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原子散射因子 几何结构因子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1
第 晶体的结构及其对称性1.1石墨层中的碳原子排列成如图所示的六角网状结构,试问它是简单还是复式格子。
为什么?作出这一结构所对应的两维点阵和初基元胞。
解:石墨层中原子排成的六角网状结构是复式格子。
因为如图点A 和点B 的格点在晶格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并不完全等价,平移A →B,平移后晶格结构不能完全复原所以是复式格子。
1.2在正交直角坐标系中,若矢量k l j l i l R l 32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j,k 为单位向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整数。
问下列情况属于什么点阵?(a )当i l为全奇或全偶时; (b )当i l之和为偶数时。
解: 112233123l R l a l a l a l i l j l 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1,0,,321±±=l l l当l 为全奇或全偶时为面心立方结构点阵,当321l l 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之和为偶数时是面心立方结构 1.3 在上题中若=++321l l 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奇数位上有负离子,=++321l l l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偶数位上有正离子,问这一离子晶体属于什么结构?解:是离子晶体,属于氯化钠结构。
1.4 (a )分别证明,面心立方(fcc )和体心立方(bcc )点阵的惯用初基元胞三基矢间夹角相等,对fcc 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bcc 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在金刚石结构中,作任意原子与其四个最近邻原子的连线。
证明任意两条线之间夹角θ均为'1c o s109273a r c ⎛⎫-= ⎪⎝⎭'1c o s109273a r c ⎛⎫-= ⎪⎝⎭解:(1)对于面心立方()12a a j k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2a a i k =+ ()32a a i j =+13222a a a a === ()1212121602a a COS a a a a ⋅⋅===()2323231602a a COS a a a a ⋅⋅===()1360COS a a ⋅=(2)对于体心立方()12a a i j k =-++ ()22a a i j k =-+ ()32a a i j k =+-12332a a a a === ()12'12121129273a a COS a a a a ⋅⋅==-=()'1313131129273a a COS a a a a ⋅⋅==-=()'2312927COS a a ⋅=(3)对于金刚石晶胞()134a i j k η=++()234a i j k η=--()2212122122314934a COS a ηηηηη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俄歇效应:由于光电效应而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还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方式,及俄歇效应。
原子中一个K层电子被入射光量子击出后,L层一个电子跃入K层填补空位,此时多余的能量不以辐射X光量子放出,而是以另一个L层电子活的能量跃出吸收体,这样的一个K层空位被两个L层空位代替的过程称为俄歇效应,跃出的L层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2劳埃法:采用连续X射线照射不动的单晶体,因为X射线的波长连续可变,故可从中挑选出其波长满足布拉格关系的X射线使产生衍射。
2、电磁透镜的像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来消除或减小像差?解:电磁透镜的像差可以分为两类:几何像差和色差.几何像差是因为投射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造成的,色差是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变而造成的。
几何像差主要指球差和像散。
球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子的折射能力不符合预定的规律造成的,像散是由透镜磁场的非旋转对称引起的。
消除或减小的方法:球差:减小孔径半角或缩小焦距均可减小球差,尤其小孔径半角可使球差明显减小。
像散:引入一个强度和方向都可以调节的矫正磁场即消像散器予以补偿.色差:采用稳定加速电压的方法有效地较小色差.3周转晶体法:采用单色X射线照射转动的单晶体,并用一张以旋转轴为轴的圆筒形底片来记录4.物相定性分析的原理:X射线衍射分析是以晶体结构为基础的。
每种结晶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参数,包括点阵类型、单胞大小、单胞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数目及其位置等,而这些参数在X射线衍射花样中均有所反映。
尽管物质的种类有千千万万,但却没有两种衍射花样完全相同的物质。
