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圆
- 格式:pptx
- 大小:369.57 KB
- 文档页数:9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圆圆圆》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三章《有趣的音乐图形》,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圆圆圆》以及相关音乐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歌曲《圆圆圆》,感受音乐中的节奏与旋律,培养音乐兴趣。
2. 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识,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以及圆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唱歌曲《圆圆圆》,并能跟随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录音机、圆形卡片、画有圆形的图片。
2. 学具:小鼓、沙锤、圆形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说出圆形的特点。
2. 教学歌曲《圆圆圆》:(1)教师播放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用圆形卡片辅助教学。
3. 实践活动:(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圆形玩具,跟随歌曲节奏传递玩具。
(2)进行“圆形变变变”游戏,让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出圆形。
4. 随堂练习:(1)教师播放歌曲,让幼儿边唱边做圆形动作。
(2)教师邀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展示自己的圆形动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圆圆圆》2. 歌曲节奏:强弱强弱强弱3. 歌曲旋律:简单易懂,富有童趣4. 圆形特点:没有角,曲线流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圆形物品,并拍照记录。
2. 答案:圆形物品如:碗、杯子、盘子、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圆圆圆》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节奏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其他形状进行创作,如:方形、三角形等。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开展音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小班儿歌《圆圆圆》教案(精选8篇)小班儿歌《圆圆圆》教案篇1活动目标1、喜欢泥工。
2、学会搓圆的技巧。
3、了解汤圆的吉祥的意义。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学会搓的技巧。
活动难点:吃汤圆的意义。
活动准备橡皮泥、泥工板活动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吃过汤圆吗?2、还记得汤圆是什么形状吗?(圆圆的,小小的)3、什么时候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一般是在元宵、冬至、春节吃,但是现在超市里天天都有,平时也可以吃。
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
)(二)出示橡皮泥搓出来的汤圆1、你们看这像汤圆吗?这是用橡皮泥搓的汤圆。
2、你们看里的汤圆是什么样的?它们的颜色是怎样的?(三)示范搓汤圆的动作1、讲解:先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搓出一下块放在手掌心,用另一个手掌盖在橡皮泥上,然后反复揉几下,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
2、现在你们空手跟老师做这个揉的动作。
(四)注意事项1、搓好的汤圆放在盖子上。
2、别把泥掉到桌面上或地板上。
(五)幼儿动手搓汤圆,教师指导(六)对作品进行评价小班儿歌《圆圆圆》教案篇2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板画荷花池画面,满池荷叶图)细心的孩子一定会发现今天黑板上的变化。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荷叶”。
)2.小朋友请仔细观察,看看荷叶是什么形状的?板书“圆圆”。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叶圆圆》。
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4.美丽的荷叶不仅吸引着我们这些小朋友,而且还吸引着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呢!他们都是谁呢?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把这些小伙伴找出来。
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和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二、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1.听见小朋友们读得如此认真,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现在荷叶姑娘给我们带来一些好朋友,想不想见见它们?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注音生字的词语开火车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
幼儿园语言活动《圆圆圆》课件一、教学内容《圆圆圆》课件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圆形”的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出圆形的物体,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掌握“圆形”的概念,知道圆形的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圆形物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掌握“圆形”的概念,能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圆形的特点和在生活中找到的圆形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圆圆圆》,圆形物品(如球、饼干、硬币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圆形贴纸。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圆形世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圆形物体。
2. 儿歌教学(5分钟)教唱儿歌《圆圆圆》,让幼儿在欢快的歌声中感受圆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说出圆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体,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5. 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圆形世界。
2. 用圆形贴纸拼贴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在活动中找到的圆形物体。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歌《圆圆圆》。
2.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圆形物品,并标注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
让幼儿在家庭中找出圆形物体,用语言表达出来,并画在纸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 组织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 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形状,如方形、三角形等,进行形状认知的拓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引入、例题讲解和实践活动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圆形概念的认识与掌握,以及在生活中寻找圆形物体。
小班儿歌《圆圆圆》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幼儿快乐唱游》第三单元“有趣的形状”,具体章节为“圆圆圆”。
教学内容以认识圆形为基础,通过学习儿歌《圆圆圆》,让幼儿感知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能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2. 技能目标:学会演唱儿歌《圆圆圆》,并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观察、发现生活中形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学会演唱儿歌《圆圆圆》。
难点: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将圆形特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球、硬币、饼干等)、歌词卡片、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画纸、水彩笔、圆形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圆形物品,让幼儿观察、触摸,引导他们说出物品的共同特征,引出课题。
