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精胰岛素说明书

甘精胰岛素说明书

甘精胰岛素说明书
甘精胰岛素说明书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药品名称】

药品名(中):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汉语拼音:Ganjingyidaosu Zhusheye

商品名(中):

英文名:Insulin Glargine Injection

剂型:注射剂

【主要成份】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清溶液。

【药理毒性】

药物治疗分类:治疗糖尿病药。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ATC代号:A10AE。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在中性pH 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在本品酸性pH(pH=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注入皮下组织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从而产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时间特性。胰岛素受体结合:在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的动力学方面,甘精胰岛素同人胰岛素极为相似。因此可以认为它与经由胰岛素受体而介导胰岛素的作用相同。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是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而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抑制脂肪细胞内的脂解、抑制蛋白水解和促进蛋白质合成。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等剂量的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其效价是相同的。像所有的胰岛素一样,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时程可能受体力活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健康人及1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钳夹研究表明。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比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慢,但甘精胰岛素的作用特性为平稳、无峰值、作用时间长。甘精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与其吸收率较慢有直接关系,这支持每天1次的给药方案。胰岛素以及像甘精胰岛素等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时程,在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内可能差别很大。对健康志愿者及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甘精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其低血糖的症状或对抗调节激素的反应类似。根据常规的药理学安全性研究,包括重复剂量毒性、生殖毒性、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等临床前资料均未发现对患者有特殊危害。

【药代动力学】

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浓度均表明,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其吸收远比人NPH(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慢而长,而且无峰值。因此,血清胰岛素浓度是同甘精胰岛素的药效学作用时间特性一致的。每日1次注射甘精胰岛素,在第1次注射后2-4天血清胰岛素浓度达到稳态。当静脉注射时,甘精胰岛素的半衰期和人胰岛素近似。在人体中,甘精胰岛素部分在皮下组织中降解,在β链的羧酸端,形成21A-甘氨酸胰岛素和

21A-甘氨酸-脱-30B-苏氨酸胰岛素活性代谢产物。血浆中也存在未改变的甘精胰岛素及其降解产物。在临床研究中,按年龄和性别分类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总研究人群没有任何差异。

【适应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用法用量】

本品是胰岛素类似物,具有长效作用,应在每天傍晚注射1次。OptiSet注射装置剂量调整幅度是2IU,最大的单次注射剂量为40IU。甘精胰岛素的用药剂量应因人而异。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将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一起使用。从其他胰岛素治疗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从其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改为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可能需改变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并调整其他同时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加用的普通胰岛素或快速作用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剂量和时间,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为了减少夜间和清晨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将原来采用每天注射2次NPH胰岛素的患者,改为每日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在变更治疗的第1周,其每天基础胰岛素的用量应减少20-30%。在第1周减少基础胰岛素用量期间,有些患者可能需在进食时代偿性地加用胰岛素,此后的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因有抗人胰岛素抗体而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和其他胰岛素类似物一样,改用甘精胰岛素后可能对胰岛素反应会增加。换用及开始用甘精胰岛素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代谢改变。随着代谢控制的改善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可能需进一步调整剂量方案。如果患者的体重或生活方式有改变,或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也需调整剂量(参见"注意事项")。

用法:甘精胰岛素应皮下注射给药。切勿静脉注射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长效作用与其在皮下组织内注射有关。如将平常皮下注射的药物剂量注入静脉内,可发生严重低血糖。腹部、三角肌或大腿皮下注射后,血清胰岛素或葡萄糖水平未见临床差异。在某一注射区内,每次注射的部位必须轮换。由于经验有限,以下患者群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儿童、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参见"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高于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严重的低血糖,特别是复发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长期或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有可能危及生命。许多患者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体征早于神经性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一般而言,血糖下降幅度越大和越快,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征兆和症状就越明显。

眼睛: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由于晶体肿胀及折射系数的暂时性改变,可能发生一过性视力障碍。长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然而因强化胰岛素治疗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可能暂时性恶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特别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疗者,严重的低血糖发作

2020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课件)

