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 格式:ppt
- 大小:14.63 MB
- 文档页数:1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生字惧:jù(畏惧、惧怕、临危不惧)凄:qī(凄凉、凄惨、凄风苦雨)寞:mò(寂寞、落寞、不甘寂寞)宴:yàn(宴会、喜宴、宴请)霉:méi(发霉、倒霉、霉菌)籍:jí(国籍、书籍、籍贯)聊:liáo(无聊、聊天、闲聊)乏:fá(缺乏、疲乏、人困马乏)栅:zhà(栅栏、栅子、竹栅)控:kòng(控制、自控、控告)贷:dài(贷款、信贷、责无旁贷)剔:tī(剔除、挑剔、晶莹剔透)袭:xí(袭击、偷袭、侵袭)覆:fù(覆盖、覆灭、覆水难收)课内词语:流落凄凉寂寞恐惧倒霉忧伤书籍处境理智控制心平气和抛弃重见天日防御侵袭倾覆宽慰深重困境焉知非福多音字畜xù畜养chù牲畜作zuō作坊zuò作家尽jǐn尽管jìn尽兴劲jìn劲头jìng劲敌圈quān(圆圈)juàn(圈养)四字词语天涯海角心平气和重见天日与世隔绝无济于事聚精会神焉知非福乌合之众得意扬扬垂头丧气跃跃欲试头晕目眩欣喜若狂滔滔不绝成群结队二、课文主题✅《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
“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
“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骑鹅旅行记》(节选)课文主要写了喜欢虐待动物的小男孩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大拇指般大小后受尽动物们的嘲笑、恐吓和追逐。
后来,尼尔斯被雄鹅带到了天上,开始了骑鹅旅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曾经喜欢虐待动物、喜欢搞恶作剧的男孩的形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段选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一节:数的分类与性质一、根据数的正负,可以将数分为正数、负数和零三类。
其中,正数用“+”表示,负数用“-”表示,零用“0”表示。
二、数的比较大小:1. 同号比大小原则:两个数如果同为正数或者同为负数,则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个数如果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则正数较大。
2. 绝对值大小规则:绝对值大的数,其值也较大。
三、数的性质:1. 对于任意实数a,有a + 0 = a 和 a × 1 = a。
2. 对于任意实数a,均有-a + a = 0 和 a × 0 = 0。
第二节: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一、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1. 正数与正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数;负数与负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数。
2. 正数与负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绝对值作为结果的绝对值。
3.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换为加法,即a - b等于a + (-b)。
三、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1. 同号相乘,结果为正;异号相乘,结果为负。
2. 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换为乘法,即a ÷ b等于a × (1/b)。
第三节:小数的概念与性质一、小数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统称。
二、有限小数可以用分数表示,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小数的大小比较:1. 小数点后位数相同,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
2. 小数点后位数不同,补齐零后比较大小。
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或相减。
2. 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第四节:百分数与比例一、百分数是以百分之(%)作为单位的表示数分数,比如50%,表示50分之一。
二、百分数与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1. 百分数转化为小数,需要将百分数除以100。
2. 小数转化为百分数,需要将小数乘以100,并加上百分号。
3. 分数转化为百分数,需要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再转化为百分数。
三、比例是两个数量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比例的相等关系表示。
四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四年级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数的认识和数的读写在第二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1-100的数的认识和数的读写。
通过阅读数表、数的比较和数的顺序排列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熟悉和掌握数的规律。
同时,通过上百块、十块、个位的组合,学习数的合成和拆分的方法。
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技巧和方法。
比如,通过数轴和数线模型来加减法,以及列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等。
同时,还要通过应用问题的解答来增加孩子对计算作用的认识。
三、长度和容量的认识和比较在长度和容量的认识和比较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长度和容量单位。
例如,米、厘米和升、毫升等。
通过测量和比较实物的长度和容量,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四、时间和钟表的认识和表达在时间和钟表的认识和表达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小时和分钟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读写时间。
同时,还需要学习钟表上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表示和读数方法。
五、三角形、四边形等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在形状的认识和分类中,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
比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长方形等。
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能够对形状进行认识和分类。
六、货币的认识和价值的比较在货币的认识和价值的比较中,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货币单位。
如元、角和分等。
通过与实物的交换和比较,让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价值和使用。
七、应用题的解答在应用题的解答中,学生需要运用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解答各种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以上就是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学生能够在数学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和进步。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点。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反射——①无选择性(例如:夏季白天多云气温低)大对太阳形散射——①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②改变太阳辐射(例如: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气辐射的式 O3——紫外线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水汽、CO2——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热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力影响因素——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削弱得少,到达作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用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及地面热力状况全球热量平衡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大形成:太阳辐射→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气 面上存在气压差→大气的水平运动 ∣ 的 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_____热力环流______∣ 运 运动形式 垂直运动 直接成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动 水平运动——风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共同摩擦力 影响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地表均一 冷热不均 自转 近地面不自转 ———→单圈环流——→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6个风带 不公转公转 海陆分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气压带呈块状分布1、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60—90º中纬环流 极地东风低纬环流 0—30ºN2、7个气压带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热力成因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动力成因6个风带3、气压带、风带 成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的季节性移动 移动规律:北半球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4、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夏季海洋上为高压) (冬季陆地上为高压)东亚——西北风 5、季风环流 冬季季风(陆→海) 南亚——东北风 东亚——东南风 