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七 作物生育期与生育时期调查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题A、水稻一、名词解释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叶蘖同伸规律分蘖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高效叶面积拔节期抽穗有效分蘖无效分蘖无效分蘖期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粒叶比无公害栽培生理需水生态需水绿色栽培有机栽培最高茎蘖数期叶龄余数分蘖节有效叶面积晒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结实率加工品质营养品质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超高产栽培智能化栽培水稻抛秧灌溉定额水稻直播清洁生产二、知识要点1、我国水稻专家丁颖教授根据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把栽培稻系统地分为哪5个级别?2、水稻生殖生长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根据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起止关系,可将水稻划分为哪三种生育类型?各有何特点?4、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5、水稻根系的特点有哪些?6、水稻叶片分为哪三种?何为不完全叶片?完全叶片?、7、水稻的穗分化过程包括哪8个时期?8、水稻的一生分为哪几个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可分为哪两个时期?9、壮秧的标准10、水稻种子的催芽技术?11、水稻晒田的作用和技术?12、一般认为,稻体吸收N、P2O5和K2O的比例一般为多少?13、水稻的粒重是由哪两个因素决定的?14、水稻品种按其源库关系类型可分为哪三种类型?15、水稻的稻穗的特点是什么?16、水稻穗分化时期第一苞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的叶龄余数分别是多少?三、问答题:1.简述水稻的“两性一期”。
水稻的“两性一期”或称为水稻“三性”2.简述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3. 简述水稻几个关键的叶龄期?4.简述水稻旱育秧的主要技术。
5. 简述水稻的穗分化过程?6.以地膜保温育秧为例,简述秧田管理的关键环节和技术。
7.阐述水稻的几种施用氮肥技术。
8. 阐述水稻吸肥规律。
9. 简述水稻返青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结实期的生育特点?10. 阐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11.阐述水稻返青分蘖期、拔节长穗期和抽穗结实期如何进行田间管理。
12.以水稻为例,试述如何在实际生产中使其获得优质高产。
作物栽培学一、名词解释1长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长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2作物生物产量:是指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通常是指地上部的总干物质重量。
3叶面积系数:一定面积上的全部绿色叶面积与该土地面积的比值。
4水稻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水稻的感光性。
5水稻的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平衡所需的水分。
6水稻的生态需水:用于调节温度、湿度、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7再生稻:是指在前季水稻收获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出来的再生蘖,加以适当培育而成的一季水稻。
8小麦春化阶段:小麦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间成为小麦春化阶段。
9小麦阶段发育:小麦必需按顺序经历几个内在性质上不同的质变阶段,才能顺利地进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抽穗结实。
这些质变阶段发育总称为小麦阶段发育。
10玉米气生根:着生在地上茎节上的节根,又叫地上节根或支持根。
11棉零式果枝:以铃柄直接着生在主茎叶腋中的果枝。
12棉花铃重:单铃籽棉重量,以克表示。
13棉花衣分:皮棉重量占籽棉重量的百分率。
14春油菜:春季播种的油菜。
15冬油菜:秋季播种,苗期越冬,第二年夏季收获的油菜。
16板田油菜:指在前作物收获后不耕翻的板茬地上进行播种或移栽油菜的方法。
17 作物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作物器官的数量。
18 库:指作物储存有机营养物质的器官。
19 源:指作物制造或输出有机营养物质的器官。
20 流:指作物体内有机营养物质从源器官输送到库器官的过程。
21 水稻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光照范围内,高温可使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变化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水稻的感温性。
22 玉米棒三叶:指玉米雌穗着生节位及其上、其下各一个节位所着生的三片主茎叶。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
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作物生产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作物生产中常用的肥料类型?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钙肥
2. 作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是什么?
A. 氮、磷、钾
B. 氮、磷、钙
C. 氮、钾、钙
D. 磷、钾、钙
二、填空题
3. 作物生产中,________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4. 灌溉系统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5. 简述作物轮作的优点。
四、计算题
6. 如果一块农田的面积是2公顷,每公顷需要施用氮肥50千克,那么总共需要施用多少千克的氮肥?
