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实践教学大纲(环境艺术设计)答辩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艺术采风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Art collection
课程编号:1300600 学时:32 学分:2.0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和专项实践环节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加强同学们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直观感受能力,通过加强学生的色彩实践,即从客观到主观、认识到理解、造型到色彩,在实景写生中训练取景、构图、空间意识,掌握色彩理论、色彩感性知识及一定的综合造型能力。
要求大家在艺术采风过程中遵守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人文景观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对先修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素描、色彩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主要教材
《水彩画》汪晓曙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
2.参考文献
《水彩风景写生创作》平龙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水彩风景技法画例》赵云龙王建斌编著黑龙江美模术出版社出版《风景画技法解析》宋彬著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实力派教师水彩教学对话》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六、考核方式
艺术采风作业、平时素质表现和实践报告综合评定成绩。
执笔人:孟思源日期:2011-4-1 审核人:单贺飞日期:2011-5。
第1篇一、前言实践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实践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艺术学校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二、指导思想1. 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结合专业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四、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2)实践技能课程:包括舞台表演、影视制作、设计制作、艺术创作等实践技能训练。
(3)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等知识拓展。
2. 实践教学活动(1)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2)课外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校内实训: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类艺术实训项目。
(4)校外实习:与企事业单位、艺术团体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过程和技巧。
2. 模拟教学法:模拟真实艺术创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艺术创作项目。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演出等,拓宽视野。
5. 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六、考核评价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项目参与度等。
(2)期末考试:以作品展示、答辩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艺术采风》实践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rt collection课程编号:130527003课程周数:2周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产品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本实践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艺术采风是产品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是产品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艺术采风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和掌握在建筑绘画和大的景物的绘制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透视、线条的表现以及诸如画面中的疏密、大小、节奏、空间等关系的处理手法和表现方法。
对广西黄姚、江西婺源、安徽宏村、河南太行山等的古建筑有基本了解,其中主要是对结构的了解。
如抬梁式与穿斗式的区别;斗拱的作用;寺庙和祠堂;文昌阁和牌坊;桥和戏台等等。
另外还要了解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古民居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和艺术价值。
其次,使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原理,掌握风景写生的构图、自然风景基本元素的造型特征、色彩色调的整体协调的表现方式,使学生掌握对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认识方法,初步建立正确的科学自然观与认识观。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1章:建筑速写1-1. 建筑速写的取景;1-2. 建筑速写的构图;1-3. 建筑速写的透视;1-4. 建筑速写的主次及趣味性;1-5. 建筑速写的光影。
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建筑速写的基本要素,熟悉建筑速写的特点及线条的运用;难点:掌握建筑速写的基本方法。
第2章:风景色彩2-1. 风景色彩的形式美;2-2. 风景色彩的构图;2-3. 风景色彩的对比与调和;2-4. 风景色彩的观察与表现。
重点:要求学生了解风景色彩的基本要素;难点:熟悉风景色彩的观察与表现,掌握风景色彩的运用。
第3章:采风考察3-1. 考察了解我国各地的民族风情、风俗习性及审美习惯。
3-2. 考察和认识我国的自然风貌及地理环境。
重点:要求学生通过采风,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民俗文化及地理特性;难点:对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民间文化有一个较为系统且理性的认识,为专业学习积累一些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
