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_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格式:ppt
- 大小:214.00 KB
- 文档页数:1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
这种疾病主要由肺部疾病引起,导致心脏功能障碍。
本文将介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心脏病。
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这些疾病会导致肺部气体交换的障碍,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许多因素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吸烟,吸烟会导致慢性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
其他原因包括空气污染、遗传因素和职业暴露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肺部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增加心脏负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是逐渐出现的。
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或体力活动时。
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闷、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在疾病晚期,患者可能出现静息呼吸困难、水肿和心悸等症状。
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肺功能测试来评估肺部功能。
此外,心电图、胸部X线和心脏超声等检查也可以用于辅助诊断。
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高级检查,如心血管核素扫描或心导管检查等。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目标是改善症状、减轻心脏负担并改善生活质量。
首先,患者需要停止吸烟,因为吸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药物疗法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呼吸抑制剂和利尿剂等。
在疾病进展严重的患者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肺移植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善病情。
例如,患者可以进行肺康复训练,以增强肺部功能。
此外,定期锻炼、合理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家庭支持和心理咨询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
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护理学基础知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内科中的重点章节,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则同时涉及到了这两个系统,中公教育为大家总结了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重要考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病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以慢阻肺(COPD)最为多见。
2.临床表现:由于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衰竭。
肺、心功能代偿期肺: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发绀、肺气肿体征心:右心室肥厚、心音遥远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呼吸困难加重,夜间尤甚。
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右心衰竭:体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且有压痛,下肢水肿。
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发绀更明显、心率增快、少尿、腹胀、恶心。
3.治疗与护理治肺为本:控制感染(最主要的治疗原则);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1~2L/min,24h不间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治心为辅:强心、利尿、扩血管另外需要注意,未建立人工气道者慎用镇静剂,禁用麻醉剂及影响呼吸功能的镇静剂如吗啡等,以免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
【小试牛刀】患者男性,80岁。
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年。
一周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痰白质黏,伴有呼吸困难、胸闷、乏力。
查体: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湿啰音。
心率120次/分,律齐。
肝肋下3cm,双下肢可见凹陷性水肿。
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
A.给予高浓度、低流量吸氧B.给予低热量、低蛋白、高维生素饮食C.适当使用镇静药、催眠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D.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答案】D。
解析:该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现出现呼吸道症状,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心率120次/分,肝肋下3cm,双下肢可见凹陷性水肿。
可推断患者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吸氧,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可使用镇静药、催眠药,以免诱发肺性脑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础知识简短摘要本文件提供了一份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的全面介绍,涵盖了其核心概念、临床表现、常用术语解释、病理病机、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并发症、诊断方法、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通过详细的例子和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疾病。
目录1.介绍2.临床表现3.常用术语解释4.病理病机5.病因6.发病机制7.类型8.并发症9.诊断方法10.鉴别诊断11.治疗12.预防13.案例分析1. 介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慢性肺部疾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和(或)功能不全的心脏病。
其主要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但其他肺部疾病如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也可能导致慢性肺心病。
2. 临床表现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呼吸困难:早期活动后呼吸困难,晚期静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和咳痰:常见于伴随COPD的患者,咳嗽和咳痰通常在晨间加重。
•紫绀:由于缺氧导致皮肤和粘膜发绀,特别是嘴唇和指(趾)甲床。
•水肿:右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下肢水肿。
•乏力:全身乏力、疲倦感,尤其在活动后明显。
•心悸:由于右心室负担增加,患者常感到心悸。
3. 常用术语解释•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压力升高,常由慢性肺病引起。
•右心室肥大:右心室壁增厚,是慢性肺心病的标志性改变。
•右心功能不全:右心室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功能减退。
•缺氧:血液中氧含量低,导致组织缺氧。
•二氧化碳潴留:肺部通气不足导致二氧化碳在体内积累。
4. 病理病机慢性肺心病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肺泡破坏:慢性肺病如COPD导致肺泡结构破坏,气体交换受阻。
•肺血管改变: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肥大:右心室对抗肺动脉高压,导致心肌肥大。
•心肌纤维化:长期高负荷工作引起心肌纤维化,影响心功能。
5. 病因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的病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指的是肺部慢性阻塞疾病引起的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
该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通常是肺气肿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
并发症。
在这些疾病发生的过程中,气流受到阻塞,导致肺部气体的非正常积聚,造成肺部气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这些变化随后会引起心脏的负担增加,导致心脏扩大和心率加快等变化。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气促、水肿等症状。
病情逐渐加重,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衰、猝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患者需要及早接受检查和治疗。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可以缓解炎症和改善肺功能。
手术治疗包括肺移植和心脏移植等,可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需要关注个人卫生、肺健康和生活方
式的改变。
不要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和化学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正常的饮食习惯;在户外锻炼时注意呼吸平稳,防止刺激和气体污染。
总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常发生于肺气肿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合理预防是预防和缓解病情的关键。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戒烟、适度锻炼,降低心血管负荷,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一种由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心脏病变。
该病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其主要特征是右心室(心脏的右侧)的逐渐扩大和功能受损。
早期发现和有效管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与慢性肺部疾病密切相关。
在COPD等慢性肺疾病的长期进展中,肺功能逐渐下降,导致肺动脉扩张,阻力增加。
长期肺动脉扩张和阻力增加使得右心室逐渐增大,心肌受损,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形成。
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控制1. 确定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应使用适合自己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2. 定期测量血压和心率: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和心率,并将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3. 积极配合治疗:患者要按时服药,细心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三、重视身体锻炼适当的身体锻炼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不过,在进行锻炼之前,患者应先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锻炼时应注意控制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1.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的吸入。
2. 合理饮食:患者应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控制饮食中脂肪和盐的含量。
3. 正常作息: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五、定期复诊和监测患者应定期进行复诊,并接受医生的检查和监测,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通过定期的评估,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心理疏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忧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心脏病里面的一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因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者是肺气肿发展而来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容易导致一些可怕的并发症,例如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不全,所以我们要积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才行,以免令病情恶化。
我们要深入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必须先认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只有懂得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我们才能在遇到这些症状时候准确判断疾病。
本病为长期慢性经过,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
体检有明显肺气肿体征,由于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肺底听到哮鸣音及湿音,心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肝浊音界下降,肝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反流阳性,水肿和腹腔积液等,常见下肢水肿,午后明显,次晨消失。
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提示有右心室肥大。
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应与右心衰竭的肝淤血征相鉴别。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或有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常见诱因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多为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同时存在。
低氧血症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头痛、乏力及腹胀等。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出现明显发绀。
缺氧严重者出现躁动不安、昏迷或抽搐,此时忌用镇静或催眠药,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发生肺性脑病。
高碳酸血症表现为皮肤温湿多汗、浅表静脉扩张、洪脉、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甚至眼球突出、两手扑翼样震颤、头昏、头痛、嗜睡及昏迷。
这是因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