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掌握关节镜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629.53 KB
- 文档页数:14
知道这3点,你就开启了肩关节镜的大门骨科基础近20年来,膝关节镜外科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家对关节镜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逐步把重点放到肩关节镜上来。
(一)器械准备肩关节镜手术的基本器械与膝关节镜外不科相同,运用4.5mm或5mm的30°关节镜,但灌注系统最好用关节压力泵,因为肩关节需要通过维持关节腔内的液压来止血,最好要用关节镜外科的液泵系统来冲洗。
如果没有液泵系统,可以运用多个3000ml的液体袋串联,悬吊于距离患者心脏1m高的水平,进行冲洗。
除了常用的创削系统各种创刀外,为了便于交换各入路,交换棒在肩关节镜手术是必需的。
(二)患者的体位患者一般选用全麻,常用的体位为侧卧位和半坐位者。
1侧卧位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
患肢必要时可进行悬吊牵引,侧卧位提供了较好的肩关节后侧入路,对于肩峰下间隙的手术来说,不需要改变体位即可方便地从关节镜手术改作开放性手术。
缺点主要是需要抬和翻转患者摆成侧卧位、可能会对盂肱关节过度牵拉从而导致神经损伤、肩关节前侧的操作受到定限制、如需作开放性的前侧盂肱关节重建,则还需重新摆体位。
侧卧位可在前臂绑包特殊牵引条,在下端放好吊环,以便连结悬重绳。
悬吊重量为4.5~6.5kg,牵引重量过重会造成不可逆性神经丛损伤。
2半坐位患者仰坐于手术台上,双下肢绑好弹力绷带,避免在手术中,产生静脉淤阻。
头侧屈70°~80°,患者头固定在头架上。
患肩要露出在手术台外,露出整个肩胛骨区,并使患肢可自由活动。
术前将喙突、肩峰、锁骨、肩锁关节等肩关节骨性标志及手术入口用记号笔标出。
后方软点为关节镜入口,前方入口在喙突前外侧。
但本体位的缺点是有时观察关节前部不方便。
(三)肩关节镜的入路肩关节镜手术准确的入路至关重要,术前应标明肩峰及外侧锁骨的解剖位置,以确定手术入路。
通常采用三个经典入路,即:后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
1.后侧入路位于肩峰后外侧缘向下约1.5cm;2.外侧入路位于肩峰前侧缘向后1.5m离肩峰2~4cm处;3.前外侧入路位于前外侧肩峰边缘前方2-3cm处;4.其他附加切口可根据需要而定。
掌握膝关节镜手术入路点,这张图要牢记膝关节镜手术不同于开放手术,多数操作均在镜下进行,所以准确建立膝关节镜手术通道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在建立手术通道之前,应熟悉膝关节解剖体表标志。
膝关节镜手术相关体表标志主要有髌骨、髌韧带、内外侧关节间隙和股骨髁。
膝关节镜手术入路1、2—前外、内侧入路;3—中央入路;4、5—髌骨上外、内侧入路;6、7—后内、外侧入路;8、9—髌旁外、内入路根据手术需求,膝关节镜的手术如图所示。
其中膝关节镜前外侧及前内侧为标准的手术入路,在膝关节间隙的上缘,髌腱旁15mm即内外侧膝眼凹陷处,一侧作为关节镜入口,另一侧作为器械入口,进行关节内探查和手术操作,必要可附加髌腱正中入路(髌腱正中髌骨下极向下10mm)。
1.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是膝关节镜手术最基本的手术通道,膝关节镜手术建立的第1个通道通常由前外侧通道开始。
具体方法:膝关节屈曲90°,触及髌骨下极,顺其向下确认髌韧带外侧缘,同时确认膝关节外侧间隙。
在关节外侧间隙近端约1cm,对齐髌骨外侧缘的位置(即髌韧带外缘),此处按压时可以感觉阻力较小,习惯上称之为“软点”。
在此处使用11#尖刀片刀刃朝上平行于髌韧带朝向股骨髁间窝方向做一戳口,切开关节囊。
此时应该注意避免刀片戳入太深而伤及外侧半月板前角或髁间窝内的韧带组织,也可使用小直血管钳辅助戳开关节囊并扩大内口以方便关节镜鞘管引入。
关节囊切开后,使用钝头的鞘管内芯(trochar)连同鞘管插入到髁间窝,然后轻柔伸直膝关节,改变trochar的方向使之滑过股骨滑车进入到髌上囊。
撤出trochar,置入30°关节镜镜头,关节腔内注入生理盐水。
前外侧通道涉及局部解剖结构比较简单,由浅至深依次是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髌下脂肪垫外侧部分和关节滑膜层。
通道周围没有重要的血管、神经、肌腱等结构,通道朝向股骨髁间窝方向,内口位于外侧半月板前角上方。
器械插入角度或位置错误可能导致关节软骨或半月板前角损伤。
关节镜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方案旨在提高学员在关节镜手术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培养具备独立进行关节镜手术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培训内容1.关节镜基础知识:介绍关节镜的基本原理、手术设备和手术技术,使学员全面了解关节镜手术的基础知识。
2.关节镜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详细讲解各种关节镜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学员对手术指征的把握能力。
