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区别睡眠肌阵挛和癫痫肌阵挛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分类相关问题解答对癫痫及癫痫综合征进行细致的分类,将有助于临床诊断、药物选择及预后判断。
虽然有很多癫痫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但是对于从事癫痫病临床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正确认识并予以诊断仍是十分必要的。
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方法较多,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认识过程,1989年的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方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应用,2010年ILAE又提出了关于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过渡性分类框架。
1.1989年ILAE对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分类将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分成四大类:部位相关性(局灶、局限性、部分性)癫痫及综合征、全面性癫痫及综合征、不能确定为局灶性还是全面性的癫痫及综合征、特殊综合征。
从病因学角度,将癫痫及癫痫综合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特发性癫痫及综合征:除了可能的遗传易感性之外,没有其他潜在病因;除了癫痫发作之外,没有结构性脑部病变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通常有年龄依赖性,例如儿童失神癫痫、青少年肌阵挛癫痫。
(2)症状性癫痫及综合征:癫痫发作是由一个或多个可辨认的结构性脑部病变引起,例如海马硬化引起的内侧颞叶癫痫、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引起的额叶癫痫。
(3)隐源性癫痫及综合征:推测病因也是症状性的,但是目前的检查手段无法明确病因,与年龄相关,但通常没有定义明确的脑电图特征及临床特征;随着高分辨率MRI的应用以及遗传病因学的发展,隐源性癫痫的数量将越来越少。
2.2010年ILAE关于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修订2010年ILAE提出了癫痫的过渡性分类框架(略)。
3.常见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类型及诊断要点(1)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BFNE)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多数在7天内)出现强直、阵挛性惊厥发作,常并发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性自动症,发作频繁、短暂;发作间期患儿一般状态良好,除家族中有类似发作史和脑电图非特异性改变之外,其他病史和检查均正常,预后良好,惊厥发作多于2~4周内消失;EEG发作间期大多正常,部分病例有全面性或局灶性异常。
探讨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误诊的原因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的误诊原因。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对其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诊断后,发现有13例儿童误诊为全面性强直性阵挛发作、特发性癫痫,6例为儿童失神癫痫、特发性癫痫,3例为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为多动症,同时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局灶性起源的阵挛性发作、热性惊厥、月经期癫痫、反射性发作各1例。
在诊断患儿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后,停止使用奥卡西平、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给予服用左乙拉西坦或(和)丙戊酸钠,其中有12例患者减少发作次数,6例患者减少发作时间,12周内有7例没有再次发作,半年内有3例无发作,1年内有2例无发作。
结论:有效掌握和理解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病的相关知识可减少误诊情况。
关键词:误诊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98【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79-02在特发性全身性癫痫中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综合征,在癫痫患者中发作肌阵挛癫痫的占有率最高可达到10%[1]。
