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助词的语法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4
助词的特点:1).绝大多数助词都黏附于实词、短语或句子,不能单独使用;2).只表示语法意义,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3).由于处于附着地位,一般都读轻声。
按功能分,助词可以分为三类:结构助词[的.地.得.所.等.给.使得(地)],动态助词[了.着.过.来者],语气助词[啊.吗.呢.吧.了.的.嘛.么.罢了]. 2.结构助词的作用是把词语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具有某种句法结构关系的短语,eg.“的”连接定语及其中心语,“地”连接状语及其中心语,“得”连接补语及其中心语等。
3.[的]:1)结构助词“的”连接定语及其中心语,是定语的语法标志。
2)构成“的”字短语。
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主谓短语等都可以加“的”构成“的”字短语,“的”字短语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名词。
“的”字短语具有限制、指别作用,在句中可以充任主语、宾语。
需要注意的是:①使用“的”字短语时,“的”字短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必须是已知信息。
②“的”字短语只能指代具体的人或事物,一般不能指代抽象的事物。
有些抽象名词,如“意见、想法、办法、事情”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也可为“的”字短语所指代。
③因“的”字短语具有限制、指别作用,所以如果“形容词+的”不具有这种作用,而只具有描写作用时,就不能构成“的”字短语。
3)在某些凝结的很紧的动宾短语中间,有时可插入一个名词或代词和“的”,eg.开他的玩笑。
这时由“名词/代词+的”构成的“的”字短语,虽然是后面的名词的定语,但名词/代词表示的是动作的对象。
这是一种口语用法。
4)用在指人的名词、代词和表示职务、身份、角色等类名词前面,表示某人承担某职务、具有某种身份或扮演某种角色等。
Eg.这次开会,你的主席,我的记录。
5)用在两组同样的动词中间,表示“有的……,有的……”,只用于已成为事实的情况。
Eg.打球的打球,跑步的跑步6)用在并列的词语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更常见的是在“的”前加上“什么”,也表示同样的意思。
浅谈结构助词的读音意义搭配功能和应用结构助词是汉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语法成分,它在句子结构中扮演着连接词语、衔接句子、调节语气和语调等多种功能。
在汉语学习中,结构助词的掌握和应用对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结构助词的读音、意义、搭配、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结构助词的读音结构助词作为汉语中的语法成分,读音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在汉语中,结构助词的读音通常是轻声读,在口语表达中很少会重读结构助词,这是因为结构助词通常用来连接词语或者调节句子语气,重读会使语言显得拖沓和不自然。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读者应该尽量保持结构助词的轻声读音,以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
结构助词在句子结构中起着连接词语的作用,衔接句子的作用和调节语气的作用,因此有着丰富的意义。
结构助词的使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和连贯,能够将各个词语或句子段落连接在一起,使句子的表达更加完整和准确。
结构助词还可以调节句子的语气和语调,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情色彩。
结构助词在语法上有着一定的规范和搭配,比如“了”、“的”、“地”等结构助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搭配规律。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读者需要了解每个结构助词的搭配规则和用法,才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些结构助词。
“了”结构助词通常用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者发生过,而“的”结构助词则通常用于修饰名词,表达名词的属性或者特征,“地”结构助词则通常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使其成为状语。
了解结构助词的搭配规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这些结构助词,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结构助词在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在所有的句子结构中都会出现结构助词的使用。
在阅读和听力理解中,掌握结构助词的应用规则是理解和理解语言内容的重要基础。
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正确地使用结构助词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读者需要注重结构助词的应用,不断积累和巩固结构助词的使用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构助词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结构助词结构助词是指在句子中用来表示词与词之间关系、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虚词。
结构助词通常没有独立的词义,但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它可以用来表示主谓关系、宾补关系、状语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结构助词的使用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句子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结构助词,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二、结构助词的分类结构助词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功能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结构助词包括了“的”、“地”、“得”、“着”、“过”、“了”等。
下面就对这些结构助词的具体用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的:表示定语关系,连接名词和修饰名词的成分。
比如“红色的花”、“漂亮的衣服”等。
2. 地:表示状语关系,连接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与其它成分。
比如“快乐地笑”、“轻轻地走”等。
3. 得:表示补语关系,连接动词或形容词与补语成分。
比如“跑得快”、“笑得开心”等。
4. 着:表示动态关系,连接动词或形容词与其它成分。
比如“写着信”、“开着车”等。
5. 过:表示经历关系,连接动词与经历的动作或状态。
比如“吃过饭”、“做过功课”等。
6. 了:表示完成关系,连接动词与已经完成的动作或状态。
比如“吃了饭”、“看了书”等。
除了上面列举的结构助词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结构助词,它们的使用规范和用法也各有侧重。