3.关节镜手术操作技巧:重点培训学员掌握关节镜手术的操作技巧,包括手术入路的选择、关节清理、软骨修复等。
4.关节镜手术病例分享与讨论:组织学员对典型病例进行分享和讨论,提高学员对关节镜手术的认识和经验。
5.临床实践与模拟训练:安排学员进行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实践和模拟训练,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三、培训方式1.理论授课:通过系统的理论授课,使学员全面掌握关节镜手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2.实践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学员进行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实践和模拟训练。
3.病例讨论:组织学员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提高学员对关节镜手术的认识和经验。
4.自习与考核:安排学员进行课后自习,定期进行阶段性考核,确保学员掌握所学知识。
四、培训周期与进度本培训方案周期为3个月,分为6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关节镜基础知识(1周)第二阶段:关节镜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1周)第三阶段:关节镜手术操作技巧(2周)第四阶段:关节镜手术病例分享与讨论(1周)第五阶段:临床实践与模拟训练(2周)第六阶段:自习与考核(1周)五、培训师资本培训方案的授课导师应具备丰富的关节镜手术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全面指导学员掌握关节镜手术技能和知识。
六、培训效果评估通过阶段性考核、临床实践表现和结业考试等方式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学员达到培训目标的要求。
骨科进修关节镜学习计划范文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学习关节镜技术是我的必修课。
在这个领域,随着医
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关节镜学习计划。
一、理论学习
关节镜手术技术是一项系统的手术技能,需要我们在理论知识上做好充分
准备。
因此,我考虑在开始学习前,先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解剖学、
生理学和手术技术等。
在此基础上,我将通过参加相关学术会议、阅读最新的
学术研究成果、阅读相关的学习资料,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论知识。
二、手术技能学习
关节镜手术技能的学习需要我们进行实践操作。
因此,我计划参加相关的
实习、手术演练、临床工作等,学习手术的技能。
具体来说,我将积极参加手
术病例讨论,努力学习手术技术,掌握关节镜的操作技巧。
三、技术交流与合作
现在,关节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我计划加入相关的学术团队,结交
更多的同行,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还会积极参加学术
会议和学术讲座,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动态。
在这个过程中,
我也计划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与其他同行共同提高。
总之,为了提高自己的关节镜手术技能,我将积极参加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操作技能的练习和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3种膝关节镜入路方式,你掌握了多少?关节镜技术已被普遍接受,并广为流行。
迄今为止,膝关节镜仍然是最常见、数目最众多的关节镜手术。
而合适的入路定位是手术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
假若入路位置不当容易损伤关节面和其他关节内结构,使得观察视野受限或者手术操作困难,甚至可造成手术器械断裂。
初学者应在术前标记体表标志,标画出髌骨、髌韧带和各个入路的位置,并遵循经典入路定位,保证入路位置精确。
另外,还需要结合考虑畸形、既往手术瘢痕以及手术的种类进行合理选择和适当调整。
膝关节镜的常用入路主要有三大类,包括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和附加入路。
前方入路又可分为前下入路和前上入路,前者包括前下内侧、前下外侧和髌腱正中入路(Sweden入路);后者包括髌骨内侧和髌骨外侧入路等。
后方入路包括后方内侧入路和后方外侧入路。
附加入路可在术中根据需要而添加。
前下入路1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portal,AL)是最常用的最初检查入路,假如单纯施行诊断性关节镜,只需要一个入路时,多数学者都选择该入路。
前外侧入路一般位于髌腱外侧0.5~1cm,外侧关节间隙上方1cm处,该入路位于外侧半月板前角的上方。
如果入路定位过高,则关节镜进入胫股关节困难,难以观察到半月板后角和其他后关节囊的结构。
