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word版,26页)
- 格式:doc
- 大小:107.75 KB
- 文档页数:20
请按下暂停键,在本子上动手算一算吧?
算一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师分析:
第一组,左边的算式是连乘计算计算时,我们可以按照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计算,也可以同时约分计算,最后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右边的运算是含有小括号,计算时我们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算小括号,外面的计算结果也要化成最简分数。
第二组,左边的算式是连加混合运算,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右边的算式含有小括号,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师:右面运用了运算律,右面的计算比左面的计算要容易些,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师:同学们学习了刚才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呢?我来考考你,做几道习题来检测一下吧!
出示题目:
1.计算(课本26页第五题)
(课本26页第六题)
2.一本故事书有140页,奇思已经看了这本书的4/7,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课本26页第四题)请按下暂停键,在本子上动手写一写吧?
3.公园的园丁新种植了480盆花,其中杜鹃花占1/6,月季花占2/3。
新种植的这两种花共有多少盆?
分数混合运算(二)
在本课前,学生已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运算,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能较灵活利用运。
XXX小学教学设计(高效课堂模式)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
具体表现如下: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复式统计图,并从图中尽可能获取更多信息。
4.学生在从事专题性的活动时,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4~26页。
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二)。
是在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新内容。
为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
教材目标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会计算。
难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出示“第十届动物车展”情境图,从情境图中,找出有关信息及问题,并估一估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2.理解题意,用图来表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解决问题。
①统计图,让学生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二天增加的是第一天的1 5。
②用线段图来表示第二天和第一天成交的汽车辆数之间的关系。
4.把握算法之间的联系。
[分析]算一算第二天到底成交了多少辆汽车,用图表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解法1: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辆数:50×15=10(辆)第二天的辆数:50+10=60(辆)综合算式:50+50×15=60(辆)解法2: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1+15=65第二天的辆数:50×65=60(辆)综合算式:50×(1+15)=60(辆)三、巩固练习教材第25页“试一试”练习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预习分数混合运算(三)。
板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二)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有甲、乙两列火车,乙车的速度比甲车速度慢20%。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精选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15分)1.已知一个比的后项与比值互为倒数,则前项是( )。
2.边长是10 m 的正方形中放置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3.一件上衣原价300元,现在6折销售,降价( )元钱。
4.3∶5的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上( )。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3∶2∶5,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 )度、( )度、( )度。
这是一个( )三角形。
6.圆的半径是2厘米,如果半径增加到5厘米,那么圆的面积增加了( ) 平 方厘米,周长增加了( )厘米。
7.一段电线,长52米,截去51后,再接上4米,结果比原来电线长( )米。
8.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3/4,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9.把一根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10.圆的周长12.56厘米,直径是______厘米,半径是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11.( )确定圆的大小,( )确定圆的位置。
12.在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内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有( )平方厘米。
13.某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那么,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
二、判断题(5分)1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 ) 15.最简整数比的前项与后项最大公因数是1。
( )16.六一班有50人,今天两人请假,今天这个班的出勤率就是96%。
( )17.如果a 是b 的72,那么b 与a 的比是7:2。
( ) 18.6比5多20%,5比6少61。
( )19.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比甲数少15%。
( ) 20.圆的半径和直径都相等。
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材第24~26页)1.结合具体情境,会画图表示“增加几分之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意义。
2.会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体会整数中的乘法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感受借助运算律进行运算的合理性和简捷性。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难点:找准单位“1”的量。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车展吗?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参加动物车展,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生:我从图中知道了这是第十届动物车展,第一天的成交量是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
师:观察得很细心,叙述得很完整,不错。
继续努力!【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并获取图中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
】1.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师:“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这是什么意思?生:增加了15,是把第一天的成交量看作单位“1”,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15。
师: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呢?你能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交流展示学生画图结果,对于画图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结合刚才画的图分析,你能自己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可以先求出第二天增加了多少辆,列式计算为50×15=10(辆);再计算第二天的成交量,列式计算为50+10=60(辆)。
列成综合算式计算为50+50×15=60(辆)。
•“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是把第一天的成交量看作单位“1”,第二天的成交量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1+15=65,再计算第二天的成交量,列式计算为50×65=60(辆)。
列成综合算式计算为50×(1+15)=60(辆)。