2. 歌曲教学:a. 播放儿歌《圆圆圆》,让幼儿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b. 分组讨论,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描述的圆形物品。
c.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儿歌,注意指导发音和节奏。
3. 动作表演:a. 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随学做。
b. 鼓励幼儿用自己创造的的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4. 随堂练习:a. 让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认识的圆形物品。
b. 用圆形模具进行创意拼贴,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圆形物品。
b. 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激发他们发现生活中形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圆圆圆》2. 歌词卡片:展示儿歌中的重点歌词,如“圆圆的太阳,圆圆的月亮”等。
3. 简笔画圆形物品:如太阳、饼干、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认识的圆形物品。
2. 答案示例:画出一个圆形的球,周围用线条装饰,表示球的花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形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幼儿园小班语言《圆圆圆》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语言启蒙》第三单元《形状乐园》中的章节《圆圆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通过观察、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学习儿歌《圆圆圆》,激发幼儿对语言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基本特点,并能指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描述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语言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正确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生活中圆形物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球、硬币、饼干等)、画有圆形的卡片、儿歌《圆圆圆》的音频。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圆形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球,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球的形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形。
2. 新课内容:(1)出示圆形卡片,让幼儿观察、触摸,引导幼儿说出圆形的特点。
(2)引导幼儿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饼干等,让幼儿描述这些物品。
(3)播放儿歌《圆圆圆》,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唱,感受圆形的美。
3. 实践活动:(1)让幼儿用圆形贴纸在画纸上创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分组进行“找圆形”游戏,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增强幼儿的观察力。
4. 例题讲解:(1)出示一个圆形物品,让幼儿描述其特点。
(2)出示两个不同形状的物品,让幼儿判断哪个是圆形。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认识的圆形物品。
(2)让幼儿用圆形物品进行拼图,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圆圆》2. 板书内容:(1)圆形的特点:没有角,边缘光滑。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童谣,念童谣时吐字清楚。
2.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明白得歌曲意境4.对音乐活动感爱好,在唱唱玩玩中感到欢乐。
活动重点:能用完整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预备:1.常见圆形物体的简笔画假设干。
2.《圆圆圆》童谣的符号图例。
活动进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爱好。
1. 师:“今天,咱们小二班来了一名客人,让咱们看看是谁吧?”2. 出示图片师:“原先是圆圆国王来做客了,咱们跟圆圆国王打个招呼吧!”幼:“圆圆国王你好。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童谣,小朋友要听认真啊。
”二、教师完整念童谣《圆圆圆》1. 师:“适才圆圆国王给咱们带来了这么好听的一首童谣,让咱们谢谢圆圆国王。
”幼:“谢谢圆圆国王。
”三、幼儿回忆童谣内容。
1.出示圆的图标,这是什么?(圆)2.师:“适才圆圆国王给咱们带来的童谣名字叫什么呢?”(圆圆圆)2.师:“那首童谣里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呢?”3.幼儿回忆童谣内容,教师依照幼儿回忆的内容,出示相应的物品。
四、朗诵童谣。
1. 教师依照《圆圆圆》童谣的符号图谱,让幼儿边看图边朗诵。
2. 请幼儿个别朗诵、分组朗诵。
五、感知圆形物体师:“圆圆国王还给咱们小朋友预备好许多礼物。
”幼儿说自己的礼物是圆圆的什么,请个别幼儿在回答。
六、终止活动师:“今天和圆圆国王玩游戏学本领高兴吗?咱们一路跳个舞吧!”1. 一路唱《拉个圆圈走走》终止活动。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我先出示圆圆国王的头,调动小孩爱好,然后以国王的语气教小孩学习童谣。
再出示童谣的图谱,看上去简练明了,听教师说完几遍后,有的小孩就能够自己看图谱初步说出童谣。
最后用圆圆国王送礼物的形式,让小孩了解更多咱们生活中圆形的物体。
幼儿园语言活动《圆圆圆》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单元《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第二章《圆圆圆》。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圆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圆形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圆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观察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图片、圆形物品(如球、硬币、瓶盖等)、PPT课件。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黏土。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形图片和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圆形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圆形的特点。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圆形,如“圆形的边是弯弯的,没有角”。
(3)出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让幼儿学会观察和发现。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用画笔或彩色黏土创作圆形作品。
(2)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并与同伴分享。
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用语言评价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大小的圆形,并在旁边标注“圆形”。
2. 在圆形下方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圆形物品,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发现家里的硬币是圆形的,它的边是弯弯的,没有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创作和分享,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形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圆形的特点。
幼儿园小班教案《圆圆圆》含反思教案:《圆圆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启蒙阅读》第一册第五章节,该章节主要围绕圆形进行展开,通过观察、体验、创造等活动,让幼儿认识圆形,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圆形,能辨别和指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敏感度。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圆形,能辨别和指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圆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球、碗、轮子等)、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圆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名称。
