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缺血性心脏病药效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37.51 KB
- 文档页数:10
中西药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
方法将研究对象264例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丹红注射液。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评价疗效,并连续进行病情追踪访视8周。
结果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SV、CO、LVEF等主要症状和体征方面缓解与改善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曲美他嗪和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提高疗效,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d th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ethods 264 subjects hospitali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132 cases. Traditional treatment group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the addition of trimetazidine and Danhong injection. Two groups were treatment 2 courses, and continuously track the disease visits for 8 weeks. Results The overall efficacy in observed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angina attack frequency, duration, nitroglycerin consumption, SV, CO, LVEF, and other major aspects of symptoms and signs of relief were impro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P<0.01). ConclusionTrimetazidine and Danhong injection combined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ay improve the outcome, has a good synergy.【Key words】Ischemic heart disease;Trimetazidine;Danhong injection目前,缺血性心脏病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我国主要死亡原因。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取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14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用药方案分为常规组(n=70)和干预组(n=70),所有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干预组患者采取抗心衰+曲美他嗪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干预组患者治疗后LVEF、6MWT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曲美他嗪治疗效果优良。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曲美他嗪;效果缺血性心肌病是冠心病较为特殊的类型及晚期阶段。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常伴随存在收缩功能损害,极易引起患者心力衰竭。
而当前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心力衰竭已经成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及时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减少患者死亡率是当前临床治疗该病的重点。
本院对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了曲美他嗪联合抗心衰治疗,以了解该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以下就治疗内容行回顾性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140例患者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等并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自愿配合研究患者。
排除标准:其他心肌疾病患者;其他脏器合并症患者;研究药物使用禁忌患者;采取非本次研究药物治疗患者。
按患者用药方案分为常规组(n=70)和干预组(n=70),常规组患者男38例,女32例;患者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7岁(s=8.3);干预组患者男39例,女31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7.8岁(s=8.2)。
·药物与临床·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赵兴琼(遵义市播州区中医医院,贵州 遵义 563100)0 引言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例属于冠心病,它是冠心病的特殊类型之一,近些年来,治疗此类病情的新型药物也在不断增多,而曲美他嗪则是众多治疗药物中疗效较好的一种,能有效减轻心肌损害,提高心肌耐受力[1-2]。
此次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机收取了某医院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80例患者参与实验,实验结果获得大众认可,现作出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们此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至某医院就诊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来参与我们的研究。
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实验组),每组各为40个患者,经过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行心力衰竭等级评价,我们的所有患者等级评定结果如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55-75岁,平均68.3岁;其中心功能2级者有12例,3级有15例,4有13例。
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53-73岁,平均67.8岁;其中心功能2级者有13例,3级有12例,4级有15例。
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大小和心力衰竭程度的等级等关于患者的资料都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患者作为我们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对于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在治疗上可以使用强心剂、抗凝药物等,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利尿剂。
对于观察组,我们尽可能得减少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与对照组同时间同地点使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我们还为患者每次增加口服曲美他嗪药剂30 mg,每日3次,持续进行治疗90天。
1.3 评价标准。
本实验在评价标准上分为了显著有效、一般有效和完全无效这三个方面。
显著有效是指:心力衰竭症状全部消失,供氧平衡及患者体征恢复健康状态;一般有效指:心力衰竭症状基本消失,供氧平衡及患者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状态,但还会有并发症;完全无效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供氧情况仍保持不平衡状态。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析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并作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
观察两组患者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并作临床分析。
结果对照组显效数为9例,有效数为10例,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显效数为11例,有效数为12例,总有效率为9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使心功能改善,并且耐受性良好又安全有效。
标签: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效果;临床分析缺血性心脏病(ICM)是比较严重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其致死的重要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1]。
最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研究发展,缺血性心脏病(ICM)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使心功能改善,并且耐受性良好又安全有效[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
每组均为25例患者,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20例,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年龄46~70岁,平均(58.3±1.2)岁。
1.2方法两组组患者均无急性心力衰竭,将心功能控制在相对稳定期,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应用达到靶剂量刑/最大耐受剂量ACEL/ARB和B受体阻滞剂,合理应用利尿剂、洋地黄和抗凝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曲美他嗪(商品名根克通,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534)2O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2 w。
1.3观察指标根据卫生部药政局制定(新药治疗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评定,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
曲美他嗪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8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3次/d口服,共12周。
超声心动图及核素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超声测LVEF治疗前为0.35±0.05,治疗后增至0.41±0.06(P<0.001)。
核素测LVEF治疗前为0.33±0.05,治疗后增至0.40±0.06(P<0.001)。
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辅助用药。
【关键词】曲美他嗪; 缺血性心肌病;心脏功能曲美他嗪是一种新药,能够减少心肌缺血而不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1,2]。
本研究选择确诊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82例,服用曲美他嗪,通过超声心动图及核素测定来评价曲美他嗪辅助治疗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符合WHO1979年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心功能(NYHA)Ⅲ或Ⅳ级,入选对象82例,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60~84岁,平均(72.4±8.3)岁。
排除合并下列疾病患者: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低血压(<90/60 mm Hg);③严重心律失常;④严重电解质紊乱未纠正者;⑤高动力所致心力衰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等)。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硝酸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强心剂,降脂药,抗凝药等常规治疗4周后,在原有治疗不变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嗪(商品名:万爽力,由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20 mg,3次/d,治疗12周。
1.3 检测由专人操作,采用超声心动图及核素心室功能测定两种方法观察服用曲美他嗪前及服用12周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曲美他嗪应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曲美他嗪运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使得其临床症状得以平复,且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安全性较强,临床价值相对较高。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曲美他嗪;效果引言:随着基础性疾病发生率提升,一些由基础性疾病所诱发的疾病发病率也相对上升。
心肌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从发病原理上来说,多数心肌病患者都是因心脏供血存在问题,从而使得其心功能缺损。
同时,多数心肌病患者都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出现心功能的缺失严重化,从而引起心力衰竭[2]。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该种心力衰竭实际上属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
而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对这类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其可能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产生更大的威胁,甚至导致患者生命消逝[3]。
对此,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来进行干预。
在以往的治疗中所采取的方案较为基本,无法保证患者的完全康复。
