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一、字词。
1. 会写的字。
- 涯(天涯):注意右半部分“圭”的写法,两个“土”字叠加,横画长短有别。
- 莺(莺啼):上半部分“艹”要写得舒展,下半部分“鸟”字笔画要紧凑。
- 啼(啼叫):左窄右宽,“帝”字的竖画要写直。
- 郭(城郭):左右结构,左高右低,“阝”的竖画为悬针竖。
- 酒(酒水):左右结构,右边的“酉”字里面一横不要丢。
- 旗(旗帜):左右结构,笔画较多,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其”字中间是两横。
- 瞻(瞻仰):左半部分“目”字要写得窄长,右半部分笔画较多,要写紧凑。
2. 会认的字。
- 谪(zhé):古代官吏降职或远调。
- 蕲(qí):地名用字。
- 干(gān):在“干戈”中读gān,表示古代的兵器。
3. 多音字。
- 行:háng(银行)、xíng(行走)。
在诗句“行到水穷处”中读xíng。
- 更:gēng(更新)、gèng(更加)。
如“更上一层楼”中的“更”读gèng。
二、诗句理解。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诗意: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新的愁思又涌上客子心头。
“移舟”点明了诗人的活动,“泊”是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日暮”是时间,因为傍晚容易引发思乡之情,所以诗人的愁思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野旷”写出了旷野的空旷,“天低树”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因为旷野的广阔,天空看起来好像比树还要低。
“江清月近人”则通过江水的清澈,月亮倒映其中,仿佛离人很近,衬托出诗人的孤独。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诗意: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黑云翻墨”把乌云比作翻倒的墨汁,形象地写出了乌云的浓厚和来势汹汹。
三年级第二单元英语知识点一、单词。
1. 家庭成员类。
- father(爸爸),口语中也可说dad。
- mother(妈妈),口语中也可说mum或mom。
- man(男人),复数形式是men。
- woman(女人),复数形式是women。
- grandfather(爷爷;外公),口语中也可说grandpa。
- grandmother(奶奶;外婆),口语中也可说grandma。
- brother(兄弟)。
- sister(姐妹)。
2. 其他单词。
- family(家庭)。
- thin(瘦的),反义词是fat(胖的)。
- tall(高的),反义词是short(矮的)。
二、句型。
1. 介绍家庭成员关系。
- This is my 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brother/sister.(这是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
)- Who's that man/woman?(那个男人/女人是谁?)- He's my father/brother.(他是我的爸爸/兄弟。
)- She's my mother/sister.(她是我的妈妈/姐妹。
)2. 描述人物特征。
- He's tall/short/thin/fat.(他是高的/矮的/瘦的/胖的。
)- She's tall/short/thin/fat.(她是高的/矮的/瘦的/胖的。
)三、语法。
1. this和that的用法。
- this指离说话人较近的人或物,that指离说话人较远的人或物。
例如:This is my book.(这是我的书,书在近处);That is your pen.(那是你的钢笔,钢笔在远处)。
2. be动词的用法。
- 在介绍人物身份或描述人物特征时,要根据主语的单复数正确使用be动词。
主语是he/she/this/that等第三人称单数时,be动词用is;主语是they/these/those 等复数形式时,be动词用are。
第二单元沉与浮第一节谁沉谁浮1、物体放入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易沉。
3、实验活动一:观察不同物体的沉与浮实验材料:苹果、梨子、蜡烛、松木块、小石块、塑料尺、回形针、水槽、水。
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至少能完全淹没所有的物体)。
(2)将苹果、梨子、蜡烛、松木块、小石块、塑料尺、回形针等一一缓慢按入水中后再松开,观察它们各自的沉浮情况(稳定后,触底不动为沉,不触底为浮)并记录下来。
4、实验活动二:比较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三种材料的漂浮能力实验猜想: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强。
实验材料: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水槽、水、垫圈(重物)、镊子。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添加重物。
不改变的因素:三种材料的形状和体积、水量、重物的规格及添加方法。
改变的因素:材料本身。
实验步骤:(1)往水槽里倒入适量的清水,待水面静止后,放入松木板,待其漂浮状态稳定后,用镊子夹取垫圈轻轻加在松木板上面的中间位置,逐次添加,看它最多能承载多少重物而不沉。
(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比较另外两种材料。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相同形状和体积的松木板、塑料板、泡沫板漂浮能力有强有弱漂浮能力由强到弱为:泡沫板、松木板、塑料板。
第二节改变沉浮1、当潜艇主压载舱注满水时,潜艇从水面潜入水下。
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水舱内的水排出时候,潜艇从水下浮出水面。
2、水密隔舱,这一船舶结构大约发明于我国唐代,宋代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是我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
3、实验活动2:怎样让实心橡皮泥浮上来实验猜想:改变橡皮泥球的形状或将橡皮泥球绑在漂浮能力强的物体上可以让橡皮泥球浮起来。
实验材料:实心橡皮泥球、乒乓球、带盖塑料瓶、水槽、水。
实验步骤及现象:4、怎样让浮的物体下沉,沉的物体上浮?答: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在物体上捆绑重物、在物体中装重物等方法让浮的物体下沉。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平方根、勾股定理和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讲解。
一、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
通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先化简,然后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b>0或ax+b<0。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进行移项,然后进行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指包含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通常的一般形式为{ax+by=c,dx+ey=f},其中a、b、c、d、e、f为已知数,x、y为未知数。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
三、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
通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因数分解法等。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2+bx+c>0或ax^2+bx+c<0。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求出函数的零点,然后判断各个区间的符号,最后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四、平方根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
平方根通常表示为√a,其中a为非负实数。
平方根有两个符号,正号表示正平方根,负号表示负平方根。
五、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人教版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单词。
1. up.- 作副词,例如“get up”(起床),“stand up”(站起来)。
- 作介词,如“up the hill”(上山)。
2. dress.- 可作名词,“连衣裙”,例如“a beautiful dress”(一条漂亮的连衣裙)。
- 作动词,“给……穿衣服”,“dress oneself”(给自己穿衣服),“dress sb.”(给某人穿衣服)。