《艺术采风》实习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rtistic Practice课程编号:0504006325课程简介:该课程为设计艺术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必修环节类别:认识实习学分:3总周数:3适用专业:设计艺术学院所有专业先修课程:造型基础、构成基础、基础图案、摄影一、课程目标1.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通过亲身体验风景名胜、传统文化古城或村镇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沉淀文化底蕴,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增强文化自信。
2. 课程教学总目标:该课程是设计艺术专业低年级的专业采风,通过外出采风训练,让学生掌握艺术采风的基本要求。
提升学生的眼力与表现,提升学生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基本规律及材料运用、表现技法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宽视觉的意识与视野,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3. 课程目标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课程目标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人文素质的提升培养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互相制约。
艺术设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能有效促进学生从较低能力层次向较高能力层次提升发展;同时,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更有效地促进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4. 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关系(OBE结果导向)表1 《艺术采风》目标-毕业要求关系表二、基本要求1. 通过艺术采风,在外出期间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自主钻研能力、艺术感知力,掌握艺术采风的构图原则和规律,练习对色彩概括、提炼的能力。
掌握对艺术采风的光影变化,捕捉色彩空间的变化规律。
2. 通过艺术采风,指导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传统艺术,充分收集创作素材,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艺术情感,形成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全面认知以及将传统艺术文化转化成现代设计的能力,为后期的专业设计等教学任务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三、实习内容与时间分配表2四、实习条件与地点建议1. 实习基本条件要求任课教师在上课前选择确定好能满足实现并完成教学内容的艺术采风地点,合理安排好行程路线。
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专业考察实习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41030课程名称:专业考察/ Professional Investigation实习时间/学分:共2周/2学分一、实习的性质和目的课堂外的社会考察是专业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面广、范围大,更需要学生在社会中接触和体验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环艺作品。
学生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开阔视野,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充实,体会到社会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争取在所剩的学习时间里完善所需知识,为具备独立承担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基本要求1、每个实习班级选择一个或二个实习地点为基地进行实习,要求参观设计单位,对当地大中型商场、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要求每个人都作好实习活动具体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考察,收集有关资料,作好实习、参观访问、座谈、市场考察等记录。
实习结束后及时完成考察报告,并交与指导教师查看审阅,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3、严格遵守国家法纪,礼貌待人,维护学院荣誉。
遵守学院有关考察的规章制度,并按时间要求进行参观考察,按期返校。
实习前签订《专业考察纪律和安全保证书》。
4、作业要求:1)考察报告一份:格式从教务处网站下载,2000字以上,图文并茂,图片40张以上,附参观考察计划、实习日记、速写、谈话记录等相关资料;2)附考察报告电子文档。
三、实习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安排1、实习内容: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考察:1)在指定的考察目标范围内,广泛接触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及不同功能性质的优秀环艺作品,从中把握设计的市场动向,接受现代设计意识的熏陶,开阔眼界,提高鉴赏能力,收集与设计有关的资料情报信息。
2)深入到各装饰工程公司,了解设计工作的运作过程,深入工程的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过程及相关的技术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设计实习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41040课程名称:设计实习/Design practice实习时间/学分:共2周/2学时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设计实习是环境艺术设计方向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
通过在造型基础实验室的学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设计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使学生能够把建筑设计从二维图纸通过创意、材料组合形成具有三维立体形态,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了解木材成型室、陶瓷造型室等实验设备、材料的使用方法。
加强学生对设计作品的直观性和实际运用适应性,满足市场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缩短“虚拟设计”与“实务设计”之间的距离,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相关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空间意识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遵守实验室各项规定,能够熟练操作相关的器材,运用在实验室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进行一些实际案例的设计。
四、实习报告的写作及具体要求实习结束,完成1500字以上的设计实习报告。
要求实习内容清晰,实习过程完整,有较深入的个人心得与体会。
五、实习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由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同学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实习日记、速写资料、实习报告质量等情况,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考核评定出成绩。
