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储粮甲虫的识别与防治:Ⅴ.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 锈赤扁谷盗
- 格式:pdf
- 大小:97.95 KB
- 文档页数:4
5种储粮甲虫口器的超微形态和感器的研究口器是昆虫最重要的感觉和取食器官,开展昆虫口器的比较形态研究有助于了解昆虫取食行为和食性范围的差异。
储粮甲虫在粮食保存过程中直接取食造成危害,严重影响粮食的重量和品质。
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Linnaeu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成虫的口器以及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L.)、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成、幼虫口器的超微形态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研究,取得如下结果:5种甲虫的咀嚼式口器与其它鞘翅目昆虫口器的结构相同,均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但各部分的超微形态、感器种类和分布在不同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玉米象成虫的口器位于细长喙的端部,上唇与唇基愈合,内唇着生2种腔锥形感器,上颚各具有4个切齿,臼齿退化。
下颚特化,下颚须4节,末节侧壁有5个指形感器,端部凹槽内有4种共24个锥形感器。
下唇须3节,端部凹槽内有两种锥形感器为“4+3”型,基部着生有2个锥形感器。
绿豆象成虫上唇长方形,内唇着生2种钟形感器。
上颚各具1个切齿和1个三角形臼齿。
下颚须4节,雌雄下颚须末节感器数量不同,其中侧壁上指形感器雌虫9个,雄虫7个,顶端感器雌虫5种27-28个,雄虫5种26个,其中佛头状柱形感器均为4个,但锥形感器数量不同。
下唇须3节,顶端有3种7个感器。
锯谷盗成虫上唇长方形,内唇着生3种腔锥形感器。
上颚各具2个切齿和1个卵圆形臼齿。
下颚须4节,末节侧壁具有2个指形感器,顶端感器共6种22个。
下唇须3节,端部分布有6种13个感器。
幼虫口器上唇半圆形,内唇仅具有6个腔锥形感器I,钝头有单孔。
上颚各有3个切齿和1个长方形臼齿。
下颚须3节,侧壁无指形感器,端部具有6种共13个感器。
本章重点容:象甲和豆象甲类(△:玉米象、米象、谷象;蚕豆象、豌豆象、绿豆象);谷蠧、谷斑皮蠧;谷盗类(△: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盗);蛾类(△麦蛾、印度谷螟、一点谷螟、粉斑螟蛾、米黑虫);螨类(腐嗜络螨)。
上述各主要储粮害虫(害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为害、生活史和习性、预测预报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储粮害虫指在粮仓、加工及运销过程中为害贮藏粮食、油类、豆类等及其加工品的害虫(螨),亦称仓库(储)害虫。
至今全世界已定名的储粮害虫(螨)约600多种。
我国的储粮害虫有383种,其中昆虫纲242种,螨类141种,专门为害粮食的约有30多种,包括一些重要的国、外检疫对象。
据统计,全世界储粮害虫造成的损失约为5-10%。
它们不仅直接食害粮食造成数量上的损失,同时还混入大批排泄物和分泌物(虫皮、虫尸、虫粪等)、吐丝连缀粮粒等污染粮食,引起粮食发热和霉变造成粮食品质及营养价值的降低,甚至无法食用或有毒;降低种子发芽率;在国际贸易中降低收益及国家外贸声誉等。
因此,大力防治储粮害虫,保证粮食不受虫害和安全储藏,是关系“米袋子”和国泰民安的大事,在目前国家粮库扩容、规模化、规化的形势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储粮害虫的发生为害(生态)及防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种类多,分布广泛,为害场所多样。
大多害虫、害螨为世界性害虫,其活动场所包括动、植物及产品仓库、加工厂、运输工具、携带者及载体,甚至如图书馆、博物馆、药店、食品店、厨房等。
2、食性广。
一般皆多食性,蚕豆象、豌豆象等例外;3、生态系基本封闭,环境稳定↓↓(1)食物充足,运动器官退化;(2)天敌种类及数量少;(3)小气候较稳定;(4)储粮干燥。
4、为害方式多样(蛀食、剥食、侵食、缀食),不易被发现,与粮食理化性状等关系密切↓↓防治困难;5、传播方式主要以人为传播(如仓、厂日常清洁、消毒管理不善、调运检疫不力)为主,自然传播为次(包括主动传播—自行飞传;被动传播—由鼠类、昆虫、鸟类等携播);6、繁殖力强。
本章重点内容:象甲和豆象甲类(△:玉米象、米象、谷象;蚕豆象、豌豆象、绿豆象);谷蠧、谷斑皮蠧;谷盗类(△: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盗);蛾类(△麦蛾、印度谷螟、一点谷螟、粉斑螟蛾、米黑虫);螨类(腐嗜络螨).上述各主要储粮害虫(害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为害、生活史和习性、预测预报及其综合防治方法.储粮害虫指在粮仓内、加工及运销过程中为害贮藏粮食、油类、豆类等及其加工品的害虫(螨),亦称仓库(储)害虫。
