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7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程标准】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学习重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学习难点】分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及作用。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与历史地图,认识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史料实证】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分析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文献资料与图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认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的过程。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基层治理、社会保障的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课前准备】你家属于哪个社区(或村)?社区(村委)为你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一、从希腊村社到现代社区——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概念解释1】社区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具有地域性、功能性、情感性的特征,地域性是指社区居民居住的空间范围,功能性是指社区需要具备某些特定的功能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情感性是指居民在同一空间中通过交往与互动形成的某种情感认同。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一部分,梳理西方主要国家不同阶段的基层治时期基层组织名称社会功能古希腊西欧封建社会近代英国美国法国二战后【自主探究一】材料一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
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
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材料二作为一个事实存在的政治实体,欧洲封建庄园除了在土地和经济领域方面享有诸多特权之外,封建庄园的领主还享有司法独立,即对整个庄园的农奴具有行政执法权。
第18 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标要求】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并参照导学案,梳理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和特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基本要素。
2、通过史料研习分析西方主要国家的社区治理出现原因、发展趋势及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思辨及历史解释的能力。
3、通过拓展了解中国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自身经历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
【时空定位】【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难点: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的原因【教学内容】知识点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1.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
村社实行自治,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2.西欧封建社会(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微点拨】庄园法庭即“领主法院”。
西欧封建割据时期设立于领地内的法院。
审理陪臣之间及依附农民的案件。
在法国,封建领主通常以处决死刑犯的绞刑架置于领地边境上来象征其具有的司法全权,并有“平等法院”和“臣民法院”之分。
(2)10—11世纪,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其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3)基督教会教会在西欧社会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知识拓展】自治城市形成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形成原因①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更多的行业脱离乡村的家庭副业和庄园手工业形态,集中到城市中。
②工商业的发展使商品货币关系逐渐在城市扎根,动摇了封建体系对城市的控制。
③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市民阶层,他们日益松弛或割断了对土地的依赖,实现了与土地的分离。
④中世纪西欧封建领主、教会或国王也是城市建立的推动者。
⑤宗教的因素,通过众多的教堂而各具特色,它们对城市的形象产生了重要作用。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案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理清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轨迹,认识不同历史背景下基层管理与社会保障的差异,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认识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认识其主要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西方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重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与作用。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与中国推行的进程和评价。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本课通过两个子目(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讲述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演变历程。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VS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6月24日6时30分左右,美国累计确诊2338275例,累计死亡121119例。
与前—曰6时30分数据相比,美国新增确诊病例32325例,新增死亡病例779例。
当地时间23日,在疫情通报听证会上,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美国知名流行病学家福奇(Anthony Fauci) 福奇指出,社区感染蔓延是美国新冠病例激增原因之一。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疫情期间中国的大部分社区实现封闭管理,右图是社区感染蔓延是美国新冠病例激增原因之一。
统编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教材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的第18课。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第二子目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两个子目分别介绍西方主要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基层治理,以及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引导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加深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完成必修的学习,对中外历史都有了大致了解。
学生已接触到一些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思维活跃。
但学生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具体史实不够清晰,运用唯物史观解读历史事物和现象的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1.运用时空定位,梳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脉络。
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归纳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
2.通过史料阅读及问题探究,分析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特点,认识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致性。
以此认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加深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3.通过阅读教材和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理解其巨大成就和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教学难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认识基层治理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教学过程】教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阅读教材,思考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方式的演变历程是怎样?教师: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古罗马,要追溯西方古代基层治理情况,得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学设计一、课题: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二、课型:新授课三、课程标准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四、教学目标通过名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引导学生认识民生问题,从而从中国入手,再将目光转向国外,展开新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相关史料,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应问题进行探究和列举,而后引导学生从所列举的表格中归纳总结,通过整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归纳总结、问题探究能力,另外在参与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意识到民生问题乃一个国家平稳发展的根基。
五、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本课的知识涉及世界史,而几乎90%的学生初中和高一疫情网课期间并没有学习过世界史相关的内容,因此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课文里所涉及的知识点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为此在讲授过程中重点在于以课标为依据,本着兴趣至上的原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见识,不宜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
六、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的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及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
本课共有两个子目,每一子目里涉及的知识比较繁杂,而且各子目间还属于一种并列的关系,基于此,为了便于讲解和学生的学习,特将本课两个子目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列表格的形式分不同时期对每一子目的内容进行列举,再引导学生从表格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二)难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作用八、教学用具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九、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探究法、讲授法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看这样一句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那么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它的意思吗?生:就是一个国家要以老百姓作为根本,而老百姓则以粮食为生存的首要条件。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学设计一、课题: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二、课型:新授课三、课程标准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四、教学目标通过名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引导学生认识民生问题,从而从中国入手,再将目光转向国外,展开新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相关史料,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应问题进行探究和列举,而后引导学生从所列举的表格中归纳总结,通过整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归纳总结、问题探究能力,另外在参与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意识到民生问题乃一个国家平稳发展的根基。