2020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课件)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 一、每日胰岛素用量: 1、按空腹血糖估算:(u)=[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 18为mmoil转为mg/dl的系数,100为血糖正常值(mg /dl),×100为mmol转为mg/di的系数,×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0.6是指全身体液量为6 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指2克血糖使用1u胰岛素,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至1/3量。......感谢聆听 简化公式:每日胰岛素用量(μ)=(FBS克数-0.1)×2~3×体重Kg数?例 1 FBS300mg/dl(0。3克),体重50Kg,计算结果为每日量20~30单位。?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粗略公式:空腹血糖mmol/L×1.8=日胰岛素量。空腹血糖mg/dl÷10=日胰岛素量.......感谢聆听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 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阀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u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 血糖高、病情重,0.5-0.8u/kg(公

斤); 病情轻,0.4-0。5u/kg(公斤);病情重,应激状况,不应超过1。0u/(公斤)。 4、按4次尿糖计算: 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阀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用4u胰岛素。 5、综合估算:人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再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根据上述估算,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分配. 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为2-4小时,午餐前胰岛素用量最小。如果睡前不用胰岛素(晚餐至次日晨再用),晚餐前胰岛素用量应比午餐前大。如果睡前要用胰岛素,则晚餐前胰岛素用量要减少,睡前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感谢聆听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进一步调节胰岛素用量. 1、根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应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阀正常者) 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

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

(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 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 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病情轻,;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括当天晨尿)。 2、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尤其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详见下表: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血糖值(mmol/l) mg/dl 餐前胰岛素增量其它处理 < <50 减少2--3μ 立即进餐 50--70 减少1--2μ 70--130 原剂量 130--150 加1μ 150--200 加2μ

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12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 年4 月第29 卷第4 期内科版Chin J Postgrad Med ,April 2006 ,V ol. 29 ,No. 4A ·临床论著· 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 型 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周桂兰李竞毕会明王芳 量少。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2 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 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 每日2 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40 例用口服降糖药血 糖控制不良的 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 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 , 简称预混组),每组各20 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甘精组每晚10 时注射 甘精胰岛素1 次;预混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 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 FB G) 的 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 G 小于5.6 mmol/L 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 周。观察血糖控制和 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 G 在4 周和16 周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的下降幅度明 显大于预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在16 周时也明显的 下降,甘精组的下降幅度稍优于预混组,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到达终点时预混 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甘精组 混组(甘精组3 例,15 %; 预混组9 例,45%) ,χ2 =4.285, P < 0. 05 。结论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 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 1 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 2 次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 降糖效果。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 G 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 Comparison of eff icacy and safety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between glargine quaque and mixed insulin ZHOU Gui -lan, LI Jing, BI Hui -ming, WANG Fang. Department of En2 docrinology , The People′sHospitalof WuhanUniversity,Wuhan 430060 , China

甘精胰岛素说明书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药品名称】 药品名(中):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汉语拼音:Ganjingyidaosu Zhusheye 商品名(中): 英文名:Insulin Glargine Injection 剂型:注射剂 【主要成份】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清溶液。 【药理毒性】 药物治疗分类:治疗糖尿病药。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ATC代号:A10AE。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在中性pH 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在本品酸性pH(pH=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注入皮下组织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从而产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时间特性。胰岛素受体结合:在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的动力学方面,甘精胰岛素同人胰岛素极为相似。因此可以认为它与经由胰岛素受体而介导胰岛素的作用相同。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是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而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抑制脂肪细胞内的脂解、抑制蛋白水解和促进蛋白质合成。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等剂量的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其效价是相同的。像所有的胰岛素一样,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时程可能受体力活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健康人及1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钳夹研究表明。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比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慢,但甘精胰岛素的作用特性为平稳、无峰值、作用时间长。甘精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与其吸收率较慢有直接关系,这支持每天1次的给药方案。胰岛素以及像甘精胰岛素等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时程,在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内可能差别很大。对健康志愿者及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甘精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其低血糖的症状或对抗调节激素的反应类似。根据常规的药理学安全性研究,包括重复剂量毒性、生殖毒性、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等临床前资料均未发现对患者有特殊危害。 【药代动力学】 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浓度均表明,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其吸收远比人NPH(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慢而长,而且无峰值。因此,血清胰岛素浓度是同甘精胰岛素的药效学作用时间特性一致的。每日1次注射甘精胰岛素,在第1次注射后2-4天血清胰岛素浓度达到稳态。当静脉注射时,甘精胰岛素的半衰期和人胰岛素近似。在人体中,甘精胰岛素部分在皮下组织中降解,在β链的羧酸端,形成21A-甘氨酸胰岛素和