夏季季风(海→陆) 南亚——西南风过境时天气:阴雨、刮风、降温(持续时间短,强度大,锋后雨)冷锋 过境后天气:晴朗(降温、降湿、升压) 常见的天 锋面系统 对我国影响:暴雨、寒潮、沙尘暴 气系统 暖锋 过境时天气:连续性降水(锋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升温、降压)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概念——某一地区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况主要要素——气温、降水气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形成气候的地区差异形成因子时间分布:形成气候的季节差异下垫面大范围——海陆分布;局部——地形、植被、洋流通过调整全球水热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热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类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候型温度季风气候寒带极地气候高山气候纬度位置:决定气温的基本格局气温的分析方法下垫面:使气温分布复杂分析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的形成决定各地的降水情况的一般方法低气压带:气流↑,降水多降水的分析方法气压带高气压带:气流↓,降水少信风带:大陆东岸降水多风带西风带:大陆西岸降水多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冰期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变化地质时间冰期主要温室气体:CO2、甲烷温暖时期(4个)温室气体毁烧矿物质燃料排房CO2历史时期寒冷时期(4个)增多的原因毁林19C末以来:世界气温波动上升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危害降水和干湿分布状况变化→经济结构变化保护措施:改善能源利用,采用新能源+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CO3层破坏和保护P51、酸雨P53附:判别气候类型1、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判别气温:①最冷月——几月→哪个半球〉10°C:热带气候(或>15 ° C)0—10°C:亚热带气候(含温带海洋性气候)〈0°C: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最热月均温:〉0°C:寒带苔原气候〈 0°C:寒带冰原气候降水: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运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判别:热带: 0—30°亚热带:30—40°温带: 40—60°亚寒带:极圈附近寒带:极地附近(1)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2)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3)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4)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内容概括数的运算:重点学习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运算定律:掌握并应用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基本的运算定律,为简化计算和提高计算速度提供方法。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如面积和周长的计算、速度与时间的实际问题等。
几何初步:初步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学习其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的运算,理解运算的算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回顾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重要性进入五年级的学习,数学的领域将变得更加广阔,挑战也将随之增加。
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不仅在于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第二单元学习的展开,我们需要回顾并强调本学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目标。
首先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系。
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理解并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此外通过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其次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的学科,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再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不仅是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第⼆单元主要知识点归纳第⼆单元我们周围的空⽓课题1 空⽓⼀.空⽓是⼀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123、氧⽓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不活泼?),所以很多物质都能和氧⽓起反应,甚⾄能在氧⽓中燃烧。
4、氮⽓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不活泼?),所以很多情况下可以⽤氮⽓作其他物质的保护⽓,⽤来隔绝氧⽓或空⽓,防⽌其他物质由于和反应⽽变质。
5、稀有⽓体包括、、、、等⼏种⽓体,稀有⽓体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很不活泼?),它们(⼀般/绝对)不跟其他物质发⽣化学反应,过去⼈们曾把它们叫做⽓体。
因此稀有⽓体也可以做⽓。
6、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和是否等。
7.写出空⽓的组成测定实验中红磷和氧⽓反应的⽂字表达式:⼆.空⽓保护:15、空⽓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两⼤类:它们是和,其中,有害⽓体⼀般是指、和这三种⽓体。
16、现在全世界出现的三⼤环境问题是、和。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中⽓体的浓度升⾼引起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于冰箱等设备中释放出来的⽓体散发到⾼空中造成的;⽽酸⾬是由于⼯⼚和汽车尾⽓释放出来的和⽓体溶解于⾬⽔中形成的。
17、空⽓污染的危害:①严重损害的健康,②影响的⽣长,③破坏平衡;④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和等。
18、空⽓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加强监测;改善状况;使⽤能源;积极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5.纯净物是由种物质组成的如氧⽓( )、氮⽓( )、⼆氧化碳( )、五氧化⼆磷()和⽔()等是纯净物。
每⼀种纯净物都有⼀个唯⼀的化学符号来表⽰,反过来,能⽤⼀个化学符号来表⽰的都是纯净物。
6.混合物是由种或种物质混合⽽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反应,各⾃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如空⽓是由氮⽓和氧⽓等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的氧⽓和氮⽓之间没有发⽣反应,能各⾃保持原来的性质。
7.如何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种纯净物有⾃⼰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般不能⽤⼀个化学式表⽰。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平方根、勾股定理和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讲解。
一、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
通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先化简,然后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b>0或ax+b<0。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进行移项,然后进行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指包含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通常的一般形式为{ax+by=c,dx+ey=f},其中a、b、c、d、e、f为已知数,x、y为未知数。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
三、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
通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因数分解法等。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2+bx+c>0或ax^2+bx+c<0。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求出函数的零点,然后判断各个区间的符号,最后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四、平方根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
平方根通常表示为√a,其中a为非负实数。
平方根有两个符号,正号表示正平方根,负号表示负平方根。
五、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加法。
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和写在个位上,十位相加的和写在十位上。
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
二、减法。
1.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相减的差写在个位上,十位相减的差写在十位上。
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 当 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十位上的数减去退位的 1 后再减。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 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 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四、解决问题。
