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25
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介绍推荐文章吊瓜不同生长时期如何种植管理热度:水稻个生育期如何进行田间管理热度:向日葵生育期怎么进行管理热度: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热度:二胎计划生育政策探讨论文热度: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有所不同,今天店铺本着让玉米更加高产的原则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期介绍玉米从出苗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
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玉米的生育时期介绍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
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玉米的种植方法(一)选用优良品种近年推广的高产饲用品种有:南校968、南校18、迪卡007,甜玉米有玉美头802、华珍,糯玉米有玉美头601等。
第三章作物的⽣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第三章作物的⽣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第⼀节作物的⽣长发育作物的⽣长是指植物细胞的增⼤与增多,是植物体或某⼀器官体积和重量增加的量变过程。
发育是指作物从营养器官阶段转到⽣殖⽣长的质变过程。
由于细胞有序地进⾏⼀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结构和机能的细胞、组织、器官。
⽣长和发育常常是交织在⼀起的。
⼀、作物的⼀⽣(⼀)作物的⽣育期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长发育所需的时间称为作物的⽣育期,以天数表⽰。
对于以收种⼦为主的作物是指从种⼦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如棉花⼀般将出苗⾄开始吐絮的天数作为⽣育期。
经常采⽤育苗移栽的作物,如⽔稻、⽢薯、烟草等,通常还将其⽣育期分为苗床(秧⽥)⽣育期和⼤⽥⽣育期。
对于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如⿇类作物、牧草、绿肥、⽢蔗、甜菜等,⽣育期是指出苗到产品适宜收获期的总天数。
(⼆)作物的⽣育时期在作物的⼀⽣中,其外部形态特征总是呈现若⼲次显著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划分为若⼲个⽣育时期。
⽬前,各种作物的⽣育时期划分⽅法尚未完全统⼀。
⼏种主要作物的⽣育时期如下:⽲⾕类出苗期,分蘖期,拨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类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粒期,成熟期棉花出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油菜出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黄、红⿇出苗期,苗期,现蕾期,开花结果期,⼯艺成熟期,种⼦成熟期⽢薯出苗期,采苗期,栽插期,还苗期,分枝期,封垄期,落黄期,收获期马铃薯出苗期,现蕾开花期,结薯期,成熟期,收获期⽢蔗萌芽期,苗期, 分蘖期,蔗茎伸长期, 成熟期对于不利⽤分蘖的作物如⽟⽶,⾼粱等,可不必列出分蘖期。
为了更详细地进⾏说明,还可将个别⽣育时期划分更细⼀些。
⽐如,开花期可细分作始花、盛花、终花三期,成熟期⼜可再分作乳熟、蜡熟、完熟三期等等。
⼆、作物的⽣长发育特性作物的⽣长和发育过程⼀⽅⾯由作物的遗传特性决定,另⼀⽅⾯⼜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
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
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
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
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作物栽培学》习题第一章绪论1.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性质、任务是什么?2.简述作物的概念。
3.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方法作物可分为哪几类?4.研究栽培作物的起源问题,实质目的是什么?5.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存在那些差异?6.三大粮食作物指什么?7.双低油菜指什么?8.提高粮食总产的途径有哪些?9.作物分类部分有关作物的记忆。
10.作物栽培的研究法有哪些?11.我国古代作物栽培种哪些传统和经验值得我们继承?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1.解释概念:生长,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发育,生育时期,生育期,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同伸关系,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最适叶面积指数,叶龄指数,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反馈2.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是什么?关系如何?3.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4.作物生长的“S”型曲线分为几个时期?生产上采取促控措施时如何运用?5.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的概念是什么?6.作物的种子与植物学上通常指的种子有何不同?7.举例比较说明单子叶与双子叶作物根、茎、叶的区别。
8.作物花器官分化有何特点?影响花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和种子果实形成的因素有哪些?9.解释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这“三性”在生产上有何意义?10.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如何?如何协调二者关系促进作物高产?11.研究作物的器官同伸关系有何实际意义?12.作物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有何依赖关系?13.如何理解“作物群体是一个生产系统”?第三章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1.解释概念: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源,库,流,食品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2.试述主要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3.简述“源、库、流”理论在作物高产栽培中的意义。