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圆形物品,并将其带到教室。
2. 观察体验(10分钟)教师将学生带来的圆形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轮子、球等。
3. 创造活动(10分钟)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纸,让他们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
然后,让学生剪下圆形,并用胶水将其粘贴在另一个画纸上。
让学生在圆形周围画上他们喜欢的图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圆形作品。
4. 作品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圆形的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形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球、碗、轮子等圆形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物品,并画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答案:例如,学生找到了一个圆形碗,画下了碗的形状和颜色。
2. 请学生尝试在家里用圆形物品进行创作,可以是剪纸、手工等,下次上课分享。
答案:例如,学生用剪刀剪出一个圆形,并在圆形周围贴上彩纸,创作出一个美丽的圆形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们在观察、体验、创造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圆形,并能辨别和指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幼儿园小班语言《圆圆圆》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圆圆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通过观察、体验、表达,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章节为第一章节“圆圆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圆形的特点,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圆形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圆形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学会用语言描述圆形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卡片、圆形实物(如球、饼干等)、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圆形卡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初步感知圆形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圆形的特点,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圆形,并用语言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圆形作品,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 互动环节(5分钟)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每组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圆的世界2. 内容: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形状规则语言表达:我用彩笔画了一个圆形,它像球一样圆滚滚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说一说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一个圆形的饼干,它圆圆的,没有角,边缘很光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组织幼儿进行“圆形找找看”活动,让幼儿在园内外寻找圆形物体,进一步巩固对圆形的认知。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圆圆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词汇量。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圆形物品。
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并能指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图片、气球、饼干、月亮挂图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圆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让幼儿举例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物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第一章“圆圆的月亮”,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过程。
(2)教师展示第二章“圆圆的气球”,让幼儿描述气球的五颜六色。
(3)教师讲述第三章“圆圆的饼干”,让幼儿品尝饼干,并描述其形状和味道。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圆形物品。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发音和描述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圆圆》2. 板书内容:(1)圆形物品:月亮、气球、饼干(2)描述词汇:圆圆的、五颜六色、形状味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圆形物品,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示例:(1)作品:一个圆形的气球描述:这个气球是圆圆的,上面有红色、蓝色、绿色三种颜色,非常漂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认识了圆形,并能用语言描述。
但在课堂中,部分幼儿的发音和描述能力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尝试用语言进行描述,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准备更多关于形状的教材,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圆形物品。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并能指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圆圆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快乐成长》第三单元《形状天地》中的章节《圆圆圆》。
本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通过观察、体验,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学习用语言描述圆形,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圆形,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圆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气球、球、饼干等)、画有圆形的卡片、磁性白板。
学具:画纸、水彩笔、圆形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气球、球、饼干等),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说出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导幼儿发现它们都是圆形。
2. 讲解圆形的特点(5分钟)教师通过磁性白板展示画有圆形的卡片,讲解圆形是没有角的,是一条曲线围成的,让幼儿观察并用手触摸,感受圆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圆形贴纸,让幼儿将其贴在画有圆形的卡片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的名字,并描述其特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水彩笔,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认识的圆形物品,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圆圆》2. 板书内容:圆形是没有角的圆形是一条曲线围成的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气球、球、饼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圆形,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个圆形的太阳,它是黄色的,圆圆的,照亮了整个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圆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描述。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认识圆形,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