1.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六年级二单元梳理知识点
在六年级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今天
我将为大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数与代数
1. 数的读法与写法:我们学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读法与写法,并通过练习加深了理解。
2. 正数与负数的比较:我们学习了如何比较正数与负数的大小,并进行了多种练习题的训练。
二、几何
1. 曲线与直线:我们学习了曲线和直线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示
意图进行了形象化的说明。
2. 角的分类:我们熟悉了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的概念,并
能准确判断不同类型的角。
三、数据与统计
1. 数据图与数据表:我们了解了数据图和数据表的基本结构,
并能够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 折线图与条形图:我们学习了如何绘制折线图和条形图,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实际操作。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
1. 运算顺序:我们掌握了运算顺序的规则,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实际问题的解决:我们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习题训练
1. 单选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单选题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2. 解答题: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解答题的练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学习了这些知识点后,我们对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以上是对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
加油!。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每课知识点一、单元概述六上语文第二单元主题为红色经典,通过讲述一系列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
本单元包括六篇文章,分别为《草原》、《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diagonal rectangle》、《开国元勋朱德》和《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课文知识点梳理1.《草原》:本文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生活的景象,展示了祖国北部边疆的美丽富饶。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到了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牧民的幸福生活。
2.《开国大典》: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盛况。
文章描绘了毛泽东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时刻。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庄严和隆重。
3.《狼牙山五壮士》:本文讲述了八路军五位战士在狼牙山为抵抗日军侵略而英勇斗争的故事。
五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牺牲,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学习本文,我们应铭记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4.《diagonal rectangle》:本文介绍了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世界数学难题“ diagonal rectangle”过程中的事迹。
陈景润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开国元勋朱德》:本文介绍了朱德这位新中国杰出领导人的事迹。
朱德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奋斗,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伟人。
6.《青山处处埋忠骨》:本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故事。
学习本文,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本单元重点知识点包括:红色经典题材、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先烈事迹、民族精神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我们应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程,铭记革命先烈,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和信念。
四、学习方法与建议1.熟读课文,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思想。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描绘场景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语文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文学常识1. 作者背景:了解本单元课文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其作品风格。
2. 作品体裁:掌握不同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3. 文学流派:熟悉各个时期文学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二、课文内容理解1. 主题思想:把握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2. 情节梳理:梳理课文的情节发展,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在故事中的作用。
三、语言知识1. 词汇积累:学习课文中的生词、成语以及特殊用法的词语。
2.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句式结构: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式,理解其表达效果。
四、阅读技巧1. 快速阅读:掌握快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2. 深度阅读:通过深度阅读,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3. 批判性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客观分析。
五、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学习如何构建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
2. 语言表达:掌握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思想。
3.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练习。
六、文化素养1. 传统文化:了解课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等。
2. 历史背景:掌握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对作品的影响。
3. 社会现象:分析课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
七、思维能力1. 逻辑推理: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2. 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分析。
3.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考。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归纳总结,我们不仅能够对语文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还能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这些知识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易错字(多听写)胸脯婉转郊外鞠躬胶卷摆弄准备秘书停当侧坐著名大坑遗迹震惊躲藏推动旅行解释二、近义词严寒—寒冷经常—时常肯定—确定吩咐—嘱咐立刻—马上转告—转达著名—有名躲闪—躲避平整—平展漂亮—好看解释—说明忘记—遗忘可惜—惋惜喜欢—喜爱打量—端详停当—妥当突然—忽然仔细—认真赶紧—赶忙鼓励—鼓舞惊讶—惊奇二、反义词严寒—酷暑经常—偶尔诚实—虚伪肯定—否定打开—合拢巨大—微小明白—糊涂失信—守信忘记—牢记漂亮—丑陋坚定—动摇仰望—俯视三、多音字(学生自己为多音字注音)还(归还)(还是)间(车间)(间隔)相(相机)(相互)卷(胶卷)(卷子)转(转动)(转身)重(重大)(重逢)没(沉没)(没有)教(教书)(教师)奇(奇怪)(奇数)当(当时)(停当)四、四字词语来回跳动惹人喜爱自言自语欢蹦乱跳阳光明媚严严实实转来转去闻鸡起舞五、课文知识点1、第五课《灰雀》中,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2、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列宁的爱是给灰雀自由,小男孩的爱是夺去灰雀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3、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4、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一,说明小男孩很认真给高尔基拍照;二,说明高尔基很有耐心地等小男孩)5、高尔基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6、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7、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四光有着善于发问、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好品质)8、宋庆龄有着怎样的好品质?(诚实守信)9、我知道描写守信用的成语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10、我还知道的名人名言:(自己写一写)11、闻鸡起舞是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意思是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第二单元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红磷燃烧,放热、冒出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水倒吸,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d、结论:①空气是混合物;②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③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1、没有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红磷量不足(应放过量红磷),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掉3、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空气进入,使集气瓶内外压强差减小。