五、论述题
7. 论述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方法。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钙肥
2. A. 氮、磷、钾
二、填空题
3. 土壤肥力
4. 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三、简答题
5. 作物轮作的优点包括: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避免土壤养分
的单一消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四、计算题
6. 2公顷× 50千克/公顷 = 100千克
五、论述题
7. 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于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和品质,减少经济损失。
基本方法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物理防治(如诱捕器、杀虫灯),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化学防
治(合理使用农药)。
棉花:一、名词解释1、优质棉:优质棉是能充分满足和适应纺织工业生产不同类型、不同品质棉织用纱所必需的质量指标,并能为纺织工业和植棉者提供最大经济效益的原棉。
2、四桃:伏前桃:指7月15日以前开花所结的棉铃,江淮流域也以7月20日作时间限。
伏桃:指7月16日(江淮流域也用7月20日)至8月15日期间开花所结的棉铃。
早秋桃:指8月16日至8月25日(江淮流域也用8月30日)期间开花所结的棉铃。
晚秋桃:指8月26日(或8月31日)至有效开花结铃终止期开花所结的棉铃。
3、成铃时空分布:棉花群体开花结铃时间长达70天(7/上-9/10)左右,以时间为主线形成的产量和品质差异规律,就是棉花单铃产量和品质的时间分布特征。
棉花不同果枝、果节位的结铃,形成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变化的规律,就是棉花产量和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4、优化成铃:优化成铃就是实现棉花集中成铃期(高能转化期)与高温富照期(最佳光热季节)的高度同步,达到优质铃强势果节的高成铃强度。
5、单铃经济系数:成熟棉铃风干状态下实收单铃皮棉或籽棉重量占单铃实收全部干物重的百分率。
6、圆锥体规律:棉花现蕾的顺序是: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以第一果节为中心,呈螺旋形由内向外,由下向上逐渐推进。
7、强(弱)势果节:强势果节的空间,结铃率和铃重高、烂铃率低的强势果节量中有84.4%座落于近主茎的1、2内围果节,外围果节仅占15.6%。
8、三同步四集中:三同步是指棉花集中成铃期与成铃最佳光热季节和肥效高峰期三者的高度同步。
集中现蕾、集中开花、集中成铃、集中吐絮简称“四集中”,这是棉花优化成铃的目标之一。
9、最佳结铃期:集中成铃期与最佳光热季节相同步的时期称之为最佳结铃期。
10、“密矮早”:大群体、小个体,多结内围铃,是增产优质棉的一个途径。
密度较高、分布均匀、植株矮化、生长整齐的高产群体。
11、“小壮高”:采取扩行降密,小群体、壮个体,增加中上部铃,更易于达到高产更高产。
农学概论_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高温逼熟:在作物生育后期,遇到较高的温度,使叶片功能期提早结束,产品器官的灌浆充实能力提早消失的现象。
2. LAI: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覆盖的叶片面积。
反映作物群体截取光能的能力。
叶面积指数大,截取的光能越多。
3.叶蘖同伸:禾谷类作物每个节都有一个分蘖芽,一般分蘖节上的蘖芽能正常萌发形成分蘖,分蘖从分蘖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
当植株进入四叶期,则从第一片真叶的叶腋处长出第一个分蘖,当植株进入n叶期,则从第n-3片真叶的叶腋处长出第n-3个分蘖,称谓叶--蘖同伸关系。
4.经济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也就是生产上所说的产量。
5.短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常变短是开花的作物称为短日照作物,如水稻大豆等。
6.复种是指同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或收获两茬或两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生育期与生育时期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
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8.“S”形生长曲线:“作物生长过程中,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最高峰以后又逐渐减慢,以致生长完全停止,形成慢—快—慢的规律。
9.马铃薯退化:马铃薯生长期间经常出现植株变矮,分枝减少,叶片皱缩,生长势衰退,块茎小,产量明显降低,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失去种植价值。
这种现象就是马铃薯退化。
10.微灌:是通过一套专门设备,将灌溉水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亚、过滤,并通过管道系统输水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或溶有化肥的水溶液以较小的流量均匀、适时、适量地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土壤表面的灌溉方法。
11.马齿型玉米:马齿形又叫马牙型。
果穗多为圆柱形,籽粒扁平呈扁长形,籽穗两侧胚乳为角质淀粉,顶部及中部为粉质淀粉。
成熟后,籽粒顶部粉质淀粉收缩,形成妈齿形。
12.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的花芽分化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有一定的要求,即在花芽开始分化之前必须满足一定的温度和日照长度的环境条件以完成对花芽分化的诱导,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
农学试题农作物生长期题农学试题:农作物生长期题一、选择题1. 农作物的生长期是指()A. 种子发芽期至丰收期B. 结实期至成熟期C. 幼苗期至抽穗期D. 萌芽期至抽穗期2. 农作物的物候期是指()A. 种子休眠期至孕穗期B. 萌芽期至结实期C. 发芽期至成熟期D. 从萌芽期到叶片开展期3. 以下哪个因素对农作物生长期有较大的影响?()A. 土壤pH值B. 光照强度C. 大气湿度D. 降水量4. 农作物的生长期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5. 农作物的幼苗期一般持续多久?()A. 1-2周B. 2-4周C. 4-6周D. 6-8周二、填空题6. 农作物的生长期根据不同作物和区域的不同,一般持续 _______ 。