本文作者为了研究导致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误诊原因,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对其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5岁,平均年龄16.5岁。
肌阵挛的发病年龄为0.8~18.8岁,平均病程3.6年,延迟诊断的平均时间为4年。
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均肌阵挛发作,其中有18例患者伴有强直性阵挛发作,9例伴有失神发作,其余3例为单纯肌阵挛发作。
有1例患者伴有发热。
在晨起后发作次数增多的患者有18例,睡眠剥夺后5例,疲劳后2例,生气后2例,月经前期2例,无明显诱发因素1例。
癫痫的症状有哪些癫痫的症状多发群体癫痫可见于各个年龄段。
儿童癫痫发病率较成人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癫痫发病率有所降低。
进入老年期(65岁以后)由于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增多,癫痫发病率又见上升。
疾病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递方式的不同,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以突发意识丧失和全身强直和抽搐为特征,典型的发作过程可分为强直期、阵挛期和发作后期。
一次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小于5分钟,常伴有舌咬伤、尿失禁等,并容易造成窒息等伤害。
强直-阵挛性发作可见于任何类型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中。
失神发作:典型失神表现为突然发生,动作中止,凝视,叫之不应,可有眨眼,但基本不伴有或伴有轻微的运动症状,结束也突然。
通常持续5-20秒,罕见超过1 分钟者。
主要见于儿童失神癫痫。
强直发作:表现为发作性全身或者双侧肌肉的强烈持续的收缩,肌肉僵直,使肢体和躯体固定在一定的紧张姿势,如轴性的躯体伸展背屈或者前屈。
常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但是一般不超过1分钟。
强直发作多见于有弥漫性器质性脑损害的癫痫患者,一般为病情严重的标志,主要为儿童,如Lenno某-Gastaut综合征。
肌阵挛发作:是肌肉突发快速短促的收缩,表现为类似于躯体或者肢体电击样抖动,有时可连续数次,多出现于觉醒后。
可为全身动作,也可以为局部的动作。
肌阵挛临床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肌阵挛都是癫痫发作。
既存在生理性肌阵挛,又存在病理性肌阵挛。
同时伴EEG多棘慢波综合的肌阵挛属于癫痫发作,但有时脑电图的棘慢波可能记录不到。
肌阵挛发作既可见于一些预后较好的特发性癫痫患者(如婴儿良性肌阵挛性癫痫、少年肌阵挛性癫痫),也可见于一些预后较差的、有弥漫性脑损害的癫痫综合征中(如早期肌阵挛性脑病、婴儿重症肌阵挛性癫痫、Lenno某-Gastaut综合征等)。
痉挛:指婴儿痉挛,表现为突然、短暂的躯干肌和双侧肢体的强直性屈性或者伸性收缩,多表现为发作性点头,偶有发作性后仰。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1982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研究·肌阵挛与癫痫性肌阵挛临床对比分析全妍(解放军第九六0医院淄博院区 神经内科,山东 淄博 255300)0 引言肌阵挛发生在肢体或躯干部位,发作与停止突然,肌肉痉挛持续时间短暂,发生与静止、维持姿势时,运动或其他刺激时肌阵挛加剧,多为重复而刻板,不能被主管努力而控制。
肌阵挛按病因学可分为生理性(与睡眠有关的肌阵挛)、特发性(无其他神经系统损害)、癫痫性(癫痫是重要成分)、症状性(以脑病为主)。
癫痫性肌阵挛的重要特点是伴有癫痫发作,常规脑电图可监测到相关EEG 改变。
常见疾病有皮层性肌阵挛、原发性全面性癫痫性肌阵挛、网状反射性肌阵挛等;非癫痫性肌阵挛无癫痫发作,EEG 正常,常见疾病有特发性肌阵挛、惊跳反射、软腭肌阵挛、脊髓节段性肌阵挛、心因性肌阵挛等。
1 分析1.1 肌阵挛分为正性肌阵挛和负性肌阵挛。
正性肌阵挛起源于某一块或一组肌肉的快速主动性的收缩,肌电图(EMG )示爆发性肌电活动;负性肌阵挛是指当主动肌的肌张力出现短暂的丧失而拮抗肌群随之出现代偿性的抽动,肌电图示肌电活动短暂、阵发性停止。
两者均无脑电图的改变。
1.2 癫痫性肌阵挛其神经生理特点。
