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晏殊》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9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语文品味宋词喜迁莺边城寒早素材语文版《品味宋词喜迁莺》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只灰莺
因牵挂家乡而飞回故乡的故事。
这篇课文选自宋代晏殊的《喜迁莺》。
在课文中,描述了边城的冬日景色,如“北风吹久雨未歇,麦槁砧续,寒影中渐起些些绿意”、“一片芦苇划成了一条绿色的动线,看似一溜排
着柳枝的村落”等。
同时,还描绘了人们生活的局面,“树木砍伐之声,
噼里啪啦地响,如同大礁石滚动的声音。
到处都是抢占年留下的余烬,到
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此外,还描述了边城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这篇课文通过灰莺的回归来凸显家人之间的牵挂和亲情。
通过描写灰
莺孤独飞迁、对家乡的留恋、迁徙的艰辛等形象,引发读者对家乡乡愁的
思考和共鸣。
从而展现了宋词中的思乡情感,同时也有助于读者的情感体
验和审美品味的培养。
可以通过课文中展示的冬日景色、人们生活状态、边城人民的感情变
化等素材,进行语文教学的知识点讲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
蕴含的情感、意境进行理解和感悟,通过阅读和欣赏宋词来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趣和语文修养。
《喜迁莺凉生遥渚》宋词译文鉴赏宋朝:冯去非凉生遥渚。
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
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
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
慵觑。
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
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
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
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
《喜迁莺·凉生遥渚》是南宋文人冯去非所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篇羁旅词。
上片采用触景生情的手法,写舟辑漂泊眼前所见景物,来表现词人迁谪之恨;下片采用夸张手法,写满面征尘的自我形象,进而转入对仕途往事的回忆。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功名未成的愤恨以及远离名利官场而隐居的决心。
遥远的洲渚上凉气渐生,水面上绿色的菱角支撑着厚厚的一层白霜,岸边黄菊飘摇,引来了绵绵的秋雨。
几行大雁从天边匆匆飞过,水面上摇曳着几盏渔灯,蟋蟀在水边不停地哀鸣,岸上隐现着一间间狭小的房舍,秋叶绛红,昭示着深秋已然来临。
世事变化无常,无法预料,却都在斑白的双鬓上显露出来;梦境渺远,仿佛也在欺侮我这孤独的旅人。
我收回远眺的目光,倚着船舷微微发笑,用手在虚空中写字,却说不出半句话来。
人已变得慵懒,再也不忍心去看。
那清晰的镜子,十年羁旅征尘,早已将我曾经青春红润的面容改变,如今,已变得苍老不堪了。
我也曾在军帐中为皇上出谋划策,也曾挥毫于边塞,但岁月飘零,逝者如斯往事再也不堪再提啊!久别了故山的猿鹤,冷落了共盟隐居的鸥鹭。
我早已经对这羁旅漂泊的生活感到万分厌倦了,就让我以云为樯、以月为舵,放声歌唱,隐居而去吧!①喜迁莺:又名《鹤冲天》、《万年枝》、《春光好》等,词牌名。
②渚:水中凸起之地。
③蛩(qióng):此处指蟋蟀。
④书空:用手指在虚空中写字。
⑤借箸(zhù):意为出谋划策。
⑥青油:军中帐幕。
⑦紫塞(sài):原指长城。
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云。
这里指边塞。
⑧鸥鹭(lù):即鸥鸟与鹭鸟。
这首词既写出词人对仕途坎坷经历的种种感慨,又写自己将充满潇洒志趣向往着山水美景。
喜迁莺诗词名句赏析《喜迁莺》作者:辛弃疾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
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蓉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年间,这一年,辛弃疾61岁,第二次被免官在家闲居。
他的好友赵晋臣,各不迂,宋朝宗室成员,他曾经担任过直敷文阁学士,所以他又叫敷文,1200年,他也被罢官在家,这年夏天,赵晋臣作了一首芙蓉词给辛弃疾作寿,辛弃疾便以此词答谢。