7. 农作物的生长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农民需根据作物的生长期进行科学的 _______。
8. 农作物的生长期可分为苗期、抽穗期、________、收获期等阶段。
9. 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养分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农作物的_______。
10. 农作物在萌芽期主要进行根系的 _______ 和茎叶的 _______。
三、案例分析某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其中小麦的生长期持续约200天。
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小麦的生长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种子发芽期: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养分条件下开始发芽。
此阶段持续约10-14天,发芽率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成活率和产量。
2. 幼苗期:幼苗期是小麦生长的起始阶段,此时小麦的根系开始发育,茎叶逐渐生长展开。
农民需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提供充足的光照和养分,有利于幼苗的健壮生长。
幼苗期大约持续3-4周。
3. 抽穗期:抽穗期是小麦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的标志,茎部伸长,形成穗部,并开始抽出小麦的花序。
此时农民需注意适时进行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4. 结实期:小麦开始结实,穗部逐渐鼓起,颗粒逐渐充实。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作物属于短日照植物?A. 水稻B. 小麦C. 玉米D. 大豆A. 密植B. 间作C. 套作D. 轮作3. 下列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磷酸二铵C. 钾肥D. 鸡粪4. 下列哪种作物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种植?A. 棉花B. 花生C. 烟草D. 蔬菜5. 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3植物?A. 水稻B. 玉米C. 小麦D. 大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2. 土壤的pH值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3. 氮肥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磷肥能促进作物的根系生长,钾肥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4. 任何作物都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
()5. 作物的产量与土壤的肥力、水分、光照等因素无关。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作物生长的三要素是____、____和____。
2. 常见的作物轮作方式有____、____和____。
3. 作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____、____和____。
4. 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有____、____和____。
5. 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时期是____和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作物栽培学的基本任务。
2. 简述作物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3. 简述作物栽培技术的概念。
4. 简述作物栽培学的应用领域。
5. 简述作物产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适宜水稻生长的灌溉方案。
2. 制定一个小麦的施肥计划。
3. 设计一个玉米的种植密度。
4. 制定一个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5. 设计一个棉花的栽培技术方案。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作物栽培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光照等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 分析作物栽培技术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实验方案。
一、解释作物生长与发育:作物的生长指作物的体积或重量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完成的,包括作物营养体和生殖体的生长。
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所发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变过程,他的表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的形成。
发育的结果是作物形态结构的变化和作物体功能的完善。
经济产量和收获指数: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收获指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作物生理成熟和工艺成熟:生理成熟是指一个生理周期终结的时候;工艺成熟期是指最适合加工工艺要求的时期。
水稻有效分蘖和成穗率:有效分蘖指最终能抽穗并结实5粒以上的分蘖。
有效分蘖与田间最高分蘖数之比称为分蘖的成穗率。
水稻的有效穗、穗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实粒达五粒以上的穗子,一个穗子上所结的颗粒数,玉米次生根和支持根:①地下部节根——由地下部茎节上发生。
2~3期后陆续长出,一般4~6层,起主要吸收作用。
②支持根(也叫气生根)——拔节后至抽雄前在靠近地表的1~5个裸露节上发生。
吸水吸肥,固茎抗倒。
作物长势和长相:长势指作物的生长速度,长相指作物的生长姿态。
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作物从出苗到主产品收获适期所经历的总天数称为作物的生育期,通常又叫做熟期。