4.光合生产潜力如何估算?5.目前限制光能利用率的原因有哪些?6.通过哪些途径使实际的产量不断向产量潜力的高限迈进?7.简述玉米、大豆、棉花、薯类和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
农作物生育期及需肥规律一、小麦(一)生育期1、播种期: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由于冬季气温由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提早而成熟期推迟。
生育期自南向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小麦第1片真叶露出地表2~3cm时为出苗,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片叶伸出2cm左右的日期。
4、分蘖期:田间50%以上麦苗第1分蘖露出叶鞘2cm左右。
5、越冬期: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
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50%以上麦苗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安徽省大约为2/10。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
8、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为拔节期。
安徽省一般为3/10左右。
9、孕穗期(挑旗期):全田50%茎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并完全展开。
10、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由叶鞘中露出穗长的1/2时。
安徽省为4/20左右。
11、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丝伸长,花粉粒散出。
12、成熟期:包括乳熟期(15d左右)、蜡熟期(5~7d)和完熟期。
(二) 需肥规律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一般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氮,磷,钾的绝对量增加,而单位干物质含有量渐趋减少。
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营养元素的含有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小麦各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为给小麦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还必须了解小麦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
1、小麦从出苗经过分蘖到拔节,是苗期阶段。
适期播种的小麦从播种到出苗约5-6天,小麦在幼苗建成过程中从种子萌发、出苗到三叶期以前,生长消耗的物质主要依靠种子胚乳中贮存的养分。
从小麦第一片绿叶伸出芽鞘后,植株就由胚乳营养向独立营养过渡,根系就已经开始从土壤中吸取矿物质营养;由于苗期阶段植株生长量小,吸收养分的绝对量不大,直到麦苗起身前,体内积累的氮,磷、钾还不到小麦一生吸收总量的1/5;当第三片叶出现,小麦就彻底转向独立营养,一般由出苗到三叶期需12-15天。
农业科学中的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生长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环境条件对生长的影响以及生长调控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农作物生长过程可以分为播种、萌芽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阶段。
在播种阶段,种子经过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吸收水分开始发芽。
随后是萌芽期,农作物幼苗开始从地下冒出,生长吸收充足的阳光和养分。
生长期是农作物长势最为迅猛的时期,它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以促进植株叶片和根系的发育。
最后是成熟期,农作物的生长逐渐停止,果实或种子逐渐成熟。
二、环境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农作物生长受到许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
阳光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充足有利于养分的吸收与转化,促进农作物生长。
温度对农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每种农作物都有适宜的温度范围,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水分是农作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和酸碱度等土壤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三、农作物生长的调控农业科学中,人们通过调控环境条件、采用适宜的农艺措施和应用生长调节剂等方法来促进农作物生长。
环境调控主要包括适宜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合理控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供应,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修剪、支撑等措施来调控植株的形态和分枝情况,以达到优化生长的效果。
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外源供给或植物内部合成,影响植物内部激素的平衡,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
农业科学中的农作物生长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只有深入研究农作物生长的每个环节,了解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的作用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因此,农业科学家们将继续努力,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观察,深入研究农作物生长的各个方面,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划分通常以花芽分化为界限,之前称为营养生长,之后属于生殖生长。
实际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并无严格界限,有相当一段时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各方对营养物质有明显的竞争。
营养生长过过旺,不利于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养分的积累,产量不高。