这是一首咏物词,思路很清晰:上片以咏荷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抒情不离荷花,咏荷为抒情铺垫,和那种纯以状物工巧见长的咏物词有所不同。
张易之都以姿容见幸于武后,贵震天下,时人号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
“貌比六郎”,则用杨再思语。
史称杨再思“为人佞而智。
……张昌宗以姿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
‘其巧谀无耻类如此。
“以清水芙蓉之质,竟为一宠妃作衬托的工具,岂不叫人痛心?以张昌宗辈无耻之尤,岂能与芙蓉相比洁白?所以,词人用“堪恨”。
下片抒情,多半采用楚辞诗句,而又一意贯之。
“休说”七句本来来自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和“交不忠兮怨长”等句。
原意为到水中去采缘木而生的薜荔,到树梢去摘水上开花的芙蓉,岂能成功。
男女各怀心思,媒人来回折腾,也是徒劳无功,双方爱之不深,必然容易决裂。
这是隐喻楚王听信谗言,亲佞远贤,使屈原有志难酬。
“千古”两句采用《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意谓屈原之世虽已去远,但其《离骚》却流传千古,至今犹自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词人赞美屈原有荷花那种“出于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赞美他精神不朽,流芳百世。
同情他君臣异心的不幸遭遇,和赍志以殁的悲剧结局。
最美词牌《喜迁莺》,此时情绪此时天。
无事小神仙。
喜迁莺,词牌名,又名"鹤冲天""喜迁莺令""早梅芳""春光好"燕归来""万年枝""烘春桃李"等。
以韦庄《喜迁莺·街鼓动》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两平韵。
另有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韵等变体。
代表作品有晏殊《喜迁莺·花不尽》等。
1、《喜迁莺·花不尽》晏殊〔宋代〕花不尽,柳无穷。
应与我情同。
觥船一棹百分空。
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
知音少。
天若有情应老。
劝君看取利名场。
今古梦茫茫。
词人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饱受了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你倾我轧,抚今追昔感叹今古一梦。
这是一首赠别词,作者将离情写得深挚却不凄楚,有温柔蕴藉之美。
这首词明快、自然,读来如行云流水,全词抒写离情别绪中,反映了晏殊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2、《喜迁莺·梅雨霁》周邦彦〔宋代〕梅雨霁,暑风和。
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
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
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
无事小神仙。
绵绵多日的梅雨过去,夏天渐渐来临。
柳树上蝉鸣声阵阵,窗外小榭处,廊下池塘被微风带起涟漪,鱼儿在水下嬉戏,惹得那新荷摇动。
支起薄薄沙帐,轻摇羽扇,躺在竹席上只觉凉爽舒畅。
此时的情绪像此时的天空一样晴朗明媚,就像天上没事可做的小神仙一样悠闲快活。
3、《喜迁莺·晓月坠》李煜〔五代〕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这首词写于暮春时节,时间是拂晓以后,地点在深院的画堂中,主人公是一个独居的少妇,埋怨外出的人到了暮春时节还未归来,已经失去了共同赏春的机会。
这首词在“晓月”“宿云”“芳草“雁”“莺”“花”“片红”等密丽意象中,融入词人的“闺阁”之思,将寂寞深情表现的伤感而优美.4、《喜迁莺·霞散绮》夏竦〔宋代〕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
《喜迁莺》李煜翻译及赏析《喜迁莺》李煜翻译及赏析李煜,这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著名诗人、词人李煜所创作的一首词,整首词由梦开头,而由"舞人归"结尾,虚实结合,很有意境。
原文:喜迁莺·晓月坠李煜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喜迁莺·晓月坠字词解释:1.晓月:早晨的残月.别做"晚月".宿云:夜间的云.2.频:别做"凭".欹:音qi七,斜靠.别做"倚".3.芳草:指代思念的人.4.余花:晚春尚未凋谢的花.5.深院:别做"深浣",疑误.6.片红:掉落的花瓣.尽从:完全任从.伊:他.此处指代落花喜迁莺·晓月坠翻译:晓月已经慢慢坠落,晚上的云开始消散,天快亮了。
这正是该熟睡的时候,然而作者却醒着,辗转反侧。
原因是:"梦回芳草"。
