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结构助词
- 格式:ppt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21
现代汉语词类归纳词类定义语法功能例句实词名词名词表1、经常做主①牛吃示人或语和宾语,多草。
事物和数能作定语和②柳树梢时地的带定语,不能头。
名称。
作补语。
例句③ 一个①②人。
2、名词前面④他昨天一般能够加上来过了。
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句③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
5、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
例句④动词动词表1、动词常作① 她在。
示动作、谓语或谓语中② 我爱行为、心心语,多数能你。
理活动带宾语。
例句③我很害或存在、①②怕。
变化、消2、动词能够④我吃过失等。
受副词“不〞了。
修饰,多数不⑤ 洗洗澡能受程度副词⑥我是中修饰。
表示心国人。
理活动的动词⑦书是旧和一些能愿动的。
词能够前加程⑧满桌是度副词。
例句书。
③⑨我们要3、动词多数认真学可以后带“着、习。
了、过〞等表⑩这样做示动态。
例句可不可④以?/4、有些动作我愿行为动词可以意。
重叠,表示短? 月亮下暂、轻微,限来了。
于表示可持续? 她拿出的动作动词。
来一本例句⑤书。
5、判断动词“是〞表示肯定;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表示事物的存在。
例句⑥⑦⑧6、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能做状语,谓语和谓语中心,但不能放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不能带数量补语。
例句⑨⑩7、趋向动词可以单独做谓语或谓语中心,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
例句⑾⑿形容词形容词 1、形容词常①我的观表示性作谓语或谓语点很模质、状态中心和定语,糊。
等。
多数能直接修② 红太阳饰名词。
例句③势力空①②前强2、少数性质大。
形容词能够直④我们要接修饰动词和具体分形容词,做状析问语。
例句③④题。
3、一局部形⑤你要看容词也可以作清楚补语。
例句⑤了。
4、形容词不带宾语,不作主语和宾语。
5、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实词虚词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工人、老板、李白、白居易;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4、表示处所的,如:云南、上海、江南、边疆、亚洲;5、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春节、早晨、黄昏;6、表示方位的,如:上、右、前、后、中、西、北、前面、后边、南面、中间、之下。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走、休息、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扩大、提高、发生、出现;1、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走、休息、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扩大、提高、发生、出现;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想念、重视、佩服;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会、敢、可、应、愿意;(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上来、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有”。
特征:(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 等表示动态(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1、表示形状的,如:大、小、高、胖、笔直、长、短;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纯粹、高明、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拘谨、悠闲、忙碌、兴奋、激动。
4、表示颜色的,如:红、白、绿、黄、黑等。
现代汉语“的”字分析邓进隆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使用频率相当高。
本文试着就“的”的功能作一些简单分析。
一、结构助词“的”“的”作为结构助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
二是附着在词或短语后边组成“的”字短语。
(一)定语的标志1、名词(定语)+ 名词(中心语)(1)两个名词均为单音节词这样的组合大部分已经像双音节名词,因此,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加“的”。
如:树根——*树的根湖水——*湖的水此类词组中只有少数离双音节名词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既可加“的”,也可不加。
如:牛角——牛的角人脸——人的脸(2)前一名词为单音节词,后一名词为双音节名词为了音节的匀称与协调,这类组合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要加“的”。
如:血的教训——*血教训人的个性——*人个性但也有少数加与不加两可。
如:皮的鞋子——皮鞋子马的尾巴——马尾巴有的加不加“的”,意思不一样。
如:牛脾气≠ 牛的脾气(3)前后两个名词均为双音节名词如果定语是非领属性的,则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不加“的”都可以。
如:木头房子——木头的房子历史事实——历史的事实在这些例子里,用“的”与不用“的”同样表示偏正关系。
一般说不用“的”,词组内部结构显得紧凑;用“的”,可以使定语更加显豁。
如果定语是领属性的,一般要用“的”。
如:父亲的习惯——*父亲习惯同学的铅笔——*同学铅笔还有这样的情况: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的”,表示领属关系;不加“的”,表示非领属关系。
如:小孩的脾气(领属)≠ 小孩脾气(非领属)儿童的玩具(领属)≠ 儿童玩具(非领属)(3)前一名词为双音节词,后一名词为单音节词这类组合大都接近于三音节的合成词,因此,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加“的”。
如:鲫鱼汤——*鲫鱼的汤猪肉馅——*猪肉的馅但如果这样的组合距离三音节复合词甚远,则加与不加均可。
如:老虎皮——老虎的皮鸽子肉——鸽子的肉2、形容词(定语)+ 名词(中心语)(1)形容词和名词均为单音节词这类组合,从词汇的角度看,它是语组;从语法的角度看,它是词。
现汉结构助词的语法化过程——从结构助词“的、地、得”产生发展看词汇语法化一、选题及相关概念1、选题原因:现代汉语助词是一个非常严格封闭的类,其绝对数量相当有限,总共有四十几个,就现代汉语自身的语言系统而言,结构助词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词类,而且在现代汉语里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