胰岛素作用机制与受体

胰岛素作用机制与受体 文章目录*一、胰岛素作用机制与受体*二、胰岛素是不是需要打一辈子*三、胰岛素抵抗怎么治疗 胰岛素作用机制与受体1、胰岛素作用机制 胰岛素属多肽类激素,分子较大。只作用于膜受体。通过第二信使而产生生物效应。研究发现。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a亚单位及两个β亚单位组成的大分子蛋白复合物。A亚单位在胞外。含胰岛素结合部位,β亚单位为跨膜蛋白,其胞内部分含酪氨酸 蛋白激酶。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a亚基结合后迅速引起β亚基的自身磷酸化,进而激活β基上的酪氨酸货白激酶。由此导致对其他细胞内活性蛋白的连续磷酸化反应,进而产生降血糖等生物效应。 2、胰岛素的受体 胰岛素受体是一个四聚体,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两个α亚基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其上有胰岛素的结合位点;两个β亚基是跨膜蛋白,起信号转导作用。 3、胰岛素受体的作用 当胰岛素与受体的α亚基结合并改变了β亚基的构型后,酪氨酸蛋白激酶才被激活,激活后可催化两个反应∶ 3.1、使四聚体复合物中β亚基特异位点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这种过程称为自我磷酸化(autophosphorylation);

3.2、将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receptor substrate,IRSs)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十几个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磷酸化的IRSs能 够结合并激活下游效应物。 胰岛素是不是需要打一辈子这是因为,糖尿病病人要不要一辈子打胰岛素治疗,要视糖尿病的类型和病情而定。要做出判断,首先要进行胰岛功能(即血胰岛素、C肽水平)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测定、精氨酸试验,甚至家族糖尿病基因筛查等检查,以明确所患的糖尿病是什么类型的。 对于由于自身免疫破坏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的胰岛功能绝 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确实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这种类型多见 于25岁之前发病、体型消瘦、多次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年轻糖尿病患者。对于他们,由于自己的胰岛B细胞几乎完全遭到损伤,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是维持体内血糖稳定和代谢平衡的必要方法。因此,应坚持终身打胰岛素。当然,现在注射胰岛素的技术也在进步,除了皮下注射之外,还可以用胰岛素泵的方法,特别是学龄期的儿童。但是,所幸我们中国人中,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仅10%左右。 胰岛素抵抗怎么治疗针对胰岛素抗性的初步处理是运动、减

胰岛素用量计算

胰岛素用量计算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 *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 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括当天晨尿)。 2、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尤其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一、正常值 空腹血糖:3.3--6.1mmol/L(60-110mg/dl), 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7.8mmol/L(140mg/dl)。 二、初始用量 (1)初始用量估算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可迅速见效,便于调整,不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稳定后再减少注射次数或加用中、长效)。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方法一: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0.6÷1000÷2 注:-100为血糖正常值;5.6mmol/L ×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方法二:按体重计算: 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 病情轻,0.4--0.5μ/kg; 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其他方法: ●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2)分配胰岛素用量: 1.注射时间: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 2.分配方式: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①一天三次: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 分泌较多,用量宜大;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保持夜间血糖水平,故晚餐前>午餐前用量。②一天四次:加睡前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经验法:将日总剂量除以3,午餐前减2U加到早餐前,例如18U(8、4、6)或24U(10、6、8)。 例如:体重80公斤空腹血糖250mg/dl 计算得:每日胰岛素用量36u,实际用量为其1/2即18u,平均每次6u,则早餐前8u、午餐前4u、晚餐前6u。 (3)注意事项: 1.基础率的精细调节: ①在检测过程中,血糖要控制在目标血糖值的30 mg/dl (1.7mmol/L)的波动范围内。 ②在检测基础率的几天中,稳定其他的参数非常重要。 ③进食标准餐,防止脂肪食物对您的血糖有延迟影响,很难计算餐前大剂量。 ④检测基础率的时候,不要做激烈的运动,除非是每天都做的运动。 ⑤在生病或者感染期间,不要做基础率检测。 2.以下情况需要调整基础量: ①体重的显著变化:增加或下降5-10%以上 ②活动量的显著变化 ③低热量饮食(减肥):基础率减少10%-30% ④妊娠:3am 基础率减少;黎明时增加2—3倍(与3am 基础率比较) ⑤生病或感染期间:通常需要增加基础率 ⑥月经:月经前增加基础率,月经后可能减少基础率 ⑦合并其他用药:如强的松,需增加基础率

