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又称为音韵学,是研究语音及其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声韵学知识点:
1.声母:指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共有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等。
声母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对整个音节产生影响。
2.韵母:指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共有24个韵母,包括a、o、e、i、u等。
韵母是汉
语语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音节的音色和音调。
3.声调:指汉语中特有的音节高低变化现象,共有4个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
声。
声调的变化是汉语语音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整个音节的音调和含义产生影响。
4.音节:指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的语音单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音单位。
音节的构成方式和变化规律是汉语语音研究的重点之一。
5.音变:指在连续的语音流中,由于发音环境、发音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语音发生变化的
现象。
音变是语音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语音理解和语音生成产生影响。
6.方言:指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变体。
方言研究是语音研究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了解语音变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声韵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语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和方言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音韵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三章《广韵》音系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第五章汉语语音发展史举例参考书: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1999. 杨剑桥,《汉语音韵学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李新魁,《中古音》,商务印书馆,2000.第一章绪论0. 导言学生介绍:介绍自己的背景,主要包括出生地,第一语言。
谈谈自己是否了解音韵学这门学科,是否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1. 何为音韵学?1.1定义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字音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1.2 音韵学跟语音学的区别和联系音韵学是专门研究汉语语音系统变化的一门学问,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属于历史语音学的范畴。
音韵学非常重视学生归纳和推演能力的培养。
语音学是研究人类语言发音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物理和心理基础。
语音学很重视培养学生发音、听音、变音和记音能力的培养。
1.3 音韵学跟文字学和训诂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三者古代合称“小学”,属于广义文字学的范畴。
唐宋以来,“小学”开始细分为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
文字学主要研究字形,训诂学主要研究字义,音韵学则主要研究字音。
不过三者通常有交叉,如研究字形和字义很多时候都要借助字音,同样研究音韵有时也要借助字形和字形。
音韵文字训诂1.4 音韵学和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古典文学中有非常多的韵文和诗歌,要了解、欣赏古典文学中的韵文和诗歌,就需要用到音韵学的知识。
诗歌、韵文最重要的是押韵和平仄,有了音韵学方面的知识,就有利于我们欣赏诗歌韵文的形式美。
1.4.1 押韵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各个语言诗歌押韵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中国诗歌押韵的习惯是押首句和偶句,有时首句不押,那就是只押偶句。
第一節音韻學的對象音韵学是專門研究漢語的語音系統的,而且主要研究中國古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字讀音及其變化,屬於歷史語音學範疇。
是我國一門傳統的學問,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時期的語音系統和它們的歷史演變規律的科學。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定義:也叫聲韻學,在普通語言學裏叫歷史語音學,它是研究漢語史上的語音情況和它的發展的學科。
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
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古音學。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今音學。
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
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話音系為代表。
音韻學家把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研究物件的學科稱為等韻學。
他們以“等”的觀念來分析漢語發音原理和方法,以韻圖的形式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和韻書中的反切。
研究內容包括韻圖的編撰,等韻學的原理等。
傳統的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和北音學,是音韻學研究的內容。
第二節音韻學的功用一是為了更深入地瞭解現代漢語的語音系統。
二音韻學對於學習和研究古代漢語及漢語史的作用1、學習古代漢語,首先要運用許多工具書,其中不少是按照古音編排的。
2、一種語言的三個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辭彙、語法都和語音有密切的聯繫。
3、掌握了古音還可以用來考查詞源,研究漢語詞源學。
4、古代漢語語法和音韻學的關係也是容易看出來的。
三、音韻學和其他學科的關係四、音韻學的學習方法第二章音韻學的基本知識(1)聲母:又叫字母,聲紐,紐,聲,聲類。
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溫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學者又增加了六個,補成了三十六個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音部位把聲母分唇,舌,齒,牙,喉五類,又加上半舌音,半齒音為七音。
三十六個字母全清次清全濁次濁清濁幫滂並明(重唇音)誹敷奉微(輕唇音);端透定泥(舌頭音);知徹澄娘(舌上音);精清從心邪(齒頭音);照穿床審禅(正齒音);見溪群疑(牙音);影喻曉匣(喉音);來(半舌音);日(半齒音).(3)反切是一種傳統的標音方法,較之譬況,讀若,直音是較為科學的標音法。
⾳韵学名词解释整理⾳韵学名词整理第⼀章:绪论1、⾳韵学:分析研究汉字字⾳及其历史演变的⼀门学科。
它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系统的,属于历史语⾳学范畴。
⾳韵之学细分为今⾳学、古⾳学、等韵学,后来⼜增加北⾳学,即近代语⾳学。
2、⼩学:中国古代研究语⾔⽂字的学问。
