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之结构助词
- 格式:ppt
- 大小:425.50 KB
- 文档页数:5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能愿动词,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表示趋向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的词。
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一、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考点】〔之〕结构助词,译为“的”。
〔可〕动词,译为“值得”。
下文的“可远观”的“可”也是动词,意思是“可以,能够”。
〔者〕代词,指代前面说的“草木”,可以译为“的草木”,也可以采用的字结构,把“可爱者”译为“值得喜爱的”。
〔甚〕表示程度的副词,叫做程度副词,意思是“很,非常”。
〔蕃〕读作fán,意思是“多”,与“繁”是同义词,可以组词“繁多”。
有人把“蕃”理解为“同‘繁’”,这是把“蕃”看作是通假字了。
笔者认为:“蕃”与“繁”读音相同,都可解作“多”,还是应该看作同义词。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译文】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考点】〔陶渊明〕字元亮,后改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诗人。
陶渊明喜爱菊花,在宅边种植菊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达了与世无争、悠然自得心志。
后来,菊花就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诗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中“陶家”的“陶”就是指陶渊明。
〔独〕副词,意思是“唯独,只”。
【原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考点】〔自〕介词,意思是“从,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来〕动词,表示趋向,即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可以译为:……(以)来,到现在。
这里译为“以来”。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茎。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现汉结构助词的语法化过程——从结构助词“的、地、得”产生发展看词汇语法化一、选题及相关概念1、选题原因:现代汉语助词是一个非常严格封闭的类,其绝对数量相当有限,总共有四十几个,就现代汉语自身的语言系统而言,结构助词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词类,而且在现代汉语里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
它们每一个词,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这就决定了研究方法尽可能地加以细化,深入每一个词的内部逐步加以探讨和剖析,分析其历史演变,揭示其个性特征,然后再加以比较和总结,从而找出内在的共性和规律。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使用这三个词。
也可以揭示一些普遍的语法现象。
所以此文对助词“的、地、得”的历史演变研究作一综述,一方面可以理清它们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以便在此基础上将结构助词研究再上一个台阶。
2、相关概念结构助词结构助词作为虚词中的一大类,是指附着在词或短语后并表示一定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词。
古汉语中结构助词使用的随意性上古汉语的“之”虽然也有类似“的”的语中用法, 但它始终没有形成“的”的那种硬性规律。
先看“之”在《论语》中的使用情况。
首先, 表示领属,有时可以用“之” , 比如“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 , “以其兄之子妻子” (《论语·公冶长》 );但是也常可以用“零标记”(例中用Á 标出) : “仲弓为季氏Á 宰,问政。
”(《论语·子路》 ) “举尔Á 所知。
尔Á 所不知, 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与后一句相同的结构有时则用“之”字, 例如: “子之所慎: 齐、战、疾”(《论语·述而》 )。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在书面上分化为“的、地、得”三个。
它们都读轻声de,故而是三个同音词。
“的、地、得”是虚词,单独没有任何的实在意义,说它们是三个词,是因为它们附着在别的词或词组上表示各自不同的语法意义。
其中,“的”的基本功能是构成“的”字短语充当定语修饰名词或构成“的”字短语充当名词。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第五章:语法1.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P1)※2.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P1)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P3)5.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P3)6.短语: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P3)7.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P3)8.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P4)9.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P4)10.主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P4)11.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P4)12.动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P4)※13.宾语: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P4)14.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P4)15.状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P4)※16.补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P4)17.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P6)18.名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
(P8)19.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P9)能愿动词(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P12)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的词叫趋向动词(P11)20.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P11)21.区别词:区别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一、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1)表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比较、相当、多么(2)表范围: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一味、统统、唯独。
(3)表时间: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早就、起初、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又、再、还、也、屡次、经常、不断、反复、曾经、仍然(5)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6)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7)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姓名:陈氏玉莲班级:国际汉语秋班结构助词“的”摘要:结构助词“的”的用法一般用在名词性成分前,表示它前面的成分是定语。
留学生在学习“的”的用法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用“的”,什么时候不用“的”,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
所以下面我们结合例子给大家介绍一下儿“的”的用法。
第一章:结构助词“的“的语序结构助词“的”用来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的”放在中心语前边。