五、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本课的知识涉及世界史,而几乎90%的学生初中和高一疫情网课期间并没有学习过世界史相关的内容,因此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课文里所涉及的知识点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为此在讲授过程中重点在于以课标为依据,本着兴趣至上的原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见识,不宜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
六、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的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及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
本课共有两个子目,每一子目里涉及的知识比较繁杂,而且各子目间还属于一种并列的关系,基于此,为了便于讲解和学生的学习,特将本课两个子目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列表格的形式分不同时期对每一子目的内容进行列举,再引导学生从表格中进行归纳和总结。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二)难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作用八、教学用具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九、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探究法、讲授法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看这样一句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那么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它的意思吗?生:就是一个国家要以老百姓作为根本,而老百姓则以粮食为生存的首要条件。
师:对的,那这句话体现的是以什么为本的理念呢?生:以人为本。
师:非常好,我们说一个国家要繁荣富强,除了建立符合国情的制度,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外,更重要的还要注重什么问题呢?生:民生问题。
师:是的,关注民生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那我们可以将民生问题分为两大类,民众的管理和民众的生活保障,那如何对民众进行有效的管理呢,就是政府通过设置一些基层组织来管理民众,我们称之为基层治理,大家能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目前我国的基层治理有哪些呢?生:县、乡、村、镇、社区……师:对,村设村委会、社区设居委会,负责管理所管辖区域的民众各项事务。
那如何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呢,同样是政府通过建构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我们称之为社会保障,同样,大家能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都有哪些呢?生:医疗保险、低保、失业保险……师:很好,那前面我们列举的都是一些现代中国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那么老师想问大家古代中国有没有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呢?我们通过几则材料来看一下。
【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及其功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
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
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
士民公举城市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
……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集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
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一》【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及相关政策】材料一:邦之委积,以待施人;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艰阨;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
——《周礼·地官·遗人》中各级机构储蓄和备荒设计材料二: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所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尅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大明律》对救助鳏寡孤独专门的律条规定材料三: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予,则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
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一人主其计,而时出纳鄢。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仕而家居俟代者预鄢;仕而之官者罢其给。
——钱公辅《义田记》师:前面我们了解的都是些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那么接下来我们将目光投向国外,来了解一下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中国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二)讲授新课【过渡】那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概况,老师将其分为古希腊时期、中世纪、近代以及二战后四个时期,1、概况师:那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课前下发的材料以及我们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四人为一组来对不同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名称及其职能进行一个简短的讨论。
【小组活动一】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方便起见,每一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结合课本内容以及印发的相关史料,分别探讨并总结四个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组织名称及其社会功能,小组内部选举一名同学做记录,讨论时间为7分钟,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讨论结果。
[庄园]在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封建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在其领地中建立庄园,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庄园一般都采用了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土地被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种……庄园设总管,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动力支配、物资保管等,当时的庄园几乎自给自足,庄园的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所生产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城市]材料一: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而逐渐兴起,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西欧的新兴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市为满足地方市场需要而从事生产的中小城市,其经济活动的范围比较有限,这种城市数量最多;第二种是主要生产和经营某种专业产品的城市,而且产品主要供出口,其经济活动的辐射力较大;第三种是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业城市……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规模不大,人口在2千以下的小城镇数量最大……当时的市民成分也比较复杂,出手工业者和商人外,还有大封建主、高级教士和为数相当多的下层贫民;此外,城市还带有原始粗陋的面貌,城区面积不大,街道狭窄,房屋拥挤,卫生条件恶劣。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材料二:为了对付封建主的侵扰,保护辛苦学得的手艺免遭逃亡农奴的竞争,捍卫同行业者的共同利益,也为了垄断本行业生产和经营,避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城市手工业者按行业组成特殊的团体——行会……行会的发展有利于不同行业之间社会分工的扩大,有利于劳动技能的传承、生产经验的积累和产品质量的改善,从而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为了确保商业贸易的独占权和其他权益,城市商人也联合起来组建自己的团体——商人公会,简称商会,商会在规范城市商品交易、防止无序的恶性竞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师:那接下来请小组派代表填写这个表格:师:那关于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概况我们基本梳理出来了,大家能够根据这个表格归纳总结出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都具有哪些特点吗?生:有自治权……师:对,非常好,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首先在于强调自治,即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其次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师:那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同样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概况,分为两个时期,即二战前和二战后,现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以及手中所印发的材料分组讨论。
【小组活动二】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方便起见,每一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结合课本内容以及印发的相关史料,分别探讨并总结两个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小组内部选举一名同学做记录,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讨论结果。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1945-1948年,政府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规定发给新生婴儿补助金和儿童教育补助金,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者、孕妇、失业者发给补助金,对寡妇和老年人予以养老金和丧葬补助金,当时,按规定领取上述补助金的投保人数达2 300多万人。
在社会服务方面,政府提高了中学毕业年龄,对满11岁的儿童实施免费中等教育,并享受补助或免费午餐;增加了大学奖学金,并营造公寓住宅,以期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瑞典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以“福利国家”为特征的社会改革在北欧五国内各具特色,其中瑞典最具代表性。
1946年,瑞典议会通过基本退休金法案,规定凡67岁(后改为65岁)以上公民均可按月领取退休金,数额为退休前15个最高收入年份平均数的60%……全民医保开始于1955年,内容主要有医药保证和病休津贴、婴孩、病孩家长津贴等……高等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并提供奖学金和学生贷款(无息)……此外,国家还兴办养老院、提供家庭服务等各项社会服务。
瑞典的福利国家政策比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系统完备,福利水平高,受益面广,社会效果显著,被称之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师:那么问题来了,西方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建设社会福利制度呢?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里老师对于西方国家建设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做了三点总结,即(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2)贫富差距悬殊;(3)解决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
师:那么最后请大家结合我们学习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概况以及所引发的材料,再行讨论以下社会福利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作用如何,关于任何一事件或制度的作用,我们当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小组活动三】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方便起见,每一小组以四人为单位,结合课本内容以及印发的相关史料,分别探讨并总结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小组内部选举一名同学做记录,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发言,分享本小组讨论结果。
材料一:“福利国家”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与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影响与作用。
同时,它也产生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安定、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