如果入路定位太低,可能会通过外侧半月板前角,甚至穿越半月板的底部,造成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或操作困难。
通过下前外侧入路可以观察到大部分膝关节腔,也是外侧间室的良好操作入路,但是不适于观察PCL、外侧半月板的前角和内侧半月板后角边缘部分。
2前内侧入路前内侧入路(anteromedial portal,AM)常作为膝关节镜手术的探查和入路,通常是第2个建立的入路,位于内侧关节间隙上方1cm,髌腱内侧0.5~1cm处。
其具体的定位因手术目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例如,病变位于内侧半月板后方或外侧间隙,入路的位置应位于内侧半月板上方1cm,尽量靠近髌腱内缘处。
关节镜手术怎么做关节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小切口和特殊的光源设备来检查和治疗关节疾病的方法。
它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在给患者带来最小创伤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恢复时间。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节镜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关节镜手术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关节镜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以确定手术是否适合。
如果有其他慢性病或严重的身体条件,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风险。
其次,患者需要签署手术同意书,并接受相关检测,如血常规、X光、MRI等。
最后,患者需要停止一些特殊药物的使用,如抗凝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以减少手术的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
二、关节镜手术的操作步骤1. 麻醉:手术前,患者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 准备手术区域:手术前,医生会用消毒液和无菌布覆盖患者手术部位,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进行手术:医生会通过一个小切口将关节镜插入患者体内。
关节镜是一种特殊的光源设备,通过光纤传输图像到屏幕上。
医生可以根据图像来观察关节的内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治疗。
4. 冲洗关节:在观察关节内部情况后,医生会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来冲洗关节。
这可以帮助清除关节内的异物、组织或其他有害物质。
5. 治疗关节疾病:根据关节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治疗操作,如修复受损的软骨、去除关节内的异物、修复关节囊或韧带等。
6. 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将关节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并处理好手术区域。
然后,患者会进入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护理。
三、关节镜手术的注意事项1. 术前饮食:手术前,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停止进食或进食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这可以减少手术期间的胃液反流和呕吐的风险。
2. 术后康复: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复查关节的情况。
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休息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受伤。
3. 注意伤口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手术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肩关节镜操作技巧背景介绍肩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肩部疾病。
它通过在肩关节区域插入细长的镜头和仪器,可直接观察和处理肩部组织损伤,达到修复和恢复功能的目的。
在肩部疾病的治疗中,肩关节镜手术已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操作技巧1.准备工作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通过彻底评估患者的肩部疾病情况,包括疼痛程度、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肩部组织的损伤程度等。