长秀霖(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长秀霖(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长秀霖 通用名称: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英文名称:Pyritinol Hydrochloride T ablets 【成份】 重组甘精胰岛素 【适应症】 糖尿病。 【用法用量】 用法:甘精胰岛素具有长效作用,每天定时皮下注射一次即可。甘精胰岛素应皮下注射给药,注射前请恢复至室温。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请遵循以下步骤:1.每次使用前特别是使用新胰岛素笔芯前,应仔细观察笔芯中液体的外观,正常应为无色澄清溶液。如果外观呈云雾状,变稠或有轻微的颜色改变或可见固体颗粒时,请不要继续使用。2.在使用新开封的笔芯前,请按照所用胰岛素笔的使用说明,小心将笔芯装入笔中。3.注射前用消毒棉球擦拭笔芯金属盖末端暴露在外的橡皮部分,并将针头装到笔上。4.注射前药液中如有气泡,请将笔尖朝上,轻敲笔的侧面使之浮到顶部。调节2U并向前推注射按钮,将气泡排出笔芯,如有必要则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有液滴出现于针头的末端,然后按所需甘精胰岛素的剂量调整笔的刻度。5.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注射部位一般应选择皮肤较松的部位,如腹壁、大腿外侧、上臂三角肌和臀肌区域,注射部位应轮换使用。6.用手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将针头刺入,按下注射按钮,并在皮下停留数秒,保证注射剂量的准确,然后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轻压注射部位数秒,但不要按摩注射部位,

避免损伤皮下组织或造成甘精胰岛素渗出。7.注射后立即取下针头,不要重复使用针头。注:勿与他人合用同一支胰岛素、笔和针头。当胰岛素笔的推杆前缘已超过最后一个刻度时不要继续使用该笔芯,请更换一只新笔芯避免注射剂量不足。用量:1.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应考虑患者的病情需要,以及患者的饮食、运动、从事的工作及伴随疾病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用药剂量应个体化,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2.甘精胰岛素可根据患者病情与短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和口服药物联合使用。具体使用方式和用法用量应遵医嘱;3.从其它胰岛素治疗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时,可能需改变甘精胰岛素的剂量,并调整其它同时使用的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普通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或口服降糖药);4.原来每天注射两次NPH胰岛素的患者,改为每天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时,在变更治疗的第一周,其每天甘精胰岛素的用量应比NPH胰岛素减少20%-30%。若血糖控制不满意,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使用剂量,以达到合理的血糖控制;5.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低血糖一般是由胰岛素剂型选择不当、用量过大或/和饮食运动不协调引起的。脂肪营养不良若不经常轮换注射部位,可能导致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或脂质增生。过敏反应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如注射部位发红、疼痛、瘙痒、荨麻疹、肿胀或炎症等。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微的、暂时的,在继续治疗过程中会消失。全身性过敏反应比较罕见,可能危及生命。眼睛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可能发生暂时性的视力障碍。因胰岛素强化治疗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可能暂时性恶 【禁忌】 低血糖。对甘精胰岛素或注射液中其它成份过敏者。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致皮疹一例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致皮疹1例 贾亮,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158300 胰岛素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应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1]。甘精胰岛素通过对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修饰生成[2],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降低,随后在皮下形成细微沉淀物,其中的多聚体持续缓慢释放,可维持24h平稳、无峰的药效。近年来,甘精胰岛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致患者过敏的情况。本文通过1例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致患者局部皮疹的病例分析,体现了临床药师充分利用药学知识发现和处理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7岁,因“发现血糖升高6年,乏力伴四肢麻木1周”入院。 现病史:患者6年余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出院后口服“盐酸 二甲双胍片0.5g bid”降糖,自诉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波动在18-20mmol/L之间。1周 前患者出现全身乏力伴四肢麻木、视物模糊,为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 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6.7mmol/L,空腹C-肽2.41ng/ml,空腹胰岛素(F,P)59.46pmol/L; 餐后2小时C肽4.3ng/ml,餐后2小时胰岛素144.8pmol/L。 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予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2u qd皮下注射,盐酸二甲双胍片0.5g tid 口服降糖治疗。应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2天后,患者诉注射部位皮肤发红、疼痛、瘙痒,临 床药师仔细查阅患者用药记录并详细询问患者后,考虑可能由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引起,与医 师沟通后停用甘精胰岛素,改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降糖治疗,并嘱更换胰岛素注射部位, 次日患者诉皮疹症状有所减轻。入院第10天,患者血糖平稳,皮疹症状好转,其他注射部 位未再发生,予以出院。出院后15天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患者诉更换降糖方案后血糖控 制尚可,皮疹部位基本痊愈,且未再复发。 2 分析与讨论 2.1患者发生胰岛素注射部位过敏的原因分析 该患者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此次入院后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降糖,入院第2 天发现胰岛素注射部位皮肤发红、疼痛、瘙痒,未见其他部位皮肤异常。临床药师首先排除 原发疾病加重及伴发疾病进展等可能因素,同时详细询问患者近两日是否有饮食情况及其他 生活习性特殊改变之后,考虑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性大。

