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三叉神经为混杂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重要安排脸部.口腔.鼻腔的感到和品味肌的活动,并将头部的感到讯息传送至大脑.三叉神经由眼支.上颌.下颌支,分别安排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到和品味肌压缩.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三叉神经痛是一正面部三叉神经散布区内重复发生发火的阵发性激烈痛为重要表示,骤发,骤停,痛苦悲伤呈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激烈痛苦悲伤.平日消失扳机点,如措辞.洗脸.刷牙或轻风掠面会导致阵发性痛苦悲伤.痛苦悲伤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发生发火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多产生于中老年人.今朝以为三叉神经感到根(Trigeminal sensory root,TSR)入脑桥区(Trigeminal root entry zone,REZ)受血管榨取是重要病因.此外,多发性硬化.REZ区域的良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后颅凹畸形.局灶性脑梗塞.牙源性沾染导致的颌骨骨髓炎等,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均相对少见.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核磁检讨显示血管榨取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采取最多的办法.疗效可达90%以上,且复发率低.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的进程1. 麻醉满足患者取右侧侧卧位,于乳后方发际内画线,长约100px,通例消毒铺巾.2.沿画线切开首皮及枕肌,吐露出左侧乳突根部,乳头牵开器牵开软组织,电凝止血,3.颅钻钻孔,咬骨钳扩窗直径约50px,骨蜡关闭骨缘之血.尖刀切开硬脑膜,倒T形剪开硬脑膜,瘦语四周铺棉片.4. 架显微镜,进行镜下操纵.5. 轻牵小脑,迟缓释放小脑延髓池脑脊液,待小脑塌陷后逐渐显露三叉神经,术中见岩静脉榨取三叉神经, 当心分别静脉并用垫棉垫离三叉神经,用垫棉将接近三叉神经的小血管隔离神经.使三叉神经榨取的血管都完整分别固定.6.缝合硬脑膜,冲洗创面,放置人工硬脑膜,将骨渣放进骨孔处,耳脑胶固定,逐层缝合.术终.。
三叉神经痛咨询网–国内最大的三叉神经痛咨询门户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全程脑神经进入或发出脑干处是中枢与无髓鞘外周神经的过渡区,最易受到损害。
当搏动性动脉横跨此处能引起髓鞘退行性变或增生,使相邻的神经纤维之间形成“短路”,出现神经疼痛、肌肉抽搐等临床症状。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指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三叉神经、面神经等脑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脑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解除血管对颅神经根部的压迫,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显微血管减压术目前主要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以及顽固性眩晕、耳鸣、神经原性高血压、痉挛性斜颈等疾病。
我过于上世纪引进此技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副作用很大。
改进后的手术方法在明显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同时,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但仍然有一定手术风险,特别是患者中中老年人占有较大比例,常患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病变,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风险,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包括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排除继发病变,评价患者身体的健康状况,积极治疗伴发疾病。
术前检查: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血、尿化验;血液生化、离子;血液病毒学检查;凝血情况检查;心电图;胸部X 光片;腹部B 超; 以及头颅CT 或MRI 等。
显微血管减压术前准备:术前一天,患侧耳后枕部局部剃发(上界至耳廓上缘水平,沿发迹向后5cm),洗澡,3.0 克蕃泻叶泡水后饮用,便于术前排净大便。
术日清晨禁饮食。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术前要经正规治疗,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过程: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患者毫无痛苦。
尿管在麻醉后留置。
手术切口在患侧耳后发际内,切口长5cm 左右,颅骨钻一直径2cm 小孔,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病变脑神经,将压迫神经的异常血管攀游离后推移离开神经,同时放置特制棉片固定血管,以防血管攀复位。
手术操作时间约1 小时。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治疗:手术结束后患者即可清醒,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手术日期Operating Date: 主刀医生Operating surgeon:第一助手First Assistant:第二助手Second Assistant:麻醉方式Anesthesia Type: 全麻麻醉人员Anesthesiologist:术前诊断:右侧三叉神经痛Pre-operative Diagnosis:Right trigeminal neuralgia术后诊断:右侧三叉神经痛Post-operative Diagnosis:Right trigeminal neuralgia手术名称:开颅右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Procedure Performed: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of right trigeminal nerve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 Abnormal):术中打开骨瓣后发现硬膜张力可。
