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5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的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2.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1.生字颁发()挪威()遗嘱()渗透()炸药()仲裁()卓有成就()2.词语遗嘱渗透建树仲裁卓有成就(四)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不可以。
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五)品读课文1.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教学设计教案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的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2.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着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1.生字颁发()挪威()遗嘱()渗透()炸药()仲裁()卓有成就()2.词语遗嘱渗透建树仲裁卓有成就(四)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不可以。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常识及特点。
2.理解新闻的内容。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重点)2、学习新闻用语的准确性、体会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难点)教学方法:1.朗读法;2.探究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药学奖。
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你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在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新课讲授(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档案路透社(Reuters,LSE:RTR,NASDAQ:RTRSY)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
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在128个国家运行。
它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
2.背景链接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掌握生字颁发(bān)遗嘱(yí)仲裁(zhòng)2.生词注释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建树:建立(功绩)。
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巨额:数量很大的(钱财)。
3、自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电头: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21诺贝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教学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
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诺贝尔》教案学生课前准备:查找诺贝尔的资料,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课题:《诺贝尔》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合作探究。
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走入生命的殿堂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哪个同学能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课文讲了诺贝尔先发明了液体炸药,然后发明了固体炸药,最后发明了爆炸力更强的炸药。
)2.是啊!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很多很多,浓缩成文中的一句话,那就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3.你能说说“整个生命”你是怎样理解的吗?(人的一辈子,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财富,所有的一切)二、精读感悟,领悟生命的涵义生命的涵义十分丰富,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呢?打开书,默读课文的6——9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并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板块一:第6自然段生: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读: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感觉炸药很可怕,但是诺贝尔依旧做着这样的实验。
师:从哪些词语或者语句可以看出炸药的可怕的?生:“一声巨响,化为灰烬”和“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
”可以看出。
师:我们可以通过一段视频去感受炸药的可怕与恐怖(播放视频)师:哪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炸药的可怕给表现出来的。
2读: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生:我从“毫不气馁”这个词中读出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点击加点:毫不气馁)师你能说出这个词的意思吗?生:一点儿也不放弃,不退缩。
生:坚持永不放弃。
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到底。
师:你说的真好!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还有谁想读?3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爆炸后诺贝尔的父亲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培养速度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相关情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速度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难点:把握每部分的作用感悟诺贝尔的伟大胸襟
学习过程
一、导入以莫言、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图片、视频导入
二、多媒体展示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挪威遗嘱渗透炸药仲裁卓有成就
一人读后全班跟读
2、词语
三、整体感知
1、在预习基础上提问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上述这些迅速在哪一部分找出,再设问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以上都在幻灯片上展示
4、合上课文、根据幻灯片上问题填空: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相关知识
四、回顾导入结束本课
为何莫言、屠呦呦获奖会获得国人的关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第1篇】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巩固上一课所学的消息的知识,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学习理清本课这则消息的层次,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快速阅读能力,运用所学的消息知识阅读本课文章。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旁批,了解这则消息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诺贝尔奖在促进世界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2.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这则消息的结构,理解其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消息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习写作消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2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再次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他就是诺贝尔。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想知道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胸襟。
【导入新课】同学们,每当世界上重大的事件发生时,总会有消息及时报道出来。
但是,有了重大的新闻题材,不一定有好的新闻作品,优秀的新闻作品需要新闻工作者字斟句酌,今天,我们学习一则优秀的外国新闻作品《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希望在这则新闻作品中获得许多新闻写作的启发。
【作者简介】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一百多种发明,其最突出的是发明了炸药。
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有改动。
诺贝尔奖的来源诺贝尔在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的设置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五种奖项(1968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并于次年首次颁发),将基金每年的利息分为五份,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各国在上述领域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首届诺贝尔奖于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同时颁发。
【字音字形】【多音字】设计意图:识记本课生字词,特别关注其中的易错字、多音字、难写的字,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操作建议: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给红色字体注音,可以抽1名学生黑板上板书拼音,然后出示答案,若出现问题需提醒学生注意,并可对出错的字做进一步的解读,如字源、组词、造句等,便于学生真正学会该字不再犯错。
【理解词语】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巨额:数量很大的(钱财)。