他做梦梦到了思念的人,午夜醒来思念已极,再也无法入睡。
想借雁队与远方的人互传相思之情,可是天远雁难来,自己相思难寄,伊人也音信无凭。
依依的思念,却无可托付。
鸟声飞散,晚春的花朵也纷乱。
画堂深院,更添了离人的`寂寞愁绪。
作者看着庭院中满地的落花,不禁想:就这样不要打扫落花,任由他飘落在庭前,等待我思念的人回来看。
喜迁莺·晓月坠创作背景:暂无喜迁莺·晓月坠赏析:全词由梦开头,而由"舞人归"结尾,虚实结合,很有意境。
结尾更是意味深远。
作者为什么要任由落花满地而不打扫,要留给思念的人看呢?也许是为了告诉她,自己相思难眠,等得辛苦。
也许是要提醒她:青春年华,美好时光,也如同春光一样匆匆而逝。
转眼落红满地了。
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面虚度了这大好时光,快回来和我同度!这落花,就如同逝去了就再也回不来的青春年华。
个人资料: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喜迁莺》李煜翻译及赏析.doc》李煜,这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著名诗人、词人李煜所创作的一首词,整首词由梦开头,而由...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史达祖《喜迁莺》宋词注释翻译喜迁莺史达祖月波疑滴。
望玉壶天近①,了无尘隔。
翠眼圈花②,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③。
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
最无赖,是随香趁烛, 曾伴狂客。
踪迹,谩记忆,老了杜郎④,忍听东风笛。
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⑤?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
怕万一、误玉人夜寒, 窗际帘隙。
[注释]①玉壶天:冰清玉洁的天空。
②翠眼:与冰丝”都是元宵灯节花灯彩饰。
③黄道:《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J④杜郎:杜牧。
⑤春碧:指酒。
【译文】月光如细细的水流般,天空中没有一点云,玉壶般的明月仿佛就在人的眼前。
色彩斑斓的各式彩灯,有的像冰丝织成的光环。
月光和灯光相互交织,令人眼花缭乱。
可怜我因嗜诗嗜酒而日益消瘦,再难应付这些灯红酒绿的热闹场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以前追赏元宵彩灯, 与那些文人骚客狂欢。
往日形迹,依稀还有记忆。
如今岁月催老了杜郎,怎忍听笛中的幽怨。
垂柳依依的庭院灯火稀疏,寒梅俏立的厅堂残雪犹积,谁能和我一起把酒论这多味的人间?旧日的豪情还管束不住,我还去重寻年少的兴酣。
只怕辜负了寒夜里的玉人,独自斜倚窗边,殷切地把我渴盼。
【译文二】月波涓涓真担心它会下滴,望玉壶般的明月银天近在眼前,澄澈如镜没有一丝灰尘阻隔。
各式彩灯五光十色花团锦簇,都是用透明的丝绢织就,月光和灯光交相映射。
可怜我因诗酒而消瘦,难以接受这太多迷人春色。
感到最可喜的还是,拿着烛带着香,去陪伴那些风流狂客。
旧日游踪隐约还能记得,岁月催老了杜郎,怎忍心去听东风中的幽笛。
杨柳院中灯火疏落,寒梅厅堂还留有残雪,谁和我一起细品新酒春I 碧?旧日的风情难以拘束,还要去学当年那样游历。
怕的是万一,误了寒夜里美人在窗边帘缝的约期。
【评点】这是篇写元宵之夜的词作。
词作回忆了少时游历元夜的浪漫,又与今日凄凉作对照,表达了自伤身世之感。
上片先写元夜花灯与月交相辉映的景观,后写自己沉迷诗酒、愈加消瘦,无心赏景的寂寞心境。
俞文豹《喜迁莺》鉴赏古诗鉴赏0224 0811喜迁莺俞文豹小梅幽绝。
向冰谷深深,阴云幂幂。
饱阅年华,惯谙冷淡,只恁清癯风骨。
任他万红千紫,勾引狂蜂游蝶。
惟只共、竹和松,同傲岁寒霜雪。
喜得。
化工力。
移根上苑,向阳和培植。
题品还经,孤山处士,许共高人攀折。
一枝垂垂欲放,只等春风披拂。
待叶底、结青青,恰是和羹时节。
这首《喜迁莺》是仅存的一首词。
为咏物写志词,如果给它拟出标题,可以用“咏梅”二字。
咏梅是我国古代文人诗词中的传统题材,多数不是为梅而咏,往往寄托性格、赋予人格化。
这首词也没有超出这个窠臼。
“小梅幽绝。
”古人写梅,好用幽静、洁身自好、甘居寂寞等,来状写梅的性格。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这是林和靖眼中的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卜算子·咏梅》)这是陆游眼中的梅。
近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也称梅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向冰谷深深,阴云幂幂。
”梅花甘愿生长在深深冰谷,阴云覆盖的地方。
“饱阅年华,惯谙冷淡,只恁清癯风骨。
”这三句词人赋予梅花以人的性格。
虽然风骨清癯,处境冷淡,但是它能看透了人世间繁华竞逐的无聊。
梅花终于站出来表明自己的心愿。
“任他万红千紫,勾引狂蜂游蝶。
