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认真研读教材第五课第一框,勾画好课本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在预习的同时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2、在熟记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提升理解能力。
3、在预习的基础上必须熟记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人民代表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等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1、熟记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人民代表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积极讨论、大胆质疑,学会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方法。
3、激情投入,高效学习,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课前预习案一、教材助读(限时20分钟内,达成预习目标: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读一遍教材,把握关键词,重视理解掌握,写出思考题的要点,用红笔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不明白的问题并提出你的疑问)情境一:小明:爷爷,快来看,正在现场直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
爷爷:哦,我也听说北京在开“人大”,这是个什么会议?思考:(1)人民代表大会是不是就是一次“会议”?(2)它是怎样产生的?情境二:爷爷:总理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说明国务院的地位高于全国人大。
小明:不是的。
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要向全国人大做工作报告,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
爷爷:原来全国人大有监督权。
思考: (1)全国人大在国家机关中处于什么地位?(2)我国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3)全国人大只有监督权吗?情境三:电视里介绍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组织系统及其职权。
爷爷:这次人大会议3月14日就闭幕了。
在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职权也就停止行使了。
小明:在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将由它的常设机关行使。
思考: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情景四:这时,电视屏幕上介绍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
爷爷: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使职权吗?小明:当然不是,他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来行使职权思考: (1) 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2)人大代表和人民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说明人大代表负有哪些职责?情景五:3月14日,经代表们分组认真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
第五课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2、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二)能力目标1、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树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
3、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2、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一、预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权力机关体系。
2.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识记人大代表的职责与权利。
二、自主预习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 由它产生 , 对它负责 ,并 受它监督 。
(2)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职权(地方人民代表大会)3、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 :议权 表决权 提案权 质询权(2)义务三、合作探究设计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基本知识,三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1、对照示意图,练习课本第54页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活动的图片,说说图1.2.4分别表示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哪项职权。
图1是全国人大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全国人大履行决定权和监督权。
图2是全国人大选举国家主席,表明全国人大行使任免权。
图4反映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
练习实际材料分析现实问题: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8月23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将审议预备役军官法修正案草案、人民调解法草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草案;首次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案草案、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
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的草案。
请思考:(1)有人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你如何看?(2)全国人大拥有哪些权力,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的?(参考分析)(1)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代行人大部分职权。
(2)最高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和决定权。
上述材料体现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和监督权。
2、仔细阅读课本第57页镜头一.二.三,评议其反映的内容。
镜头一反映的是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镜头二反映的是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修改和通过,表明人大代表对政府的监督,并表明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和表决权;镜头三反映的是人大代表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反映群众的呼声,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联系根据实际材料分析问题:截至2010年2月27日,出席成都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共提交议案85件。
在这些议案中,代表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民生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
请思考:(1)人大代表为何要关注民生,关注城市发展?(2)人大代表如何才能更好的地维护民生?(参考分析)(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立法权、决定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切实行使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的权昨以及提案权和质询权。
四、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课堂检测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这说明(A)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D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009.全国卷)2009年初,在某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现在是金融危机期间,打工者有份工作就不错了,政府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由市场决定。
该代表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
在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讨论中,正确的观点是(B)①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站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发表意见②该代表在人大会上具有自由发言二不受追究的权利③该代表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议案向市人代会提交④该代表的言论过于偏激,应撤销其人大代表的资格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009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的两部法律草案的有关规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是“同票同权”,即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取消城乡差别;二是“同命同价”,即侵权责任法草案明确规定在处理重大交通事故、矿山事故时可以不考虑年龄、收入状况等因素,以同一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据此回答3-4题:3、材料中提出的“同票同权”、“同命同价”表明(D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③我国公民都享有相同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4、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系是( C)①共同组成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③两者共同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④两者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2010重庆卷)在过去150年间,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排放了全球70%以上的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一系列后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目前,英、德、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于200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通过检查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法的实施情况,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实现。
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行使了哪两项职权。
立法权和监督权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的政体及其基本内容②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理解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⑵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或网上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资料用于学习。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难点:民主集中制原则——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法与学法1.教法:①情景教学法②探究式教学法2.学法:探究学习一、预习目标:1、认识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了解民主集中制的内容。
3、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二、自主预习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和相结合的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1)。
(2)。
( 3) 。
三、合作探究1、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请思考:(1)我国的政体是什么?这一政体能否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分析)(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的地位。
(2)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
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中央和地方合理划分职权。
2、到2008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了54个年头。
54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参考分析)(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堂总结本节联系政治生活的实际,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