至今全世界已定名的储粮害虫(螨)约600多种。
我国的储粮害虫有383种,其中昆虫纲242种,螨类141种,专门为害粮食的约有30多种,包括一些重要的国内、外检疫对象.据统计,全世界储粮害虫造成的损失约为5-10%。
它们不仅直接食害粮食造成数量上的损失,同时还混入大批排泄物和分泌物(虫皮、虫尸、虫粪等)、吐丝连缀粮粒等污染粮食,引起粮食发热和霉变造成粮食品质及营养价值的降低,甚至无法食用或有毒;降低种子发芽率;在国际贸易中降低收益及国家外贸声誉等。
因此,大力防治储粮害虫,保证粮食不受虫害和安全储藏,是关系“米袋子”和国泰民安的大事,在目前国家粮库扩容、规模化、规范化的形势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储粮害虫的发生为害(生态)及防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种类多,分布广泛,为害场所多样。
大多害虫、害螨为世界性害虫,其活动场所包括动、植物及产品仓库、加工厂、运输工具、携带者及载体,甚至如图书馆、博物馆、药店、食品店、厨房等。
2、食性广.一般皆多食性,蚕豆象、豌豆象等例外;3、生态系基本封闭,环境稳定↓↓(1)食物充足,运动器官退化;(2)天敌种类及数量少;(3)小气候较稳定;(4)储粮干燥。
4、为害方式多样(蛀食、剥食、侵食、缀食),不易被发现,与粮食内理化性状等关系密切↓↓防治困难;5、传播方式主要以人为传播(如仓、厂日常清洁、消毒管理不善、调运检疫不力)为主,自然传播为次(包括主动传播—自行飞传;被动传播—由鼠类、昆虫、鸟类等携播);6、繁殖力强。
锈赤扁谷盗,你还在头疼它吗?来谈谈它的习性和防治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属于鞘翅目扁谷盗科,成虫体长1.70mm~2.34mm,赤褐色,具有光泽,身体扁平。
是近些年来全国大范围爆发的一种粉食性储粮害虫,喜欢在阴湿粉尘或杂质较大的部位聚集,成虫多数集结在粮堆表面的高处,或聚集在走道板上。
它的种群增长主要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当粮堆发热时更易发生,并易大量集聚在潮湿粮食中,其严重发生时还可使粮堆结露,甚至引起霉变。
由于其繁殖能力强(1个月的增殖速率为60倍),很容易在仓内迅速大量繁殖,并诱发赤拟谷盗,书虱等大量增殖,引起粮堆的局部发热和霉变,严重危害储粮安全。
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磷化氢熏蒸,锈赤扁谷盗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抗性品系。
广泛产生的抗药性和锈赤扁谷盗种群猖獗,已成为当前粮食储藏最棘手的难题,之前主要在南方各省,尤其以沿海地区较为严重,随着粮食流通和调运以及其他途径传播,在北方地区也发现锈赤扁谷盗的大范围爆发。
2004年,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调查的几种主要储粮害虫中,高抗性害虫主要是锈赤扁谷盗、谷蠹和米象,其中锈赤扁谷盗的抗性普遍比较严重。
我们对各地的锈赤扁谷盗的抗性水平进行调查发现。
锈赤扁谷盗常常在高浓度磷化氢熏蒸之后,其他害虫已经被杀死,而又很快爆发,并且无论采用防虫磷,甲基嘧啶硫磷、溴氰菊酯等保护剂,还是采用磷化氢熏蒸和与二氧化碳混合熏蒸仍然有锈赤扁谷盗存活的个体。
这种种情况都表明了个别地区的锈赤扁谷盗的抗药性的确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并且有愈演愈烈的可能。
什么?这么厉害?这么小居然威力这么大!我的天!它为什么这么难防治呢?如何防治呢?快教教我们如何防治~我想涨姿势啦~ 别急,你除了需要知道它的习性,还要知道环境条件怎样影响它的繁殖,才能对它有效的防治。
我们从防和治两个方面来研究如何消灭它。
预防措施提高入库的粮食质量,尽可能降低粮食水分和仓房温度和湿度控制入库粮食的水分,水分高的粮食自身活性高,容易受到粮食微生物的侵害,也就容易受到害虫的侵蚀,控制粮食水分可以提高粮食自身抗虫害的能力。
常见的储粮害虫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
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
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
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
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
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
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