肌阵挛肌电图爆发时间范围10-100 ms ;负性肌阵挛的EMG 静息期时间范围50-400 ms ;拮抗肌群的同步EMG 爆发或静息期;常规表面EEG 或爆发-锁时的EEG 平均技术监测到相关EEG 变化按其类型举例:①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时,EEG 表现为全导不规则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短暂爆发;②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时,EEG 表现为不规则无节律的棘-慢复合波(肌阵挛)突然转为高波幅慢活动(失张力),由于其发作时间短暂,临床很难确定突然的跌倒发作中是否有肌阵挛的成分,准确诊断还有赖于同步体表肌电图的记录;③婴儿早期肌阵挛性脑病:EEG 表现为爆发-抑制或类似高度失律图形,微小的肌阵挛抽动与异常放电可没有明确的相关性;④LGS 肌阵挛发作时,EEG 表现为广泛同步多棘慢波,其后常有一个大的电位正相偏转,并继以2-3秒的广泛性电压下降;5)、青少年肌阵挛发作时,EEG 表现为3.5-5 HZ (有时2.5-3 HZ )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暴发,肌阵挛的强度与多棘-慢复合波的数量、振幅有关,睡醒后及思睡时多见,入睡后减少,常常有光敏反应。
痉挛名词解释痉挛是一种病理性的肌肉强直和无法控制的不自主收缩,通常是由神经系统的异常引起的。
痉挛可以发生在任何肌肉或肌肉组群上,表现为突发的肌肉收缩、僵直和疼痛。
它可能是急性的或慢性的,可以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
痉挛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神经传导抑制、肌肉疲劳、药物副作用、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疾病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痉挛类型及其解释:1. 阵发性面痉挛:面部痉挛是一种短暂的肌肉收缩,通常出现在脸颊、嘴唇和眼睛周围。
这种痉挛可能是由面神经的异常兴奋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脑部结构的异常或压力导致的。
2. 夜间腿部痉挛:夜间腿部痉挛,又称为夜间腿症状或休息性腿部痉挛,是一种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的肌肉痉挛。
这种痉挛通常出现在小腿肌肉中,可能导致疼痛和不适感,使人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3. 癫痫性痉挛:癫痫性痉挛是癫痫发作的一种表现形式,特点是突然的肌肉收缩和强烈的抽搐。
这种痉挛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可能涉及一侧或全身多个肌肉。
4. 强直性痉挛:强直性痉挛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表现为肌肉无法松弛和放松,导致持久的肌肉僵直。
这种痉挛可能影响全身或特定部位,如颈部、躯干或四肢。
治疗痉挛的方法取决于痉挛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一般而言,治疗痉挛可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行为疗法。
例如,抗痉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传导,减轻痉挛的发作。
物理疗法如按摩、拉伸和热敷可以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
而行为疗法如深呼吸、放松练习和减轻压力可以帮助减少痉挛的频率和强度。
总之,痉挛是一种不受控制的肌肉收缩,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了解痉挛的类型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痉挛的不适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儿童睡眠障碍【病因】儿童睡眠不足大多是由于相关症状如躯体疾病、饥饿、口渴或过饱、养育方式不当、睡眠习惯不良、精神因素和环境等因素的存在和影响而使得夜间睡眠多次中断,儿童被迫多次醒来而缩短了睡眠总时间,少数儿童是因进睡困难或环境因素干扰而无法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另外,有人认为经常俯卧位姿势睡觉和枕头过高也是儿童睡眠障碍的引发因素,各年龄段儿童中发病率也在5.0%~12.8%之间。
其次也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及恒牙萌出和乳牙脱落有关。
值得注重的是鼾症在各年龄段的发病率均不低,2岁为4.6%,3岁为6.4%,4~10岁平均为7.8%。
目前对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其中: 1.身体因素:(1).儿童患扁桃体炎的次数:小儿多次患扁桃体炎,会造成扁桃体的慢性增生和肥大,部分堵塞呼吸道,睡眠时口咽部肌肉松弛,又进一步加重了呼吸道阻塞,二者共同作用使呼吸时气流不畅; (2).夜间喘息发作的次数,小儿夜间多次喘息发作,常提示有喘息性疾病的存在; (3)研究结果提示一种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有关的发育性疾病,由于大脑发育延迟而扰乱了正常的睡眠节律,因而出现夜枰梦多睡惊等症状.虽然对大脑发育延迟无根本解决方法,但对引起它发病的危险因素如心理因抚育不当等,则值得注重. 2.外界因素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1).父母有睡眠障碍史(如打鼾、梦呓、夜间磨牙)。