相反,营养生长过弱,不能满足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就会出现早衰,产量跟上不去。
二、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是什么?关系如何?生长:作物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是数量变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植株形态有规律的演化。
表现是细胞分裂和增大发育:作物在一生中,其形态结构及机能的质变过程,包括作物单一器官及整个植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表现是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
在作物的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生长为作物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发育则为作物的进一步生长创造了条件。
三、作物生长的S型曲线分几个时期?生产上采取促控措施时如何运用?初始期,也叫指数增长期。
在作物生长初期,群体叶面积较小,干物质生产少,而且新长出器官还需消耗大量养分,所以生长较缓,呈指数增长。
快速增长期,也叫直线增长期。
这一时期由于植株变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积累加快,呈直线增长趋势。
缓慢停滞期,随着叶片变黄衰老,机能缓慢,以及同化产物向生殖器官转移调运,群体生长速度缓慢。
到成熟期,生长进入停滞状态,干物质积累停止。
栽培中采取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最快生长速度到来之前进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采取措施控制某一器官时,应注意对其他器官的连带影响,必将其作用效果综合考虑。
四、作物生育期与生育时期的概念是什么?生育期:作物栽培实践中,把作物种子出苗到新的种子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
生育时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总是呈现阶段性的显著变化。
玉米生育时期与生育阶段宇文皓月玉米从收获到新生子粒成熟,要经历发芽、出苗、拔节、抽穗开花、成熟等一系列阶段性变更,这一整个过程就构成了玉米的一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玉米一生有5个时期与产量密切相关,一、发芽出苗期(从种子萌动至第1片叶出土)(一)主要生育特点种子播下之后,当温度、水分、空气得到满足时,即开始萌动。
当胚根突破胚根鞘露白时,即很快长出,一般先出胚根,后出胚芽。
胚芽的最外层是一个膜状的锥形套管,叫胚芽鞘,它能呵护幼苗出土时不受土粒摩擦损伤,出苗时它像锥子一样尖端向上,再靠胚轴的向上伸长力,使得胚芽顺利地升高到地面,这是玉米比其他作物更耐深播和较易出土的原因。
胚芽鞘露出地面见光后便停止生长,随之第一片叶破鞘而出,当第一片叶伸出地面2cm时即为出苗。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影响种子发芽出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温度:幼苗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在这个温度下发芽缓慢,种子在土中时间长,易受病菌侵害而感病烂种,出现病株与缺苗。
发芽最适温度为10—12℃,最快温度为25—30℃,最高温度为44—50℃。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芽出苗速度加快,但在高温下发芽容易受阻。
水分:水分对发芽十分重要,幼苗种子吸收水分达到自身重量的45%-50%时才干发芽。
发芽出苗期要求土壤适宜含水量应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
温度与水分适宜时,收获至出苗大约需18-20d。
当遇到低温、干旱或收获过深,收获到出苗最长时间可达25-30d。
(三)栽培技术要点发芽出苗期是玉米一生的始期,此期生育好坏对后期生育及产量有直接影响。
因此要包管收获质量,让种子从落地时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为培育齐苗、全苗、壮苗打下基础。
1、精细整地精细整地是包管收获质量的重要措施,最理想的是秋整地。
秋整地的好处是土壤经过秋冬冻融交替,结构得到改善,便于接纳秋冬雨水,有利于保墒。
春整地容易失墒,土块不容易破碎,影响收获质量。
主要作物生育时期划分引言在农业生产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准确的划分和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作物生育时期的合理划分,可以更好地指导农民的种植管理和进行农业生产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主要作物生育时期的划分方法和具体内容。
方法确定作物生育时期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两种:自然生育期法和温度积温法。
自然生育期法自然生育期法是根据作物在自然环境下完成生育过程的需求,将整个生育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常用的自然生育期划分方法有:发芽期、幼苗期、抽穗期、开花期、结果期等。
温度积温法温度积温法是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来划分生育时期。
温度积温法将作物生育过程划分为冻结期、低温期、幼苗期、抽穗期、开花期、结果期等,其中以抽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为主要划分依据。
主要作物生育时期划分水稻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育时期的划分对农民的种植决策和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发芽期:从播种开始,种子吸水膨胀,胚芽逐渐生长出地面,形成幼苗。
•分蘖期:幼苗逐渐分蘖,形成一个个苗儿。
•生长期:苗儿继续生长,茎秆逐渐加粗,叶片变绿,根系发达。
•抽穗期:植株停止生长,开始抽穗,形成花序。
•开花期:花序逐渐开放,花粉散发出来进行传粉。
•结实期: 授粉后,花粉与柱头结合,开始结果。
小麦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育时期的划分也对农民的种植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发芽期:从播种开始,种子吸水膨胀,胚芽逐渐生长出地面。
•幼苗期:幼苗继续生长,形成苗叶和苗根。
•分蘖期:幼苗逐渐分蘖,形成多个麦穗。
•抽穗期:麦穗逐渐抽出,开始形成花序。
•开花期:花序逐渐开放,进行传粉。
•结实期:完成受精,麦穗开始成熟,形成麦粒。
玉米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生育时期的划分对农民的种植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发芽期:从播种开始,种子吸水膨胀,胚芽逐渐生长出地面。
•幼苗期:幼苗继续生长,形成苗叶和苗根。
•生长期:植株不断生长,茎秆逐渐加粗,叶片变绿。
•抽雄期:玉米植株开始抽出雄穗,产生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