”那些烂漫的山花,搔首弄姿,引出蝶乱蜂狂。
它并不眼红,甘愿“惟只共、竹和松,同傲岁寒霜雪。
”坚持着松竹梅岁寒三友的操守。
表明了梅的性格之后,就结束了词的上片。
“喜得。
化工力。
”梅花有幸,喜得自然造化之工,将它“移根上苑,向阳和培植。
”梅花进入文人学士的高贵雅境,在西湖的孤山上,有林和靖处士,“梅妻鹤子”来赏识。
“题品还经,孤山处士,许共高人攀折。
”梅花并不因此昂首孤傲,也还是“一枝垂垂欲放,只等春风披拂。
”不愿意在环境变了,改变其高洁的性格。
“待叶底、结青青,恰是和羹时节。
”只希望在春风吹拂之中,绿叶底下,结出青青的梅子,供世人作为调味品也就满足了。
这是多么质朴无私的奉献精神。
《喜迁莺晓行》翻译赏析原文:喜迁莺·晓行刘一止晓光催角。
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
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华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
者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字词解释:⑴喜迁莺:词调名,始见于由唐入蜀的韦庄词,为双片小令,四十七字,又名《鹤冲天》、《万年枝》、《喜迁莺令》、《燕归梁》。
北宋蔡挺衍为长调一百零二字。
⑵角:号角声。
⑶迤逦(yǐ lǐ):形容曲折连绵貌。
⑷嘶(sī):马的嘶叫声。
⑸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
屈原《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
”⑹叹倦客:长期在外疲倦厌烦的客子。
⑺悄不禁:犹浑不禁,全未料到。
悄,宋人口语,犹浑、直,简直的意思。
⑻风尘京洛: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后人多借此比喻世俗的污垢。
京洛,东周、东汉等朝代京都在洛阳,因称京都为“京洛”。
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
⑼人:指妻子。
⑽孤鸿:失群的孤雁。
喻捎信人。
⑾翠幌(huǎng):绿色帘幕。
幌,布幔,此处泛指帷幔。
娇:情爱。
⑿曲屏:由若干扇组成、可随意折放的屏风。
⒀者情味:这种情味。
者,犹“这”。
⒁一成:宋时口语,犹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苏轼《洞仙歌·咏柳》:“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翻译:晨曦微露,催响了凄凉的号角声。
仔细聆听,林中栖息的鸟儿尚在安睡,未被惊醒,但邻舍的雄鸡已经先自啼鸣,喔喔报晓。
连绵相接的村落烟雾朦胧,征马在晨雾中嘶鸣,旅人们早已匆匆上路,此时,尚有一轮残月将余辉洒落在稀疏的树林里。
我感伤的泪痕处已结上了一层微微的白霜;体内残存的酒力渐渐变得薄弱,难以抵挡清晨刺骨的寒气。
可叹我这倦游的客子,再也不愿重新沾染京师的风尘,当年在京城的情景至今让我如惊弓之鸟,心存余悸。
花不尽,柳无穷。
出自宋代晏殊的《喜迁莺·花不尽》原文花不尽,柳无穷。
应与我情同。
觥船一棹百分空。
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
知音少。
天若有情应老。
劝君看取利名场。
今古梦茫茫。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创作背景:词人晏殊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饱受了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你倾我轧,抚今追昔感叹今古一梦。
晏殊词中较少见的词意颓废消极的作品,但此处,词人在对友人的百般劝慰之中倾注了自己真挚的情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词作。
译文花落花又开,柳叶绿又衰,花开盛衰无穷尽,与我此时情相近。
离别美酒情谊深,画船起航全成空。
离别不必太伤情,人生何处不相逢。
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
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
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注释《喜迁莺》:词牌名,双调,此牌有小令和长调两体。
小令起于唐人,双调,四十七字,以平仄换韵较为常见,也有全用平韵的。
长调起自宋人,《词谱》以康与之词为正体,双调,103字,仄韵。
又名《鹤冲天》、《燕归来》、《喜迁莺令》。
此词为小令。
觥(gōng)船:大酒杯。
出自唐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一棹(zhào):划桨一次,指大杯饮酒一次。
天若:出自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作者将离情写得深挚却不凄楚,有温柔蕴藉之美。