依据作物外观形态变化(即物候期)而划分的时期,就称为作物的生育时期。
如:禾谷类: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触杀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作物布局:触杀性除草剂:主要在药剂与杂草接触的部位起毒杀作用,不能被杂草吸收,不能在植株体内移动和传导,只能杀死触药部分的组织。
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的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一定类型或种属的植物有毒杀作用,而对其它类型或种属的植物无毒或毒性很小。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的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边际效应:也称边际贡献,作物群体的边缘地带由于辐射,通风,养分等条件较作物群体内优越而产生的一种增产效应。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思考题(粮食作物部分)第一章水稻一.基本概念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返青期: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分蘖期 :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分蘖节: 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拔节期;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齐穗:有效分蘖:分糵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糵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糵,一部分出生较晚的小分糵生长逐渐停滞到枯死,称无效分糵。
无效分蘖; 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长穗期: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
短日出穗促进率:高温出穗促进率: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蒸腾作用和无光合作用是水稻生理耗水的两大主要形式。
生态需水:水稻和生态需水主要是指用于用调节空气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最高分蘖期:灌溉定额:清洁生产:无公害栽培:指按照无公害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第一章1.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性质、任务是什么?答:对象:作物、环境及措施。
任务:实现两高一优。
性质:农业自然科学。
2.简述作物的概念⑴广义讲,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都叫作物,也就是栽培植物;⑵狭义讲,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及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3.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的方法作物可分为哪几类?五大部分、10大类别第八页答:(1)粮食作物(或食用作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芋类3类作物(2)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其他作物(主要是嗜好性作物)(3)绿肥及饲料作物(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5)再生能源作物4.作物分类部分有关作物的记忆?⑴按植物学系统分类可明确作物所属科,属,种,亚种。
如籼稻属于禾本科,水稻属水稻种、籼稻亚种。
⑵按作物生物学状况和生理生态特征分类温度:①喜温作物:玉米、水稻、棉花、大豆、甘薯、花生、谷子、高粱②喜凉作物:小麦、大麦、燕麦、油菜、豌豆、蚕豆、亚麻光周期:①长日照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甜菜、豌豆、马铃薯、草木樨、三叶草②短日照作物:谷子、糜子、水稻、玉米、高粱、大豆、棉花、麻、烟草、紫苏③中日照作物:菜豆、荠菜二氧化碳:①C3作物:小麦、水稻、棉花、大豆②C4作物:玉米、谷子、甘蔗、苋菜③CAM(景天酸代谢)作物⑶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季节:春播、夏播、秋播、冬播作物播种密度和管理情况:①密植作物(控制播种量):小麦、水稻②中耕作物(控制间苗):玉米、马铃薯、甘薯⑷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同第三题5.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存在什么差异?答:1生长迅速。
2产品器官变大。
3产量提高。
4品质改善。
5成熟一致。
6种子休眠性变弱。
7传播手段退化。
6.双低油菜指:芥酸,硫甙7.提高粮食总产的途径:单产的提高,播种面积的增加,复种指数的提高。
8.研究栽培作物的起源问题,实质目的是什么?找到更多的植物资源,建立基因库,使栽培作物更加多样性。
作物生产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作物生产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A. 光照B. 温度C. 土壤D. 空气湿度答案:D2. 作物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以下哪个因素?A. 品种改良B. 化肥使用C. 灌溉技术D. 以上都是答案:D3. 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的优点是什么?A.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B. 增加作物产量C. 提高土壤肥力D. 改善作物品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作物生产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A. 选择抗病品种B. 合理轮作C. 增加化肥使用量D. 改善田间管理答案:A、B、D2. 作物生产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A. 光照强度B. 二氧化碳浓度C. 温度D. 土壤湿度答案:A、B、C、D三、判断题1. 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固定的,不会随作物种类而变化。