某种物质的多晶体衍射线条的数目、位置及强度,是该种物质的特征,因而可以成为鉴别物相的标志.定量分析(物质的衍射强度与参与衍射的该物质的体积成正比)根据X射线衍射强度公式,某一物相的相对含量的增加,其衍射线的强度亦随之增加,所以通过衍射线强度的数值可以确定对应物相的相对含量.由于各个物相对X射线的吸收影响不同,X射线衍射强度与该物相的相对含量之间不成线性比例关系,必须加以修正。
说明原子散射因子f、结构因子f、结构振幅∣f∣各自的物理意义。
原子散射因子f、结构因子f、结构振幅∣f∣在物理学中是三个非常重要的量,它们分别具有以下的物理意义:1. 原子散射因子f原子散射因子是指散射实验中原子的反应性能。
它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反映了原子中的电子云在电磁波作用下的散射效应。
原子散射因子f可以用来描述散射光与样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个复数,包括实部和虚部两个部分。
实部反映了原子内部的产生散射波的能力,而虚部则反映了原子内部吸收散射波的能力。
原子散射因子f对于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结构因子f结构因子f是一个描述物质结构的重要参数。
在晶体学中,结构因子f是衡量物质中原子位置和电子分布的重要参数。
它是原子散射因子在结晶状态下的总和,通过这个参数,我们可以了解到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状态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结构因子f可以用来求出物质中各原子的位置和密度,进而推导出物质的性质,非常有益于物理和化学领域的研究。
3. 结构振幅∣f∣结构振幅∣f∣也是描述物质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结构因子的绝对值,表示了样品原子与入射光之间的散射强度。
结构振幅∣f∣与样品分子的电子云有关,因此,通过测量样品的结构振幅∣f∣,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电子云分布情况。
结构振幅∣f∣可以用来计算物质中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力,并且可以用来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动力学等问题。
综上所述,上述三个量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通过这些参数,我们可以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进而推导出更多有益的信息,提高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和掌握。
结构因⼦结构因⼦(structure factor)是表征材料对射线的散射能⼒,包括了原⼦序数,散射⽅向和原⼦位置的影响等等,反映了材料结构的平均信息。
实验中可以获得结构因⼦,通过傅⽴叶变换获得径向分布函数(RDF)。
分⼦模拟则相反,先获得RDF,再通过变换获得结构因⼦。
静态结构因⼦( Static Structure Factor,SSF) 是⼀个连接实验分析与模拟分析的重要参量,对于衍射分析来说,它表征的是材料对射线的散射能⼒,反映结构的平均信息。
通过衍射数据计算结构因⼦的公式为[15]统计发现,液态结构因⼦的第⼀峰⾼度在熔点附近都会达到⼀个同样的⾼度,即 S( k) ≈2.8,这个规律叫做 Hansen-Verlet 凝固判据,是可以⽤来作为熔化和凝固的判据之⼀[3]。
……………………………………………………………………………………………哪位能帮忙分析分析我计算出来的结构因⼦为什么在⼤q时不趋近于1?我调整过qx、qy、dq的值,可是没什么作⽤!do i = 1 , conf_2mm=1do j = 1 , 9read(1,*)enddodo j = 1 , all_nread(1,*) num_o , type_o , X_o , Y_o , Z_oif (type_o==1)then ⽔分⼦的坐标xx(mm) = X_oyy(mm) = Y_ozz(mm) = Z_omm=mm+1 ⽔分⼦的数⽬endifend dodo nx=1,600do ny=1,600do nz=1,600kr=sqrt((nx*qx)**2+(ny*qy)**2+(nz*qz)**2) q的模! if ((kr>9).and.(kr<62))thenbin=1+int(kr/0.5)nhist(bin)=nhist(bin)+1cossum=0.0sinsum=0.0mm1=0do l = 1 , mm-1rx=0.1*xx(l)ry=0.1*yy(l)rz=0.1*zz(l)cossum=cossum+cos(nx*qx*rx+ny*qy*ry+nz*qz*rz)sinsum=sinsum+sin(nx*qx*rx+ny*qy*ry+nz*qz*rz)mm1=mm1+1end dohist(bin) =hist(bin) + (cossum**2+sinsum**2)/real(mm-1)write(*,*) nhist(bin),hist(bin),mm1,mm,i!endifenddoenddoenddoend dodo k = 1 ,600if(hist(k)/=0) theng(k) = real(hist(k))/real(nhist(k))write(2,*) k*0.5,g(k)elseg(k)=0write(2,*) k*0.5,g(k)endifend do ……………………………………………………………………………………………谁能帮忙看看我这段代码是哪⾥错了吗?为什么我得到的S(k) 和⽂献⾥的差距很⼤?谢谢根据这个公式编的⼀段代码但是得到的结果都不太对劲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