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14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7篇)《三字经》教案篇一经典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活动目标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2、识字:山、远、近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字卡:山、远、近“多闻之星”贴纸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
”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
“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
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
〕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一〕诵读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
”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
〕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
〔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
“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
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三字经》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
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三字经教案小班人之初第一章:人之初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人之初”的意义,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 教学内容:讲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理解每个人的性格本质是善良的。
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歌曲学唱、互动游戏。
第二章:性相近1. 教学目标:让幼儿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意义,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 教学内容:讲解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相似性和习惯的差异性,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深入理解。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第三章:苟不教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苟不教,性乃迁”的意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教育对人性的影响,通过故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理解教育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视频观看、小组讨论。
第四章:玉不琢1. 教学目标:让幼儿理解“玉不琢,不成器”的意义,认识到自我成长的过程。
2. 教学内容:讲解玉石需要琢磨才能成为美丽的饰品,通过手工制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理解自我成长的过程。
3. 教学方法:手工制作、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第五章:人不学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人不学,不知义”的意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学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通过故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视频观看、小组讨论。
第六章:为人子1. 教学目标:让幼儿理解“为人子,方少时”的意义,认识到作为孩子的责任和行为规范。
2. 教学内容:讲解作为孩子的责任和行为规范,通过故事、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实践。
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角色扮演、互动游戏。
第七章:亲师友1. 教学目标:让幼儿理解“亲师友,习礼仪”的意义,认识到亲近师长和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礼仪的必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亲近师长和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礼仪的必要性,通过故事、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深入理解。
《三字经》小班示范课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主要围绕“人之初,性本善”至“习相远,若衣服”这一章节进行详细解读。
该章节详细阐述了人性的本质、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所选章节,体会古人的智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所选章节。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三字经》字帖、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古代儿童勤奋好学的典故,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1)PPT展示《三字经》所选章节。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并解读所选章节。
(3)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章节中所包含的道理。
3. 例题讲解:以“性相近,习相远”为例,讲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学习榜样和成长故事。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小班示范课2. 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三字经》所选章节。
(2)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学习重要性的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拓宽知识面。
(2)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解读与传达;2.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传递与视觉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三字经》片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词语解释:初、性、善、近、习、迁、教、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片段,理解词语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三字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三字经》片段。
2.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幼儿跟随朗读。
教师逐句讲解,幼儿跟读。
教师检查幼儿背诵,给予鼓励和表扬。
3.词语解释教师解释“初、性、善、近、习、迁、教、专”等词语。
教师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含义。
4.活动环节教师设计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词语记忆。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课后评价:观察幼儿回家后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反馈。
2.课堂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专注度、参与度、表达能力等。
3.定期评价:定期组织测试,检查幼儿对《三字经》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建议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鼓励。
3.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4.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七、教学反思1.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学习步伐。
3.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确保幼儿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指定片段。
三字经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 掌握三字经中的重要词句;3. 能够运用三字经中的知识进行联想和思考;4.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 重要词句的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 能够运用三字经的知识进行联想和思考。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三字经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与三字经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三字经是什么?为什么它被广泛传颂?”等问题。
2. 正文(30分钟)(1)导入知识:教师简要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和写作背景,以及三字经的作用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教师以逐句播放、分组读、整体默写等方式,帮助学生逐句学习和掌握三字经的内容。
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一些重要词句的解释和理解。
(3)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三字经进行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三字经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和思考。
(4)联想拓展:教师设计一些与三字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学习三字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三字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字经的重要性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三字经的内容等方面。
2. 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包括答案的正确与否、解题思路的清晰与否等方面。
3. 学生的课后小结,包括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以及对三字经的看法和理解等方面。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背诵更多的古代经典,如《百家姓》等,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三字经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课:《三字经》简介1. 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
2. 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特点和意义。
3. 向学生介绍学习《三字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课:《三字经》第一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一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一段。
3. 向学生解释第一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节课:《三字经》第二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二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二段。
3. 向学生解释第二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四节课:《三字经》第三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三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三段。
3. 向学生解释第三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五节课:《三字经》第四段1. 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第四段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第四段。
3. 向学生解释第四段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向学生讲解《三字经》的内容和意义。
2. 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三字经》。
3.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字经》的内容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三字经》。
3. 学生能够运用《三字经》中的知识和价值观。
五、教学资源:1. 《三字经》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3. 音频或视频教学资源。
4. 学生奖励物品。
六、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通过讲故事或唱儿歌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三字经》的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三字经》的每一段内容,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三字经》中的知识点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字经》中的知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