(2).根据调查,处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如父母经常争吵、闹矛盾或离异家庭中,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偏高;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如父母教育子女简单粗暴,严厉约束;父母之间教育方式不一致其中一方过分袒护等都会使孩子精神焦虑、内心矛盾、无所适从,最终心理失衡,成为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症状】 1.按照年龄不同临床症状不同: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在不同年龄发生的睡眠障碍不尽相同。
表现出睡眠障碍与不同年龄和发育阶段有着密切联系。
(1).在婴儿期,睡眠障碍主要是很难建立稳定的睡眠规律,表现为进睡和持续睡眠困难,形成行为失眠症。
龙源期刊网 孩子睡觉手脚抖动是抽搐吗作者:吴照来源:《家庭医学》2016年第01期3岁的东东一直以来晚上都是和妈妈同睡,不愿睡自己的小床铺。
近几天晚上,妈妈观察到东东睡觉时手或脚有时会突然抖动几下或胳膊腿弹跳一下,有时候仅仅是手指或脚趾的轻微抖动,连续几天均是如此。
白天东东和平时一样,聪明活泼,没什么异样。
妈妈心里有些忐忑,难道宝宝手脚抖动是抽搐?是别人说的“羊癫疯”?带着焦虑和疑问,妈妈带东东来到了医院看医生,医生仔细询问了一些情况后告诉妈妈,东东睡觉时手脚抖动应该是睡眠肌阵挛,让妈妈不必过分担心,并建议让东东做一个视频脑电图检查。
肌阵挛是肌肉简单、快速的不自主运动,累及的范围可为局灶性、全身性或多灶性,对称或不对称,反复节律性或孤立性出现,自发或诱发出现。
肌阵挛仅是一种临床症状,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而睡眠肌阵挛就是一种生理性的睡眠期运动,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
正常小儿睡眠中,特别是刚入睡不久时,有时见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如手指、手臂、脚或脚趾等突然抽动,没有固定规律,每个人抽动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不影响睡眠,脑电图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睡眠肌阵挛无需抗癫痫治疗。
癫痫患儿也可有这种睡眠肌阵挛,有的家长在孩子被确诊为癫痫后,往往把很多生理现象或非癫痫发作现象也与癫痫联系上,睡眠肌阵挛就是家长常与癫痫相联系的现象之一,认为是孩子癫痫未完全控制住的表现,或癫痫又复发了。
肌阵挛发作是儿童及青少年期较为常见的癫痫发作形式。
这种发作常在清晨醒来后不久发作较多。
发作时表现为身体某个部位突然、快速、有力地抽动,主要由于这些部位肌肉突然收缩所引起。
依不同部位的抽动,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点头、弯腰或后仰,也可表现整个身体突然后倾或倒向一侧,也有的并不倒地,仅表现为“激灵”一下。
当发作摔倒时,两手不会去扶地,一般发作前没有先兆,有的因突然低头,以致前额或下颌部常常碰伤。
如果四肢肌肉突然收缩,常表现为肢体突然抖动,手中的东西也会摔出。
癫痫病发,或出现这4个症状,千万别粗心大意在临床上,癫痫患者使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并且,可以控制病情的患者占所有患者总人数的约百分之七十左右,治愈后的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
许多人在不知道癫痫基本症状的情况下,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因此,初步了解癫痫的一些症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临床上,癫痫常见症状一般有以下几个:一、肌阵挛这种症状是癫痫的代表性症状,其特征是突然意识丧失和全身强直和抽搐。
这种症状类似于身体或肢体的抖动,有时连续几次,醒来后会更多。
肌阵挛在临床上很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肌阵挛都是癫痫发作。
生理性肌阵挛和病理性肌阵挛都是存在的,一般肌阵挛性发作可见于一些预后较好的患者(如婴幼儿肌阵挛性癫痫和良性肌阵挛性癫痫),它的持续时间通常少于五分钟。
但是,这种症状再发生时,极易造成患者受伤。
癫痫患者在痉挛期经常伴有舌头咬伤、尿失禁等情况,极容易引起窒息等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肌阵挛发作可见于任何类型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
二、惊厥这种症状一般发生前不会有任何明显征兆,是一种一种典型的突发性症状。
它主要表现为人体突然停止运动,凝视,大声急促呼叫等症状。
这种症状它通常只会持续5-20秒,极少有超过一分钟的情况存在。
三、肌肉僵硬这种症状的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以及身体在某一紧张位置上突然固定。