建树:建立的功绩。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诺贝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起源、类别及意义。
2.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的关注和兴趣。
3.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诺贝尔奖的起源、类别及意义2.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迹及影响3.学生小组研究项目设计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诺贝尔奖的短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诺贝尔奖。
(2)提问:同学们知道诺贝尔奖的起源吗?它有哪些类别?2.诺贝尔奖的起源、类别及意义(1)讲解诺贝尔奖的起源:诺贝尔奖是为了纪念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由他的遗产设立的一个国际性奖项。
(2)介绍诺贝尔奖的类别: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
(3)讲解诺贝尔奖的意义:诺贝尔奖是国际上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它代表了人类在各个领域的最高成就。
3.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迹及影响(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了解他们的事迹及影响。
(2)小组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选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迹及影响。
4.学生小组研究项目设计(1)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课题选择:每组选择一个与诺贝尔奖相关的课题,如:某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某个领域的诺贝尔奖发展历程等。
(3)研究方法: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采访等。
(4)成果展示:每组制作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课题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2.收集有关诺贝尔奖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诺贝尔奖的了解程度。
2.学生在小组研究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及成果质量。
六、教学资源1.网络资源:诺贝尔奖官网、相关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
2.图书资源:关于诺贝尔奖的书籍、科学家传记等。
3.视频资源: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相关纪录片等。
七、教学反思1.提高学生对诺贝尔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范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堪称为新闻佳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这则消息的历史背景,把握消息的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明确《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结构内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法,领会本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难点::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与朗读法相结合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的颁发就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迄今为止,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岁月,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最著名的学术大奖,深受世界各国关注,相关行业的学者、专业人士也都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至高荣誉!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在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我们也有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你们知道是谁吗?20XX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XX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其在研究从植物青蒿中提取抗疟药青蒿素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温故而知新1.新闻定义: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
“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
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
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第【1】篇〗课文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所在单元是新闻主题的活动探究单元。
本课在结构上堪称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
从写作方法来看,选取了最普通的报道角度,正面直接报道,是标准的常规写法。
在语言方面,客观、准确、简练、平实,是标准的消息语言。
可以说是学生学习消息的最佳蓝本。
之前,通过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消息的特点、消息的六要素和消息结构的五部分等知识。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课,用之前所学方法来阅读消息、筛选信息,巩固所学;还可以学习新的知识,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探究消息的语言特点等,为下一步的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新闻的专业知识,充满着强烈地好奇心、探索欲。
本课是学生学习的第二篇消息,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新闻几个基本知识。
不过由于初学这种文体的文章,学生学起来还是缺少章法,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消息的特征,本课将从消息的基本知识入手,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消息的语言做更深层次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新闻这种体裁,并能写出简短的消息。
结合学情和生本教育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到合作探究当中去,勇敢地说、大胆地写。
教学目标: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认识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学生回答。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积累知识的习惯。
2、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和结构,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
3、感受诺贝尔奖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力,激发学生追求科学、文化进步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如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2)培养学生从新闻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图片,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莫言等,引出诺贝尔奖这一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奖项设置、评选标准等相关知识。
(2)讲解新闻的定义、特点和要素,让学生对新闻有初步的了解。
3、文本分析(1)让学生自主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新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背景和结语在这则新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闻的结构和内容。
4、语言赏析(1)引导学生分析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例如:“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中的“首次”一词的作用。
(2)让学生找出文中使用数字的地方,如“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体会数字在新闻中的作用。
5、写作训练(1)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模仿《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结构和语言,撰写一则简短的新闻。
(2)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小组互评,教师选取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包括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等。
3、感受诺贝尔奖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等领域的关注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新闻的六要素,理清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基本情况。
(2)学习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2、难点理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背景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它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多个领域,奖励那些在这些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吗?没错,它就是诺贝尔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新闻。
(二)知识讲解1、新闻的特点(1)真实性: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或夸大。