3. brush.- 名词“刷子”,如“toothbrush”(牙刷)。
- 动词“刷”,“brush one's teeth”(刷牙)。
4. shower.- 名词“淋浴;淋浴器(间)”,“take a shower”(洗淋浴)。
5. usually.- 副词,“通常地;一般地”,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位于实义动词之前,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之后,例如“I usually get up at six o'clock.”(我通常六点起床)。
6. forty.- 基数词“四十”,注意其拼写和读音。
7. never.- 副词,“从不;绝不”,例如“He never eats junk food.”(他从不吃垃圾食品)。
二、重点短语。
1. get up.- 表示“起床”,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短语,例如“What time do you get up every day?”(你每天几点起床?)2. go to school.- 去上学,“go to + 地点名词”表示去某地,如“go to work”(去上班),“go to the park”(去公园)。
3. get dressed.- 穿上衣服,强调动作,例如“He gets dressed quickly in the morning.”(他早上很快穿上衣服)。
4. brush teeth.- 刷牙,这是一个固定搭配。
5. eat breakfast.- 吃早饭,“eat + 三餐名称”表示吃某餐,如“eat lunch”(吃午饭),“eat dinner”(吃晚饭)。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加法。
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和写在个位上,十位相加的和写在十位上。
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
二、减法。
1.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相减的差写在个位上,十位相减的差写在十位上。
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 当 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十位上的数减去退位的 1 后再减。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 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 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四、解决问题。
1.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每天必背第二单元知识点1★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2★民主价值的实现形式(途径):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3★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4★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7★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两种形式:①选举民主,②协商民主。
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协商民主。
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10★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是: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11★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监督12★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13★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14★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15★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法治是进入现代文明的的重要标志。
16★法治的要求:良法和善治。
17★依法行政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18★依法治国的重要性: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9★厉行法治的重要性: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0★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全面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2★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3★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4★依法行政的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课题1空气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现象、结论、及文字表达式【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
磷++ O2【思考】(1水?答: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炸裂。
让P2O5溶于水中。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答: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3)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实验原理解释:利用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耗尽了集气瓶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燃烧停止,温度降低后,瓶内压强减少;当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在大气作用下,流进集气瓶,增补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2.在实际操作中,水面上升的体积会明显小于集气瓶总体积1/5 ,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及集气瓶内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消耗完。
③.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④.导管内事先未装满水【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思考要使实验成功,对药品,对装置的选择应满足什么要求?【对药品的要求:】.①能在空气中燃烧②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③燃烧产生最好是固体【对装置要求】:①气密性良好4:能否用蜡烛或木炭代替红磷做实验?不能,因为蜡烛或木炭燃烧生成了气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大。
5.空气的组成各气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水蒸气及其他气体杂质0.03% 6.能否用木炭、硫、镁、细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不能,因为木炭、硫燃烧生成了气体,(但可以想办法吸收产生的气体)。
镁不仅与氧气发生反应还可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7.空气污染的原因和空气被污染的危害及空气污染的防治(课本30页)(1).空气污染的原因: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第二单元热一热起来了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全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二给冷水加热1、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来说明。
2、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重,热水轻;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体积小,热水体积大。