曲美他嗪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在我院的运用效果相对较好。
具体报道如。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4];(2)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临床经验98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长期严重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组织产生营养不足和萎缩造成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瘢痕、心肌纤维化以及心力衰竭的疾病[1]。
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缺血性心脏病若不得到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发展成心力衰竭,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本研究以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16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16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6例,女性64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8.6岁。
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6例,Ⅱ级64例,Ⅲ级60例,Ⅳ级20例。
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抗凝药物、洋地黄、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维持12周。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口服,20mg/次,3次/d,维持12周[2]。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RESVI),并定时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水平,电解质等,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4 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电图检查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析陈永华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一区 湖南省耒阳市 421800【摘 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16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心率、LRESV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心率、LRESVI较对照组降低的更为明显,LVEF较对照组升高的更为显著,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者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92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6)和对照组(46)。
对照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硝酸酯、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附加曲美他嗪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87%,两组比较,χ2=19.17(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在治疗后进行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曲美他嗪能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指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机理冠心病、非冠状动脉性的缺血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及动脉瓣狭窄等造成的缺血性胸痛都属于缺血性心脏病范畴。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疾病。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管壁出现粥样斑块,造成心肌供血、供氧不足或心肌坏死,从而导致心脏病[1]。
冠心病的临床症状:胸闷、胸痛、甚至猝死,同时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
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时间长,患者恢复较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着身体和心理双重压力,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各大医院的共同目标,以了解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其机理为目的,展开研究并形成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共9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6例。
观察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48岁~81岁,平均(49.5±5.2)岁。
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7岁~83岁,平均(51.5±3.2)岁。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标准[2]: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116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成56例。
对照组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
2组疗程均为6个月。
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B型尿钠肽(BNP)、6 min步行试验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在LVEDD、LVEF、6 min步行距离结果及BNP改善的程度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结论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可使心功能改善,安全有效。
【关键词】曲美他嗪;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imetaz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116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failure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7.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into 60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5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anti heart failure treatment,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rimetazidine 20 m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3 times a day. The 2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6 months. The clinical effects,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serum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6 min walking test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2 groups.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LVEDD, LVEF, 6 min walking distance and the degree of BNP improvement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ess and les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onclusion long term use of trimetazidin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can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nd is safe and effective. The[Key words]Trimetazidin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cardiac insufficiency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近年来,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治疗ICM正受到人们的关注。
急性心肌缺血应用复方曲美他嗪的防治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 只,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1 周,检测心电图正常后入选。
随机分为2 组,每组各20 只,即:曲美他嗦治疗组(T 组)及复方曲美他嗪与宽心合剂联合治疗组(A 组)。
2 组采用开胸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前术后查体表心电图,以II 导ST 段弓背向上抬高和直视下心尖部心肌组织变暗红为结扎成功的标志。
术前1 周(直至术前3h)及术后12h 开始每日各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日常量灌胃1 次,术后4 周,断头处死各组大鼠。
取心脏,称重,计算心肌肥厚指数,测定心肌胶原含量并分别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结构改变及心肌胶原增生情况。
结果:光镜HE 染色和电镜结果显示:K 组心肌及线粒体破坏比A 组严重,MASSON 染色结果:中A 组减轻比K 组明显。
结论:.复方曲美他嗪与宽心合剂能够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坏死、优化心肌代谢而起到保护心肌作用【关键词】复方,曲美他嗪,急性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类的第一大杀手。
在2005 年相关统计中,全球约有175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30%。
因此对心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成为了医疗工作的重点。
曲美他是目前抗心肌缺血代谢疗法的一种重要药物。
它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刺激葡萄糖氧化,并对缺血的心肌细胞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而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曲美他嗪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1 材料清洁级雄性健康SD(Sprague Dawley)大鼠40 只,6 周龄,体重150-180g。
曲美他嗪原料药(trimetazidine,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三维工业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左卡尼汀原料药(L-carnitine),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三维工业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氯化硝基四氮哩兰(Nitrotetrazolium blue chloride),上海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发表时间:2015-05-13T15:58:47.4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月第1期供稿作者:杨为明[导读] 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IHD)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死因。
杨为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0000)【摘要】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多样,其中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分别从病理机制及治疗药物治疗二方面阐述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疾病;病理机制;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53-02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IHD)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死因。
根据第9次修订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缺血性心脏病定义为ICD-9 中类目为410~414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冠心病。
ICD大多是由于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先天性冠脉狭窄也是IHD的一种。
1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使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1.1 病理生理机制1.1.1 炎症反应AS 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慢性炎性反应的过程[3]。
而炎症反应在冠状AS的稳定中发挥着一些重要的负面效应。
比如说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2LDL)可促进冠状动脉斑块局部的炎症反应[1],从而增加斑块的易损性,导致斑块的破裂,形成急性冠脉机能不全在AS 的早期,动脉血管壁内产生脂质沉积,动脉血管壁的细胞成分通过各种途径分泌氧化活性物质,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修饰,因此导致OX2LDL,LDL 生物活性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