这个名称起源很早,最初“⼩学”即最基础的学问,与今含义没有多⼤差别;到了汉代开始把研究⽂字的学问叫“⼩学”,⽂字研究包括字⾳、字形、字义;⽽⾄晚到唐宋时,“⼩学”⼜细分为三个门类:⽂字之学、训诂之学、⾳韵之学;再经过元明清,我国的⽂字、⾳韵、训诂之学⼜有很⼤发展,清⼈编《⼩学考》,把“⼩学”分为四类,⽂字、声韵、训诂、⾳义。
3、古⾳学:与“今⾳学”相对,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以《诗经》⽤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系统的⾳韵学部门。
4、今⾳学:⼜称“⼴韵学”,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系统的⾳韵学部门。
5、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最初分析韵书中反切,即韵书语⾳(声、韵、调)系统。
唐宋⾦元时期只称“切韵之学”或“切韵法”,明初以后,才叫“等韵”(《七⾳略》、《韵镜》)。
到清代,⾳韵学家⼜利⽤等韵去研究古韵,所以等韵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学/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学6、北⾳学:以元代《中原⾳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的等韵图为对象,建⽴⼀门“近代语⾳学”(“北⾳学”)。
第⼆章:⾳韵学的基础知识1、反切:“反切”是⼀种注⾳⽅法,它是⽤两个汉字注出另⼀个汉字的读⾳,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结构的分析。
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
反切上字(如“当”)也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如“孤”)也简称为切下字,“都”则称为被切字。
约在东汉的后期九创造了反切这种注⾳⽅法。
“反切”早期不⽤“切”字,只叫“某某反”或“某某翻”,⾃唐代宗⼤历以后,因为唐朝统治者害怕⽼百姓起来造反,忌讳这个“反”字,才将“反”字改为“切”字。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普通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具字算是一具音节,一具音节写下来也算是一具字,因此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别: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办法,普通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具非常重要的东西是贯通在整个字音上的,那算是音高,即字调。
一具字音普通都能够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要紧元音,韵尾指收音。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事情。
从这八种事情能够看出以下特点:每一具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韵腹(要紧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别可缺少;声母、韵头和韵尾,并别是每个字音非有别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
(语言学上看成一具音位)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反切”是一种注音办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具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具在上,一具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
反切的原理跟拼音基本相同。
然而反切的拼音办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办法别一样.早期反切用字基本上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能够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能够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
因为在汉魏往常,汉字注音普通基本上采取打比方的办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古代汉语⾳韵学第⼆章⾳韵⼀、古⾳异读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迁,⾳有转移。
”龟兹qiū cí⼤宛 yuaū⽉⽒ roù zhī焉耆 pyngy康居 qū⾼句丽 goū⾝毒 yuün dú镐京hào 长勺 shu?会稽 kuài jī冤句 qū函⾕关xián 阿房宫y páng 阳夏jiǎ东不羹láng 左冯翊píng 逻些suō并州bīng 番禺pün 天姥mǔ盟诸mang 台州taī单于chán 可汗ka hán 洗马xiǎn 扈从z?ng 契xia⼥娲wü皋陶güo yáo 冯夷píng 共⼯gōng 宓妃fú feī曲沃wǒ朱提shú shí华不注huà fū魁⽗fǔ先零lián 牢姐zǐ荤粥xūn yù吐⾕浑tǔ yù hún 吐蕃tǔ bō仆射pū ya夫差chaī伍员yún 钩践gōu 墨翟dí观射⽗guàn yì fǔ景差cuō樊於期wū jī⾼渐离jiün 夏⽆且jū禽滑厘gǔ郦⾷其lì yì jī冒顿m? dú呼汗邪hū hán y?⾦⽇磾jīn mì dī曹⼤家gū祢衡mí⽞奘zàng 李阳冰níng 万俟m? qí尉迟yù chí种ch?ng 繁p?查zhü⽆射yì徵zhǐ筑zhù牺尊suō纶⼱guün 齐衰zīsuī⼆、⾳韵学相关概念(⼀)⾳韵学简介⾳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音韵学资料(一)概述一、音韵结构二、声母1、36字母2、五音、七音、九音传统音韵学有“五音、七音、九音”之名,是从声母发音部位来分类的旧名称。
所谓“五音”,就是指“唇、舌、齿、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就是所谓“七音”,再将唇音分为重唇音、轻唇音,将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
古人缺乏科学的语音学理论,声母发音部位很难得到准确的表述与解释,“五音、七音、九音”之说难免有含混不清和不合理的地方,甚至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音乐中的音阶“宫、商、角、徵、羽”来比附发音部位。
3、清浊传统音韵学“清、浊”的概念也有指韵方面的,但主要是从声母的发音方法来作分辨的。
清浊的区别主要在于声带的颤动与否,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就是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就是清音。
传统音韵学上,声母“清、浊”的概念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韵镜》以“清”与“次清”相对,以“浊”与“清浊(次浊)”相对,则狭义的“清”是指“全清”,“浊”是指“全浊”。
而广义的“清”是包括“全清、次清”的,广义的“浊”是包括“全浊、次浊”的。
三、韵母1、“韵”及有关概念韵母: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
韵:韵腹、韵尾、声调韵目:古代韵书中韵的标目,是韵的代表字,也就是韵的名称。
韵类:在传统音韵学中,“声类”是反切上类的分类,“韵类”就是反切下字的分类。
反切下字代表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
“韵类”是关于韵的最小的概念。
韵部:声调不同,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即韵基相同)的,是同一个韵部。
韵摄:“摄”是有关韵的最大的概念。
等韵学家把《广韵》206韵中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为一类,称为韵摄,把206韵归并为16摄。
从音理上看,同韵摄的各韵主要元音应相近,音节结构有共同之处,尤其是有辅音韵尾时韵尾应相同。
2、两呼和四呼一般认为,明代以前只有开、合两呼。
凡韵头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叫做“合口呼”,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就叫做“开口呼”。
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