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病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临床分析作者:刘云海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疼痛完全缓解35例;明显减轻3例,但服药能控制;1例无效;1例死亡。
术后口唇处疱疹5例,面部麻木3例,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1例。
轻度面瘫、听力减退1例,在1~3个月恢复。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具有安全性好,能保留血管、神经功能的特点,是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TN)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45.1+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68-02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为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者[1]。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唯一可以长期有效地缓解疼痛,同时能够保留面部正常感觉的手术治疗方法。
海军广州新村干休所自2007年2月~2008年9月采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原发性TN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1~70岁,平均53.5岁,病程10个月~18年,平均4.6年,均为单侧颜面部骤然反复发作的剧烈性疼痛,持续时间10 s~2 min。
疼痛位于左侧18例,右侧22例。
疼痛分支:I支3例,Ⅱ支11例,Ⅲ支7例,I、Ⅱ支4例,Ⅱ、Ⅲ支12例,I、Ⅲ支2例,Ⅰ、Ⅱ、Ⅲ支1例。
有明确扳击点35例,其中扳击点位于患侧鼻翼处19例,位于患侧上唇6例,下唇4例。
上眼睑部3例,患侧颊部2例,患侧切齿1例。
2例经射频治疗,3例经封闭治疗,5例误诊牙病拔患侧牙齿。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分析黄旭;闫昕;郭辉;林贵军【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21【摘要】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
结果随访10~35个月,71例患者症状消失,2例为手术无效者,2例术后约1 a复发,手术有效率达94·7%。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方法。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on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Methods The data of 75 TN patients treated with MVD oper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followed up for 10~35 months found that there were 71 cases of cured ,2 cases of inefficacy ,2 cases of re-currence after 1 year operation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was 94·7%·Conclusion MVD operation is an available method to treat T N.【总页数】2页(P43-44)【作者】黄旭;闫昕;郭辉;林贵军【作者单位】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49;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49;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49;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1【相关文献】1.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 [J], 张竞文2.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 [J], 马钢3.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J], 颜琳琳4.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 [J], 郭放;杨强5.微血管减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对比分析 [J], 王雷波;刘清军;王金环;翟国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2例临床分析范兴标;杨建业;刘斐;范增锋;王绍斌【摘要】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对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见三叉神经入脑干段均有责任血管压迫.手术后治愈36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6%.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直接针对病因,治愈率高,术中创伤和神经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009)002【总页数】2页(P251-252)【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责任血管【作者】范兴标;杨建业;刘斐;范增锋;王绍斌【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R255.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18%[1],原因不明,微血管压迫学说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临床上中西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我院自2005年8月—2009年10月对42例原发性TN 病人实行了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2例病人中,男22例,女20例。
年龄25岁~67岁,平均58.6岁。
治疗前疼痛持续8个月至30年,平均5.6年。
全部病人均为单侧疼痛,其中右侧疼痛25例(59.5%),左侧疼痛17例(40.5%),单纯第二支痛3例,单纯第三支痛4例,第一、二支痛8例,第二、三支痛19例,第一、二、三支痛8例。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34例患者治疗后痊愈20例(58.8%),显效7例(20.6%),有效5例(14.7%),无效2例(5.9%)。
术后发生面部麻痹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较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评价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面部一条或多条三叉神经分支突然发生的疼痛,疼痛可反复发作[1],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很难治愈三叉神经痛,且存在很多的副作用[2]。
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得到了国内外的肯定,且已经广泛开展。
为进一步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本文做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药物治疗无效,并排除颅内原发疾病者。
本组患者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8.8±8.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3±8.3)年。
其中左侧疼痛18例,右侧疼痛16 例,疼痛范围在第Ⅱ支15例,第Ⅲ支9例,第Ⅱ、Ⅲ支5例,第Ⅰ~Ⅲ支5例。
1.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于患者耳后发际做6.5 cm的斜切口,充分暴露星点,星点内下方形成直径2.5 cm的骨窗,并显露乙状窦与横窦下缘交接处。
切开硬脑膜,放出脑脊液,探查岩骨小脑幕交界处,剪开三叉神经表面蛛网膜,充分显露神经,探查受压迫血管情况,充分游离受压迫血管,松解粘连的神经及血管后,用Teflon棉垫隔分离血管-神经接触点,硬脑膜予以人工脑膜补片修补完整,交错缝合切口,常规关颅后逐层缝合头皮各层。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6例病例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其症状包括剧烈而短暂的面部疼痛,常常令患者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神经介入治疗等,但长期使用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同时介入治疗并不能完全消除症状。
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新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通过减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从而消除疼痛症状。
虽然有一些研究表明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但是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因此,对该方法进行临床研究,以便更好地评估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于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情况及其疗效、安全性等因素。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36名符合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单组前后对照设计,在3个月内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且随访6个月,对其疗效、安全性进行评估。
3. 研究指标: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
四、预期结果本项研究预计可以得到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等指标,为其在临床上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同时,研究结果也有望为其他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和启示。
五、研究局限性本研究属于单组前后对照设计,对比的对象过少,因此其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存在较大限制。
同时,由于病例来源较为局限,样本代表性也有一定难度。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1例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2-08-01T08:33:05.2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贺艳阳焦庆芳崔丙周周武涛王博[导读] 术后完成随访病例21例,随访时间6-36月,无复发病例。
贺艳阳焦庆芳崔丙周周武涛王博(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 450002)【中图分类号】R7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005-01【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处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诊疗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治疗经过及疗效,总结经验。
