的局部去极化可呈电紧张扩布,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它通过总和作用可使膜电位减少至阈电位,从而在轴突始段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沿神经轴突传导,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过程如下: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神经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后者经过扩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从而使后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提高,膜电位增大而出现超极化,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它可降低后膜的兴奋性,阻止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扩布性兴奋,因而呈现抑制效应。
6.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神经传向肌肉并引起肌肉的收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电—化学—电的相互转换,同时伴随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起全部过程的主要事件总结如下:(1)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到达轴突终末,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Ca2+从细胞外进入突触前膜中。
(2)在Ca2+的促发作用下,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乙酰胆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完成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换。
(3)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启动肌膜上Na+、K+通道开放,Na+、K+沿肌膜离子通道流动,产生终板电位,完成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
(4)当终板电位达到肌细胞膜的阈电位时,引发肌膜产生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并沿肌膜迅速向整个肌细胞扩布;(5)肌动作电位传入肌内膜系统,引起肌膜系统终池中的Ca2+进入肌丝处;(6)Ca2+与肌钙蛋白复合体结合,使横桥与肌动蛋白的作用点结合,粗细肌丝相对滑动,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