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的魅力
- 格式:pdf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它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
具体的说是指教学过程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实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或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丢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努力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氛围,尝试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良好的学习情景是学习活动的润滑剂和催化剂。
要组织学生带着探究的思想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地进行研探究性学习,必须要营造一种体现自主开发性、时空开放性、活动多样性、交流多向性和探究深入性的适合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实践证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或用悬念创设情景,或用音乐创设情境,或用语言描述创设情景、或用预习思考创设情境,往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探究性学习获取真知。
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姊妹篇,人物塑造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在教《孔乙己》时,将孔乙己和范进角色互换,设计了几个富有探究性的思考题;范进看了中举报贴,一时惊喜得疯了,如果孔乙己看了中举报贴他会如何?张乡绅拜见范进称是“亲切的世弟兄”,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推想孔乙己中举了他的遭遇会怎样;范进中举是悲还是喜?孔乙己悲惨的命运是不是因为没中举?这几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乐于研究、认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通过一番据理力争,学生们见仁见智,思维趋向深刻。
2014-06评价研究随着新世纪的发展,人类各方面都在不断前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社会逐渐转型为学习型,变为教育的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
知识引领时代,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
人际交往与合作是经济时代的必要桥梁,所以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等都是教师所要注重培养的方面。
教师要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要偏向某一方面而要均衡发展。
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生是新世纪的花朵,是祖国的栋梁,学校是培养他们成才的重要基地,切不可以在他们刚开始发育的土壤中就供应不足,导致他们营养不良。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提升学生自我能力的过程。
学生通读科学、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对他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及观察事物的能力等。
所以,教师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即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当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来达到这两个方面的目的。
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二、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联系实际学习就是为了运用,所以教师教学不能只注重表现而不联系实际。
首先,教师的教学准备就是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思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的教案一般都是比较繁杂的,并且不能够很好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往往是以教师的个人想法来进行。
没有作相机诱导、弹性处理的机制。
因为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当中,教案的作用不能发挥到极致。
所以在教案的设计上面一定要下工夫,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思路的引导,让学生调动起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在学习的平台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作为传授者,不能只是把死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把这源泉流向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知识是无限的,学海无涯,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
另外要讲的就是实际情况。
要把教案留有活动的空间,可以在课堂上做出调整,并与教学情况结合。
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交流,完成知识的建构和理解的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1. 学生主体性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和探究,建立起知识结构,增强记忆和理解。
2. 合作交流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协调,增强彼此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增加新知识和思维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 独立思考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不仅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也能应对日后的挑战。
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测肉眼无法直接读出的毫米尺上的读数,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思考,探索新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同时让学生通过刻画模型、模拟实验、找规律等方式,自主发现ON,境线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小学生的探究式教学中要注重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例如,在学习计算周长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生活实际问题,以此为样板,让其他小组去计算并分享答案,展开讨论,探究正确的解决方法。
浅谈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式教学优缺点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它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现对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式教学进行简单谈谈个人见解。
一、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授导型教学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者特点(学习风格、学习者年龄阶段等)、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授导型教学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二、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一)优点1.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参与主动的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完全知道学生到底已理解多少,掌握得怎么样。
使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教师放下了架子,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只有在生动活泼、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潜能才能得以发挥。
该教学方式一改往日教师的一言堂,处处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4.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敢说敢问,多疑多问,诱发创新意识(二)缺陷。
25
B
12/2016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实验小学 周海玲
浅谈探究式教学的魅力
探究是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发现知识的重要方法。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科,运用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亲历体验,并在参与过程中逐步建构知识。
教师如何把握探究式教学特点,有效借探究引领课堂?
一、素材挖掘,让探究载体释放魅力
素材是探究的载体,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大量的探究内容,但教材以高度浓缩的编排方式处理,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探究素材,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处理,找到探究的生成点,使学生对探究产生兴趣,并在参与探究中感受教材的魅力,进而积极参与探究。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面对欺负和威胁》时,如果教师以电影片段为课堂学习载体,然后结合电影说说面对欺负和威胁时如何处理,学生可能无法产生共鸣,他们容易随着电影的结束而逐渐遗忘,因为学生没有亲历探究过程。
生活中学生会遇到欺负或威胁,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与课堂结合起来是引领学生有效参与探究的关键。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设计三个探究情境,情境一:被人欺负怎么办?以某个女同学的心里话为探究切入口,通过一封信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如别人给自己起过的绰号、喊过别人的绰号等,通过此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
情境二:遇到威胁怎么办?以某个片段为导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威胁?如何处理?情境三:惨痛的教训。
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真实的案例,然后切入教材上提供的事例,并借助多媒体将案例以声像的效果展示出来,引发学生讨论。
你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的好朋友也参与了殴打和敲诈,你会怎么办?可以说,素材挖掘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重要载体,经过教师二次处理的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有效建构知识。
二、内容简练,让探究节奏释放魅力
在探究课堂,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探究时间,教师必须对探究内容进行处理,结合探究的重难点对内容进行合理删减。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果探究内容过多、过杂,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疲劳,出现走过场的形式,导致探究环节流于形式。
因此,教师要简化教学流程,实现探究内容切入准,探究过程丰满。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怎样与人相处》一课时,与人相处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如果课堂探究面面俱到,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内容都进入课堂探究范围,学生的探究将不深,而且时间不够。
如何提炼探究内容,提升探究效果?首先,
教师要在课前调查本班同学的交往情况,搜集典型案例,以供课堂探究使用。
教学时,教师从教室卫生入手,先表扬昨天的值日生,再让值日生说说感受。
接下来,教师以“谈感受”“互相赞美”“赞美他人”为课堂探究主要内容,通过学生的互动谈谈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法则,学会尝试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感受到友好相处带给身心的快乐。
“怎样与人相处”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而像以上的探究环节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切入点小,学生容易在探究活动中受到启发,在后面的课时学习中,教师再以班级的典型案例为探究点,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懂得如何与人快乐相处。
可以说,简练探究内容目的在于精准课堂教学,使探究更高效。
三、智慧生成,让探究方法释放魅力
在构建探究性的课堂模式中,探究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学生会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或者产生新的困惑,他们也会在探究过程中与同学深入交流,这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动态变化点,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理性调整探究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探究,从而实现智慧生成,释放魅力。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真正的友谊》一课,四年级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可能还是比较肤浅的,本课探究的目标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通过辨析、思考,慎重交友,获取交友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标准,逐步学会把握自己。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友观,教师要让学生围绕“真正的朋友”进行探究,通过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教师不干预探究过程;在课堂汇报时,教师让学生互相辩论,通过辩论丰富学生对友谊的理解。
如“选班干部的时候,都不投我一票,还是好朋友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动态的探究能将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出来,教师趁机结合探究过程理性调整教学思路,如让不同意见的学生通过辩论等方法提升探究质量,从而借动态过程实现智慧生成。
总之,探究式教学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供了新思路,学生会在参与探究中实现“学会”和“会学”。
想让探究过程更睿智,需要教师把握探究式教学特点,巧妙搭建平台,使互动过程更深入,从而让学生主动亲历探究,释放探究过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有效培养[J].教师,2016,(10).
[2]沈雪惠.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4,(18).
摘 要: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探究过程往往比结论更重要,纵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它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情境,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如何睿智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释探究过程魅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
关键词:探究教学;素材挖掘;内容简练;智慧生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B-0025-01教法研究 JIAOFAYANJIU ■
课程 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