胰岛素原C肽作用机制

胰岛素原C肽作用机制 在胰岛β细胞分泌颗粒中,胰岛素原经蛋白酶裂解,形成等摩尔由AB链组成的胰岛素和C肽,然后分泌并进入血液。C肽的种族差异很大,其中人C肽含31个氨基酸。在胰岛素原分子中C肽对胰岛素原分子的折叠、二硫键的正确配对等分子结构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血液中游离C肽的生理功能却一直不清楚。近来的研究发现,给予I型糖尿病大鼠超生理剂量的人C肽配伍胰岛素治疗,能防止血管、神经机能障碍,长期(3个月)给予胰岛素配伍C肽,可使I型糖尿病病人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和自主神经及感觉神经障碍。C肽的这些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与其刺激Na+,K+-ATPase和内源NO合成酶的活性相关。 1. C肽及其类似物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用30mmol/L葡萄糖诱导皮室肉芽组织模型(从大鼠后腿下部任一侧取下一块直径约2cm的圆形皮肤并将其边缘缝在塑料小室上,一周后用于实验)形成血管机能障碍,即血流量改变,然后给予100nmol/L浓度的C肽及其类似物,观测这些肽的活性。结果显示,大鼠C肽和人的C肽活力相似,这可能与二者之间序列的高度同源性有关;反身氨基酸顺序的C肽效果与天然C肽一致时没有活力;均由D型氨基酸构成的人C肽,在放射免疫分析中,对天然C肽识别灵敏度高达10pmol/L的多克隆抗体无法识别1nmol/L的D型C肽,但其功效仍与天然C肽一致。因此,Ido等人认为决定C肽生物活性的是氨基酸排列顺序,而非肽键的方向或手性,从而提出C肽可能不是与立体专一性受体结合起作用,而是类似于抗菌肽如cecropins,非手性地与膜脂质作用来行使其生理功能。 2. C肽及其类似物对Na+-K+-ATPase活性影响 大鼠C肽在浓度10-8-10-6mol/L,同时Na+处于不饱和浓度时,能够增强正常大鼠肾小管Na+,K+-ATPase活性。Ohtomo等人利用合成大鼠C肽及其类似物,通过研究其对正常大鼠近曲小管Na+-K+-ATPase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其活性部位。结果显示其C端是一个活性部位,其C端4肽和5肽有92%和103%的活力(相对于完整的C肽分子),而去(27-31)后的C肽则无活力。合成的人C端5肽(EGSLQ),其中两残基与鼠的C端(EV ARQ)相同,具有75%的活力。非末端的中部序列相对于完整的C肽,具有35%-80%的活力。中部的2个或3个Gly序列仅轻微刺激Na+-K+-ATPase活性,非天然的2、3、4或5个Ala序列无可测得的活力,但D-LG却有72%的活性。 3. C肽与G蛋白偶联受体 肾小管用百日咳毒素预先处理,则C肽增强肾小管Na+-K+-ATPase活性的能力被阻断,当有FK506(Ca2+-钙调蛋白依赖的磷酸酶2B)存在时,也出现这种情况。以上结果暗示C肽刺激Na+,K+-ATPase活性,可能是通过激活与对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蛋白偶联体的受体以及Ca2+依赖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通过荧光相关光谱(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copy)技术,有人研究了C肽与细胞膜的结合。在单分子检测灵敏度的情况下测定配体与膜的结合,发现了荧光标记的C肽特异地结合于几种人细胞表面(四甲基若丹明标记,通过琥珀酰亚胺酯衍生物连接),并且在低纳摩尔浓度下与细胞表面的结合就达到了饱和。Scatchard 作图分析它与肾小管细胞的结合,显示存在高亲和力,Kass>3.3×109(mol/L)-1。过量未标记的C肽可以竞争下来荧光标记的C肽,解离常数为4.5×10-4s-1。C端五肽同样可以取代膜结合的C肽,表明该片段为配体的膜结合部分。顺序打乱但氨基酸组成与天然C 肽一致以及D型C肽不能竞争膜结合的荧光标记的C肽。同样,胰岛素、IGF-I、IGF-II和