其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以是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最后,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以及肩关节镜手术所需的设备。
2.术前标记在手术操作前,需要对患者的肩部进行标记。
标记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找到肩关节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
一般来说,需要标记出肩关节、肩胛骨和其他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
3.定位和切口在确定了肩关节和相关结构的位置之后,需要进行肩关节的定位和切口。
根据手术需要,可以选择前方或后方入路。
切口的位置应该足够大,以便插入肩关节镜和其他仪器。
4.纤维环探查与切削在进入肩关节后,可以使用肩关节镜进行纤维环的探查和切削。
纤维环是肩关节的重要部分,它与肩袖肌腱等结构密切相关。
通过仔细观察和切削纤维环,可以对肩关节的状态进行评估,并在需要时进行修复。
5.软骨处理与关节洗涤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时,如果发现有软骨损伤或其他关节表面的异常情况,可以使用相关的仪器进行处理。
软骨处理的目的是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注入生理盐水进行关节洗涤,以清除关节内的病理物质。
6.修复结构与缝合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时,如果发现有肩袖肌腱或其他肩部组织的损伤,可以使用特殊的器械进行修复。
修复结构的具体方法取决于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在修复过程中,可以使用缝线和缝针进行缝合,以恢复肩部组织的连续性和功能。
7.关节后处理与恢复完成肩关节镜手术后,需要进行关节后处理和恢复工作。
关节后处理包括肩部包扎、休息和康复锻炼等。
关节镜双针操作方法
1. 确定手术部位:使用X射线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手术部位的位置和范围。
2. 在手术区域注射局部麻醉:对手术区域进行局部麻醉,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 建立关节镜通道:通过一个小切口将关节镜插入到关节内,并在关节内建立另一个小切口,用于插入双针。
4. 插入双针:通过第二个小切口将双针插入关节内,双针之间的距离应当与损伤位置相匹配。
5. 进行修复:使用双针将修复线穿过损伤部位,然后将线固定在需要修复的组织中。
修复组织的方法取决于损伤的性质和位置。
6. 完成手术:完成手术后,小的切口被缝合。
7. 恢复期: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和负重,按时进行理疗和康复训练。
注意事项:
1. 手术需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感染。
2. 关节内器械操作需轻柔谨慎,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3. 手术结束后要及时处理好手术废弃物和污染物,确保手术安全。
快速掌握关节镜技术,你需要了解这些!关节镜是骨科微创手术的典型,其高度的临床准确性和较低的损伤性鼓舞人们用它辅助诊断、判断预后并提供有效地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了这种方法。
关节镜手术毕竟不同于传统手术,对于想从事关节镜外科的医生,必须了解关节镜的基本构造、基本配置,熟悉关节镜的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缩短学习曲线,快速掌握关节镜技术。
一关节镜历史关节镜(Arthroscopy)名字的来源是希腊文的关节(arthros)和看(scopein)。
1912年丹麦医生Dr. Severin Nordentoft在柏林举行的41届德国外科学术会上介绍了用一个5毫米直径的镜子观察膝关节内部,并首次使用了Arthroscopy这个单词,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关节镜医生。
而高木宪次(Kenji T akagi)教授被公认为'关节镜之父'。
高木教授于1918年用膀胱镜观察了膝关节标本内部。
早期他发明了7.3毫米直径的关节镜,1931年高木教授发明了3.5毫米直径的高木1号关节镜,现在的关节镜基本是以这个为蓝图,同时他探讨了在膝关节充盈生理盐水来提升关节腔的视野。
同时期在西方,瑞士医生Eugen Bircher于1921年用类似于Nordentoft的腹腔镜做了关节镜手术, Bircher医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膝关节镜文章,Bircher的技术是往关节腔内充盈氮气和氧气,在关节切开手术前观察诊断关节内部,他也被称为'关节镜之父'。
二关节镜基本构造关节镜镜头、摄像头、摄像主机、光源、光源线、显示器、图像储存设备等。
此外还应该有刨削系统、等离子系统以及蓝钳等一些基本的器械。
镜头构造:物镜系统、透镜、导光纤维、导光束连接部、目镜系统。