液面上升大于1/5原因:1、没有夹弹簧夹或弹簧夹没有夹紧,燃烧升温导致气体从导管处膨胀外逸。
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太慢,致使瓶内气体受热从瓶口膨胀逸出。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蜡烛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有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和酸雨(氮和硫的氧化物)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①臭氧层破坏(氟利昂);②温室效应(CO2);但是CO2不是污染物③酸雨(NO2、SO2等);④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3.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时为淡蓝色液体,固态时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具有氧化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细枝末节注意点:*如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有:①氧气纯度不够 ②铁丝表面的油漆或铁锈没有除干净 ③铁丝太粗 ④铁丝没有达到着火点所需的温度 ★4、制取氧气 (1)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 2O 2MnO22H 2O+O 2↑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2KClO 3 Mn △O22KCl+3O 2↑(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用固固加热型; 过氧化氢制取用固液不加热型。
第二单元位置1、什么是数对?——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
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
(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列,行)↓↓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从左往右看)(从前往后看)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3、两点间的距离与基准点(0,0)的选择无关,基准点不同导致数对不同,两点间但距离不变。
4、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4、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5、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6、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小练笔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出发向南行驶2千米后向东偏南30°行驶3千米,再向东行驶4千米。
最后向西偏南45°行驶3千米到达终点。
(1)请根据以上描述,画出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1厘米的线段表示1千米)(2)描述公共汽车回程时行驶的方向和路程。
审核人:甘肃省静宁县教育局胡晓东。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一、课文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着传统文化和节日展开,通过讲述有关传统文化和节日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重点词语解析1.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2.节日:每年定期庆祝的有特殊用途的日子3.文明礼仪:指社会风气、道德风尚和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方面的行为规范4.民俗:指流传在民间的风俗、习俗、传说和传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套固定且有特色的行为规范5.传承:继承前人的传统文化遗产,使之在后代流传发展三、知识要点总结1.了解重要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2.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掌握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和规范4.理解民俗文化的特点和意义5.引导学生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四、教学建议1.通过有趣的故事、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和节日的内涵2.组织学生开展有关传统文化和节日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3.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老师要以身作则,注重文明礼仪,为学生树立榜样五、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节日,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2.组织学生开展有关传统文化和节日的创作活动,如写对联、绘制传统图案等3.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如参观博物馆、文化节日、传统表演等六、总结回顾本单元通过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和节日,旨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惜传统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传承责任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的详绵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和微分。
这些内容是微积分的基础,对于理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将对这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分析。
一、函数: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数学中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函数通常用字母表示,例如y=f(x),其中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f(x)表示函数关于x的取值。
函数有定义域和值域两个重要的概念。
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还可以分为映射关系和图像两种表示方式。
映射关系表示了函数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图像则是将函数的值域用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常见的有折线图、曲线图等。
二、极限:极限是函数概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描述了一个函数在无穷接近某一点时的行为。
当自变量趋于某一点a时,函数值趋于某一值L,我们就称函数在点a处的极限为L,用数学符号表示为lim(x→a)f(x)=L。
极限有左极限和右极限之分,当自变量从左侧或右侧接近某一点a时,所得的极限值可能不同,这时我们需要分别计算左极限和右极限。
极限还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例如极限的运算法则、夹逼定理等。
三、连续:连续是描述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性质,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存在且等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我们就称该函数在该点处连续。
连续函数在数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微积分和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四、导数:导数是描述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它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导数的定义是一个极限的概念,即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等于该点处的函数极限。
导数有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几何意义是函数图像在某一点处的切线斜率,物理意义是描述了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
导数有一系列的性质和应用,例如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导数的运算法则、高阶导数等。
五、微分:微分是导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局部线性逼近。
微分有几何意义是描述了函数图像在某一点处的切线,物理意义是描述了物理量的微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