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作用一、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2考虑”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2)考虑对社会的作用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要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二、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4角度”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是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的;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是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的。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能够把与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
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的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3.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
而且“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归纳方法一、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是当时社会某阶层那类人的代表,如《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塑造,“胡屠户”和“范进”这两位人物,他们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两类人,一类是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前倨后恭、市侩小人的代表,另一类则是热衷追逐功名利禄、人格扭曲、思想空虚、人性腐朽、精神颓废的读书人代表。
个性则是指即使是同一类的人,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所受教养和所处的具体环境互不相同,他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的生活习惯、心理气质、兴趣爱好、精神状态等。
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胡屠户”是一个卖肉的屠户,生活上能吃饱饭,没有社会地位,在有钱有势人面前卑躬屈膝,在比他生活得差的人面前吆五喝六;在“胡屠户”身上,我们看见了虚伪势利、嗜钱如命、愚昧迷信、庸俗市侩等社会低层的“小人物”的人性弱点,这一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典型环境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举例:《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司马懿如果不是深知诸葛亮善用伏兵之计,他也就不会退兵了,反之如果诸葛亮不是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他也就不会冒险用“空城计”了,那样“空城计”的情节也就无法产生了。
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一、对人物形象的考查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
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技巧点拨】1.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俗话说:“言为心声。
”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白,至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不待言。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的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
所以,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2.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分析人物上述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故分析人物绝不可忽视这些因素。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
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这不仅是因为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作者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当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典范人物来塑造的。
或者说,一个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有广泛的“共性”。
而对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须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
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的分析,是侧重在个性方面;而对人物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是侧重在共性方面。
因此,对人物形象的赏析,最好寻求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4.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
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展览中获得某种启示。
短篇小说阅读理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短篇小说时,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故事的重要一环。
通过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性格、动机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以下是一些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1. 描述和外貌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述来了解他们的外貌特征。
外貌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例如,一个人苍老的面容可能表明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另外,作者对人物的穿着和仪态的描述也可以反映他们的品味和社会地位。
2. 对话和行为人物的对话和行为是了解他们性格的关键。
通过人物的对话,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语言风格、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一个人使用直接、坦率的语言可能表明他们勇敢、直率;而一个人沉默寡言可能表示他们内向、神秘。
此外,人物的行为和决策也可以揭示他们的性格特点。
3. 内心世界和动机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动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记忆来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选择,以及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4. 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和互动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也可以揭示他们的性格特点。
通过观察人物与其他角色的相处方式,我们可以了解他们是善良还是自私、友好还是敌意。
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冲突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5. 符号和象征有时候,作者会使用符号和象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例如,一个人喜欢养花可能意味着他们渴望和平与稳定;一个人拥有一只黑猫可能象征着他们的不祥或者神秘。
以上是分析短篇小说人物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并在阅读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8年第11期小说一般以写人叙事为中心,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所要反映的主题。
塑造人物形象是表现主题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那么,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技法指津】1.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借助小说中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和遭遇,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动作、语言描写可表现人物的情感、态度等,体现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展现性格特征;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具体而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2.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去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情节的发展,同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与人物关系密切,人是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活动的。
自然环境的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可烘托人物性格;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要注意文中的议论性的句子以及其他人物的看法,确定作者的态度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概括人物形象。
5.回答问题时,可根据提问的方式,选择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可参考以下模式:(1)总括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如: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总括身份)。
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分述性格特点)。
(2)单句下定义如: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3)分点概括如:①有担当,明大义;②执着隐忍;③幽默乐观。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专题一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专题精讲知识要点一、概述:人物形象,是指作者在小说中给出的对人的描写,在读者脑中形成的人的印象。
是小说的主要组成部分。
小说正是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了自己的爱憎之情。
二、作用:1、故事的线索,用人物的经历推动故事发展;2、主题的揭示,用人物的命运遭遇揭示小说主题。
三、描写人物的方法:①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神情等特征的描写。
虽然写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写的目的决不止在于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出场时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个极富特征性的描写将孔乙己不伦不类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②行动描写:行动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行动,也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其思想面貌和性格特征的反映。
如《最后一课》,作者在小说结尾时着力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行动,“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里作者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描写来表现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帮助读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③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他的身份、经历,特别是应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他的思想感情。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这篇小说除开头和结尾使用了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外,主要部分都是人物对话。
透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警官奥楚蔑洛夫卑劣的灵魂。
④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内心的想法、感触、情绪和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描写。
它是展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反思磨课反思:《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研究目标: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规范答题。
教学流程:1.导入:以我们熟悉的小说人物(XXX,XXX,XXX,XXX,XXX,小龙女)为导入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展示高考题中小说类人物形象分析题,并小结常见题型和设问方式。