(2)及时性:新闻要迅速及时地反映最新发生的事件。
(3)准确性:新闻语言要准确无误,不能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
2、新闻的结构(1)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主体:新闻的主要部分,详细介绍新闻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4)背景:介绍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
(5)结语: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总结新闻的主要内容或发表评论。
(三)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理解。
2、思考:这则新闻报道了哪些内容?(四)整体感知1、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时间:1901 年 12 月 10 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了哪些奖项?获奖者分别是谁?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
获奖者: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瑞士的迪南和法国的帕西(和平奖)。
八年级统编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文中的生字词,如“颁发(bānfā)”“遗嘱(yízhǔ)”等。
了解消息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消息的要素。
学会从消息中筛选关键信息,提高信息提取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文本,体会消息语言简洁、准确、客观的特点。
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消息内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诺贝尔奖的相关知识,认识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杰出成就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消息的结构,明确导语、主体等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理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和意义,提取关键信息。
2.教学难点体会消息语言在表达客观事实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感受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在世界科学、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有一个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那就是诺贝尔奖。
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发都备受全球瞩目。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通过一则消息走进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二)背景介绍(5分钟)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多个奖项,旨在表彰在这些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举行颁发仪式,这一事件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开启了对全球卓越人才奖励的新纪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如“根据诺贝尔的遗嘱(yízhǔ)”,感受消息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读音、停顿等方面。
《首届诺贝尔和平奖颁发》教学设计(附教案)首届颁发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是全球最高水平的和平奖项,是为表彰那些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协作、以及为推进全人类的文化、社会、科学等各项进步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的背景、颁发流程和获奖者,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本课程将开展“首届颁发”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的由来、历史和意义。
2.研究的颁发流程以及影响和标准。
3.掌握的获奖者、以及对人类的贡献和影响。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内容1. 简介2. 的评选流程、标准及个人获奖生平介绍3. 首届颁发仪式视频欣赏4. 与会嘉宾分享及讨论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根据预设的教学场景播放纪录片:的历史和意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并向学生展示的奖项结构,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如何理解和平奖?2.你们是否以前听说过“”这个名词?3.你们想了解的哪些知识和信息?……(二)呈现环节课程呈现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的评选标准、流程和获奖者信息。
要求学生分组阅读和探究某一年的获奖人物,了解其获奖理由、颁奖时的情景以及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并邀请学生将所得到信息进行分享。
针对学生的理解和疑惑,导师也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增强学生对此话题的深刻理解。
(三)讨论环节在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可以用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1.你们了解过其他的国际奖项吗?其评选标准和流程有何不同?2.的颁发影响社会有哪些作用?3.如果你获得了,你会有何感想?五、学生评估方式1.小组课堂讨论;2.提交《获奖者个人简介》;3.发挥集体智慧,合作进行一个本地的爱心社区服务计划。
六、教学策略1. 以研究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2. 实行合作研究;3. 实行体验教学策略。
七、教学特点1. 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2. 融合了现代科技,实行了人性化的讲解模式,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体验;3. 本课程注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服务社区,培养“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
第0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新闻要素,了解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和语言特点。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3.了解伦琴等伟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重点难点】1.了解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和语言特点。
2.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走近名人2012年10月11日,我国有一位作家因“以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10月5日,我国一位女性药学家因成功从植物青蒿中提取出抗疟药物——青蒿素,这种药物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明确并出示图片:莫言和屠呦呦2.导入新课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是什么样的呢?英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消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二、揭示目标1.理清新闻要素,了解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和语言特点。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3.了解伦琴等伟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三、检查预习1.字词积累读准字音:挪威(nuó)颁发(bān) 遗嘱(zhǔ)仲裁 (zhòng) 渗透(shèn)诺贝尔(nuò)巨额(é)拨款(bō)卓有成就(zhuó)理解词义: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建树:建立的功绩或成就。
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裁定公断卓有成就: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2.知识简介诺贝尔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1866年发明安全炸药。
诺贝尔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诺贝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复习导入
1、回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他发明炸药的事)能具体说说他发明了什么炸药?(先发明了液体炸药,然后是。
)出于什么目的,他发明了炸药,又不断地改进炸药?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
2、你能不能用上为了什么他发明了炸药这样的句式概括地说说?
二、学习4—9自然段
师:发明炸药的这段历程,应该是诺贝尔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下面,请大家拿起笔来,一边仔细地读,一边轻轻地把这段艰辛的过程中令你深有感触的地方画出来,不要轻易放过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一个标点,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先读,在读中体会。
过渡:简单的语言文字背后是感人的内容,我们来交流。
预设(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你感受到什么?尤其是哪个词体会到的?
如此巨大的伤痛,我们的课本写得比较简略。
在《炸药之父——永远的诺贝尔》中有这样的描写:
弟弟埃米尔经常在实验室里协助哥哥制造硝化甘油,有时诺贝尔不在时他就代替哥哥的工作。
他为自己有个发明家的哥哥而感到骄傲,他决心将来也做个像哥哥一样的发明家。
……
好心的人们在废墟里找到了4具烧焦了的尸体,其中就有性情温和、头脑聪明、办事认真的埃米尔。
……
他回到家里,家里一片死寂。
父亲躺在床上,两眼失神地盯着天花板,母亲的哭泣声断断续续从厨房传来。
……
——节选自《炸药之父永远的诺贝尔》
想象:①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白发人送黑发人,何况是最为疼爱的小儿子,此时此刻,面对诺贝尔,白发苍苍的父母会说什么?