答案:错误2. 作物生产中,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酸化和环境污染。
答案:正确3.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化学农药。
答案:错误四、填空题1. 作物生产中,提高作物_________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
答案:光合作用效率2. 作物生产中,_________是作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要素之一。
答案:水分3. 作物病虫害防治中,_________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有效方法。
答案:生物防治五、简答题1. 简述作物生产中合理轮作的重要性。
答案:合理轮作可以防止土壤养分的单一消耗,避免病虫害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描述作物生产中灌溉技术的作用。
答案:灌溉技术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包括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通过灌溉系统进行肥料的施用,从而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
作物生理学题库第一章种子发芽生理种子休眠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影响因素:种皮:种皮的不透水,不透气,机械约束等影响休眠抑制剂:抑制物质可以存在于种子的不同部位----种被,胚部或者胚乳中,一定浓度的抑制物影响休眠硝酸盐:有些种子经雨水淋才能萌发化学信号:烟雾中的乙烯对休眠也有影响光:光促进或抑制发芽的照射时间,不仅因作物,品种而不同,还取决于照光的强度.弱光虽然有效,但需延长照光时间温度:种子的光敏感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其他条件(如温度,氧分压,发芽床等)而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在一定温度下光照才发芽的种子,往往在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时(因种类而不同),在暗处亦能萌发种子活力的概念1977年,才在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的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种子活力的定义(Perry,1978),即“种子活力是决定种子或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的活性水平和行为的那些种子特性的综合表现。
种子表现良好的为高活力种子”。
种子发芽过程中主要激素调节作用原有激素:原有激素和赤霉素转移到糊粉层新合成激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内源激素的变化对种子萌发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以谷类种子为例,种子吸胀吸水后,首先导致胚(主要为盾片)细胞形成GA,GA扩散至糊粉层,诱导α 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等水解酶产生,使胚乳中贮藏物的降解。
其次,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胚中形成,细胞分裂素刺激细胞分裂,促进胚根胚芽的分化与生长;而生长素促进胚根胚芽的伸长,以及控制幼苗的向重性生长。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或胚乳贮藏器官与胚根.胚芽等生长器官间形成了源库关系。
贮藏器官是生长器官的营养源,其内含物质的数量及降解速度影响着库的生长。
然而,库中激素物质的形成以及库的生长速率对源中物质的降解又起着制约作用。
以大麦胚乳淀粉水解为例,GA能诱导糊粉层中α 淀粉酶的合成,淀粉酶进入胚乳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然而麦芽糖或葡萄糖等的积累,一方面降低淀粉分解的速度;另一方面还抑制α 淀粉酶在糊粉层中的合成。
项目十七作物生育期与生育时期调查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豆始花期为全田有(A )的植株开花的日期。
A.10%
B.20%
C.50%
D.80%
2.玉米棒三叶是( C )。
A.果穗叶及其上2片叶
B.果穗叶以上的3片叶
C.果穗叶及其上、下叶
D.果穗叶及其下2片叶
3.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B )。
A.缩短
B.延长
C.不变
D.长短不能确定
二、判断题
1.叶龄是植株主茎展开的叶片数。
(√)
2.作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
3.玉米大喇叭口期,常常是施肥灌水的重要时期。
(√)
4.叶龄和叶龄指数是可以准确划分生育期的重要指标。
(√)
5.玉米棒三叶被损害对玉米产量没有影响。
(×)
三、填空题
1.需要育苗的作物,其生育期包括和。
2.作物生育期的长短是由作物的和决定的。
3.在作物一生中根据其和发生的阶段性变化而划分的若干的阶段称为生育时期。
4.
5.
6.叶龄是植株主茎展开的, 叶龄指数是与之比的100倍。
7.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调查,从开始定点调查,每调查一次。
8.根据籽粒内含物的状态,小麦成熟期分为、和。
9.根据植株长相及籽粒形状,大豆成熟期分为、和。
10.玉米的生育期包括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
11.作物从出苗到成熟经历的天数称为。
12.在生产中,田间调查的生育时期一般是指。
13玉米棒三叶是指及其上、下叶。
四、名词解释
1.生育时期
2.叶龄
3.叶龄指数
4.生育期
五、简答题
1.小麦、水稻和大豆各分为哪几个生育时期?
2.在生产上调查生育期和生育时期有什么意义?
项目十七作物生育期与生育时期调查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3ACB
二、判断题
12345√×√√×
三、填空题
1.育苗期本田生长期
2.遗传性生态条件
3.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4.形态变化
内部生理变化 5.叶龄叶龄指数 6.叶片数主茎叶龄总叶数7.播种后2-3d
8.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9.黄熟期完熟期枯熟期10.大喇叭口期吐丝期成熟期11.生育期12.物候期13.果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