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746.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案学业水平测试要求: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了解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3、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4、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影响5、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及其代表作6、探讨启蒙运动的重要影响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 ——文艺复兴(公元14—17世纪) ——启蒙运动(公元17、18世纪)起源复兴成熟考点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1、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a、背景:希腊工商业发展——物质基础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和推动平民地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b、智者运动最主要的代表是谁?有何主张?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与以前的哲学家的研究相比,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含义: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⒈)人才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⒉)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最初表现。
2、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a、“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格言。
所谓“认识你自己”就是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
人之为人,在于灵魂的求善,在于智慧和理性的高扬。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认为人人都应该承认自己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改善自己的灵魂。
b、“美德即知识”涵义: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
美德和善可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
观点评析:知识与美德的关系美德与教育的关系结合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主要的哲学观点归纳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强调人的价值尊崇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课堂练习1、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学习建议】●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学过的相关内容,认识政治经济与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梳理人文主义发展线索。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这是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来的命题。
而在此前,希腊人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动听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也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
泰勒斯的命题是错误的,但是,他用自然界的水来解释世上万物,表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
◎智者学派1、背景: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2、代表主张: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程内容标准(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课程内容标准分析这一学习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迄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精神起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得人们开始有了人文自觉,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到了中世纪,神本主义统治一切,人文精神逐渐失落,但在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再度被弘扬。
近代启蒙运动则使人文主义思想有大发展,人文精神从此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一学习专题的主要内容有:1、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最初来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念,都对西方社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价值观念方面,当时的智者学派哲学家以及苏格拉底等人所阐发的观念是颇具影响力的,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的发展。
这些观念对后世具有相当大的启迪。
2.人文主义的复兴到了西方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精神。
这种情形延续了数百年,直到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运动的兴起。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大师们,发掘出古希腊的精神遗产,重新打出人本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这在薄伽丘等人的文艺作品中体现得非常鲜明;某某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等人冲破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发展起基督教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在欧洲终得以复兴。
3、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了较大发展,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以及德国思想家康德等人宣扬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之理性是衡量万物的标准,人之理性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整体感知“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共讲述了三个方面内容,即“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
实际上是一部西方古代向近代演变的思想史。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价值观对后世具有相当大的启迪作用。
文艺复兴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人文主义在欧洲终于得以复兴,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较大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明白一个主线、四个重点。
这一条主线是从智者学派到启蒙运动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精神,从产生、复兴发展到成熟的三个阶段以及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这四个重点是:一是智者学派的形成、观点、意义与苏格拉底的思想、意义;二是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实质与意义、影响;三是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实质与意义;四是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主要人物及思想、实质与意义。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预习导引】一、学业水平要求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二、本课导学(一)知识梳理1、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
代表:基本思想:(1)智者学派以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体现了希腊文化的本质。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是人为产物,因此约束是相对的。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3)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
2、苏格拉底:(1)倡导“”,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
(3)提出,作恶出于无知,而能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4)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
(二)整体建构【智慧课堂】一、重难点突破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教师点拨:(1)共同点: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学习小结新人教版必修31.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和意义(1)含义: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2)意义:①积极性: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本质。
②局限性:重视人的作用,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
2.古希腊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实质:是反映了14~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实际上,这场运动是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它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2)历史意义: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4.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1)从批判对象上看,由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扩展为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由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思想特点上看,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1.对2011年3月某日的暴风雨天气,甲说“风雨真大,有点冷。
”乙说:“风雨虽大,但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他们的说法符合谁的观点(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单元学习小结
1.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2)意义:①积极性: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本质。
②局限性:重视人的作用,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
3.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是反映了14~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实际上,这场运动是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它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2)历史意义: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4.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
(1)从批判对象上看,由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扩展为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由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思想特点上看,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1.对2011年3月某日的暴风雨天气,甲说“风雨真大,有点冷。
”乙说:“风雨虽大,但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他们的说法符合谁的观点( )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3.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
①但丁②马丁·路德③米开朗琪罗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该话从本质上( ) A.指出了基督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5.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人们思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 A.批判神权统治 B.提倡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
6.卢梭认为:“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卢梭并不否定“君权”的存在②“君权”来源于人民的“契约”③君主只是社会的一员,不能享受任何特权④卢梭倡导天赋君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
材料一
图一古希腊主神宙斯
图二苏格拉底坚定地面对死亡
材料二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被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什么特征?观察图二,分析当苏格拉底坚定地面对死亡时,支撑他的是什么精神?
(2)联系“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的贡献。
(3)“已经被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就“新生”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单元学习小结
强化训练
1.B [甲和乙的看法不一致,是因为他们的感觉不一样。
据此和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B。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
] 2.D [根据所学知识,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他主张“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中间。
孔子与题干中的“逻辑学”无关,据此排除A;墨子与题干中的“中庸之道”无关,据此排除B;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中庸之道”“逻辑学”无关,据此排除C。
] 3.A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据此把含②和⑤的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
]
4.C [根据题干中的“不靠教皇”“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可得出“信仰得救”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要求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思想禁锢的体现。
据此排除A、B、D三项,故答案是C。
]
5.D [三次运动都对神权进行了批判,都主张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但启蒙运动还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理性的设想,据此排除A、B、C三项,故答案为D。
]
6.B [卢梭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倡导天赋人权而不是天赋君权。
材料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排除含④的选项。
]
7.(1)文化特征:浓厚的神学色彩和人文精神。
支撑他的是捍卫人的理性尊严和思想自
由的精神。
(2)“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以人为衡量万物的标准,体现了人的自主意识的觉醒;苏格拉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观点,提出“认识人自己”,认为只有追求知识才能产生美德,有了理性才能产生尊严。
(3)是指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被湮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的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
文学:《神曲》《十日谈》(任选其一);艺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任选其一)。
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
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