它通常只会持续十几秒到几十秒,但持续时间通常也和惊厥一样不会超过1分钟。
这种情况需要患者家属对患者时时注意,防止患者在发病时无人照看,造成严重后果。
四、张力的突然丧失这是指是由于双侧或全身肌肉张力的突然丧失,导致无法保持原来的姿势、突然摔倒的现象。
这种症状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持续数秒至10秒以上,无明显的意识障碍。
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原因大多是大脑的异常放电,癫痫发病时的具体表现为发作性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及精神障碍。
一旦发病,就要多加注意,才能及时确诊病情发展情况,及早治疗,以免延误疾病的治疗。
2001年癫痫国际分类:癫痫发作和癫痫患者诊断建议方案一、癫痫发作类型和诱发反射性发作的刺激因素(一)自限性发作类型1、全身性发作强直一阵挛发作阵挛发作(有、无强直成份)典型失神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失神发作强直发作痉挛(婴儿痉挛)肌阵挛发作眼睑肌阵挛(伴或不伴失神)肌阵挛失张力发作负性肌阵挛失张力发作全身性癫痫综合征中的反射性发作2、局灶性发作局灶性感觉性发作表现为基本感觉症状表现为体验性感觉症状局灶性运动性发作表现为单纯阵挛性运动症状表现为不对称强直性运动发作表现为典型的(颞叶)自动症表现为过度运动自动症表现为局灶性负性肌阵挛表现为抑制性运动发作痴笑发作偏侧阵挛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局灶性癫痫综合征中的反射性发作(二)持续性发作类型1、全身性癫痫持续状态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强直性癫痫持续状态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2、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kojewnikow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性先兆边缘叶癫痫持续状态伴有轻偏瘫的偏侧抽搐状态(三)反射性发作的诱发刺激因素1、视觉刺激:闪光(如可能说明颜色)图形其它视觉刺激2、思考;3、音乐;4、进食;5、操作;6、躯体感觉;、本体感觉;8、阅读;9、热水;10、惊吓。
二、癫痫综合征分类举例(一)局灶性癫痫1、特发性婴儿和儿童局灶性癫痫(1)良性非家族性婴儿发作(2)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3)良性早发性儿童枕叶癫痫(panayiotopoulos型)(4)迟发性儿童枕叶癫痫(Gastaut型)2、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局灶性癫痫(1)良性家族性新生儿发作(2)良性家族性婴儿发作(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4)家族性颞叶癫痫(5)不同病灶的家族性局灶性癫痫(尚待明确)3、症状性(或可能为症状性的)局灶性癫痫(1)边缘叶癫痫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根据特定病因确定的颞叶内侧癫痫根据部位和病因确定的其它类型癫痫(2)新皮层癫痫Rasmussen综合征(慢性进行性儿童局限性癫痫持续状态) 偏侧抽搐—偏瘫综合征(HHS)根据部位和病因确定的其它类型癫痫婴幼儿游走性部分性发作(二)特发性全身性癫痫1、良性婴儿肌阵挛癫痫2、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的癫痫3、儿童失神癫痫4、肌阵挛失神癫痫5、不同表型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痫(1)青少年失神癫痫(2)青少年肌阵挛癫痫(3)仅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6、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三)反射性癫痫1、特发性光敏性枕叶癫痫2、其它视觉敏感性癫痫3、原发性阅读性癫痫4、惊吓性癫痫(四)癫痫性脑病1、早发性肌阵挛脑病2、大田原综合征3、West综合征4、Dravet综合征(婴儿重度肌阵挛癫痫)5、非进行性脑病中的肌阵挛持续状态6、Lennox-Gastaut综合征7、LKS(获得性癫痫性失语)8、慢波睡眠中持续棘慢波癫痫(五)进行性肌阵挛癫痫(见具体的疾病)(六)可不诊断为癫痫的癫痫发作1、良性新生儿发作2、热性发作3、反射性发作4、酒精戒断性发作5、药物或其它化学物质诱发的发作6、外伤后即刻或早期发作7、单次发作或单次簇性发作8、极少发生的重复性发作。
睡眠肌阵挛多久会自愈
一、概述
在临床上,像肌阵挛这样的疾病,还是较为常见的,而该病还可以分为睡眠性以及肌肉性的病症,不同的疾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
大多数的患者,而该病不仅会发生在成年人群中,也有部分婴幼儿也可以患有该病。
所以,在发病之后及时进行相关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以免使健康带来伤害。
那到底睡眠肌阵挛多久会自愈呢?