3.从高中所学的小说形象中总结探究小说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好的侧面描写更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4.分析两个高考题中的小说人物题来分析小说人物特点。
一个是《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中分析主人公XXX的特点,二是分析《峡谷》中骑手的特点。
教后反思:本节课力求课堂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有针对性。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因此小说教学应围绕小说的特点而展开,指导学生学会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根据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
但是,需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性,不可过高估计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只是要求学生进行阅读,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到底看了多少,思考了多少。
在课堂上,教师会设计一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思考并回答,但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问题,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给读者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启示,让读者认识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但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往往只停留在个性特征上,而缺乏对其深入的分析。
“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广州市协和中学粟嘉【教学设想】小说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题之一,而小说鉴赏的着眼点正是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小说必考的考点之一,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历年来也是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
高考考纲对于人物形象有着明确的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根据考纲的要求,就小说人物形象的考点,准备从人物形象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几个部分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结合文本分析,规范答题。
【学情分析】在高一、高二阶段通过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于小说的基本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基本能明确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关系。
但在高三的综合测试中,学生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把握得不够准确,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准确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不知道在文本的什么地方去寻找答案,并且在答题中思路比较混乱,不知道如何规范答题。
【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2、规范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的答题思路。
3、提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紧扣主题,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复习《备考指南》P203 内容提要、P206 复习指引,梳理小说的考点,思考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根据已复习的小说鉴赏基本知识,完成学案上文本研读1-3。
二、导入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叙事写人,以塑造人物形象观照人生世相。
因此小说鉴赏的着眼点要摆在人物形象上,要看作品塑造了怎样的人物,用什么方法塑造的,人物有着怎样的个性,蕴含着哪些值得人们深思的有价值的东西。
而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历年来都是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附:近年高考考题中人物形象分析题的命题方式【2008广东卷】《河的第三岸》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感悟——小说之人物形象【学习目标】一、明确中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三、熟悉中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本课针对中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历年来,文本类阅读是各地中考的宠儿,要么考查散文阅读,要么考查小说阅读。
从近五年广州市中考的命题形式来看,小说阅读越来越受到青睐,《文学类文本阅读表》,五篇文章,四篇小说,一篇散文,由此可见,小说阅读在中考阅读中的重要性。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走进真题。
例:【13广州】《猫人》阅读。
[形象分析]21.“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
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反映了“我”怎样的品格?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分)这是一道典型的“人物形象”分析题,这道题大家不陌生,在《学到练》20页的第16题做过,老师把同学们的答案分类整理,选取了六个有代表性的答案,请同学扮演中考阅卷老师,以小组为单位,给你们的答案打出分数,并写出得分说明。
<1>请仿照下表的示例,在留空处填上相应的得分与得分说明。
1.人物性格特点+原文依据2.用词准确简洁(形容人性格的词语一般为两个字或四个字的词语)3.抓关键细节(动作,心里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
(3)依照解析方法完成本题答案。
1.【形象分析】“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
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反映了“我”怎样的品格?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分)解析(1)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
——“扔支票”可见他救猫不是为了奖金,表现了他不求回报。
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鉴赏教案教学目标: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
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二、明确地位1、通过表格展示近三年全国卷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三、常见设题模式1、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4、分析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5、通过人物分析主题思想四、简要分析人物形象1、常见题型(1)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概括出某某的主要性格特点。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某人物形象。
2、答题方法第一,首先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三,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第四,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五、实战演练1、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木笛》明确: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明确: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1)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的人。
这主要表现在:他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纪念碑前的吹奏表现出他出色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乐团录取也证明了这一点。
(2)朱丹是一位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人。
这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曲。
小结:答题格式1: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品质)总评答题格式2:简要分析人物形象总评+具体解说2、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马兰花》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江海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的作用及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目标:1.明确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2.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3. 掌握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学习重难点: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知识链接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思路:1先分析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2如果是正面描写可分析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中的哪一种;这其中的细致的动作描写也经常被称为“细节描写”;也可根据描写的繁简分析是白描还是渲染3如果是侧面描写,就形成了“烘托”或“衬托”的手法,然后,看小说是通过“次要人物”来衬托还是通过“景物”来烘托。
4、主人公及其作用考查点:1主人公是谁?2主人公的作用。
思路:小说都是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揭示主旨。
因此,有时着墨不多的人物恰恰是主人公,如《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
5、次要人物作用思路:首先对主人公起衬托作用;其次,会对情节起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或者造成情节陡转。
6、线索人物作用思路: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a.在“人物形象”方面会对主人公起衬托突出作用;b.在“情节”方面起线索作用,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c.在“主旨”方面经常是借助线索人物的感触,揭示主旨。
二、当堂练习女教师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陈。
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
陈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
陈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陈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
村长说:陈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
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
陈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村长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
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玩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说学情
透过考练,学生们在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当中呈现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知道从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细节等正面描写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小说中环境烘托、情节烘托、周围人物衬托等方面信息捕捉不够敏锐,另外,能理解形象特征,但语言概括不够准确,答题不够规范。
三、说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四、说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五、说学习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不断更新的玄幻、言情小说,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复习旧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明确:(一)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2.神态描写 3.行动描写(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6.细节描写(二)侧面描写:(1)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五、反思:我们解答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这类题,最大的失分原因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答题注意事项
七、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