起笔“花不尽,柳无穷”借花柳以衬离情。
花、柳是常见之物,它。
晏殊的诗词《喜迁莺•花不尽》赏析《喜迁莺花不尽》宋晏殊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
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
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赏析】词写离别,起笔二句借花柳衬离情,“应与我情同”句,以花柳作比,抒写自己离情的绵绵不尽。
“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二句,故作旷达潇洒之语,在对友人的劝慰之中,流露出作者无奈的情绪。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几句,正面叙写离别之情,是说知音离去,自己也不愿再抚琴弹歌;这种离愁真是令人哀伤,若苍天有情,也会被感动而哀伤衰老。
“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
”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非常惊喜,说“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琴。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或者知己的朋友。
“天若有情应老”句,化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句意,表现了难以抑止的离别哀伤。
结拍二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再次劝解,词人以名利如梦劝慰,蕴含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表现了藐视名利的态度。
扩展阅读:晏殊的文学成就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多数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
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
传者惟《珠玉词》3卷。
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
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刘一止《喜迁莺晓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喜迁莺晓行》晓光催角。
①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
迤逦烟村,②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③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④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
⑤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
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注释】①角:角声,号角。
②迤逦:曲折连绵。
③林薄:指林梢、树杪。
④京洛:指北宋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和西京洛阳。
⑤孤鸿:传说鸿雁可以传递书信(典出《汉书·苏武传》)。
⑥幌:窗帘,帷幔。
⑦争:犹“怎”。
【译文】报更的角声催迫着黎明亮色大地苏醒。
听,沉睡的鸟儿安然入梦无动静,四邻的雄鸡早已啼唱和鸣。
连绵雾绕的村落马叫人起,残月还在远方的树杪穿行。
伤心的泪水凝结着轻微的早霜,昨夜残存的酒力岂能抵抗晨风寒凛。
唉,已厌倦旅途飘泊的游子啊,不觉又走向京都,沾染上京洛的尘灰风影。
料想那日别后,她的心事好似山岭有万重。
纵有千言万语,天阔地远也难寻鸿雁捎信。
此时她身居香绕温馨的深闺,娇倚翠幌画屏,怎知我在秋霜寒露中跋涉流浪的艰辛。
怨恨月缺花落的烦恼,我并非未曾体验,只是这情意滋味太烈太浓,本想减去一成,无奈它却越来越猛增。
【集评】宋·陈振孙:“(刘一止)尝为《晓行》词盛传于京师,号‘刘晓行’”(《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
清·许昂霄:“‘宿鸟’以下七句,字字真切,觉晓行情景,宛在目前。
宜当时以此得名。
近代唯秀水先生‘寒孤’一阕,足与方驾耳”、(《词综偶评》)。
清·先著、程洪:“前半晓行,景色在目。
虽不及竹山之工,正是雅词”(《词洁》卷五)。
【赏析】晚唐温庭筠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如画地写出早行者的见闻感受,而为后人所激赏(见欧阳修《六一诗话》)。
