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病例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临床分析作者:刘云海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疼痛完全缓解35例;明显减轻3例,但服药能控制;1例无效;1例死亡。
术后口唇处疱疹5例,面部麻木3例,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1例。
轻度面瘫、听力减退1例,在1~3个月恢复。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具有安全性好,能保留血管、神经功能的特点,是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TN)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745.1+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68-02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为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者[1]。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唯一可以长期有效地缓解疼痛,同时能够保留面部正常感觉的手术治疗方法。
海军广州新村干休所自2007年2月~2008年9月采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原发性TN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1~70岁,平均53.5岁,病程10个月~18年,平均4.6年,均为单侧颜面部骤然反复发作的剧烈性疼痛,持续时间10 s~2 min。
疼痛位于左侧18例,右侧22例。
疼痛分支:I支3例,Ⅱ支11例,Ⅲ支7例,I、Ⅱ支4例,Ⅱ、Ⅲ支12例,I、Ⅲ支2例,Ⅰ、Ⅱ、Ⅲ支1例。
有明确扳击点35例,其中扳击点位于患侧鼻翼处19例,位于患侧上唇6例,下唇4例。
上眼睑部3例,患侧颊部2例,患侧切齿1例。
2例经射频治疗,3例经封闭治疗,5例误诊牙病拔患侧牙齿。
手术日期Operating Date: 主刀医生Operating surgeon:第一助手First Assistant:第二助手Second Assistant:麻醉方式Anesthesia Type: 全麻麻醉人员Anesthesiologist:术前诊断:左侧三叉神经痛Pre-operative Diagnosis:Left trigeminal neuralgia术后诊断:左侧三叉神经痛Post-operative Diagnosis:Left trigeminal neuralgia手术名称:开颅左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Procedure Performed: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of left trigeminal nerve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 Abnormal):术中打开骨瓣后充分游离左三叉神经颅内段,探查发现左小脑上动脉的一分支从左三叉神经穿入硬膜处的腹头侧,穿过运动根和感觉根之间,形成一动脉袢折向腹头侧。
责任血管充分游离,动脉袢用长条状的涤纶絮牵拉,涤纶絮条两端用福爱乐胶水粘贴在左侧岩骨上。
感觉根四周再用松软的涤纶絮团和周围的血管隔开。
术毕感觉根无明显受压表现。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全麻成功后。
侧卧位,头架固定。
划左侧乳突后发际内S形切口,常规消毒铺巾。
2.右侧乳突后发际内S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层,直达骨膜。
气钻钻颅后铣一小骨瓣约2*3cm ,磨咬扩大骨窗,暴露左侧横窦和乙状窦起始部。
3.放射状剪开脑膜,脑压板向下向内牵拉左侧小脑半球上极,缓慢放脑脊液,进一步牵拉左侧小脑半球上极,见左侧岩静脉及左侧三叉神经及周围血管。
锐性分离左侧三叉神经周围蛛网膜,使左侧三叉神经颅内段充分游离暴露。
探查发现左小脑上动脉的一分支从左三叉神经穿入硬膜处的腹头侧,穿过运动根和感觉根之间,形成一动脉袢折向腹头侧。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9例术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ITN) 的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对1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做好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及并发症护理。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治愈16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后护理三叉神经痛系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
常表现为针刺刀割样剧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
我院神经外科从2006年3月~ 2012年6月,对169例ITN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69例,男75例,女94例; 年龄36~72岁,平均53.6 岁。
病史2~18年,平均8.5年。
均有患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阵发性放射状疼痛,呈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剧痛,突发突止。
均为单侧三叉神经痛,其中右侧79例,左侧90 例。
1.2手术方法患者行全麻插管,取侧俯卧位。
患侧枕下乳突后切口,骨窗开颅,在显微镜下仔细探查压迫三叉神经根部的异常血管或蛛网膜增厚粘连,放置Teflou棉进行减压,止血后关颅。
2 结果本组术后疼痛消失162例,术后疼痛减轻6例,间断应用卡马西平能缓解,无效1例,无死亡病例。
无颅内感染,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随访5~25 个月,疼痛完全消失162例,明显缓解6例,无一例复发。
3 术后护理3.1病情观察术后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的变化。
观察切口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严密观察呼吸、血压及瞳孔的变化,观察有无脑干受压、脑疝症状。
3.2体位护理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时,应取平卧位,头偏健侧,防止误吸窒息及挤压切口。
全麻清醒后24小时内逐渐抬高床头,头部偏向健侧以减少出血,24小时后改半坐卧位,48小时后可从半坐卧位到坐位,从站立到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切勿剧烈活动和震动头部。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2例临床分析范兴标;杨建业;刘斐;范增锋;王绍斌【摘要】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对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见三叉神经入脑干段均有责任血管压迫.手术后治愈36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6%.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直接针对病因,治愈率高,术中创伤和神经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009)002【总页数】2页(P251-252)【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责任血管【作者】范兴标;杨建业;刘斐;范增锋;王绍斌【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山西省长治市潞安集团总医院,0462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R255.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18%[1],原因不明,微血管压迫学说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临床上中西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我院自2005年8月—2009年10月对42例原发性TN 病人实行了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2例病人中,男22例,女20例。