②面对如此风险,住在周围的居民一定会说——
③面对众人的劝解、质疑、甚至责难,他也有悲痛、也有犹豫、但冷静下来后,他想的是——(交流)
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他退缩了吗?他还是(引读)——毫不气馁。
实验室都化为灰烬了,诺贝尔放弃了吗?他还是——毫不气馁。
和炸药打交道,就是和死神打交道,诺贝尔退缩了吗?他还是——毫不气馁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指名读这句话。
(你读出了他太多的伤悲;我听出了他的毫不气馁)
预设(2):“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讨论要点:1、为什么要在船上搞实验?(实验室被炸毁了,可是他还是没有停止科学研究,他又租船做实验,体会他的“毫不气馁”)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体会到什么?“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
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
)师:这成功中包含了多少艰辛和努力!诺贝尔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失败中磨砺,一次次失败中得到升华。
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这句话。
失败、失败、再失败,他疲惫的身心经受了多少次失败?(几百次)失败了就再来,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工作了多长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引读:当1867年的秋天终于来到的时候,诺贝尔的实验成功了。
后来,他又发明了雷管,从此——学生读。
过渡:从液体炸药到固体炸药,再到雷管,此时的诺贝尔已经扬名世界,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富翁了,按理来说他也该歇歇了,可他并没有就此停止,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么一次实验。
自己放声去读一读,告诉老师,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投影打出第8、9自然段。
)
预设:没有想到的有四点:(一、还要去发明爆炸了更大的炸药,看出他永不满足,精益求精;二、“亲自”:重点抓,问学生,在你的想象中,一般人会怎么办?---让助手、别人去点。
为什么他要“亲自”点燃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他想自己亲眼观察实验结果。
他不想让别人来冒这个险。
)
三、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他还不跑,还盯着看。
一般的人,点燃后,早就躲起来了,师引读:近了!近了!——
生接读:火线已经接近炸药了!
再次引读,指名接读。
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紧张,害怕。
师:这气氛让人大气都不敢喘!谁来读?
指名读反复读“近了!”一句。
突然,“轰”一声巨响,实验结束了!大声地读出下面的语段,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
生齐读“轰!——完了!’”。
师:实验成功了,但人们都以为,诺贝尔也被炸死了!你看,这巨大的爆炸声,这滚滚的浓烟,此刻,人们的内心充满了——
师:是的,人们都以为已经失去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而出现大爆炸的结果,诺贝尔之前想到过吗?
师:那曾是血的教训啊!可为什么诺贝尔明知不可为,却偏偏还要冒这样的危险呢?他心中想得更多的是什么?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感觉到,你们已经贴近了诺贝尔的心。
(四)、还有哪儿是你没有想到的吗?交流第九自然段:没有想到他浑身鲜血,却在大声欢呼。
同学们,此刻,你一定有问题要问问诺贝尔?(学生提问,相互交流)
诺贝尔从小就立下了造福人类的志向,在以后几十年的工作中,他更是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誓言,出示他的名言:“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他做到了吗?他的理想实现了吗?学到这儿,你一定知道,他的理想之路是用什么铺成的?(用生命、鲜血、惨痛的教训)师过渡:没有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就不可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是如此,让他赢得了全人类的景仰和尊重!现在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奖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视为最高荣誉的奖项,它,只授予那些为人类做出最突出贡献的人。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
师:谁来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指名读。
师:老师这儿有诺贝尔的临终遗言,我相信,读了它,你就一定能真正弄懂诺贝尔的心!
播放录音:
师:是的,现在看来,诺贝尔奖的奖金并不算多,但它依然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因为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诺贝尔的一种精神和信念。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信念呢?
生:可以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生:是不管面对怎样的崎岖和坎坷,都能不被厄运打垮的信念!
师:很好!你还能联系我们前面的课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了不起!
生:是一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总结,板书:永不言弃
无私奉献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名字——(手指板书的课题)
师: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他就是——
生齐读:诺贝尔!
四、结尾
诺贝尔的生命结束了,但他对人类的贡献永远不会结束。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奖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奖,谁作出杰出贡献,谁就能获得这项无上荣誉。
可这位科学巨人自己呢,却认为自己不应得到任何荣誉,甚至墓碑上也没有只言片语。
但这仍然不能阻止全世界的人们每年用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他。
(出示开头图片)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记住他的杰出成就,记住他的伟大精神,记住他心底的声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板书:
诺贝尔志向高远
持之以恒
舍生忘死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