刘一止此词更以多角度多层次地铺叙晓行的情景与晓行者的内心感受,而赢得时人的盛誉。
上片从听觉、视觉、触觉感知上捕捉意象,有层次地表现出晓行者在特定时空中的经历与感受,仿佛一首如图如画的晓行游记。
史达祖:喜迁莺
《喜迁莺》
史达祖
月波疑滴,
望玉壶天近,
了无尘隔。
翠眼圈花,
冰丝织练,
黄道宝光相直。
自怜诗酒瘦,
难应接许多春色。
最无赖,
是随香趁烛,
曾伴狂客。
踪迹,
漫记忆,
老了杜郎,
忍听东风笛。
柳院灯疏,
梅厅雪在,
谁与细倾春碧?
旧情拘未定,
犹自学当年游历,
怕万一,
误玉人夜寒帘隙。
赏析:
此词为咏正月十五元宵访旧之作。
上片写景感怀。
词人将月景、灯景做了生动描绘,渲染了欢乐气氛。
“自怜”五句辞意顿折,写自己在元宵夜的独特
心情:为耽诗、病酒而瘦损憔悴,自怜自伤,对绚丽春色“难应接”,即没有情绪;而对“随香趁烛,曾伴狂客”,即对追赏元宵灯景,陪伴少年轻狂则“最无赖”,即最无聊!在元宵良夜,词人表现出违离众俗的不谐和情绪。
下片写独寻旧时踪迹。
词人重寻旧日清幽的柳院梅厅,那垂柳依依的院落,寒梅俏立的厅堂,那稀疏的灯火,积存的残雪,处处都能见到旧日的痕迹,然而,物是人非、玉人已去、庭院已空,“谁与”句则以诘问方式追怀昔日“细倾春碧”的亲密相处,感叹玉人渺茫,再无人为我“细倾春碧”了。
“旧情”四句解释词人重寻旧踪的动机。
文如人,词如人生,人生而矛盾,词亦吞吐难言,前言后语大异其趣。
喜迁莺·花不尽宋代:晏殊花不尽,柳无穷。
应与我情同。
觥船一棹百分空。
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
知音少。
天若有情应老。
劝君看取利名场。
今古梦茫茫。
标签赠别、友情、劝慰译文花落花又开,柳叶绿又衰,花开盛衰无穷尽,与我此时情相近。
离别美酒情谊深,画船起航全成空。
离别不必太伤情,人生何处不相逢。
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
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
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注释(1)《喜迁莺》:词牌名,双调,此牌有小令和长调两体。
小令起于唐人,双调,四十七字,以平仄换韵较为常见,也有全用平韵的。
长调起自宋人,《词谱》以康与之词为正体,双调,103字,仄韵。
又名《鹤冲天》、《燕归来》、《喜迁莺令》。
此词为小令。
(2)觥(gōng)船:大酒杯。
出自唐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3)一棹(zhào):划桨一次,指大杯饮酒一次。
(4)天若:出自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作者将离情写得深挚却不凄楚,有温柔蕴藉之美。
起笔“花不尽,柳无穷”借花柳以衬离情。
花、柳是常见之物,它们遍布海角天涯,其数无尽,其广无边;同时花、柳又与人一样同是生命之物,它们的生长、繁茂、衰谢同人之生死、盛衰极其相似,离合聚散之际,也同样显露出明显的苦乐悲欢。
“应与我情同”是以花柳作比,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无穷”,宛转地表露了离别的痛苦之深。
“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出自杜牧的《题禅院》诗。
作者这里强作旷达,故示洒脱,以一醉可以消百愁作为劝解之辞,而“何处不相逢”,则是以未来可能重聚相慰。
对友人的温言抚慰之中,也反映了作者尽量挣脱离别痛苦的复杂心态,他既无可奈何,又故示旷达。
下片自“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起,词情一转,正面叙写离别之情。
高山流水,贵有知音,朱弦声悄,是因挚友远去,一种空虚寥落之感油然而生。
梅雨霁后夏日即景抒发自由生活向往《喜迁莺·梅雨霁》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这首词通过对梅雨过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一、创作背景《喜迁莺·梅雨霁》创作于宋代,作者晏殊。
这是一首描写夏季雨后景象的词。
梅雨季节过后,天空放晴,万物呈现出新的气象。
作者因此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二、词牌与格律《喜迁莺》是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两体。
平韵体共五句七言,仄韵体共四句五言。
格律严谨,音韵和谐。
晏殊的《喜迁莺·梅雨霁》属于平韵体。
三、原文与注释《喜迁莺·梅雨霁》梅雨霁,暑风凉,琴书顿清亮。
兰缸照夜,玉露对流香。
谋欢久,豆蔻梢头,初试学偷尝。
低歌处,素衣防范,心自会瑶觞。
朱门谢客对残阳,罗衣消瘦带余香。
频散酒器空归后,分付侍人休篴床。
注释:.霁:雨止天晴。
.暑风凉:炎热的暑气消散,凉爽的风吹来。
.琴书顿清亮:弹琴读书时感到耳目清亮。
.兰缸:兰香的灯盏。
.谋欢久:寻求欢乐已久。
.豆蔻梢头:比喻女子青春美好。
.低歌处:轻歌曼舞的地方。
.素衣防范:穿着素净的衣服,心中却有所防范。