工作原理:1、光通过光纤传送到关节腔;2、物镜系统采集图像及调整角度;3、柱状透镜组通过目镜接口传回图像。
镜头的导光束连接部:有2个组件,可以与任何一根光源线连接。
【骨科小技巧】膝关节镜后外侧入路!
操作方法
1.膝关节屈曲90°,通过关节镜皮肤透照法可找到后外侧入路位置。
代表性操作是将关节镜由前内侧入路置入(偶尔利用前外侧入路或穿髌韧带中央入路)。
关节镜于前交叉韧带和外侧股骨髁间推入。
2.关节内后外间室的首要解剖标志是股骨外侧髁。
关节镜自此点移开,旋转镜头找到外侧半月板、胭肌肌腱以及股骨外侧髁。
3.也可经后内侧入路观察后外侧间室,检查胫骨内侧髁、股骨内侧髁,以及后交叉韧带。
4.也可经后外侧入路观察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处。
关节镜经前内侧入路置入右膝(尸体),进入髁间窝,在关节镜操作下定位后外侧入路
右膝(尸体)外侧观。
后外侧入路由腰穿针定位,解剖学标志如图所示:1.髂胫束 2.股骨外侧髁 3.外侧副韧带 4.股二头肌肌腱 5.腓骨头6.胫骨外侧髁 7.髌骨 8.髌韧带 9.胫骨结节
关节镜由后外侧入路置入右膝(尸体)。
摄像头处于垂直位,镜头朝向前方。
此方式可观察到膝关节后方结构。
关节镜由后外侧入路置入右膝(尸体),镜下观1.股骨外侧髁2.胭肌肌腱 3.外侧半月板后角
关节镜由后外侧入路置入右膝(尸体),评估关节后内侧部1.股骨内侧髁 2.后交叉朝带 3.胫骨内侧髁 4.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
关节镜个人学习计划一、学习背景我是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关节镜这一医学技术非常感兴趣。
关节镜技术是一种通过镜子进入体内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手术技术,它在各种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希望通过学习关节镜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二、学习目标1. 掌握关节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了解常见的关节镜手术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3. 熟练掌握关节镜术后的护理和康复;4.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三、学习内容和计划1. 关节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学习相关医学书籍和专业期刊,了解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2)观看相关的关节镜手术视频,了解关节镜手术的操作方法;(3)向有关专家请教,探讨关节镜手术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常见的关节镜手术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1)学习相关医学书籍和期刊,了解常见的关节镜手术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2)观看相关的关节镜手术视频,了解不同类型的关节镜手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参与临床实习,观摩和参与关节镜手术的操作,亲身体验并学习。
3. 关节镜术后的护理和康复(1)学习相关的护理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了解关节镜术后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2)观看相关的护理视频,了解关节镜术后的护理方法和康复训练;(3)参与护理实习,亲身体验和学习关节镜术后的护理和康复。
四、学习方法1. 注重理论学习要提高专业水平,理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我将认真学习相关医学书籍和期刊,了解关节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2. 多角度学习要全面了解关节镜技术,我将通过观看相关的手术视频,向专家请教,并参与临床实习,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关节镜技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3. 实践操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领会关节镜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因此,我将积极参与实际的操作,亲自体验和学习。
关节镜基础知识讲解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关节镜这玩意儿。
你可别一听这名字就觉得高深莫测,其实没那么吓人啦。
我有个哥们儿,特爱打篮球。
有一回啊,那家伙在球场上可就跟疯了似的,满场飞奔、起跳、投篮,那姿势别提多帅了。
可帅不过三秒啊,只听“嗷”的一嗓子,这哥们儿就捂着膝盖倒地上了。
那场面,就跟电视剧里演的似的。
我们一群人赶紧围上去,就看他那膝盖又红又肿,疼得他龇牙咧嘴的。