平时作业:30%考试作品:60%实习报告:10%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 唐浩. 现代建筑模型[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2] 郎世奇.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 沃尔夫冈·科诺. 建筑模型制作[M]. 北京.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参考教材:[1]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2] 徐国棣. 公共建筑空间[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 王宗年.建筑空间艺术及技术[M].台湾. 台北斯坦出版社, 1992.[4] 朗世奇.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M].中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执笔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进一步巩固环境设计专业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系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内容知识,熟悉设计程序和施工管理的基本流程,逐步掌握并能应用环境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3.在掌握市场调研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环境设计的方法设置、内容设计以及资料分析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专题实践项目的综合设计能力,包括创意能力、环境策划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设计单位及实际项目的毕业实习,加强工程项目基本流程训练,形成环境设计综合实践能力。
6.积累环境设计项目实践经验,提高方案设计和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体工作协作能力。
根据实习期的内容和需求,专业指导教师配合实习单位和工程技术方安排相关参考资料。
《艺术采风考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艺术采风考察课程编号:课程学时:4周课程安排:第5学期(100课时)课程性质:实践课一、教学对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年级本科学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
前置课程:速写、建筑手绘表现技法、建筑初步。
艺术采风专业考察是课堂专业理论和练习的有机补充,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采风和专业考察使学生加深对传统建筑和民间工艺地认识和理解,拓展眼界,充分接受新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避免环境艺术设计中理论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夯实艺术设计基础、拓宽艺术设计思路的二、教学目的和任务(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选定的景点、城市的采风考察,了解不同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民居建筑,城市建筑及室内外环境,空间设计。
2、通过参观展览、高水准的艺术公司和兄弟院校,了解现代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前沿,并通过交流熟悉现代设计的工作过程,学习先进的设计方法,开阔眼界。
(二)教学任务1、收集信息,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2、老师提出考察、采风路线后,提出考察要求,学生分组侧重考察,并写生创作;3、必须作考察参观记录,记录方式为:笔记、速写、摄影、摄像、设计草稿、手绘方案稿等;4、完成考察调研报告并附图。
5、完成考察调研汇报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参观、考察、交流,同时教师结合实际采风对象进行讲解、示范。
教学要求:1.每位同学完成速写20幅;2.收集各类有特点的设计资料30种(景观、室内、建筑、园林、装置、城市导识等);3.写调研报告一篇2000字左右;4.完成2-3个汇报设计作品;四、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1、传统民居及装饰风格考察如丽江、平窑、周庄等历史名城和文化遗产地区,也可到北京江浙等文化名城;2、现代建筑,环境艺术参观考察及设施的参观。
如上海、深圳等建筑室内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等比较前沿的地区;3、少数民族装饰建筑风格的考察如:阿坝、凉山、云南、贵州、湖南等4、传统的经典园林。
《环境设计专业采风》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对传统民居的考察,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及构造形式和装饰特点,并能灵活的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充分理解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及营造方法,深入学习和体会中国古建筑文化的的精髓;通过对现代建筑的考察,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设计语言,并能自如的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2.通过参观高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公司、兄弟院校及设计展览,了解现代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前沿,并通过交流了解现代设计的工作过程,学习先进的设计方法,开阔眼界,综合运用己学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对相关设计能自主分析,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敏感性,加深对本行业的了解。
3.在考察过程中结合实际考察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科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事业心、使命感和务实精神,巩固专业思想,增强职业适应性,缩短自我追求和社会需要的差距;
具体教材、参考资料等材料应与实际考察路线、地点及项目内容相对应,根据需要由各带队指导教师负责随实践进程开出。
采风艺术设计实践指导书第一篇:采风艺术设计实践指导书一、采风艺术设计实践主题主题:行走·思考从艺术设计的大背景来看,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生活,但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经常被我们忽视。