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
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
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
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
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
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
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
成虫从"羽化"出来到死亡为止,称作"成虫期"。
储粮害虫从产出的卵变化到成虫,到再次产卵繁殖,叫作一个"世代"。
有些害虫如豌豆象一年只完成一代的称为"一年一代"。
十种典型的储量害虫的分类地位拉丁学名鉴定特征十种典型的储量害虫的分类地位、拉丁学名和鉴定特征引言:在农业和储粮过程中,储料害虫一直是农民和仓库管理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储粮害虫不仅能够大量消耗粮食和储粮设施,还会引起害虫污染,对储存的农产品安全和质量构成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防治储量害虫,本文将介绍十种典型的储量害虫的分类地位、拉丁学名和鉴定特征。
一、谷蠹(Tribolium castaneum)1. 分类地位:谷蠹属(Tribolium)昆虫纲鞘翅目谷蠹科谷蠹属。
2. 拉丁学名:Tribolium castaneum。
3. 鉴定特征:体长约3mm,红褐色,触角短小,黑色,前胸板约呈五边形。
幼虫身体白色略带黄色,具三个胸足和五对腹足。
二、赤拟谷盗(Sitophilus oryzae)1. 分类地位:盗谷属(Sitophilus)昆虫纲鞘翅目蚴蝽科盗谷属。
2. 拉丁学名:Sitophilus oryzae。
3. 鉴定特征:成虫体长约2.5-3.5mm,黑色,小而纤长。
头部具有明显的长吻,触须位于吻基部侧面。
胸部背板凹陷,呈分神状。
幼虫具有较强的蠕动能力和白色身体。
三、黑拟谷盗(Sitophilus zeamais)1. 分类地位:盗谷属(Sitophilus)昆虫纲鞘翅目蚴蝽科盗谷属。
2. 拉丁学名:Sitophilus zeamais。
3. 鉴定特征:成虫体长约2.5-4mm,黑色,小而纤长。
头部具有明显的长吻,触须位于吻基部侧面。
胸部背板平滑,无凹陷。
幼虫白色,较黑拟谷盗稍大。
四、稻盗虫(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1. 分类地位:盗虫属(Oryzaephilus)昆虫纲鞘翅目蚴蝽科盗虫属。
2. 拉丁学名: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3. 鉴定特征:成虫体长约2-3.5mm,褐色至暗褐色,头部略呈三角形。
触角丝状,呈11节,末节扁平。
幼虫白色带有淡红棕色,身体细长,具有较强的蠕动能力。
Vol. 36, No. 3Mar. 20212021年3月 第36卷第3期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6种主要储粮害虫成虫的耐饥饿能力研究吕建华郭亚飞白春启古成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粮食储藏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1 /摘 要 研究了不同饥饿条件下6种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锯谷盗、锈赤扁谷盗、米象、谷蠹和烟草甲成虫的耐饥饿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羽化后1周龄的6种储粮害虫成虫,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耐饥饿能力较强,耐饥饿时间可达到30 d 以上,其次为锯谷盗、锈赤扁谷盗和谷蠹成虫,耐饥饿时间可达到15 d 以 上,米象成虫耐饥性最弱,7 d 后死亡率即达到100% 0食物气味对参试成虫的耐饥饿能力具有一定影响,其影 响作用大小与储粮害虫种类有关。
锈赤扁谷盗成虫的耐饥饿能力受食物气味影响最大,有食物气味存在时其存活时间可以延长7 d 。
本研究结果对科学实施储粮害虫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饥饿条件耐饥饿能力成虫食物气味中图分类号:TS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0174(2021)03 -0116 -06网络首发时间:2020 -12 -15 10:08:57网络首发地址:https ://kns . cnki. net/kcms/detail/11.2864. TS. 20201214. 1331.030. html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确保14亿人口的粮食 安全对国家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般粮食从收获到消费之间存在一个较长的储藏期,在储藏过程中时常会遭受储藏害虫的危害,造成严重损失⑴。