我们就赶紧给他弄医院去了。
到了医院,医生就说要看看他膝盖里面到底咋回事儿,这时候关节镜就闪亮登场啦!关节镜呢,就像是一个能钻进关节里的小侦探。
它长得有点像那种细长细长的管子,一头是个小镜头,就跟咱手机摄像头似的,不过比那可精致多啦。
这小镜头能把关节里面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呢。
医生拿着这个关节镜,就往我哥们儿膝盖那儿比划。
你想啊,这膝盖就那么点地方,关节镜还得从一个合适的小缝儿里进去,就像走迷宫一样。
医生得找一个最佳的入口,这个入口得既能让关节镜顺利进去,又不能把周围的组织啥的给弄伤了。
就像我们开一扇门,如果力气大了或者位置不对,门旁边的墙皮都得掉啊。
等关节镜进去了,好家伙,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在屏幕上,能看到关节里面的那些韧带啊、软骨啊啥的。
正常的韧带就像那种有弹性的小绳子,一根一根排列得还挺整齐。
软骨呢,滑溜溜的,就像新铺的瓷砖一样。
可我哥们儿这膝盖里面啊,韧带有点拉伤了,像是小绳子被扯得松松垮垮的,还有点出血呢。
软骨也有点磨损,就像那瓷砖上有了几道划痕。
这关节镜还有好多配套的小工具呢。
比如说有那种特别小的镊子,就跟咱修表用的镊子似的,不过更精细。
要是关节里面有啥碎骨头渣子或者其他的小杂物,医生就能用这个小镊子把它们夹出来。
还有那种小刮刀,要是软骨上有不平整的地方,就可以稍微修整一下。
这些小工具在关节镜的配合下,就像一群小精灵在关节里面忙活,把那些坏东西都给处理掉。
经过医生这么一番折腾,我哥们儿那膝盖总算是没啥大问题了。
从这事儿啊,我就对关节镜这东西印象深刻。
关节镜是骨科微创手术的典型,其高度的临床准确性和较低的损伤性鼓舞人们用它辅助诊断、判断预后并提供有效地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了这种方法。
关节镜手术毕竟不同于传统手术,对于想从事关节镜外科的医生,必须了解关节镜的基本构造、基本配置,熟悉关节镜的基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缩短学习曲线,快速掌握关节镜技术。
一
关节镜历史
关节镜(Arthroscopy)名字的来源是希腊文的关节(arthros)和看(scopein)。
1912年丹麦医生Dr.Severin Nordentoft在柏林举行的41届德国外科学术会上介绍了用一个5毫米直径的镜子观察膝关节内部,并首次使用了Arthroscopy这个单词,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关节镜医生。
而高木宪次(Kenji Takagi)教授被公认为"关节镜之父"。
高木教授于1918年用膀胱镜观察了膝关节标本内部。
早期他发明了7.3毫米直径的关节镜,1931年高木教授发明了3.5毫米直径的高木1号关节镜,现在的关节镜基本是以这个为蓝图,同时他探讨了在膝关节充盈生理盐水来提升关节腔的视野。
同时期在西方,瑞士医生Eugen Bircher于1921年用类似于Nordentoft的腹腔镜做了关节镜手术,Bircher医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膝关节镜文章,Bircher的技术是往关节腔内充盈氮气和氧气,在关节切开手术前观察诊断关节内部,他也被称为"关节镜之父"。
二
关节镜基本构造
关节镜镜头、摄像头、摄像主机、光源、光源线、显示器、图像储存设备等。
此外还应该有刨削系统、等离子系统以及蓝钳等一些基本的器械。
镜头构造:物镜系统、透镜、导光纤维、导光束连接部、目镜系统。
工作原理:1、光通过光纤传送到关节腔;2、物镜系统采集图像及调整角度;3、柱状透镜组通过目镜接口传回图像。
镜头的导光束连接部:有2个组件,可以与任何一根光源线连接。
光学系统:1、传统的薄透镜系统;2、Hopkins设计的杆形透镜系统;3、分度指数(GRIN)透镜系统。
光学纤维关节镜一般包括由多个光导玻璃纤维围绕的一个杆状透镜系统,两个系统被封闭在一个特殊处理的固定的金属鞘中。
新的关节镜:Optec endoscopy Systems Gmbh采用新一代的OPTEC材料使关节镜具有一定的柔韧性,降低维修成本。
三
关节镜的光学性能
1、直径:关节镜的直径是从1.7~7mm不等,4mm最常用。
2、倾斜角度:倾斜角是指关节镜的轴与垂直于透镜表面的线间形成的角度。
倾斜角度为0-120°,25°和30°角的关节镜最常用,70°和90°角的关节镜适用于观察周围的角落,但难于定位。
0°的镜头显示器中的图像是纯圆形,有角度的镜头图像会有个小三角。
小三角的位置一般代表有角度镜头的指向,但有少部分品牌的关节镜刚好相反,手术前必须加以注意。
目前已经有镜头是能够调节角度的,手术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手术的要求自行调节。
3、视野:视野是指透镜所包括的视角,且随关节镜的类型而变化。
晶状体透镜向柱透镜的转变使视角增加了一倍。
0°镜头无法通过旋转扩大视野,有角度的镜头可以。
1.9mm镜有65°视野,2.7mm镜为90°视野,4.0mm镜视野是115°。
较大的视角使观察者易于定位,旋转有前倾角(25°和30°)的关节镜可使观察范围增大。
旋转70°和90°的关节镜可看到更大的范围,但它可产生镜的前方中央盲区(视野的正前方不在视野之中),容易造成损伤。
视野的两个重要参数:1、视野方向(DOV,Direction of View);2、视野范围(FOV,Field of View)。
关节镜鞘管:鞘管必须与同品牌的镜头共用,有单通道与双通道之分,双通道常用,一侧进水,另一侧出水;如果选用单通道鞘管必须另外建立进水通道或出水通道。