从现代的一些艺术设计经典案例中,我们可以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深远影响,可以体验到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作为未来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去发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值得我们当代年轻设计者去探索和思考,去开发和研究,短暂的一周采风活动,我们一路行走思考……!二、采风艺术设计实践目的主要目的:1、通过实地考察传统艺术,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脉络2、现代科技与平面设计的关系3、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的关系4、如何吸取民间传统艺术特色,建构自己设计特质5、收集信息,资料,为以后的设计项目和毕业设计作准备。
其他目的:1、通过采风,了解不同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民居建筑,城市建筑及室内外环境,空间设计,特产包装设计,店面展示设计等等。
2、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古建筑,古民居的本体建筑设计和各类博物馆展馆设计,指示牌导向设计以及如何用现代的科技和设计手法去保护、复原、再造古建筑、古民居和古陵园……3、收集信息,资料,学习,积累,提炼更好的设计方法。
,为以后的设计项目和毕业设计作准备。
三、采风艺术设计实践报告、作业的内容及要求。
()1、在采风过程中每人每天坚持速写或摄影、并记采风日记。
2、以论文的形式完成采风报告,报告要有条理,思路清晰、文字流畅、有自己的见解、在报告中要求配以图片与插图,图文并茂。
一篇,字数1500-2000左右。
3、采风结束后,每人精选摄影作10——12幅电子稿上交,其中任选几幅经过编排介绍后,交作业一幅。
(A3幅面)。
(备注:编排设计作品1幅题材与此次采风有关,设计元素主要从采风中收集的素材中汲取。
未外出同学以老师提供的实物作艺术品作图文设计。
)4、以洛阳或西安印象为主题性的海报形式设计作品一幅。
《毕业采风》教学大纲一、实习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毕业采风》是环境设计专业的集中实践必修课,课程主要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相关的设计主题引入并展开概念性设计。
通过毕业采风,了解不同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民居建筑,城市建筑以及室内外环境的空间设计。
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古建筑,古民居的本体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以及如何运用现代的科技和设计手法去保护、复原、再造古建筑、古民居和古陵园,学习积累提炼更好的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较好地解决外出实践性教学存在的课程环节与相关专业课程衔接松散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也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基本内容与进度安排1.实习地点:建议课程路线一:郑州-太行山-洛阳;建议课程路线二:丽江-沪沽城-香格里拉-大理;建议课程路线三:桂林-百色-崇左-北海-越南河内;建议课程路线四:厦门-泉州-福州-霞浦;建议课程路线五:南昌-景德镇-婺源;建议课程路线六:西安-延安-雷龙湾-郭家沟-靖边-西安;建议课程路线七:哈尔滨-东升-雪乡-牡丹江-图们-延吉-沈阳。
2.实习内容安排:3.实习形式及方法:外出参观。
三、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带好相关画具、速写本、相机等,采风过程中,每位同学每天坚持摄影、画速写、有条件的坚持做好毕业采风日记;2.以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采风报告,报告要求条理清晰、思路明确、文字流畅、有自己的见解、在报告中要配以图片与插图,图文并茂,字数在1500-2000字左右;3.采风结束后,每位同学精选摄影作品5幅,经过整理后的速写和设计作品各5幅。
四、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根据采风期间的表现、毕业采风报告进行考核,成绩按照百分制计算,结课采用考查的形式。
五、参考资料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李建盛.《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撰稿人:审核人:批准人:。
采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采风课程类别:实践
学时: 4W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当今环境艺术的发展与状况;二是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实地考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内容:(1)对当今环境艺术的发展与状况考察;
(2)考察传统建筑艺术
要求:要求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要搜集相关资料(文字、图片)。
并撰写5000字左右的考察报告。
三、实践方式、程序
外出进行为期1——3周的考察
四、时间按排
第五学期的开学四周
五、考核内容
采风成绩=采风资料40%+采风报告60%
本大纲执笔人:孙明。
《采风与表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定位《采风与表现》是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的集中实践课程。
先修课程是《平面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表现的基础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手绘表现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造型能力。
它是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表现能力培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现场教学,使学生了解民居建筑风格、建筑特点,并通过手绘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马克笔等工具的运用及徒手绘画的能力,学会运用透视规律、色彩知识和不同工具表现建筑特色,积极引导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命题设计创作,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一)理论环节2.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课堂讨论、随堂辅导、控制教学进度、强调教学过程、执行教学要求。
3.教学要求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具有正确的观察方法与手绘表现物体的能力。
引导学生灵活和创造性的进行设计创作。
注重培养学生对建筑特色的掌握,为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透视规律的准确把握。
(二)实验(实践)环节2.教学方法与手段(1)示范演示,通过教师的示范,加强直观教学,以利于知识的传授。
(2)实训实践,本课程是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实训实践能够让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学要求掌握造型基本能力,能够准备观察建筑环境特点,并根据观察对象准确完成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表现。