3、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变大,重量不变。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1、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金属锑和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2、热胀冷缩: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四空气的热胀冷缩1、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水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解释热胀现象: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2、(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语文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文学常识1. 作者背景:了解本单元课文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其作品风格。
2. 作品体裁:掌握不同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3. 文学流派:熟悉各个时期文学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二、课文内容理解1. 主题思想:把握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2. 情节梳理:梳理课文的情节发展,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在故事中的作用。
三、语言知识1. 词汇积累:学习课文中的生词、成语以及特殊用法的词语。
2.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句式结构: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式,理解其表达效果。
四、阅读技巧1. 快速阅读:掌握快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2. 深度阅读:通过深度阅读,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3. 批判性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客观分析。
五、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学习如何构建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
2. 语言表达:掌握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思想。
3.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练习。
六、文化素养1. 传统文化:了解课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等。
2. 历史背景:掌握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对作品的影响。
3. 社会现象:分析课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
七、思维能力1. 逻辑推理: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2. 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
3.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归纳总结,我们不仅能够对语文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还能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这些知识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一、字词。
1. 会认的字。
- 鹭(lù):白鹭是一种美丽的水鸟。
- 嫌(xián):嫌弃,表示厌恶而不愿接近。
- 喙(huì):鸟的嘴。
- 黛(dài):青黑色,如“粉墙黛瓦”。
- 嵌(qiàn):镶嵌,把东西卡在空隙里。
- 匣(xiá):匣子,装东西的小盒子。
2. 会写的字。
- 宜:适宜、相宜。
书写时注意上半部分的“宀”要写得宽一些。
- 鹤:仙鹤。
右边的“鸟”字要写得紧凑一些。
- 嫌:注意右半部分的笔画顺序。
- 朱:朱红,一种颜色。
- 嵌:笔画较多,要写得匀称。
3. 多音字。
- 澄:- chéng(澄清、澄澈),如“湖水澄清见底”。
- dèng(澄沙),如“澄沙馅”。
- 空:- kōng(天空、空间),如“天空中飘着白云”。
- kòng(空闲、空白),如“空闲时间”。
4. 近义词。
- 精巧 - 精致(都表示精细巧妙)- 适宜 - 适合(都表示符合、相宜)- 寻常 - 平常(都表示普通、不特别)5. 反义词。
- 精巧 - 粗糙(精巧细致,粗糙不精细)- 生硬 - 自然(生硬不自然,自然是不做作)二、句子。
1. 描写事物特点的句子。
-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 分析:通过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对比,突出了白鹭色素和身段配合的适宜,表现出白鹭平凡中的美。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 分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清水田比作玻璃框,把田的大小比作镜匣,把白鹭站在田里的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表现出白鹭与田园景色的和谐之美。
三、课文内容。
第二单元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红磷燃烧,放热、冒出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水倒吸,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d、结论:①空气是混合物;②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③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1、没有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红磷量不足(应放过量红磷),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掉3、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空气进入,使集气瓶内外压强差减小。
液面上升大于1/5原因:1、没有夹弹簧夹或弹簧夹没有夹紧,燃烧升温导致气体从导管处膨胀外逸。
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太慢,致使瓶内气体受热从瓶口膨胀逸出。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蜡烛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有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和酸雨(氮和硫的氧化物)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①臭氧层破坏(氟利昂);②温室效应(CO2);但是CO2不是污染物③酸雨(NO2、SO2等);④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3.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时为淡蓝色液体,固态时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具有氧化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细枝末节注意点:*如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有:①氧气纯度不够 ②铁丝表面的油漆或铁锈没有除干净 ③铁丝太粗 ④铁丝没有达到着火点所需的温度 ★4、制取氧气 (1)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 2O 2MnO22H 2O+O 2↑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2KClO 3 Mn △O22KCl+3O 2↑(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用固固加热型; 过氧化氢制取用固液不加热型。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英语知识点一、重点单词。
1. 交通工具类。