探查发现右三叉神经第三支被小脑上动脉袢向头侧推挤成弓状,右三叉神经第一、二支之间REZ处有一血管(似静脉)穿过。
充分剪开三叉神经周围蛛网膜使其松解(脑干发出处至入硬脑膜处),充分游离弧形的小脑上动脉袢,游离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各支之间的接触,在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放入撕成絮状的涤纶小团,使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充分隔开。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全麻成功后。
侧卧位,头架固定。
划右侧乳突后枕下发际内S形切口,常规消毒铺巾。
2.右侧乳突后枕下发际内S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层,直达骨膜。
气钻钻颅后铣一小骨瓣约2*3cm ,磨咬扩大骨窗上缘及外侧缘,暴露右侧横窦和乙状窦起始部。
3.放射状剪开脑膜,探查发现左侧三叉神经根部下背侧有一动脉压迫,局部蛛网膜增厚粘连,充分松解三叉神经入脑干部的蛛网膜,并在三叉神经根部与血管之间放入涤纶片0.5*1cm,充分隔开三叉神经根部与血管。
4.双极电凝、明胶海绵严密止血后,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鼓肺、压颈后未见明显出血,生物蛋白胶填充固定。
帕金森 / http://www.s “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方法。
其优点在于,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的同时,保留三叉神经感觉传导的完好,也不会出现面部感觉的丧失。
微血管减压术是1967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出,以后Haines等对三叉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存在桥脑旁微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病例中92.5%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微血管减压术手术简介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又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方法,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手术。
该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患侧耳后沿发迹行4cm切口,牵开皮肤肌肉显露乳突根部,钻孔开骨窗直径3cm.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吸出脑脊液,剪开蛛网膜探查三叉神经根部,找到压迫三叉神经根的责任血管(可为一根或多根),常见的有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如为岩静脉压迫须行岩静脉离断)。
显微剥离子游离责任血管后用tefflon面垫起。
手术创伤小,预后良好。
常见责任血管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①小脑上动脉(55%),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上内方。
②小脑前下动脉(30%),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 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③基底动脉,随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弯曲而压迫三叉神经根,一般多弯向较细小的椎动脉一侧。
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动脉)、脑桥横静脉、外侧静脉及基底静脉丛等。
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微血管减压术-主要方法方法简介方法是: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cm的直切口,颅骨开孔,直径约2cm,于显微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对三叉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懈”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
三叉神经痛微⾎管减压术神经外科医⽣都知道三叉神经痛微⾎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是⽬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最佳、缓解持续时间最长的⽅法,那为什么三叉神经痛的⾸选治疗⽅法却不是MVD呢?《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给出了答案:“微⾎管减压术的远期预后优于其他外科⽅法,但可能承担更严重的风险”。
近⼏年,我科三叉神经痛MVD⼿术量逐年增多,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随着MVD⼿术病例的积累,笔者亦发现在MVD⼿术中仍存在⼀些需要改进的地⽅:⽐如⼿术切⼝和⾻窗是否可以更⼩⼀些?怎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术后并发症?等等。
于是,笔者参考了Jannetta教授教授名著《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三叉神经痛显微⾎管减压术⽆效或复发的原因与外科处理》、《Neurovascular Surgery》、《RHOTON颅脑解剖与⼿术⼊路》、《Keyhole Approaches in Neurosurgery》等书刊中的相关章节,参考Neurosurgery Greifswald、Microneurosurgery ⽹站以及Penn Neurosurgery⽹站上的⼿术视频,制作了本⽂。