二、步骤/方法:
1、在临床上睡眠肌阵挛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睡眠运动的现象,病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
但新生儿期的睡眠肌阵挛有些特点容易被误认为癫痫发作,称为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一般不用担心。
2、该病发生发生主要是指患者在睡觉的时候身体不自觉的抽搐的迹象,发病原因可以见于白天过于劳累,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所以人体的大脑处于紧张状态,那么便会在睡觉的时候突发抽搐。
3、该病一般不需要治疗,患者只需要适当的进行调理,病症都是可以治愈的。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放松心态,避免劳累,适当补充些碳酸钙D3片,多吃些排骨汤,虾米等食物,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
三、注意事项:
建议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疼痛时,应该尽快到正规的医疗机
构接受检查,直到确认病症后在对症进行治疗,避免擅自服用药物,以免对病症恢复造成影响。
肌阵挛需要怎么检查
一、概述
肌阵挛在西方被称为west综合症,发病人群主要是婴幼儿,故属于小儿癫痫一类。
此病发病时间很早,集中于孩子出生后几天至30个月左右。
发病症状与癔症类似,如全身短暂性抽搐,颈部、背部以及四肢弯曲、蜷缩或展开,并伴有点头的情况发生。
此病多会对婴幼儿的智力和身体造成严重破坏。
其一般出现在孩子入睡或醒来时,大脑此刻正处于朦胧状态,与癔症相似。
二、步骤/方法:
1、小儿肌阵挛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疾病,一旦患上,想要完全治愈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好。
例如时刻保持孩子的卫生,做好保健工作,防止孩子遭受病菌侵袭,预防感冒等。
2、可根据肌阵挛发病特点来进行检查,判断孩子是否患上此病。
其特点如下:一是发作时间短暂,几秒到十秒不等;二是一般是全身性抽搐,与发癔症类似;三是发作频率较高。
出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检查外,还可去到医院进行脑电波测试。
3、之所以该病很难进行治疗,主要是因为发病人群具有特殊性。
婴幼儿尚处于发育阶段,其体制等各方面都不允许进行手术,而药物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治标不治本,且药物都具有毒性,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三、注意事项:
孩子患病,最痛苦的莫过于家长了。
但做家长的也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孩子的病没好,自己的身体也垮了,要知道,家长是孩子的最后一道保障。
教你区别睡眠肌阵挛和癫痫肌阵挛
睡眠肌阵挛和癫痫肌阵挛的区别?癫痫在临床上依据不同的方面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在临床上就有一种为睡眠肌阵挛癫痫。
也许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种癫痫。
我们就先请癫痫病权威专家为我们大家讲解一下吧。
睡眠肌阵挛和癫痫挛的区别?
睡眠肌阵挛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
它是生理性的睡眠期活动,可发病任何年龄段的人。
但是睡眠型肌阵挛和癫痫还是有区别的。
真正的癫痫性肌阵挛发作在新生儿期少见,特别是肢体末端为主的多灶性游走性肌阵挛,主要见于早期肌阵挛脑病,其发作可出现在任何形态,多数在睡醒后易发,安抚处理不能终止发作。
良性新生儿患者的睡眠肌阵挛会随着婴儿长达,症状会逐渐消失。
上面就为癫痫肌阵挛和睡眠肌阵挛的区别,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是根本病因还是不同的,这都需要患者到正规的医院接受全面检查以后,才能最终确定病因。
因为癫痫的症状比较多,所以在很多时候,患者都有可能将自身的疾病和其他疾病相混淆,所以不要按照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去轻易做决定,一定要相信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