目前,主要通过磷化氢熏蒸对储粮害虫进行防治刘旦 长期使用磷化氢熏蒸已引起储粮害虫产生较强的 抗药性,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负面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在此背景下,人们迫 切寻找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储粮害虫防治方式[一7]。
粮库扁谷盗科害虫的防治
郑碧珍
【期刊名称】《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扁谷盗科害虫的成、幼虫均能危害破碎和受损伤的禾谷类粮粒、豆类、油料等多种农产品与其加工产品,完整的粮粒受米象、谷蠹等害虫蛀孔后,长角扁谷盗容易在蛀孔内繁殖,成虫在较干燥的碎粮粒、粉屑、尘埃中越冬,成虫交尾后不久即产卵,卵一般产于粉类表层.幼虫除危害碎粮、粉屑外,还喜食种子的胚,有时能钻入玉米象的产卵孔内吃玉米象的卵.锈赤扁谷盗与土耳其扁谷盗则常在粮堆粉末中孳生、繁殖,导致粮食储藏稳定性下降.……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郑碧珍
【作者单位】福建工贸学校,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
【相关文献】
1.保粮磷防治扁谷盗科害虫实仓试验 [J], 朱其才;王新;宋渝生;王军
2.重要储粮甲虫的识别与防治:Ⅴ.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 [J], 沈兆鹏
3.我国谷蠹、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和土耳其扁谷盗磷化氢抗药性调查 [J], 曹阳
4.锈赤扁谷盗等3种菌食性储粮害虫的发生分布调查 [J], 赵欣欣;王殿轩;白春启;
李慧;阎磊;张浩;吕建华;邵小龙;贺艳萍
5.实验室条件下惰性粉对海南地区高抗性扁谷盗系害虫的致死效应评价 [J], 邹易;张红建;王青松;梁爱文;谢更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扁甲科储粮害虫难以防治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在基层储粮实践中,扁甲科储粮害虫难以彻底杀灭,这与其生物学特性、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入库粮质等有关。
对此采用综合防治、改造仓房、合理用药、科学保粮等有效措施以达到彻底防治之目的。
关键词:扁甲科储粮害虫化学药剂防治科学保粮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是扁甲科危害最大的三种储粮害虫。
其体小、扁平、细长,头部前口式,头前伸,能自由活动。
口器上颚发达,下颚外露。
分布较广,成、幼虫均能危害已破损的禾谷类、油料、粉类粮食,是重要的第二食性害虫。
近年来,在储粮害虫防治过程中对此三种害虫难以杀灭彻底的现象经常发生。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三种储粮害虫的防治甚至难于玉米象等其它重要害虫的防治。
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以供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1. 难以防治彻底的主要原因1.1害虫特有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首先,其体小、色暗,一般栖息在碎粮、粉屑、底粮、缝隙中;在冬季则生存于粮堆的中部或下部,气温或仓温稍微升高则向粮堆表层移动呼吸微弱,熏蒸时毒气不易从气门进入虫体;其次,它们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3-6代,比玉米象、谷蠹等害虫要多2-3代;且成虫羽化后在茧中静止一至数天开始交尾,交配后2-6天就产卵,每雌虫一生平均产卵245粒,产卵期一般有115-125日之长,在适宜的条件下完成一代约仅需23天;加之此三种害虫的发育适宜温区为21-37度,适宜相对湿度为70%-90%,我们通常储粮温度湿度条件尤其是粮堆中部和下部最适宜其生活繁殖环境,所以造成世代重叠,卵、幼虫、蛹、成虫各种虫态同时并存,而卵和蛹处于静滞状态,不活动,不取食,几乎没有呼吸,新陈代谢速率缓慢,同时卵壳和蛹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阻止药剂透入虫体,致使杀虫剂难以接触它们。
熏蒸放气后,虫卵便会孵化成幼虫,成虫也会从蛹中羽化出来继续危害。
1.2防治药剂单一,使用方法简单及害虫抗药性的影响因为长期使用单一的磷化铝熏蒸杀虫剂,多采用粮面自然潮解法和“双低”法施药。