胰岛素使用剂量与调节

掌握胰岛素的注射量 1胰岛素生理分泌量 胰岛素成人每日合成量约48个单位,每小时1个单位(为基础分泌,24小时分泌24个单位),三餐每餐约8个单位。 研究发现,当成人胰腺全部切除后,每日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为48U左右。因此,从理论上讲,即使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每日胰岛素用量也只需48U左右。但是,体内外许多因素可影响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药用胰岛素不同于内生胰岛素,个体对药用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故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先用24~30U/d,每隔2~3天调整一次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良好。 2 1u胰岛素可以降低多少血糖浓度 对胰岛素敏感的人,1单位胰岛素可降低血糖2.7mmol/L。计算方法:正常情况下,1U胰岛素可降低2-3克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量是180,即可降低11.1-16.65mmol葡萄糖。除以血容量5L,即可降低血糖2.22-3.33mmol/L,取其平均值为2.7mmol/L。 胰岛素1单位可消化糖10~15克,因劳动需多吃一两(50克)主食时,需追加胰岛素5单位,也就是1单位胰岛素可降低10克主食增高的血糖。 经典的Sliding Scale换算方法: 血糖201-250mg/dl 皮下注射RI 3U 血糖251-300mg/dl 皮下注射RI 6U 血糖301-350mg/dl 皮下注射RI 8U 血糖351-400mg/dl 皮下注射RI 10U UCSF Medical Center 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促进1克糖原合成约需0.36mmol的钾。 3胰岛素初始用量的估算与调整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斤)*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 *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 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胰岛素用量的计算