在这里定语表示修饰,限制,性质,亲属的关系,定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主谓结构,短语;中心语一般是名词性词语。
结构形式:定语+“的”+中心语例如:我的书五万块的票他说的话有美丽又便宜的长衫第二章: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功能。
1.形容词做定语时1.1单音节形容词做定语时一般是用来描写,这时候定语和中心与通常不加“的”。
结构形式:单音节形容词+“的”+中心语例如:红花∕绿叶∕新课本∕旧课本∕好主意∕好学生...1.2单音节形容词做定语时有强调描写的作用或者含有比较的意义,这时候定语和中心语就可以加“的”结构形式:单音节形容词+“的”+中心语例如:好的主意∕新的课本...大的苹果是我的,小的苹果是你的。
1.3如果形容词前边有副词修饰,这时候必须加“的”。
结构形式:副词(很...)+形容词+“的”+中心语例如:很好的老师∕很大的房间∕很优秀的学生∕很漂亮的衬衣...1.4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
结构形式:双音节形容词+“的”+中心语例如:晴朗的天∕干净的水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通红的辣椒∕稀薄的空气∕粉红的脸...1.5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修饰名词,要用“的”。
例如:红红的太阳∕绿油油的小草∕整整齐齐的房间*注意:加“的”或不加“的”,有时也取决于上下文音节的协调与否。
有时为了避免“的”用得太多,在不致发生歧义的情晃下,“的”可以不用。
2.名词做定语时2.1一些单音词名词作定语必须加“的”。
例如:人的性格∕水的深度∕树的形状∕花的香味...2.2双音节名词做定语而中心语是单音节的,也常常加“的”。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之的代词位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1. 之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例:若余之勤且艰若此。
(2)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她”、“它”、“他们”等。
例:故时有物外之趣。
(之:代词“物外”)
(3)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我们”。
例:余闻之也久。
(之:代词“余闻之事”)
(4)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之”字结构。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5)音节助词,无实义。
例:怅恨久之。
(之:音节助词)
2. 于
(1)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到”、“从”等。
例:事列《神仙》之传,迹寄《逸史》之书。
(于:在)
(2)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从”、“向”、“对于”等。
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于:在……之中)(3)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与”、“跟”、“同”等。
例:当与梦耳。
(于:与)。
精心整理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一、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1 (2 (3(4(5(6(7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4、“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
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
”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5概”678(1(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9、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
我很高兴。
(很)所有人都不能离开。
(都)我们常常忘记过去。
(常常)我最喜欢画画。
(最)我们立刻出发。
(立刻)他猛然回头。
(猛然)我们反正要离开的。
(反正)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必须)校园里的月季花太美丽了,看到它的人简直不愿离开。
(太、简直、不)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再三、甚是、不、颇)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
(过分)二、介词:1、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前,组成“介词(宾)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起修饰和补充说明的作用。
之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
1. 代词:“之”可以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她/它”或“这/那”等。
例如:“之人也”(这个人)、“之物也”(这个东西)。
2. 助词:
- 结构助词:“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句子结构更紧凑。
例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 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 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凑成一个音节,没有实际意义。
例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3. 动词:“之”用作动词时,意思是“去、往、到”。
例如:“吾欲之南海”(《为学》)。
需要注意的是,“之”字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非常灵活,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现代汉语》知识点“昨天是星期天。
”名词性偏正短语、量词短语、“的”字短语也可以作谓语。
如“这孩子是山里人。
”2)动词谓语句是动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大都由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充任。
谓语的主要作用是叙述,如“敌人失败了。
一小部分非动作动词及其宾语组成的谓语,其作用是对主语的说明或判断,如”村子里全是水。
“3)形容词谓语句是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主要作用是描写主语的性质状态。
如”他的神色有些紧张。
“4)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可以分为四类:a大主语和小主语有隶属关系,如”这出戏,主角是小花。
“b在主语是动词的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如”造成事故的原因,我们调查清楚了。
“c大主语是动词的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如”他什么活儿都会干。
“d大主语表示范围、对象和关涉的事物,如”厂里的事,他比谁都在行。
“35、什么是连动句?常见的连动句有哪些类型?答:连动句是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常见的连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几个动词表示先后连续的动作,如“他随手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递给了媳妇。
”2)前一动词或后一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或表示依据,如“你别瞪着眼睛发愣!”3)后一动词表示动作的目的或结果,如“小李考大学录取了。
”4)动词1和动词2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说明同一事实,如“你别扔下妈妈不管!”5)连动句的前一个动词也可以是“有”字,如“城隍庙有很多小商品出售。
”36、什么是兼语句?兼语句有哪些特点?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有什么区别?答:A、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B、特点:1)典型的兼语句前一动词经常是“使、叫、让、请、派、催、逼、劝、留、求、托、强迫、推举、组织、召集”等表示使令和促成意义的动词,如“我请你吃饭。
”2)也有的兼语句前边的动词没有使令意义,如“人们称他为京城大叔”。
3)兼语句的前一动词也可以是“有”或表存现的动词,如“外面来了许多人要参观。
”C、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不同:1)兼语句的前一动词多含使令意义,有一动词和兼语构成述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