本⽂将重点介绍三种⼿术⽅法:显微镜下三叉神经痛MVD锁孔⼊路● 1.显微镜下内镜辅助显微镜下三叉神经痛MVD锁孔⼊路● 2.内镜辅助显微镜下全内镜下三叉神经痛EMVD锁孔⼊路● 3.全内镜下由于笔者⽔平所限,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三叉神经术中解剖本⽂简要介绍MVD术中涉及到的三叉神经解剖:▼ 1.三叉神经3个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sensory rhizotomy of trigeminal nerve):三叉神经第3⽀痛时,切断感觉根下外侧50%。
第2、3⽀痛时,切断80%。
3⽀全痛时,全部切断感觉根。
位于感觉根腹侧的运动⽀⽐感觉根⾊较⽩,呈单根粗⼤的纤维,易识别,应保护之(引⾃《神经外科⼿术步骤点评》)。
八微血管减压术体位
适用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微血管减压手术。
[备齐用物]
大软枕1个,塑料手托1个,棉垫若干,脑科头架,固定带1条,绷带1卷,小软枕1个,床卡机附件各2件。
[操作方法]
1.将病人上移侧卧,健侧上肢置于手术床头端外,一人托住头颅。
2.健侧上肢置于塑料手托上,上臂包裹棉垫与手术床沿隔开,用绷带包扎,将手托悬吊与手术床头。
同时安装脑科头架,将头钉固定头颅。
3.床背板摇高30°
4.两大腿间置大软枕,下侧下肢屈曲,上方下肢伸直,固定带固定。
5.手术床两侧上腰卡固定躯干。
6.患侧上肢向床尾牵拉固定。
[注意事项]
下方上肢与手术床之间距离适当,防止上臂组织被卡压。
患侧上肢固定手腕时松紧适当。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注意什么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注意什么?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很复杂,直至目前医学界研究还未得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到底是什么,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是三叉神经受到临近血管的压迫而产生的,因此目前有了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患侧耳后沿发迹行5cm 切口,牵开皮肤肌肉显露乳突根部,钻孔开骨窗直径3cm.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吸出脑脊液,剪开蛛网膜探查三叉神经根部,找到压迫三叉神经根的责任血管(可为一根或多根),常见的有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如为岩静脉压迫须行岩静脉离断)。
显微剥离子游离责任血管后用tefflon 面垫起,从而达到止痛目的,一般术后疼痛可消失。
传统的三叉神经痛手术风险很高,常常造成一些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很大困扰。
微血管减压术相对较安全,但也不能排除其存在的危险性,因为毕竟是开颅手术,如果手术医生技术不好或者术中出现差错,也可发生严重后果,目前临床已经存在死亡案例。
但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总体治疗效果,还是要依医院和医生的技术而言。
另外专家指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需要注意一系列事项:1、三叉神经痛患者术毕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及早发现有无颅内出血。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2、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若出现渗血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患者全麻清醒后,观察三叉神经痛缓解情况。
4、三叉神经痛术后观察有无面部麻木、面部轻瘫、复视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5、头部和面部的保暖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6、治疗后部分患者角膜反射减弱,应遵医嘱出院后继续点眼药水,风沙天外出时可戴眼镜,避免异物进入眼睛,保护角膜。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是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主要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令狐采学
三叉神经由眼支、上颌、下颌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三叉神经痛的原因
三叉神经痛是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骤发,骤停,疼痛呈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剧烈疼痛。
通常存在扳机点,如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会导致阵发性疼痛。
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目前认为三叉神经感觉根(Trigeminal sensory root,TSR)入脑桥区(Trigeminal root entry zone,REZ)受血管压迫是主要病因。
此外,多发性硬化、REZ区域的良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后颅凹畸形、局灶性脑梗塞、牙源性感染导致的颌骨骨髓炎等,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均相对少见。
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核磁检查显示血管压迫
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采用最多的方法。
疗效可达90%以上,且复发率低。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的过程
1. 麻醉满意患者取右侧侧卧位,于乳后方发际内画线,长约
100px,常规消毒铺巾.
2.沿画线切开头皮及枕肌,暴露出左侧乳突根部,乳头牵
开器牵开软组织,电凝止血,
3.颅钻钻孔,咬骨钳扩窗直径约50px,骨蜡封闭骨缘之
血.尖刀切开硬脑膜,倒T形剪开硬脑膜,切口周围铺棉
片。
4. 架显微镜,进行镜下操作.
5. 轻牵小脑,缓慢释放小脑延髓池脑脊液,待小脑塌陷
后逐渐显露三叉神经,术中见岩静脉压迫三叉神经, 小心
分离静脉并用垫棉垫离三叉神经,用垫棉将靠近三叉神经
的小血管隔离神经。
使三叉神经压迫的血管都完全分离固定。
6.缝合硬脑膜,冲洗创面,放置人工硬脑膜,将骨渣放进骨孔处,耳脑胶固定,逐层缝合.
术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