如何计算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分类 随着生物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作为治疗糖尿病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基本药物——胰岛素,在历经了3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里程碑后,在21世纪初的今天进入了新的时代:从上个世纪末全球仅有的动物胰岛素和基因重组胰岛素发展到了今天包括胰岛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在内的数个品牌的十几种产品。?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半衰期为5-15分钟。在肝脏,先将胰岛素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产生游离的AB链,再在胰岛素酶作用下水解成为氨基酸而灭活。胰岛β细胞中储备胰岛素约200U,每天分泌约40U。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是5~15μU/mL。进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增加5~10倍。? ?胰岛素有几个品种? (一)按来源不同分类:动物胰岛素(动物胰岛素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疗效较差、副作用也较多,已经退出了国际胰岛素市场)、半合成人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二)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3、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 4、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5、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 达16~20小时。市场有30%短效和70%中效预混,和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两种。? 市场上常用的集中胰岛素? ?? 一、常用的短效、速效胰岛素:诺和灵R(丹麦)、优泌林R(美国)、甘舒霖R (国产)、单峰胰岛素、普通胰岛素、诺和锐、优泌乐、速秀霖等。其中诺和灵R、 优泌林R、甘舒霖R为重组人胰岛素;单峰胰岛素、普通胰岛素既有动物(猪)胰岛 素也有重组人胰岛素;诺和锐、优泌乐、速秀霖(国产)为餐时胰岛素类似物,诺和 锐是门冬胰岛素,优泌林和速秀霖为赖脯胰岛素。? ??二、常见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优泌林N、甘舒霖N、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有 动物也有重组人胰岛素);? ??三、常见长效胰岛素:长秀霖、来得时(法国)、单峰鱼精蛋白胰岛素、鱼精蛋白 锌胰岛素。前两者为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后两者既有动物胰岛素也有重组人胰岛素。? ??四、常见预混制剂:诺和灵30R、诺和灵50R、Humulin70/30、优泌乐25、诺和锐 30。前三者是短效和中效预混,优泌乐25含25%的赖脯胰岛素加75%精蛋白锌赖脯胰 岛素。诺和锐30含30%速效和70%精蛋白结合结晶门冬胰岛素。 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L(200 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L(140 mg/dl)。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 (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

胰岛素的分类和药代动力学

胰岛素种类和剂型 一.超短效(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餐前即刻注射 诺和锐门冬胰岛素注射液 优泌乐赖脯胰岛素注射液 速秀霖赖脯胰岛素注射液 餐前即刻注射皮下注射起效时间10~20分钟,最大作用时间为注射后1~3小时,作用持续3~5小时,和正规胰岛素相比,它更符合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餐前注射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 二.短效(常规)胰岛素RI(简写R)代表短效胰岛素黄色 普通胰岛素(正规胰岛素短效胰岛素胰岛素) 诺和灵R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优泌林R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重和林R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甘舒霖R 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餐前30min注射是唯一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皮下注射30分钟起效,2~4小时达峰,作用持续6~8小时。短效胰岛素由于在皮下存在一个吸收过程,不如超短效胰岛素峰型尖锐,与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有一定的差异,进餐时间提前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若延后则易发生低血糖。 三.中效胰岛素NPH(简写N)代表中效胰岛素绿色 诺和灵N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中效优泌林NPH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甘舒霖N 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重和林N 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缓慢吸收,平均1.5小时起效,4~12小时达峰,作用持续时间18~24小时,中效胰岛素常用于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中睡前给药,以控制夜间和清晨空腹血糖。 三.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动物来源)蓝色 精蛋白锌胰岛素 是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的基础上加大鱼精蛋白的比例,使吸收更缓慢,作用持续时间更长,皮下注射3~4小时起效,12~20小时达峰,作用维持24~26小时。其缺点是吸收不稳定,导致药效亦不稳定,目前已很少应用。 四. 超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注射液 来得时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长秀霖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德谷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说明书

甘精胰岛素 【药物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甘精胰岛素 英文通用名称:insulin glargine 其他名称:长秀霖、来得时、重组甘精胰岛素、Lantus、 Recombinant Insulin Glargine。 【临床应用】 用于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一种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平稳、无峰值、作用时间长等特性。在中性液中溶解度低,在酸性液(pH4)中完全溶解。皮下注射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从而产生长达24小时平稳无峰值的可预见的血药浓度。国外已公开发表的药理学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的生物效价是等同的。 2.药动学本药皮下注射后,与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相比,其吸收更缓慢而持久,且无明显峰值。按一日1次注射给药,在第1次注射后,2-4日达稳态血药浓度。部分药物代谢发生于β链的C端,可形成21A-甘氨酸胰岛素和21A-甘氨酸-脱-30β-苏氨酸胰岛素活性代谢产物。静脉注射给药,本药和人胰岛素的半衰期相似,仅数分钟。 3.遗传与生殖毒性动物研究表明,尚未观察到本药对孕妇、胚胎、胎儿发育、分娩或产后发育有直接损害作用。 【注意事项】 1.禁忌症 (1)对本药过敏者。(2)低血糖患者。 2.慎用 (1)处于应激期(如发热、情绪紊乱、疾病)的患者(国外资料)。(2)肝、肾功能损害者(国外资料)。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患者因肾功能减退,慎用,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逐渐减少。 5.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对妊娠前有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妇女,在妊娠期间应维持良好的代谢,密切监测血糖。妊娠早期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可能减少,而妊娠中、晚期通常需增多。分娩后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快速减少(有增加低血糖发作的可能)。故需监测血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 级。 6.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哺乳妇女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和膳食结构,以减少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同时仔细监测血糖的控制情况。 【不良反应】