它们每一个词,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这就决定了研究方法尽可能地加以细化,深入每一个词的内部逐步加以探讨和剖析,分析其历史演变,揭示其个性特征,然后再加以比较和总结,从而找出内在的共性和规律。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使用这三个词。
也可以揭示一些普遍的语法现象。
所以此文对助词“的、地、得”的历史演变研究作一综述,一方面可以理清它们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以便在此基础上将结构助词研究再上一个台阶。
2、相关概念结构助词结构助词作为虚词中的一大类,是指附着在词或短语后并表示一定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词。
古汉语中结构助词使用的随意性上古汉语的“之”虽然也有类似“的”的语中用法, 但它始终没有形成“的”的那种硬性规律。
先看“之”在《论语》中的使用情况。
首先, 表示领属,有时可以用“之” , 比如“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 , “以其兄之子妻子” (《论语·公冶长》 );但是也常可以用“零标记”(例中用Á 标出) : “仲弓为季氏Á 宰,问政。
”(《论语·子路》 ) “举尔Á 所知。
尔Á 所不知, 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与后一句相同的结构有时则用“之”字, 例如: “子之所慎: 齐、战、疾”(《论语·述而》 )。
现代汉语结构助词在书面上分化为“的、地、得”三个。
它们都读轻声de,故而是三个同音词。
“的、地、得”是虚词,单独没有任何的实在意义,说它们是三个词,是因为它们附着在别的词或词组上表示各自不同的语法意义。
其中,“的”的基本功能是构成“的”字短语充当定语修饰名词或构成“的”字短语充当名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实词。
例如: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等四类。
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李白、白居易。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去年。
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1、表示一般动作行为: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表示判断(判断动词):是、有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ei)、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的、地、得”结构助词的用法在学习上,很多学生对“的、地、得”用法是含糊不清。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二、“的、地、得”的用法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3、“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三、例句分析,明确用法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四、小结: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一、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1)表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比较、相当、多么(2)表范围: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一味、统统、唯独。
(3)表时间: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早就、起初、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又、再、还、也、屡次、经常、不断、反复、曾经、仍然(5)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6)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7)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实词和虚词按词的语法功能(造句功能)和语法性质(意义性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以下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楹联了;计算机着;世界金融过)④时间名词前可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在”。
名词类别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学校、康拜因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③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面、中间、下边④时间名词:今天、明天、昨天、星期一、七月、刚才(二)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代词类别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三)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动词类别②与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醒、病、游行、觉悟②与物动词(能带宾语) 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想③能愿动词(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④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⑤判断动词:是(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修饰(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形容词类别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带程度性):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突然(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助词古代汉语中的助词助词通常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之上,以突出句子的结构或者某种功能。
若用于句子中间或词与词之间,则表示提示某种结构上的关系;助词若位于句子的前、中、后,通常表示某种语气。
结构助词是附着在词或词组上表示结构关系的词。