赤拟谷盗与杂拟谷盗侵染对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的GC-IMS分析张宇;张莉睿;贺艳萍;戴煌;张威;舒在习;毕洁【期刊名称】《包装工程》【年(卷),期】2024(45)9【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与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侵染对小麦粉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含量和成分的影响。
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正常小麦粉、受赤拟谷盗与杂拟谷盗侵染的小麦粉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结果在3种小麦粉中共检测到了50个峰,鉴定出了41种挥发性物质。
赤拟谷盗侵染后,小麦粉中含有高浓度的己醛、2-乙基己醇、壬醛、2,6-双甲基吡啶、(E)-2-庚烯醛、1-辛烯-3-酮、二甲基三硫化合物、庚醛、糠醛。
而杂拟谷侵染后小麦粉中则含有高浓度的1-戊烯-3-醇、己醇、2-庚酮、戊醇、3-甲基丁醇。
与对照组相比,受两试虫侵染后,小麦粉中的醛类与醇类含量显著增加。
结论通过对小麦粉中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并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揭示了正常小麦粉与经过赤拟谷盗与杂拟谷盗侵染的小麦粉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该研究结果为预测小麦粉储存过程中早期害虫发生提供了参考依据。
【总页数】8页(P62-69)【作者】张宇;张莉睿;贺艳萍;戴煌;张威;舒在习;毕洁【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487;TS206【相关文献】1.重要储粮甲虫的识别与防治:Ⅴ.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2.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体内Wolbachia的感染状况和种间传播3.基于28S rRNA和COⅠ基因探讨赤拟谷盗与杂拟谷盗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4.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生殖隔离研究5.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新配方蒙五一二防治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锈赤扁谷盗防治不足的原因与防治策略-农艺学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锈赤扁谷盗是扁甲科典型的储粮害虫,属第二食性害虫,一般是与第一食性害虫谷蠹等为害之后为其提供丰富食料而相伴共存。
近年来,我县部分粮库保管员,由于对锈赤扁谷盗的特性不够了解,采取粗放型常规防治,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杀虫效果,造成防治不彻底现象时有发生,各地同样也有反映;在实际防治工作中,锈赤扁谷盗防治远远难于玉米象、米象、谷蠹害虫的防治。
为此,很有必要对锈赤扁谷盗防治不彻底的原因与防治对策进行认真细致分析、探讨。
1防治不彻底原因分析。
1.1由害虫特有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所决定。
首先锈赤扁谷盗体形细小,呼吸不旺盛,一般栖息在碎粮、粉屑、底粮、缝隙中,熏蒸时毒气不易从气门进入;其次是寿命长、繁殖力强,最适宜发育温度为32℃~35℃,相对湿度70%~90%,成虫在21℃环境中,寿命长达180d~214d,一年发生3~6代,比玉米象、米象、谷蠹等害虫要多2~3代,且成虫交配2d~6d后就可产卵,产卵多(每个雌虫产卵可多达423粒)、产卵期长,一般有115d~125d;再次是耐干燥、低温,抗药性强,在粮堆中成、卵、幼、蛹虫态并存,但在日常检查粮情时通常看到的只是成虫、幼虫,表面看不见的卵、蛹虫态耐药性更强,往往熏蒸处理结束后又进入成虫、幼虫态期。
所以,熏蒸防治很难处理彻底。
1.2不合理和长期使用单一的磷化铝熏蒸杀虫剂而形成抗药性。
据有关资料介绍,锈赤扁谷盗对磷化氢耐药性极强。
原因如下:一是以往过于片面提倡低剂量磷化铝熏蒸,剂量偏低,密闭条件差;二是盲目提高磷化铝用药量,导致害虫出现保护性昏迷;三是防治杀虫长期单一使用磷化铝熏蒸剂,害虫形成抗药性,造成防治不彻底。
1.3仓房密闭性能差。
根据我县仓房密闭性能,现有仓库熏蒸时能保持100mL/m3有效浓度的时间只有6d~8d,由于粮堆密闭薄膜老化,气密性差,熏蒸粮堆难以长时间保持有效杀虫浓度,所以在仓房密闭性能较差的条件下,很难彻底杀死锈赤扁谷盗。
