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 第1章 尺寸精度及孔轴结合的互换性4
- 格式:ppt
- 大小:305.50 KB
- 文档页数:22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尺寸精度及孔轴结合的互换性1.已知基准孔与下列三轴相配,试计算配合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及配合公差,画出公差带图,并指明它们各属于哪类配合。
(1)(2)(3)解:(1) X=D-d=ES-ei=-(-=0.041mmX= D- d=EI-es=0-(-=0.007mmT==0.034mm故属于间隙配合,公差带图略。
(2) X=D-d=ES-ei=-=0.005mmY= D-d=EI-es=0-=-0.028mmT==0.033mm故属于过渡配合,公差带图略。
(3) Y=D- d= EI-es =0-=-0.048mmY= D-d=ES-ei =-=-0.014mmT==0.034mm故属于过盈配合,公差带图略。
2.已知孔轴配合的基本尺寸为mm,配合公差为=0.041mm,=+0.066mm,孔公差为=0.025mm,轴下偏差ei=-0.041mm,试求孔轴的极限偏差,画出公差带图,说明配合性质。
解:轴公差为:T= T-T=-=0.016mm因 T= es-ei 故 es=ei -T=-+=-0.025mm因 X=D-d=ES-ei即=ES+ 得ES=0.025mm因 T=ES-EI 故 EI=ES-T=-=0mm故孔为φ50 轴为φ50X= D- d=EI-es=0-(-)=0.025mm属于间隙配合,公差带图略。
3.已知两根轴,其中:d=φ5mm,=0.005mm, d=φ180mm,=0.025mm,试比较以上两根轴的加工难易程度。
解:方法一:不查表比较(1) d=φ5mm,属于3~6尺寸分段,d==故 i=+*=0.73mmd=φ180mm,属于120~180尺寸分段,d==故 i=+*=2.52mm(2) 比较a及a的大小a=T/ i=5/=a=T/ i=25/=因为 a<a,所以d的精度高,难加工。
方法二:查表比较由表1-6得,d为IT5,d为IT6所以d的精度高,难加工。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单选尺寸公差带的基本偏差代号有。
收藏A.26个B.28个C.30个D.27个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在零件图中,其轮廓表面粗糙度必须要标的指标是()。
收藏A.形状特征值B.间距特征值C.高度特征值D.任意值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的方法属于________。
收藏A.综合测量B.相对测量C.绝对测量D.主动测量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普通外螺纹的基本偏差是()收藏A.eiB.C.esD.ES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对某一尺寸进行系列测量得到一列测得值,测量精度明显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此温度误差为。
收藏A.粗大误差B.定值系统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D.随机误差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判断螺纹加工的整体精度所用的中径表示为()。
收藏A.单一中径B.中径C.平均中径D.作用中径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设某孔的基本尺寸为φ25mm,上偏差为+0.021mm,下偏差为0,其轴线直线度公差为φ0. 005 ,则其最大实体实效尺寸=_____。
收藏A.25.016mmB.24.095mmC.25.005mmD.25.026mm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检验轴用量规,其_________。
(已知量规制造公差T=2μm,位置要素Z= 2.8μm)收藏A.止规最大极限尺寸为φ17.966mm 。
B.止规磨损极限尺寸为φ17.968mm。
C.通规上偏差为-0.0178mm。
D.通规上偏差为-0.016mm。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关于验收极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收藏A.对于非配合尺寸,应采用完全内缩的验收极限。
B.对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或公差等级高的尺寸,应采用内缩的验收极限。
C.对于工艺能力指数大于1的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应采用完全内缩的验收极限。
D.对于一般公差的尺寸,应采用完全内缩的验收极限。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某滚动轴承配合,如图样上标注为Ф60k6,则省略的是。
收藏A.轴承外圈公差带代号B.Ф60H7C.轴承型号D.轴承座孔公差带代号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齿轮公差等级分为()。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背景及介绍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精度设计原理和质量控制方法,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精度设计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精度设计和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和工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能够进行质量管理和改进。
教学设计本教程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1.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概述;2.精度测量与精度设计;3.统计质量控制;4.在线质量控制;5.七种常用工具;6.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
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大致如下: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概述介绍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的起源和发展,讲述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为后续章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精度测量与精度设计介绍精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精度测量器和其使用方法。
特别是针对公差和尺寸要求的测量,让学生掌握正确、可靠的测量方法,为产品设计奠定基础。
统计质量控制讲述控制图原理和应用方法,并对控制图进行实例分析。
通过统计学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质量控制的核心就是把过程变得可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在线质量控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在线质量控制。
讲述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光学、激光、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前沿技术和设备使用方法。
七种常用工具介绍控制图、直方图、散点图、关系图、流程图、帕累托图、因果图等工具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根源,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品质量改进。
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介绍精益生产哲学和其实践方法,教授质量管理的实用技能,如药厂质量管理制度、全面质量管理(TQM)等。
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管理思想、提高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第一章基本概念(绪论)1.互换性的含义:三层(1)配前按一定要求制造;(2)装配时不需挑选,不需修配或调整可进行装配;(3)装配后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
(或书P1)2.互换性、标准化及测量技术之间的关系: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或前提。
技术测量是实现互换性的保证;标准化是技术测量的依据。
3.互换性可以分为几何要素互换和功能互换,本课程讨论尺寸、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研究的是几何要素互换。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互换性标准,其次是几何量的测量。
4.优先数系:GB/T321-1980《优先数和优先数系》规定了R5、R10、R20、R40四个基本系列和R80补充系列,在实际工作中应优先采用优先数,使参数的选择一开始就纳入标准化的轨道。
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一、量块的精度:按制造精度分为5分级,按鉴定精度分为6等。
按级使用是将标称值作为工作尺寸,按等使用是将鉴定值(即量块的实际尺寸)作为工作尺寸。
二、系统误差的处理:对于已知的定值系统误差,采用修正的方法。
三、随机误差的处理:单次测量结果=测得值(可以是计量器具的测量极限误差);为测量极限误差,误差在此区间的概率0.9973。
多次测量结果= 多次测量的结果精度高四、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y=f(x1,x2)五、随机误差特性、测量方法、测量范围、示值范围、阿贝误差第三章尺寸精度设计(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例:查表确定配合φ35H7/n6的孔、轴极限偏差值,画出公差带图,求出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说明该配合的基准制及配合性质。
解:基本尺寸φ35,IT7=25μm,IT6=16μm轴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ei=+17μmEI=0μm,ES=EI+IT7=25μm,es=ei+IT6=33μm此配合是基孔制,属过渡配合Xmax=ES-ei=0.008mm,Ymax=EI-es=-0.033mm三、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的定义代号28种排列规律特殊情况:H (h) JS (js) J (j)同名配合:两个配合必须满足:(1)一个为基孔制,另一个为基轴制;(2)非基准件的基本偏差代号相同;(3)孔、轴工艺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