.瑶觞:美酒。
.朱门谢客对残阳:富贵人家谢绝客人后,面对夕阳。
.罗衣消瘦带余香:因为长时间穿着罗衣,消瘦了许多,但还带着余香。
.频散酒器空归后:频繁地散去酒席上的酒器,宾客都已离去后。
.分付侍人休篴床:吩咐侍女们不要撤换床铺。
篴(音“替”),撤除、撤换的意思。
这里指侍女们撤掉床铺,准备重新布置房间。
侍女们也懂得主人的心意,默默地照办着。
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主人的风流和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也从侧面反映了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豪放不羁、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这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辞,也是对前面三句的总结和概括。
通过对朱门生活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词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视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喜迁莺》诗词《喜迁莺》诗词1【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喜迁莺》【内容】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暑风凉月。
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蓉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鉴赏】: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年间(1200年),这一年,辛弃疾61岁,第二次被免官在家闲居。
他的好友赵晋臣,各不迂,宋朝宗室成员,他曾经担任过直敷文阁学士,所以他又叫敷文,1200年,他也被罢官在家,这年夏天,赵晋臣作了一首芙蓉词给辛弃疾作寿,辛弃疾便以此词答谢。
这是一首咏物词,思路很清晰:上片以咏荷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抒情不离荷花,咏荷为抒情铺垫,和那种纯以状物工巧见长的咏物词有所不同。
上片赞赏荷花。
首句点明时令,“暑风凉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大好时光。
以下用一“爱”字带出“亭亭”五句,正面描绘水上莲荷的美好仪态。
满地莲叶,耸出水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似无数绿衣侍者持节而立。
在这一群绿衣持者的簇拥下,千朵荷花,竞相怒放。
她们或时隐时现,如含羞少女,犹抱绿叶半遮面;或参差错落,姿态万千,似各怀妒意而争美赛妍。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醉的水上绿叶红花图啊!“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这两句用事。
“六郎”,系指唐张昌宗。
张昌宗、张易之都以姿容见幸于武后,贵震天下,时人号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
“貌比六郎”,则用杨再思语。
史称杨再思“为人佞而智。
……张昌宗以姿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
‘其巧谀无耻类如此。
“(《新唐书·杨再思传》)以清水芙蓉之质,竟为一宠妃作衬托的工具,岂不叫人痛心?以张昌宗辈无耻之尤,岂能与芙蓉相比洁白?所以,词人用”堪恨“、”谁洁“两组词语,一方面表示对潘、张之流的鄙弃,一方面也就突出了荷花的质洁品高。
《喜迁莺》蔡挺词作鉴赏《喜迁莺》蔡挺词作鉴赏●喜迁莺蔡挺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
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
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蔡挺词作鉴赏这首《喜迁莺》慷慨雄豪,是作者人品与词品的绝妙象喻。
《宋史》本传说蔡挺“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全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昂扬向上的主调中,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
上片从平淡处入手,以边塞秋景自然引起。
此处的景物都是虚写,旨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三句,从静态的方面来摹写。