第4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二)(2)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及第26页“练一练”第4、5、7、8、9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对比体会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能够掌握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借助运算律进行运算的合理性和简洁性,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对比体会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能够掌握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想一想它们相等吗?为什么?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1)25×98 98×25(2)27××8 27×(×8)(3)71×3229×32 (7129)×32师:运算律在运算中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那么这些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是否也适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分数乘法的应用。
出示问题:六(1)班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和同桌交流。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学生共有40人,女生占总数的,男生有多少人? (2)然后借用图形推导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和同桌画图,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1:这道题目中单位“1”是全班总人数40人。
生2:女生占全班总人数的,可以先求出女生的人数,用40×=16(人), 再用总人数减女生的人数就得男生的人数。
列成综合算式是40-40×。
生3:我是先求出男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15分)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7.68m ,它的面积是( )。
2.圆的周长和半径的最简整数比是( )。
3.在一个边长20cm 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剩下的边角料是( )cm ²。
4.张爷爷今年承包了一片荒山植树造林,共植树5000棵,只有4棵没有活,这批树的成活率是( )。
5.( )÷8=15:( )=43=( )%=( )(填小数) 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是一个( )三角形,最小的内角是( )度。
7.40比50少( )% 50比40多( )%。
8.六年级(1)班某天的出勤率是98%,全班共50人,这个班当天缺勤( )人。
二、判断题(5分)9.成活率就是活了的树苗数与共栽树苗数的比的比值。
( ) 10.8:15比的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30。
( ) 1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比值不变。
( )12.如图r ,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是πr 。
( )13.今年花生的产量比去年减少了三成,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30%。
( )三、选择题(5分)14.甲、乙两数的比是3∶2,若乙数是60,甲数是( )。
A 、48B 、90C 、40D 、2415.A+B+C=60,A :B :C=1:2:3,则A 、B 、C 分别是( )。
A 10\20\30 B 20\30\40 C 30\20\10 D 20\10\3016.某集团去年的销售额是11亿元,今年预计增长15%,今年销售额将达到( )。
A. 9.35亿元 B. 1.65亿元 C. 12.65亿元 17.下面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图形是( ) A 、等腰梯形 B 、圆形 C 、长方形 D 、平行四边形18.一种儿童自行车的原价是154元,现在降价 ,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列式为( )。
2019年北师大版精品数学资料教学设计科目:六数执教教师:学科教学进度表学科课程标准与要求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复式统计图,并从图中尽可能多次获取信息。
4.学生在从事专题性的活动时,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5、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6、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7、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科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分数的混合运算”;2、第四单元“百分数”;3、第六单元“比的认识”;4、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二)图形与几何: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第六单元“图形的变换”。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数据处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包括两个板块。
板块一:回顾与交流
这一板块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每个方面分别设有“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两个栏目,其中“独立思考”主要是结合一下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对本学期各领域的主要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进一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启发”意在引导学生将自己整理复习的成果和收获与同伴交流,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1、数与代数
“独立思考”包括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方面的内容。
“数的认识”:围绕“百分数”和“比”设计了问题1~3,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和比的意义。
“数的运算”:围绕“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百分数的应用”和“比”等单元的内容,设计了2个问题。
“相互启发”从分数和比两个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借助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2、图形与几何
“独立思考”包括“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两个方面的内容。
“图形的认识”:围绕“圆”“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了4个问题;“测量”:围绕“圆”这个单元设计了一个问题。
“相互启发”侧重呈现圆的特征、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意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3、统计与概率
“独立思考”围绕“数据处理”设计了3个问题。
“相互启发”侧重读统计图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意在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板块二:练习
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编排相应的巩固练习题,其中包括基础题、变式题和知识综合应用的问题,目的是在练习过程
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的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加单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尝试提出新问题。
3、回顾学习过程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讨论和交流,结合练一练,将本册书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2、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中收获自己的不足,形成实事求是和敢于质疑的态度,发展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1)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百分数的应用。
(3)比的认识及其应用。
2、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键:(1)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对性的复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复习内容,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3)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的练习。
(4)注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有效帮助。
(5)帮助学生再次经历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形成过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课时划分:共6个午(机动1个午)
1、数与代数.......................................2个午
2、空间与图形.....................................2个午
3、统计...........................................1个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