关节腔内有较多游离组织时,鞘管也可作为引流管使用。
闭孔器:名称很多,如顿头、穿刺锥等,与同品牌的鞘管共用。
一般选用中间那种圆锥状的,既方便穿刺,也不容易误伤组织。
四
照明系统
冷光源、光缆、镜头内光导纤维。
起初光源是由150瓦的白炽灯泡组成可满足经关节镜直视。
电视系统引入关节镜需要300~350瓦的钨灯、卤灯和氙灯,目前更常用的是LED光源。
纤维光缆是由一束包在保护性套管中的特制的玻璃纤维组成。
光缆的一端连在远离手术区的光源上,通常有高或低强度的输出。
另一端连在关节镜上,有光导纤维的纤丝包绕。
玻璃纤维很易碎,应小心操作光缆。
光缆的长度对光的传导有影响,光缆每英尺长减少光传导8%。
最新设计的系统增加了导光能力,并且液体性光导(甘油)克服了纤维光缆撕裂的问题。
五
电视摄像机
McGinty和Johnson首先将电视摄像机引入关节镜。
电视摄像的优点包括手术医生操作体位较为舒适、避免术者面部对术野的污染及手术小组的其他人参与手术。
摄像系统的改进包括
彩色系统和灵敏度的改善(RGB和VHS),使颜色和分辨度得以改进。
摄像头:连接关节镜与摄像系统主机,耦合器保证了摄像头与任何一个镜头连接,微调旋钮可以将图像调节至最清晰,上方有对白等按钮,品牌不一样功能不一样。
摄像头的功能是将光学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并传输给摄像主机。
如何实现?——核心:CCD
CCD(Charge-coupled Device):中文全称电荷耦合元件,可以称为CCD图像传感器。
CCD 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一块CCD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
主要功能是将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CCD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电容,能感应光线,并将影像转变成数字信号。
六
几个概念
单晶片:单CCD,直接把光的三原色–红绿蓝(RGB)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同一通道,Resolution>500Lines。
三晶片:3CCD多一组分色棱镜,将白光分为红,绿,蓝三束光束,分別投射到3个独立的CCD晶片上,色彩分辨率高,High resolution>800Lines。
电子镜:把单晶片摄像头中的一个CCD放到镜子的前面,做成联体镜。
HD:高清晰度相比标准清晰度能提供5倍的更多信息或者5倍以上的分辨率。
因为信号经过线缆再进行转换会带来更多的噪点,因此只有在摄像头内直接进行数码采集,才能获得真正的高清信号。
4K:4K的名称得自其横向分辨率约为4000像素(pixel),指3840×2160像素分辨率的显示器,它是高清电视分辨率密度的4倍,属于超高清分辨率。
七
基本器械
探针、剪刀、篮钳、抓取钳等基本器械,探针是关节镜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诊断器械,被称为“关节镜医生手指的延伸”,是练习“三角技术”最安全的器械。
关节镜剪的直径是3~4mm,并且有不同尺寸,剪的齿板分直的和钩状的,钩状的较好。
标准的篮钳底部是开口的,有3~5mm大小,有直的或弧形的体部,每一次咬除半月板等组织时要小以防止对关节产生过大的压力,同时防止篮钳上轴销负荷过大及避免断裂。
八
电动刨削系统
关节镜手术必备的设备,可以快速的对关节内滑膜等组织进行刨削清除,并对增生的骨质进行打磨等。
九
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
一种不依赖热能的革命性微创外科技术,它在刀头前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利用等离子体中高速运动的离子的动能打断靶组织的分子键,工作温度40-70℃,所以不但手术精度极高,而其热损伤深度远远小于传统电外科设备和激光设备。
由于刀头采用了专利双极结构,电场不进入病人体内,而且对组织的汽化作用被精确控制在刀头前端极薄的等离子层内,所以等离子刀的切割精度可以达到微米数量级。
等离子刀在汽化切割的同时即对小血管进行凝血,所以创面基本无血。
十
灌注系统
关节的灌注和扩张在整个关节镜操作过程中是必需的。
适当的扩张可推开滑膜皱折和视野内的其它软组织,扩大关节内的容积,提高关节镜的操作性。
灌注有空气和液体之分。
空气成像效果好,关节扩张快。
但气体更容易溢出而导致关节塌陷,关节内造成气泡影响观察,有皮下气肿及气体静脉栓塞的可能,极少使用。
液体要求无菌、对滑液无刺激、通视性能好、能够在其中进行基本操作、无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常用生理盐液或乳酸林格氏液。
灌注可直接经关节镜鞘或经髌上囊插入套管使用单独的入口。
高位灌注需要将液体袋放在关节平面以上1.5米的高度。
如果使用压力灌注系统,膝关节的扩张压力在60~80mmHg,肩关节的观察和止血最佳扩张压力应维持在收缩压以下30mmHg。
十一
关节镜系统的使用
首先要将镜头、光源线、摄像头连接好,开启光源、摄像系统及显示器;其次要调节微调,将图像调节至最清楚;最后要用白纱布对白,使其色彩自然。
十二
期望
关节镜的未来必定向更加可靠、更加简捷、更加灵活发展,这些更人性化的设计在方便医生的同时更造福了广大的关节伤病患者!
作者介绍:米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