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熟练使用手绘工具,培养学生的基本美学修养和对美的鉴赏力,为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技法运用及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对建筑风格、元素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考核与评价(一)考核方式重视教学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二)成绩评定方法该门课程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结课作业成绩两部分,具体分值如下:考核成绩(100分)=日常出勤(20%)+课堂表现(20%)+结课作业成绩(60%);平时成绩(40分)=考勤(20分)+平时作业(10分)+课堂表现(10分)。
采风教学大纲采风教学大纲引言:在现代社会,教育被视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教学大纲则是教育的核心,它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框架,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讨论采风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关键要素和策略。
一、背景介绍:采风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它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获取灵感和素材。
在教育领域,采风被引入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采风教学大纲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采风,并将其应用于他们的学习和创作中。
二、目标和目的: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采风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他们所见所闻的事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采风教学大纲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事物和现象,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学会评估和评判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
3. 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采风教学大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能够获取新的灵感和素材,并将其应用于他们的学习和创作中。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关键要素:1. 选择适当的采风场所:采风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选择适当的采风场所,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观察和体验。
这可能包括艺术展览、自然公园、历史遗址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场所。
2. 设计有效的观察活动:观察是采风的核心活动之一。
教师应设计有效的观察活动,以帮助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知事物。
这可以包括绘画、摄影、写作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采风不仅仅是观察和体验,还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策略:1. 小组合作学习:采风教学大纲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艺术采风》实践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rt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30527003课程周数:2周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本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1、本集中实践安排在婺源、宏村、广西阳朔、河南太行山等艺术采风基地(选其一)开展,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景色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开阔审美的视野,提升对色彩的感受和对美的领悟。
2、要求在艺术采风基地完成风景速写16张(16开)和色彩写生2张(8开)二、集中实践教学指导书1、《风景写生》作者:唐廷强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日期:2012.6ISBN:ISBN 978-7-80186-854-1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集中实践的考核要求学生上交风景速写作品16张(16开)、色彩写生作品2张(8开),按照作品的质量打分。
评分标准如下:1、90-100分:主题明确、构图有创意、技法熟练、刻画生动、富于艺术感染力。
2、80- 89分:主题明确、构图合理、技法较熟练、刻画较生动、有一定艺术感染力。
3、70- 79分:主题较明确、构图基本合理、技法一般、刻画不够充分、艺术感染力欠缺。
4、60- 69分:主题基本明确、构图一般、技法欠缺、刻画不充分、没有艺术感染力。
5、60分以下:构图不合理、主题不明确、画面混乱。
最终成绩的评定,由考勤和纪律的情况30%,作品成绩70%综合构成。
四、其他必要的说明实践课程总学时:2周总学分:2学分集中实践时间(第4学期);集中实践地点(江西婺源、安徽宏村、广西阳朔、河南太行山等艺术采风基地(选其一));五、集中实践内容与要求《活动策划实训》实践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eremony planning课程编号:130527012课程周数:1周学分:1学分适用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本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1、活动策划是当今广告市场非常热门的营销方式之一。
采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采风课程类别:实践
学时: 4W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当今环境艺术的发展与状况;二是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实地考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内容:(1)对当今环境艺术的发展与状况考察;
(2)考察传统建筑艺术
要求:要求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要搜集相关资料(文字、图片)。
并撰写5000字左右的考察报告。
三、实践方式、程序
外出进行为期1——3周的考察
四、时间按排
第五学期的开学四周
五、考核内容
采风成绩=采风资料40%+采风报告60%
本大纲执笔人: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