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消费者剩余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3
第14章 消费者剩余一、判断题1.当消费者为某商品的实际支付量小于他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支付量时,消费者剩余为正值。
( )【答案】T【解析】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实际支付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支付量时,消费者剩余大于0。
2.由税收引起的等价变化是指税收引起价格变化后,要使消费者的境况同他在价格变化前的境况一样好,他必须得到额外的货币量。
( )【答案】F【解析】由税收引起的补偿变化是指税收引起价格变化后,要使消费者的境况同他在价格变化前的境况一样好,他必须得到额外的货币量;等价变化是指价格变化前,要使消费者的境况同他在价格变化之后一样好,必须在价格变化前从消费者那里拿走的货币量。
3.拟线性偏好下的补偿变化与等价变化恒等。
( )【答案】T【解析】因为在拟线性偏好下不存在收入效应,因此消费者剩余、等价变化量以及补偿变化量都是相等的。
4.价格为p时的生产者剩余等于供给曲线与价格线以及纵轴围成的面积。
( )【答案】T【解析】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出售一定数量商品实际得到的货币量与他愿意换取的最小货币量之间的差距,表现在图形上就是价格与供给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5.某消费者初始时消费10单位商品x,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3元时,则此人的净消费者剩余至少增加了30元。
( )【答案】T【解析】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基本概念可知,消费者愿意用10P x元购买10单位商品x,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能用10(P x-3)购买到10单位的商品x,不考虑其他因素,消费者剩余至少增加了30元。
6.如果消费者所消费的某种商品价格上涨,那么补偿变化就是使她能够在新的价格下仍能够购买原来的最优消费束的收入变化。
( )【答案】F【解析】使消费者回到初始无差异曲线上所必需的收入变化被称为收入的补偿变化。
也就是说,补偿变化就是使她能够在新的价格下仍能够达到原有效用水平的收入变化。
第14章消费者剩余1.假设存在一种由某个竞争性行业生产的商品,它的单位成本是10美元,再假定存在100名消费者,每个消费者只愿意按12美元的价格消费1单位的这种商品(额外的消费对他们没有任何价值)。
这里,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各是多少?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征收1美元的从量税,这种税收的额外净损失是多少?答:(1)由于厂商的边际生产成本为常数(10美元),对于竞争性厂商而言,他们总是按照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供给产品,从而均衡价格为10美元。
由于市场价格低于每一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所以所有的消费者都会购买这种产品,即厂商的销量为100。
此时消费者剩余为(12-10)×100=200,生产者剩余为0,从而总剩余为200。
这个问题也可以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求解,如图14-1所示。
图14-1 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均衡(2)如图14-2所示,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征收1美元的从量税,征税后,厂商的边际成本变为11,其余的分析同(1),从而可知均衡时的产量为100,均衡价格为11。
此时消费者剩余为(12-11)×100=100,因此,消费者剩余变化=100-200=-100。
生产者剩余还为0,政府税收为1×100=100。
因此,社会福利的变化=消费者剩余变化+生产者剩余变化+政府收入变化=(-100)+0+100=0。
所以,征税引起的无谓损失为0。
图14-2 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均衡2.假设需求曲线为D (p )=10-p 。
消费6单位商品的总收益是多少?答:由D (p )=10-p 得到反需求曲线是:p =10-q ,于是消费者剩余就等于消费者为自己消费的每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之和,也就是()6010d 601842CS q q =-=-=⎰3.在第2题中,如果价格从4变动到6,消费者剩余的变化是多少?解:价格从4变动到6,需求就从6降低到4,则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为:()()()2146004610d 10d 10d 10CS CS CS q q q q q q ∆=-=---=-=-⎰⎰⎰所以消费者剩余减少了10。
第14章消费者剩余1.假设存在一种由某个竞争性行业生产的商品,它的单位成本是10美元,再假定存在100名消费者,每个消费者只愿意按12美元的价格消费1单位的这种商品(额外的消费对他们没有任何价值)。
这里,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各是多少?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征收1美元的从量税,这种税收的额外净损失是多少?答:(1)由于厂商的边际生产成本为常数(10美元),对于竞争性厂商而言,他们总是按照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供给产品,从而均衡价格为10美元。
由于市场价格低于每一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所以所有的消费者都会购买这种产品,即厂商的销量为100。
此时消费者剩余为()-⨯=,生产者剩余为0,从而总剩余为200。
这个问题1210100200也可以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求解,如图14-1所示。
图14-1 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均衡(2)如图14-2所示,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征收1美元的从量税,征税后,厂商的边际成本变为11,其余的分析同(1),从而可知均衡时的产量为100,均衡价格为11。
此时消费者剩余为()-⨯=,因此,消费者剩余变化1002001001211100100=-=-。
生产者剩余还为0,政府税收为1100100⨯=。
因此,社会福利的变化=消费者剩余变化+生产者剩余变化+政府收入变化=(-100)+0+100=0。
所以,征税引起的无谓损失为0。
图14-2 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均衡2.假设需求曲线为()10D p p =-。
消费者消费6单位商品的总收益是多少? 答:由()10D p p =-得到反需求曲线是:10p q =-,于是消费者剩余就等于消费者为自己消费的每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之和,也就是()6010d 601842q CS q q ==-=-=⎰。
3.在第2题中,如果价格从4变动到6,消费者剩余的变化是多少?解:价格从4变动到6,需求就从6降低到4,则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为:()()()4642100610d 10d 10d 10CS CS CS q q q q q q ∆=-=---=-=-⎰⎰⎰ 所以消费者剩余减少了10。
Chapter 14: Consumer’s Surplus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 (7th Edition)Hal R. Vari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第14章:消费者消费者剩余剩余(含习题含习题详细详细详细解答解答)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方法(第7版)范里安 著(加州大学伯克利)曹乾 译(东南大学 caoqianseu@ )简短说明:翻译此书的原因是教学的需要,当然也因为对现行中文翻译版教材的不满,范里安的书是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但市场流行的翻译版却充满了沙子(翻译生硬而且错误颇多)。
我在美国流浪期间翻译了此书的大部分。
仅供教学和学习参考。
14消费者剩余在前面几章,我们已经知道如何从消费者不可观测的偏好或效用函数,推导出他的需求函数。
但在实践中,我们通常关心相反的问题——如何从观察到的消费者的需求行为估测他的偏好或效用。
事实上,我们在第5章和第7章已分析了这样的问题。
在第5章,我们学习了如何从消费者需求的观测数据估计效用函数的参数。
比如,在柯布-道格拉斯类型的偏好中,我们可以估计出描述消费者选择行为的效用函数。
我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只要计算每种商品的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比例即可。
根据推导出的效用函数,我们可以估计消费的变动。
在第7章,我们从消费者可观测到的选择行为入手,阐述了如何使用显示偏好这个工具还原消费者产生上述行为的潜在偏好。
还原出的无差异曲线可用来估测消费变动。
在本章我们介绍从可观测的需求行为推知消费者的效用的其他一些方法。
尽管有些方法不象第5章和第7章的方法那样具有一般性,但以后你就会知道在本书后面的内容中,本章介绍的方法比较有用。
我们从一种特殊的需求行为入手分析,这种需求行为可以让我们比较容易地还原效用。
然后,我们再分析偏好和需求行为更一般的情形。
14.1离散商品的需求第6章我们介绍过拟线性效用情形下的离散商品的需求问题,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