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
- 格式:pptx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18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题型归纳】1、分析人物心理、揣摩人物情感2、概括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4、分析探究人物某一行动的原因或者某一行动的内涵5、品析人物的作用或者探究人物的地位【规律解析】(一)、第一类试题——人物心理情感1出题方式: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2方法思路:步骤:先整体把握主题及人物(这是理解细节的基础);然后抓住句子的关键性描写,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揣摩解答;切入点:找关键性描写,在文一般体现为,语言、神态、动作、细节、心理活动等描写。
3答题范式:比较简单,对应题干中的具体问法即可。
一般为:本句划线或加点文字(用XX手法、生动地或充分地等)表现了(或刻画了)等某某心理。
4典型题目:(2010广东)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面包沃尔夫冈·博歇尔特她突然醒来。
两点半。
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
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
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
寂静无声。
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
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
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
在厨房两人相遇了。
表针指着两点半。
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
她打开灯。
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
深夜。
两点半。
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
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
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
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
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
每天晚上如此。
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
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
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
”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
”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
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
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
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
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
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
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主备人:孙新军审核人:杨世伟时间:2019年11月【考点解读】人物形象是小说表现的中心和重要载体,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是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对形象的考查,常考题型有三种:概括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作用、赏析塑造形象的方法。
【学习目标】了解高考常见的人物形象的考查类型,掌握答题策略,提高小说理解和解题能力。
【高考链接】(1)2019全国卷1《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2)2018全国I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3)(2016·全国2卷):“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2016·全国1卷):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一)常见设问方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二)常用的思考角度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一般从五个方面思考:(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在但在分析时要全面,注意区别主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和作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以使人物形象具有生动的形象感和立体的个性特征。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对于小说的情节推进、主题表达、情感渗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是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之一、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述,可以使读者直观地了解人物的身材、五官、肤色、发型、着装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初步印象。
例如,《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他的高个子、宽额头、灰眉、蓝眼睛等特征让他看起来更为英勇和坚韧。
其次,通过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一种常见手法。
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念,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例如,《围城》中的方鸿渐就是以自谦和退让的性格形象为特点,他智商高但办事能力不强,内心困惑却又欲望反复不定,这些都使得他成为一个典型的“围城主人公”。
第三,人物的行为举止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更加直接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的言辞优美、充满诗意,并且他对待女性的细腻、温柔也都直接展现了他的形象。
此外,人物的语言表达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
人物的语言表达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念。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常常以独白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独白集中体现了她对于生活、亲情、情感等方面的独特见解,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识别她的形象。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使人物更加生动和真实,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的感觉,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其次,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反思磨课反思:《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研究目标: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规范答题。
教学流程:1.导入:以我们熟悉的小说人物(XXX,XXX,XXX,XXX,XXX,小龙女)为导入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展示高考题中小说类人物形象分析题,并小结常见题型和设问方式。
3.从高中所学的小说形象中总结探究小说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好的侧面描写更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4.分析两个高考题中的小说人物题来分析小说人物特点。
一个是《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中分析主人公XXX的特点,二是分析《峡谷》中骑手的特点。
教后反思:本节课力求课堂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有针对性。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因此小说教学应围绕小说的特点而展开,指导学生学会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根据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
但是,需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性,不可过高估计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只是要求学生进行阅读,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到底看了多少,思考了多少。
在课堂上,教师会设计一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思考并回答,但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问题,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给读者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启示,让读者认识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但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往往只停留在个性特征上,而缺乏对其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