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第4课)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一)夏朝的建立1、阅读课本,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⑴时间:公元前2070年⑵建立者:禹⑶都城:阳城2、夏王朝建立的地位及意义?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地位)②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二)夏朝的传承启继承禹的位置,夏朝继位方式发生变化: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三)夏朝的统治1、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2、夏朝的国家机器有哪些?国家机器的实质是什么?⑴国家机器: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夏历”⑵实质: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考古发现的夏朝遗址—二里头遗址4、夏朝灭亡原因:夏桀暴政,失去民心二、商汤灭夏1、阅读课本,归纳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⑴时间:公元前1600年⑵建立者:汤⑶都城:亳2、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迁都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迁都意义:商朝历史由动荡走向稳定的转折点(商朝又称“殷朝”/“殷商”)5、商朝灭亡原因:商纣暴政,失去民心三、武王伐纣1.武王伐纣/牧野之战:⑴时间:公元前1046年⑵人物:周武王⑶战役:牧野之战⑷结果:商朝灭亡2.归纳西周建立的时间,人物(建立者),都城?⑴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专断横行引发“国人暴动”,平民赶走了周厉王。
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亡国之君:周幽王)1.对比夏商周三代基本事实,完成下列表格。
2、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你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共同原因:统治者暴政,失去民心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初一历史第4课主要讲述了夏商周的更替。
以下是这一课的笔记整理:
一、夏朝的建立
1. 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 夏朝的都城:夏朝的都城位于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
二、夏商周的更替
1. 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
2. 商朝的都城:商朝的都城最初设在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后来迁至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3. 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伐纣,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
4. 周朝的分封制:周朝实行分封制,将国家领土分封给宗室、功臣和贵族。
三、西周的繁荣
1. 西周的经济:西周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
2. 西周的文化:西周时期,文化教育得到了重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繁荣发展。
四、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
1.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了春秋时期。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争霸,战争频繁。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
这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历史打下了基础。
初一历史第4课笔记初一历史第4课笔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简介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社会中,土地所有权掌握在少数统治者手中,大量农民被迫为其耕种土地,成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这种社会形态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中国的辛亥革命。
一、封建社会的形成1.1周朝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公旦继位,建立了周朝。
周朝实行封建制度,将国家划分为封地,为贵族提供土地和赋予相应的政治地位。
1.2分封制度的演变周朝后期,随着王权的削弱和地方势力的壮大,诸侯国开始独立,并逐渐形成分封制度。
一个国家由君主和贵族组成,各自统治自己的领地,但仍承认周王朝的正统地位。
二、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2.1皇权至上封建社会中,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君主通过封地授予贵族土地,并赋予他们各种特权。
2.2分封制度封建社会中,国家的土地被划分为封地,由皇帝授予贵族。
贵族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征收赋税、招募士兵,并拥有一定的司法权力。
2.3严格等级制度封建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在社会中人们的身份地位是固定的。
各个等级之间的人员不能随意改变,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义务和特权。
贵族享有高贵的地位和特权,而农民则被迫为贵族耕种土地,支付重税。
2.4家族制度的重要性封建社会中,家族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贵族之间通过联姻来维持家族的权力和地位。
这种联姻关系不仅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因为婚姻关系可以增加土地和财富的流通。
三、封建社会的影响3.1社会等级的固化封建社会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等级的固化,人们的身份地位难以改变,贫困的农民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3.2农业经济的主导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农民被迫为贵族从事农活,使农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中心。
这种经济模式导致了工商业的相对落后。
3.3古代科技的发展尽管封建社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也给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封建社会中,各国对技术和工艺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冶铁、制陶等技术的发展。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夏朝存在时间:约年建立,约年灭亡,历经多年。
2.夏朝建立者是,他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位置,从此代替了。
3.夏朝的王国之军是 .4.夏朝建立,制定,设置,还制定了,称为。
5.夏朝的都城在,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成遗址,----- 遗址。
6.商朝建立者是,都城,建立时间约公元前年,灭亡时间公元前年,亡国之君是“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时,都城迁到。
7.西周建立者,都城在,建立时间是公元前年,灭亡时间公元前年,亡国之君是“烽火戏诸侯”的 .8.周武王时,得到、等人的辅助,公元前1046年,武王与商军之间的一次战役是,商灭亡,周朝建立。
9.西周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了。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
10.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
11.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史称。
二、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 )A.禹B.启C.桀D.汤3.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A.黄帝B.禹C.汤D.纣4.传说周幽王为博得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
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
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5.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因为夏朝()A.进行了变法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定了法律C.实行了分封制D.产生了封建制度6.“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7.“上联:伊尹伴商汤成就大业,下联:助武王灭掉商纣。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素养导学时空观念: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历史解释:通过《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等,掌握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家国情怀: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认识民心向背对王朝统治的影响。
知识构建一、夏朝的兴亡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定都阳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度的更迭与哪一事件相关?夏朝还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①制度:禅让制、世袭制。
②事件:启继承禹的位置。
③统治措施: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思维导引】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世袭制的开启者是启。
【史料研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意思是夏朝政局动荡,于是禹制定刑法来维持统治)二、商朝的兴亡完善表格相关内容。
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定都亳迁都多次迁都,商王盘庚迁到殷后,保持相对的稳定灭亡商纣王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大战中,为周武王所灭三、西周的兴亡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右侧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指出该制度的对象、目的及作用。
(1)制度:分封制。
(2)对象:宗亲和功臣等。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内容:【时空观念】“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史料研习】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5)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思维导引】分封制的弊端:周天子分封宗亲、功臣等为诸侯,形成了众多的诸侯国,由于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还制定了历法——夏历。
5、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6、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平原,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7、夏朝经历了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统治残暴,引起民众的反抗。
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灭。
8、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9、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10、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经历了250年,直到商朝灭亡。
11、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12、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1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14、西周采取分封制,分封诸侯。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
15、西周分封制的作用:(1)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2)稳定政局;(3)扩大统治范围。
16、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夏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建立者
2.
,被商所灭。
灭亡原因:统治残暴。
3.夏朝建立的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③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
奴隶社会开始。
4.世袭制的确立:
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5.商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都城亳,后时迁到殷
6.
,统治残暴,被周武王所灭。
7.西周的建立: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8.西周的灭亡:
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亡,西周衰落。
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位,西周被犬戎所灭。
9.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10.西周社会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11、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统治者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