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
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曳的枯草衰蓬。
继之而下的“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句是从动态的方面着笔。
通过“叫”字与“嘶”字对举,把边塞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眼前。
“陇上铁衣寒早”一句,以“陇上”和“寒早”与前面的'秋景相应和,同时自然地以“铁衣”二字引出戌边上卒。
因此,这之后便以“剑歌骑曲悲壮”直接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
“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纸而出。
而当时仁宗皇帝对戍边士卒也能体恤。
据《宋史。
仁宗本纪》载,庆历二年冬,诏恤将校阵亡,其妻女无依者养之宫中;四年六月,诏诸军因战伤废停不能自存及死事之家孤老,月给米人三斗;五年三月,诏边兵第赐缗钱。
朝廷如此,将士们自然会舍生忘死加以报效,因此他们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
于是,作者吟出“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这样有激情、有气势的词句。
橐鞬是装甲胄、弓箭的袋子,锦领指战袍。
这里是说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
因何特指山西?这是暗用《汉书。
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
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区。
上片由写景到写人,情绪则由低抑到高昂。
喜迁莺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
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
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这是一首赠别词,作者将离情写得深挚却不凄楚,有温柔蕴藉之美。
起笔“花不尽,柳无穷”借花柳以衬离情。
花、柳是常见之物,它们遍布海角天涯,其数无尽,其广无边;同时花、柳又与人一样同是生命之物,它们的生长、繁茂、衰谢同人之生死、盛衰极其相似,在离合聚散之际,也同样显露出明显的苦乐悲欢。
“应与我情同”是以花柳作比,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无穷”,宛转地表露了离别的痛苦之深。
“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出自杜牧的《题禅院》诗。
作者这里强作旷达,故示洒脱,以一醉可以消百愁作为劝解之辞,而“何处不相逢”,则是以未来可能重聚相慰。
在对友人的温言抚慰之中,也反映了作者尽量挣脱离别痛苦的复杂心态,他既无可奈何,又故示旷达。
下片自“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起,词情一转,正面叙写离别之情。
高山流水,贵有知音,朱弦声悄,是因挚友远去,一种空虚寥落之感油然而生。
“天若有情应老”,用李贺句意直抒难以抑止的离别哀伤。
结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二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又一次劝解。
同为相劝之语,此处在内涵上却与上片不同。
上片劝慰之语只就当前离别着眼,以醉饮消愁、今后可能重逢为解,是以情相劝;此处劝语却透过一层,以利名如梦为解,属以理相劝,在劝解之中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
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不能不使他感到利名场中的尔虞我诈,宦海风波的险恶,人世的盛衰浮沉,抚念今昔,恍然若梦。
这首词明快、自然,读来如行云流水,与作者其它词风格迥异。
其思想内核,一方面是藐视名利,一方面是寄情山水歌酒。
全词在抒写离情别绪中,反映了晏殊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1)“花不尽”“柳无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
用“花不尽”“柳无穷”形象表现出离别之情的“不尽”、“无穷”,折射出离别的悲苦之情。
(2)“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何处不相逢”,着眼于当前“离愁别绪”,以今后还可能重逢相安慰;“劝君看取利名场”,着眼于“人生历程”,用古今名利如梦成空的道理相劝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