年龄25岁~67岁,平均58.6岁。
治疗前疼痛持续8个月至30年,平均5.6年。
全部病人均为单侧疼痛,其中右侧疼痛25例(59.5%),左侧疼痛17例(40.5%),单纯第二支痛3例,单纯第三支痛4例,第一、二支痛8例,第二、三支痛19例,第一、二、三支痛8例。
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以微血管减压术(MVD)对其进行治疗,并观察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MVD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效果显著,此次60例患者中,显效4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高达93.3%,但部分患者于治疗后出现轻度面瘫、脑脊液遗漏等并发症。
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但应注意手术操作过程的规范、严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标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一类颅面疼痛,该病具有突发性与短暂性,疼痛感较强。
该病早期多以药物进行治疗,但若疼痛未得到有效抑制甚至加重时,则需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
该病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但目前以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应用最为广泛。
我院以该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
其中男患35例,女患25例,年龄为26~67岁,平均年龄为(40.5±2.8)。
所有患者中,右侧三叉神经疼痛患者32例,包括第1支疼痛3例,第2支疼痛5例,第3支疼痛2例,第1~2支疼痛6例,第2~3支疼痛15例,第1~3支疼痛1例;左侧三叉神经疼痛28例,包括第1支疼痛2例,第2支疼痛2例,第3支疼痛1例,第l~2支疼痛5例,第2~3支疼痛15例,第1~3支疼痛3例。
患者病程约6个月~30年,平均病程为6.5年。
1.2 方法患者侧卧,全身麻醉。
此次手术切口定于乳突后与横窦交汇处,医用电钻钻孔并适当扩大骨窗至2.5cm×2.5cm,通常情况下骨窗为方形或三角形,且上达横窦下缘、前达乙状窦后缘。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江力;俞文华;王清;鲁晓杰;苗增利【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ndoscope-assisted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 MVD ) on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 ITN ) .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2 patients with ITN in our department, in whom 38 underwent neuroendoscope-assisted MVD, the other used a conventional microscope with MVD surger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operative time, postoperative effec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follow-up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Neuroendoscope-assisted surgery needed 165.26 ±22.62 minutes, it was not longer than conventional MVD surgery (P > 0. 05 ). It showed that 36 patients (94. 7% ) were complete remission after the follow-up of one year and 2 with pain relief. It' s better than MVD surgery term ( P <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7 patients (18. 4% ) . All of them were relieved in 2 weeks,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nd no patients died. It's also better than MVD surgery term(P < 0. 05 ). Conclusions The neuroendoscope-assisted MVD can widely and clearly show the anatomic structures of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and the entire paragraph from trigeminal nerve REZ to Meckel cave. The vessels responsible for the neuralgia are easily and accurately indentified and the effect of Teflon can be checked through the endoscope.%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在三叉神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科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共72人,其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的患者38人,其余采用常规显微镜下MVD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用时(165.26±22.62) min,与常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年后随访完全缓解36例(94.7%),疼痛减轻2例,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例(15.79%),于2周内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无患者死亡.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使用神经内镜可以更广泛清晰地显示桥小脑角区间解剖结构,全程观察三叉神经从REZ区至Meekel囊,有助于精确定位责任血管压迫点,并可了解置入Teflon棉后的减压效果.【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09)006【总页数】3页(P349-351)【关键词】神经内镜;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作者】江力;俞文华;王清;鲁晓杰;苗增利【作者单位】214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第一人民医院;214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4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4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MVD)被认为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治疗的首选方案。
