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格式:docx
- 大小:44.79 KB
- 文档页数:3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012考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纲分解】1、明清进步思潮出现的社会背景2、李贽的思想主张及评价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提出了哪些进步的主张?在当时和后世分别有何积极影响?4、如何理解明清进步思想是对儒学思想的继承、批判和发展?【基础梳理】一、背景问题1:阅读教材导言和大字第一段,总结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3、思想文化:以理学为标准的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一些士人试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追求个性发展。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1、人物简介:李贽,号卓吾,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2、主要的思想主张:(1)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的权威(2)批判封建礼教,追求物质享受,主张个性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材料三: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材料四: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
问题2:阅读上述材料,你能归纳出李贽的哪些进步思想?3、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必修三知识点| 第4课宋明理学
一、兴起背景
1、危机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3、北宋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但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而形成儒学。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程朱理学程颢
程颐
朱熹世界本原:“理”是世界的本源
方法:格物致知
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王阳明(明)致良知
三、宋明理学的特点
1、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2、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四、影响
1、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2、积极:
(1)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2)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消极:
(1)用纲常礼教维系专制统治
(2)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1、经济:
(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2)统治者重农抑商、海禁
2、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2)市民工商阶层壮大
3、思想文化:
(1)程朱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2)文化专制加强
(3)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李贽
(1)明代思想家、号卓吾,代表作《焚书》《藏书》(2)主张:
①批判孔孟权威
②揭露程朱理学的虚伪
③否定“天理存在”
④男女平等
2、明末清初三代进步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