结果 31例患者术后28例治愈,2例显效,1例有效,术后随访完成随访21例,随访时间6-36月,无疼痛复发。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ITN)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osition,MVD)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成熟有效的手术方法[1]。
我科于2007.10-2011.6应用MVD处理ITN患者31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0例,年龄32-68岁,平均51.6岁,发病病程4个月-15年,平均2.6年,单侧下颌支疼痛25例,其中左侧11例,右侧14例。
单侧上颌支合并下颌支疼痛6例,本组无三支全部受累患者,无双侧同时受累患者,无眼支受累患者。
所有患者疼痛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加重,28例患者曾服用卡马西平治疗,疗效渐差;5例患者曾行半月神经节局部封闭或射频治疗,均未能治愈。
1.2 影像学检查本组患者入院后进一步行三叉神经核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其中30例发现有责任血管与面神经紧密相关,1例未发现明确血管接触。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临床分析李猛;张继武;陈修存【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3(019)002【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on the treatment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ethod: 180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comparable groups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with 80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0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drug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Evaluating the clinical effect of 2 groups. Result: The cure rate 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58. 00% and 87. 00%. The cure rate 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41. 25% and 68. 75%.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2 groups was evident an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0. 05 ). Conclusion: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s effective on treating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operating cautiously and normatively and avoiding complications.%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观察组100例,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微血管减压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8.00%和87.00%,对照组分别为41.25%和68.75%.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是有效的,在手术过程中应谨慎、规范操作,避免并发症.【总页数】3页(P199-201)【作者】李猛;张继武;陈修存【作者单位】山东省郓城县诚信医院,山东,郓城,274700;山东省郓城县诚信医院,山东,郓城,274700;山东省郓城县诚信医院,山东,郓城,2747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J], 李廷政;胡杨杨;王志春;胡前兴;江晓春2.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J], 吕林3.微血管减压术联合电凝术与单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J], 杜权;俞文华;胡强4.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6例临床分析 [J], 钟荣德;万志刚;李芸青;陈先震;薛飞5.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6例临床分析 [J], 钟荣德; 万志刚; 李芸青; 陈先震; 薛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32例临床报告)
唐文华;黄晓明;陈世平;张瑜;袁晓东;郑安锡;程文
【期刊名称】《四川解剖学杂志》
【年(卷),期】2013(021)002
【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2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8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疼痛减轻,服药后能控制症状.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能保留血管、神经功能,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3页(P14-15,20)
【作者】唐文华;黄晓明;陈世平;张瑜;袁晓东;郑安锡;程文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都610081;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都610081;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都610081;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都610081;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都610081;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都610081;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成都6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1+1
【相关文献】
1.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1433例报告) [J], 陈岩;段云平;张华霖;牟广隆;韩军;张安福
2.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554例报告) [J], 李光华
3.锁孔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附23例报告) [J], 程钢戈;马宏伟;董连强;张晖;黄永安;张宝国;武琛
4.微血管减压及蛛网膜松解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探讨(附78例报告) [J], 姬广福;张振兴;李继禄;朱广庭;吴承远
5.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技术差别(附37例报告) [J], 刘国平;曾群;杨治权;肖军;陈健彤;杨佳宁;郭凌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50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微血管减压术,显效43例(86.0%)、有效4例(8.0%)、减轻2例(4.0%)、无效1例(2.0%)。
结论对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患者疼痛感明显缓解,并发症少,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老年患者
1. 3 疗效判定标准[2] 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感完全消失,不需要药物治疗,为显效;患者术后疼痛逐渐缓解,并最终消失,为有效;随访2个月后,患者疼痛感较术前明显减轻,但仍需要进行小剂量药物止痛,为减轻;患者病症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微血管减压术,显效43例(86.0%)、有效4例(8.0%)、减轻2例(4.0%)、无效1例(2.0%)。
50例患者中,1例术后面部有麻木感,随访2个月后,随时间的延长麻木感消失;1例脑脊液漏,在给予抗感染治疗13 d后,病情自愈;无死亡病例。
部分患者术后存在眩晕、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可能与术中脑脊液流失有关,在护理干预后均好转。
3 讨论
当前,国内外临床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意见,其主流观点主要为生化免疫因素、血管压迫因素、中枢病因等[3]。
本研究中,50例老年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得知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证实了血管压迫因素这一机制,同时可见,血管压迫因素是引发三叉神经痛最为主要的原因。
术中患者三叉神经均存在被1根或多根血管压制,如小脑上动脉(SCA)、小脑下前动脉(AICA)。
手术的目的就在于将这些责任血管自神经根部松解分离,绝大多数的患者在术后24 h其疼痛会马上消失,不需进行药物治疗。
分析原因,患者痛感来源责任血管遭遇神经压迫,致使局部脱髓鞘损坏,兴奋性出现上升,并且基于受损神经轴突背景,易发生化学偶联。
延伸分析得知,只要轻微的机械诱发神经冲动,并在周边的痛觉纤维间产生短路,尤其是一旦神经纤维轴突由于受损而高兴奋时,会使得神经元放电而产生疼痛。
微血管减压术是现代临床的微侵袭性功能神经外科手术,该手术具有操作风险小、临床治愈率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4],特别在对一些中青年患者中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用于老年患者时,因为患者本身普遍存在合并慢性疾病,因此,仍然存有心脑血管意外损伤的发生率高,施术前期还需进一步的充分论证手术的可行性,但整体治疗效果仍很显著。
本研究中,显效43例(86.0%)、有效4例(8.0%)、减轻2例(4.0%)、无效1例(2.0%),无效病例原因为,患者在术前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扫描并没有检查出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本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患者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可靠,能够提升患者康复时间,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具有加大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世亭,于炎冰.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06-209.
[2] 华实.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医科大学,2012.
[3] 程竞. 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探讨. 安徽医科大学,2014.
[4] 罗唯师. 微血管减压术和射频热凝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南华大学,2011.
[5] 王鹏.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术后3D-TOF MRA成像与手术结果的相关与随访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