甘精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商品名:LANTUS® 来得时® 英文名:LANTUS® Insulin GlargineInjection 汉语拼音:Gan Jing Yi Dao Su Zhu She Ye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 主要成份:甘精胰岛素 化学名称:21A-Gly-30B a-L-Arg-30Bb-L-Arg-人胰岛素 赋形剂:氯化锌,M-甲酚,甘油,盐酸,氢氧化钠,注射用水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267H404N72O78S6 分子量:6063 【性状】 甘精胰岛素为无色澄清溶液。 【药理毒理】 药物治疗分类:抗糖尿病药。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ATC代号:A10AE。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在本品酸性pH(pH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注入皮下组织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从而产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时间特性。 胰岛素受体结合:在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的动力学方面,甘精胰岛素同人胰岛素极为相似。因此可以认为它与经由胰岛素受体而介导胰岛素的作用相同。 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是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而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抑制脂肪细胞内的脂解、抑制蛋白水解和促进蛋白质合成。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等剂量的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其效价是相同的。像所有的胰岛素一样,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时程可能受体力活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健康人及1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钳夹研究表明。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比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慢,但甘精胰岛素的作用特性为平稳、无峰值、作用时间长。 研究结果如下: 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活性特征:皮下注射后时间(小时)* 测定保持血浆葡萄糖水平(每小时平均值)恒定的葡萄糖滴注量 甘精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与其吸收率较慢有直接关系,这支持每天1次的给药方案。胰岛素以及像甘精胰岛素等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时程,在不同

胰岛素运用计算方法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 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7.8mmol/L(140 mg/dl)。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 (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 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17T13:58:50.0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0期作者:杨祚胜[导读]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格列美奈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新宁阳光医院湖南邵阳 422700) 摘要: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格列美奈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26例患2型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和格列美奈片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1%,治疗总有效率为74.60%。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格列美脲片;2型糖尿病 糖尿病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1]。血糖升高的原因可有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和功能障碍。糖尿病作为一种内分泌疾病,将影响患者的全身器官,包括肾脏,血管,眼底,心脏,神经等,导致其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引发患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2]。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临床糖尿病又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2型又叫做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并不减少明显,发生糖尿病的机制主要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的抵抗,加之患者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原因,诱发血糖升高。本文通过研究我院126例2型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格列美脲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检测本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现记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26名2型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人。其中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龄52—76(67.2±2.9)岁;体重59—85(68±7.6)Kg。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56—75(68±3.6)岁;体重62—86(70±5.6)Kg。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的饮食干预和生活方式的指导,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格列美脲2mg/d(重庆刻尔制药有限公司),早餐前顿服,依据餐后血糖递增格列美脲剂量,每一周调整一次剂量最大调整剂量为4mg/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NPH)(诺和诺德公司),起始12-14U/d,根据空腹血糖调整其用药剂量2U/d,用量至16-28U/d;观察组则给予甘精胰岛素8-12U/d(甘李药业有限公司),可根据空腹血糖递增甘精胰岛素2U,每周可调整两次,用量至16-26U/d。治疗时间为12周。在治疗前,停用其他降糖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同时医务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症状,时间和次数。通过分析12周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计算其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计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血糖控制平稳且处于正常水平;有效为治疗效果尚可,患者血糖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无效为患者的血糖较治疗前没有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数=显效数+有效数。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黑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次数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次数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中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