土耳其扁谷盗防治技术之初步研究
许均祥;罗锁勋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
【年(卷),期】1992(000)002
【摘要】这是本刊发表西北农大和西凤酒厂合撰有关曲虫防治的第五篇文章。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危害酒曲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土耳其扁谷盗综合防治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曲房、曲库安装纱窗、纱门阻隔,清扫和结合清糠,利用酒曲发酵过程中曲房高温或其它高温措施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证实磷化铝、氰化钾、2.5%凯素灵可湿性粉剂和2.5%增效敌杀死乳油等四种化学药剂均有很强的熏杀或触杀作用。
该成果于1990年4月通过了鉴定。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许均祥;罗锁勋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1.17
【相关文献】
1.重要储粮甲虫的识别与防治:Ⅴ.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 [J], 沈兆鹏
2.我国谷蠹、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和土耳其扁谷盗磷化氢抗药性调查 [J], 曹阳
3.甲酸乙酯对土耳其扁谷盗的熏蒸作用 [J], 曾建德
4.植物精油对土耳其扁谷盗的驱避和熏蒸活性研究 [J], 赵慧龙;陈科伟;曾伶;源丽
枫;曾玲;梁广文
5.食品级惰性粉对土耳其扁谷盗成虫的致死作用及体壁形态结构的影响 [J], 赵慧龙; 曾伶; 源丽枫; 曾玲; 梁广文; 陈科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案例22识别储粮害虫一、来源本案例来自粮食仓储、加工等企业的粮情检查环节。
XX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市某粮库,在粮食储藏过程中时常有害虫发生。
为了掌握粮堆中害虫发生的种类、密度、分布、为害情况等,使单位职工熟练掌握常见储粮害虫的识别方法,确保仓储作业的安全,特组织本单位粮油保管员进行“常见储粮害虫的识别(30种)”专项培训。
培训主要内容是常见储粮害虫的识别以及体视显微镜的操作和维护等。
二、背景1.根据害虫密度检测周期要求,检查并识别储粮害虫,确定虫粮等级,为控制储粮害虫提供依据。
2.粮情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水分、害虫和粮食品质等,储粮害虫的识别是检查害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便发现储粮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储粮安全。
3.为了解储粮害虫危害与传播、感染情况,掌握储粮害虫在粮堆分布的部位、密度、虫种和虫期,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粮堆、仓库、器材和周围环境等处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4.有害生物控制应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控制措施应符合“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的原则。
5.粮食、油料入仓要求: 已感染害虫的粮食、油料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发现粮食与油料中有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虫或杂草种子,应立即封存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三、主要仪器、工具、材料1.害虫实物标本。
2.体视显微镜。
3.手持放大镜。
4.储粮害虫图谱、检索表。
5.培养皿、玻片、蜡盘、毛笔、解剖针、台灯。
四、工作过程本项目参照(或执行)国标“GB/T 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一)操作(作业)流程害虫实物→培养皿→放大镜或体视镜→识别害虫→填写记录表(二)操作步骤1.用手持放大镜观察害虫(1)把需要识别的储粮害虫放在培养皿中。
(2)把盛有害虫的培养皿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底部衬托一张白纸。
(3)用手持放大镜观察害虫的体形、体色、体长、光泽等重要鉴别特征。
图LSAL 22-1 用手持放大镜观察害虫(4)综合上述特征,识别储粮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