一类主要有“之”。
助词“之”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联系定语与中心语,使它们组成名词性的偏正结构;二是用在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此主谓结构独立成句的可能。
另一类有“所”、“者”,它们分别附在非名词词语的前面和后面,使它们变为名词性词语。
“所”总是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前面,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面只要有了“所”,就不在是动词性的了。
“所+动词(短语)”常常指该动作所代表的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动作的受事。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所”和介词结合也可以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工具、方法、原因、处所、时间、手段或对象等。
最常见的是“所”与“以”结合,可译为“……的原因”、“用来……的(东西)”等。
如:“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李斯《谏逐客书》)所字词组又常和“者”字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所……者”的者字词组。
如:“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者”字位于动词、形容词、短语或句子的后面,使它们变成以“者”结尾的名词性短语——者字词组,表示特定的人、事、物。
整个词组可译为“……的”、“……的人(事、物)”、“……的原因”等。
如:“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语气助词语气助词附在句子上,帮助表示句子的语气的词。
同一种语气可以用不同的语气助词表达,同一个语气助词就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
句首语气助词。
如盖、夫、惟等。
句中语气助词:如者、也、兮等。
句末语气助词:如也、矣、焉、耳、已、乎、邪、哉、耶等。
现代汉语中的助词助词是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
《现代汉语》知识点“昨天是星期天。
”名词性偏正短语、量词短语、“的”字短语也可以作谓语。
如“这孩子是山里人。
”2)动词谓语句是动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大都由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充任。
谓语的主要作用是叙述,如“敌人失败了。
一小部分非动作动词及其宾语组成的谓语,其作用是对主语的说明或判断,如”村子里全是水。
“3)形容词谓语句是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主要作用是描写主语的性质状态。
如”他的神色有些紧张。
“4)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可以分为四类:a大主语和小主语有隶属关系,如”这出戏,主角是小花。
“b在主语是动词的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如”造成事故的原因,我们调查清楚了。
“c大主语是动词的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如”他什么活儿都会干。
“d大主语表示范围、对象和关涉的事物,如”厂里的事,他比谁都在行。
“35、什么是连动句?常见的连动句有哪些类型?答:连动句是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常见的连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几个动词表示先后连续的动作,如“他随手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递给了媳妇。
”2)前一动词或后一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或表示依据,如“你别瞪着眼睛发愣!”3)后一动词表示动作的目的或结果,如“小李考大学录取了。
”4)动词1和动词2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说明同一事实,如“你别扔下妈妈不管!”5)连动句的前一个动词也可以是“有”字,如“城隍庙有很多小商品出售。
”36、什么是兼语句?兼语句有哪些特点?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有什么区别?答:A、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B、特点:1)典型的兼语句前一动词经常是“使、叫、让、请、派、催、逼、劝、留、求、托、强迫、推举、组织、召集”等表示使令和促成意义的动词,如“我请你吃饭。
”2)也有的兼语句前边的动词没有使令意义,如“人们称他为京城大叔”。
3)兼语句的前一动词也可以是“有”或表存现的动词,如“外面来了许多人要参观。
”C、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不同:1)兼语句的前一动词多含使令意义,有一动词和兼语构成述宾关系。
精心整理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一、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1 (2 (3(4(5(6(7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4、“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
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
”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5概”678(1(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9、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
我很高兴。
(很)所有人都不能离开。
(都)我们常常忘记过去。
(常常)我最喜欢画画。
(最)我们立刻出发。
(立刻)他猛然回头。
(猛然)我们反正要离开的。
(反正)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必须)校园里的月季花太美丽了,看到它的人简直不愿离开。
(太、简直、不)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再三、甚是、不、颇)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
(过分)二、介词:1、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前,组成“介词(宾)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起修饰和补充说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