七尺男儿当众落泪,只因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彻底”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
误以为牙痛,反复治疗未见效果
张义民(化名)今年49岁,两年前出现左侧面部疼痛,尤其是进食后咀嚼时明显加重,一直认为是上火牙痛,没有特别处理,直到两个月后喝水都无法张口疼痛难忍,只好到西京医院口腔医院就诊,检查后并无异常,医生告诉他很可能是三叉神经痛,这样的病人比较多,最好到相关科室进行就诊。
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治疗该病比较强权威,在门诊医生告诉张义民,他的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不用过分担心,根据目前的治疗情况可以考虑两种治疗方案,一是采取药物进行控制,药物只是控制疼痛,不能延缓或者治愈疾病;二是进行外科手术,但是目前还未接受药物治疗可以暂时不用考虑。
门诊给张义民进行口服卡马西平以及芬必得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控制疼痛,但是咀嚼食物以及喝凉水还会有隐隐的刺痛感,经过两年的药物治疗,药量从之前的每次一片,每天两次增加到每天三次,每次三片,但是疼痛无法控制,而且出现了不良反应头晕恶心而且每天无精打采,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
但是因为惧怕手术,张义民一直没有考虑手术,他带着希望做过各种治疗,针灸、封闭等等都未见效果,因为实在无法忍受剧痛,让他才彻底下定决心通过手术来改变这一切。
详细咨询,终获“新生”
经过详细咨询,张义民了解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贾栋主任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比较擅长,于是带着之前的检查资料以及病例来到贾栋主任的门诊,贾主任详细了解病情后告诉张义民目前他的情况只能是选择手术,药物剂量已经达到最大剂量,而且已经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能再加量。
决定手术的张义民向主管医生江伟叙述病情因为疼痛几乎三四秒就抽痛一次,让他十分痛苦,几次落泪。
经过详细的检查,终于在入院后三天安排了手术,由贾栋主任亲自实施了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术后麻醉清醒后,张义民觉得自己的右侧面部已经没有了疼痛的感觉,但是自己还是不相信,于是让家人端来一杯凉开水小心的抿着水没什么感觉,于是大口的喝了一口还是没什么感觉……尝试了好几次,疼痛都没有再次出现。
张义民见到查房的竖起拉拇指说了句“太神奇了”。
针对于三叉神经痛我们需要了解哪些
经过以上病例,可能我们还不能完全的了解三叉神经痛,那么借此机会我们就向贾栋主任了解更多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知识。
据贾主任介绍,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病,主要是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三叉神经分布在面部,分为左右两侧,每侧分为三支(所以叫“三叉”神经)。
这三支几乎遍布整个面部,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
三叉神经痛疼起来非常剧烈,曾被称作“天下第一痛”。
疼痛一旦发作,病人不能做洗脸、刷牙、说话、吃饭等简单动作,非常影响正常生活。
而且一些小动作就能诱发疼痛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有什么特点?
发作时间方面,三叉神经痛属于阵发性疼痛。
也就是一会儿疼、一会儿不疼,不会一整天或者几天连着疼,一般疼一会儿就好了。
疼痛性质方面,类似于“电击样痛”。
疼痛沿着神经走形的方向,一发作就传到面部或者耳朵,感觉像过电一样。
有些剧烈的疼痛像刀割一样,又叫“刀割样痛”。
疼痛位置方面,只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疼痛,才是三叉神经痛。
其他部位的疼痛,不
属于三叉神经痛。
诱发因素方面,三叉神经痛有些常见的诱发因素,比如洗脸、刷牙、吃饭、说话等。
某些病人面部有些特殊的地方,一碰就疼,常见的部位有嘴唇上或者鼻子旁边。
我们管这个地方叫“扳机点”,也就是可以触发疼痛的地方。
药物治疗方面,三叉神经痛对卡马西平特别敏感。
这类病人用其他止疼药往往不管用,只有用卡马西平这类药管用。
这也是区别三叉神经痛和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疾病的一个方法。
导致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它的病因有很多种,但临床最常见的是血管压迫,即旁边的血管压迫了三叉神经根。
除此之外,有些其他原因,比如颅内粘连、炎症等,也会引起三叉神经痛。
什么原因会导致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正常情况下,三叉神经根周围就有血管,且二者距离很近。
到了中老年后,血管开始越来越硬,加上大脑慢慢萎缩,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就更容易形成压迫。
这也是三叉神经痛在中老年高发的原因。
手术也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采取的术式是哪种?
最主要的手术方法是微血管减压术。
这是一种全麻手术,做的时候先在耳朵后面(患侧)打一个大概一块钱硬币大的洞,通过显微镜在颅内操作,用手术器械将压迫在三叉神经根上的血管分离开,使血管不再压迫神经根。
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三叉神经痛,而且立竿见影。
微血管减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分别是什么?
除了肿瘤、外伤等继发因素,一般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都可以做这种手术。
根据手术的原理,只要疼痛的原因是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就可以通过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但有些病人身体条件比较差,基础疾病比较多,不能耐受全麻手术,或者年龄偏高(80岁以上),就不能做这种手术。
手术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有哪些?
最常见风险的是出血,其次就是水肿,还有可能影响到颅内其他神经功能,造成轻度面瘫或听力损伤。
但总的来说,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非常小,不超过1%。
微血管减压术是所有医院都可以做,还是特定的医院才可以做?
从手术本身来说,所有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都可以做,而且手术的难度并不大。
但是,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并不单纯涉及到手术本身,还要考虑术前、术后管理的问题。
首先手术需要手术显微镜等精密的仪器,这种仪器比较昂贵,不是每家医院都有的。
其次,手术的医生必须对解剖结构和显微镜下操作都非常的熟悉。
另外,对术前检查、手术室的设备、麻醉科的设备、术后护理观察来说都有很高的要求。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手术的成功率大概是多少?
我们做过几千例微血管减压术,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大约90%的病人可以通过手术根治三叉神经痛,这和国外的数据是基本吻合的。
剩下大约10%的病人,术后可能症状缓解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了;也可能根本就没有明显效果。
在国外,通过微血管减压术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比例最差也有百分之七八十,可见这种手术对根治三叉神经痛还是比较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