需要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多加注意和理解。
三、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结构助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语法功能。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结构,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表示关系:结构助词可以帮助我们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包括主谓关系、宾补关系、状语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通过选择不同的结构助词,我们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结构和关系。
2. 表示语态:结构助词可以帮助我们表示动作的进行、完成或者经历,从而反映动作的语态变化。
比如“写着信”、“写了信”、“写过信”等都表示不同的语态。
3. 表示修饰:结构助词可以帮助我们表示名词、形容词、副词等的修饰关系,从而丰富和扩展了句子的表达能力。
词与词组一、词的种类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语法特点:1)前面可以加数量词。
2)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
3)前面不能加时态助词。
类别:1)具体名词:牛、人、山、水、工人2)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政治、思想。
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语法特点:常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后面。
如: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
2、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代词)语法特点:1)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2)一般不带修饰成份。
如:人称代词:我、你、他。
指示代词:这、那。
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
3、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动词)语法特点:1)前面不可以加副词。
如:刚走、非常惦记2)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
这类词表示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
如:看着、看了3)多数能重叠。
如:想想、讨论讨论动词:1)不及物动词醒、病、游行、觉悟2)及物动词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能愿动词(助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
语法特点:1)不能重叠2)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
3)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如:表示可能能、能够、可以;表示必要该、应当、应表示愿意敢、肯、愿意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趋向的词。
语法特点:1)不能重叠2)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如: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下4、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
语法特点:1)前面可以加副词如:很好、很坏2)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助动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如:红着、红过、红了3)一部分可以重叠如:大大、慢慢、清清楚楚性质形容词:好、坏、大、美丽、英明、宽广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5、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语法特点: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基数词:一、二、百、千、亿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概数词: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6、量词(单位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词类一、词类的划分(一)划分词类的目的 1.什么是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2.划分词类的目的意义划分词类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二)划分词类的标准1.词的形态特征(构词特征和构形特征)2.词的组合能力3.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三)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情况1.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二、实词(一)名词1.名词的定义: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
2.名词的小类(1)表示人或具体事物的名词如:雷锋同志作家老师学生(表人)水山马飞机车辆道德(表物)(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抽象名词)如: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苦头(3)表示时间的名词(时间名词)如:秋天明年早晨现在过去(表时间)(4)表示方位的名词(方位名词)如:上下前后以上以下上面左右(表示方位)(5)表示处所的名词(处所名词)如:中国亚洲远处里屋(表处所) 3.名词的语法特点(1)名词前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来修饰限制。
(2)一般不受副词(如“不”、“很”)修饰,两种情况可以构成“副+名”结构:对举或连说的格式中;表示变化发展的句子。
(3)常做主语、宾语、定语,时间名词还可以做状语。
(4)一般不能重叠。
(二)动词1.动词的定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2.动词的小类(1)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如:走坐听批评宣传学习(动作行为)(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如:在发生存在有演变死亡(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爱恨怕想念打算希望(心理活动)(4)能愿动词如;能能够会可以愿意应当(助动词)(5)趋向动词如;上下进出来去上来(趋向动词)(6)判断动词:是 3.动词的语法特点(1)能受副词修饰,在前可以加副词“不”,但除心理动词、助动词外不能受程度副词(如“很”)修饰,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很羡慕、”。
考点名称:词性•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词性分类: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