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写作指导 点题与扣题
- 格式:ppt
- 大小:618.00 KB
- 文档页数:37
记叙文如何扣题开篇扣题——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点明文章的话题或中心主旨。
如2007广东题《传递》,有考生写《爱在家中传》一文,就是在文首点明了“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
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
”开宗明义,点明“家”、“爱”、“传递”引出下文,为整篇文章定下基调。
文中扣题⑴处处扣题——就是在文章中多处使用一个词语或几句类似的语句反复点题。
用来点题的或一个词语,或几句语句;或一句议论,或一句抒情;或做点评,或做红线贯穿。
但是要注意不应过多,多则乱,应恰到好处,当“点”处则点。
①抒情式点题。
这种方式多用于以第一人称叙写的与“我”关系密切的、感受较深的片断材料中。
②议论式扣题。
大多用于以第三人称叙写的片断材料中。
记叙中的议论要建立在事实即记叙的基础上,要做到少而精,言简意赅,忌泛泛而谈,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③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式扣题。
当作者叙写了一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的片断之后,往往不满足于冷静的议论揭示其优秀品质,需要渗透强烈的感情,这就需要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来扣题。
点题注意点:①点题巧妙,即要恰倒好处地点题,水到渠成地议论抒情,不能牵强附会或以空洞的议论和抒情冲淡记叙和描写。
②用语贴切,不能过分做作。
③衔接自然紧密,让“扣题”真正成为联系材料与中心的纽带。
领句穿插——或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或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或在文章主体的各段落中,运用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相互勾连,形成反复的气势。
结尾扣题——在文章的结尾运用抒情议论或者描写文字,将主体内容作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点示或推演,呼应题目,透出主旨,可以收到“豹尾一击”、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偏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因误解而离题。
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
记叙文初中作文写作指导_写作指导1、开门见山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篇首即将文章的主旨推出。
篇首的点题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它可以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关注和思考,便于读者对文章中心的感知和把握。
如朱自清着名的《背影》,文章扣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深情。
文章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段话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
这样开门见山,落笔点题,说“背影”,揭主旨,为全文罩上了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也为读者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很好的预设作用。
2、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
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
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
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
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3、移花接木法。
就是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
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不仅写作时间不足时应该运用,而且写作时间有余时同样可以运用。
4、将错就错法。
有时慌张与紧张之下,一不留神审题不慎,写对一半才发现文章偏题或者离题,但若重新构思则又没有充裕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更弦改辙写上半篇几段,倒不如将错就错完成通篇全章。
当然要尽可能牵强附会、力挽残局,在扣题点题、分析总结上下功夫,在议论抒情、结论收尾上下文章,这样说不定会使文章宕开一笔、绝处逢生。
5、防止跑题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
作文专题讲解:作文结尾如何扣题、点题一.点题目的:就是:在文章的结尾照应题目,点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
二、作文指导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用与抄袭。
•2、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一)、考题剖析“陪伴”没有导语的限制,没有题眼的约束,可以说没有审题障碍。
相对往年来说比较容易,但容易失误的也有三:第一、偏重创意而欠缺真情实感,不易得高分。
第二、平铺直叙。
写妈妈陪伴我学习非常辛苦,没有动人细节,虽有真情但无感人之处。
只写妈妈陪伴,我不理解,后来我明白了,这样也不好得高分。
第三、以议论为主,写出陪伴的辛苦但写不出陪伴的良苦用心,主题不到位,也不是高分之作。
(二)、写什么内容?谁陪伴?•提供三个写作材料(情节)•材料一:一路有你•材料二:小豪送(陪伴)我回家•材料三:老师陪我等家长•材料四:母亲陪我去医院(三)四个材料写些什么?•1、材料一:一路上有你•用第二人称写三种人的陪伴。
•例:幼儿园的时候,你——姥姥陪伴;•上小学时,你——妈妈陪伴;•上中学住在学校,你——老师陪伴。
•在陪伴中,我读懂了亲情、真情。
2、材料二:小豪送我回家•①、.回家的背景(一个初中生为什么不会自己回家呢?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的情景)。
•②、.回家的过程(回家时会遇到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
•③、小豪送我回家(小豪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是偶然的还是有意的?我们是坐车回家还是走路回家?期间又会发生什么事?)•④、与小豪告别(文章的主题在哪里?怎样让文章的主题更深刻?)•3、材料三:老师陪我等家长•4、材料四:母亲陪我去医院•如果大家注意思考,你会发现,四个材料的行文过程可以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具体的内容不同而已。
都可以是以下模式:•背景——起因——过程——结果——意义•这就是记叙文构思的基本规律!掌握了这个基本规律之后就可以衍生出无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