- on foot步行。
- by bike骑自行车。
- by bus乘公共汽车。
- by train乘火车。
- by plane乘飞机。
- by ship乘船。
- by subway乘地铁。
2. 交通规则类。
- stop停。
- wait等。
- go走。
3. 其他相关单词。
- traffic交通。
- traffic lights交通灯。
- traffic rules交通规则。
二、重点短语。
1. 表示交通方式的短语。
- take the No.57 bus乘57路公共汽车。
- slow down慢下来。
2. 与交通规则相关的短语。
- pay attention to注意。
三、重点句型。
1. 询问交通方式。
-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你怎么来上学的?- 回答:I come on foot/by bike/by bus...我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来的。
2. 描述交通规则。
- Slow down and stop at a yellow light.黄灯亮时减速并停下来。
- Stop and wait at a red light.红灯亮时停下来等待。
- Go at a green light.绿灯亮时走。
3. 表达应该做某事(与交通规则相关)-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我们必须注意交通灯。
四、语法知识点。
1. 一般现在时特殊疑问句(询问交通方式)- 结构:特殊疑问词(How)+助动词(do/does)+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例如:How does your father go to work?你爸爸怎么去上班?- 在一般现在时中,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等)时,助动词用does,动词用原形;当主语是第一、二人称及复数时,助动词用do。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摘要:一、单元概述1.单元主题:家庭与人物介绍2.单元目标:学习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掌握一般现在时态的疑问句和否定句二、知识点详解1.家庭关系词汇- 家庭成员: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孙子孙女- 亲戚:叔叔、姑姑、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2.一般现在时态- 肯定句结构:主语+ 动词原形/三单形式+ 其它成分- 疑问句结构:Be 动词/助动词+ 主语+ 其它成分?- 否定句结构:主语+ be 动词/助动词+ not + 动词原形/三单形式+ 其它成分3.一般现在时态的疑问句和否定句- 疑问句:Be 动词/助动词+ 主语+ 其它成分?- 否定句:主语+ be 动词/助动词+ not + 动词原形/三单形式+ 其它成分正文:在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与家庭和人物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庭,通过学习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英文表达,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自己的家庭。
首先,我们学习了家庭成员的英文词汇。
包括父母(mom, dad)、兄弟姐妹(brother, sister)、祖父母(grandparent)、孙子孙女(grandson, granddaughter)等。
此外,还学习了亲戚的英文表达,如叔叔(uncle)、姑姑(aunt)、堂兄弟姐妹(cousin)和表兄弟姐妹(second cousin)等。
掌握这些词汇有助于同学们在描述家庭成员时更加准确和全面。
其次,本单元重点讲解了一般现在时态。
一般现在时态表示经常发生或习惯性的动作,例如:I get up at 7:00 in the morning.(我早上七点起床。
)在一般现在时态中,动词通常使用原形或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一般现在时态提问和否定。
在疑问句中,我们使用Be 动词或助动词(如is, are, do, does)来构成疑问句,如:Do you have breakfast at 7:00?(你早上七点吃早餐吗?)在否定句中,我们在主语后加上Be 动词或助动词以及not,如:I don"t watch TV after dinner.(我晚餐后不看电视。
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
以下是英语第二单元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介词短语:介词短语由介词和其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动名词构成。
它们用于表示位置、时间、原因、目的等关系。
常见的介词有in、on、at、for、to、from等。
2.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通常通过在词尾加-er,最高级通过在词尾加-est或在前面加most来构成。
例如:big(大)- bigger(更大)- biggest(最大);fast(快)- faster(更快)- fastest(最快)。
3. 动词的时态:英语动词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不同的时态。
时态的变化通过动词的词形变化或助动词来表示。
例如:I play(一般现在时);
I played(一般过去时);I will play(一般将来时)。
4. 句型:英语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句子结构可以是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等。
句子的基本顺序是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She sings a song.(她唱歌。
)
5. 名词的复数形式: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通过在词尾加-s或-es来构成。
例如:book(书)- books(书籍);box(盒子)- boxes(盒子们)。
这些是第二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1。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2、研究岩石的方法有看、摸、敲打、刻划、滴盐酸(用滴管取盐酸,盐酸溅到皮肤上要用清水冲洗)。
3、我们可以从颜色、形状、质地、结构、软硬、气味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岩石的特征。
4、岩石的硬度可以分为非常硬(小刀刻划后没有留下划痕)、很硬(铜钥匙刻划后没有划痕,小刀刻划后留有划痕)、较硬(手指甲刻划后没有划痕,铜钥匙刻划后留有划痕)、较软(手指甲刻划后留有划痕)四个等级。
5、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物质。
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
6、构成花岗岩的三种矿物是:白色的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长石、黑色的云母。
7、岩石百宝箱的制作过程:采集岩石—砸新断面(要露出来)—洗净—晾干—分类—编号—做标签。
8、岩石标本的标签内容包括:编号、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9、岩石在收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产的变质岩(按成因分还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如铁、金、石墨(铅笔芯)、石棉、滑石等。
10、石灰岩可以制造水泥和塑料,同时还是生产玻璃的原料;花岗岩、大理岩因为外观华丽和坚硬耐磨,被人们广泛用做建筑装饰石材。
11、岩石的用途:
●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用品。
●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业品。
12、岩石在自然界中,会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就叫做风化。
也就是说,岩石破碎是风化的结果,岩石不断风化,最终会变成砂和粘土。
13、温度变化对岩石有没有破坏作用?写出猜想与方案。
我的猜想: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我的方案:用镊子夹一小块岩石,先放到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放到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现象。
我的结论: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
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