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自己去吧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14.自己去吧(第二课时)青龙第二实验小学刘亚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 12 个生字,能准确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或文字片断,并且认清字形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够根据提示在 10 分钟内仿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小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在对课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流畅地进行扩展阅读,升华课文主题,加深理解。
3、能够通过仿编、续编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
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使学生懂得要勇敢地锻炼自己,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
教学难点: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对象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外界影响大,自控能力不强。
可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喜欢通过听觉、视觉等实际感官刺激来接受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易于接受实际的感官知识。
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
教学策略: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自由朗读课文b.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策略: 3.角色扮演式策略:a.分角色朗读 b.在班上角色扮演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儿歌《洗手绢》、《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学生跟唱。
一、直接引入,复习生字:开火车读词语。
(课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自己去吧》,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当个打虎英雄,只要读对这些词语,就把老虎打败了,先让我们集体战斗,(齐读),再看看我们的个人战斗力。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自己去吧》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自己去吧》的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通过课堂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自己去吧》的复印件。
2.教学用具:小黑板、彩色粉笔、课堂活动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的沟通问候,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复习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文阅读(15分钟)1.教师将课文《自己去吧》的复印件发给学生。
2.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文章的大意。
3.分段朗读课文,重点标出生字、生词。
4.分小组让学生合作阅读课文,并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理解课文(20分钟)1.教师解读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逐句解释课文的意思。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主人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讨论。
课堂互动活动(30分钟)1.教师将课堂活动卡片发给学生,每个卡片上都有一个问题。
2.学生按照卡片的问题,分组展开讨论,并准备发言。
3.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组进行讨论和回应。
4.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展开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课文《自己去吧》为核心,通过阅读理解、讨论和思考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学生在课文阅读环节表现出了积极的阅读态度,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深入思考。
他们在课堂互动活动中展示出了很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然而,在课堂互动活动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畏缩和消极的态度,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不愿意积极参与发言。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自信,或者是因为对主题不够感兴趣。
《自己去吧》说课稿15篇《自己去吧》说课稿1一、说课标《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新课程的教学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二、说教材:《自己去吧》内容选自一年级上册《自己去吧》。
这篇童话故事以对话的形式讲了小鸭和小鹰分别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本领的故事,从而揭示了不要事事依赖他人,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锻炼,这样才能学到本领的道理。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通过小鸭、小鹰学本领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从小要学会自立自强。
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把读书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尽量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针对课文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们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己、吧、您、带”等12个生字。
会在田字格中正确写“自、己”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随文识字的方法识记生字。
2、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说教学重点:认识“自、己、吧、您、带”等12个生字。
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自、己”2个生字。
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从读中领悟小鸭妈妈为什么要它的孩子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五、说学情分析:本课时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识字上。
有些字学生可能会认识,却说不出识记方法,在认字环节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认的层面上,还要用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加深对生字的巩固识记,让生字在具体语境中反复重现,增加感知的强度,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去促进课文的诵读。
去吗,去吧中考作文500字
我今年都十五岁了,该上九年级了,可是我有一本上册的语文书一直没有舍得扔掉,为什么呢?因为那本书的第14课“自己去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老师教我们到成长档案写作文,我恰好想到了那篇文章,我觉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老师安排我们写一个东西名字"叫自己去吧"。
那是一个故事,故事中小鸭想妈妈陪它去游泳,妈妈就让他自己去,小鸭子慢慢学会了游泳。
小鹰想去山的那边看看,鹰妈妈让它自己去,小鹰也逐渐学会了飞翔。
我在想小鸭和小鹰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小鸭可能差一点没有准备好就掉下水底去,因为一开始它还不会游,容易一头栽进去发生危险。
也有可能小鸭会无数次的摔跤。
是小鸭坚持与游,不怕困难,最终慢慢学会了游泳。
小鹰可能因为不会飞而掉到悬崖下面,也有可能不小心撞到头。
但是它也不怕累,坚持去做,不怕困难。
从故事中,我想到,只要有愿望,首先,要勇敢的去追求,然后遇到再多的困难都坚持走下去,那一定会成功的,这也是鸭妈妈和鹰妈妈放手的愿意,放手了才可能成长。
我想,我就是课文中的小鸭和小鹰,我也和他们一阳指总是问爸爸妈妈,我可以干这个吗?我可以
干那个吗?但是爸爸妈妈总是回答你自己干吧。
从今天起,我要向小
鸭和小鹰学习,只有自己去实践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2023年《自己去吧》教案2023年《自己去吧》教案1【背景解读】《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4课。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
课文两段话结构相似,语言简洁,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想法和学生接近,易于被学生理解,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但感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学会生活是本领,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和点拨。
课文内容有普遍的现实意义,通过小鸭和小鹰来折射学生中存在的依赖现象,让学生读后从中受到要自主,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另外,本课生字难度不大,学生应该能按要求掌握。
【目标预设】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自、己”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的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角色感悟,朗读见悟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设计课件时注意创设情境,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以朗读为主线,主要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依赖大人现象(从爷爷奶奶帮背书包展开),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联系自身实践来解决生活问题。
【准备工作】1、让学生了解并收集有关鸭子和鹰的科学知识。
2、根据需要,设计制作可行性课件。
【过程展示】一、激趣导入小朋友,前几天,老师发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看看吗?好,那我们就出发吧!(点击,出示课文情景图一)看,这儿有绿绿的草地,弯弯的小河,多美啊!咦,谁已经在这儿啦?(小鸭和鸭妈妈)你能和她们打个招呼吗?仔细瞧,她们好象在说着什么事呢?想知道吗?(点击,播放音乐,配乐朗读课文中的第一个故事。
《自己去吧》教学建议
对于学生来说,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自己去吧》这本书,正好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这种能力。
下面给出一些教学建议,
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共同讨论。
这样既能够
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
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此外,可以设置一些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共
同完成,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加深他们对书中知
识点的理解。
其次,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去吧》这本
书来寻找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还能够更
深入地理解书中的知识。
同时,这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此外,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一些重要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加深对知
识的印象。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或是进行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点教学建议,相信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自己去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愿《自己去吧》这本书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良师益友,指引他们走向成功。
自己去吧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自己去吧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自己去吧是一本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探险类故事书,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让孩子们学到勇敢、独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的心理活动。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的决策。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绘制角色的形象,并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
2.理解故事中主要情节和角色的决策。
3.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4.表达个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和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并共同完成相关任务。
2.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选取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或角色,通过绘画、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给全班。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展开讨论,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个人写作:让学生每节课都记录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1.引入:通过观看一段视频,引起学生对探险的兴趣。
2.学生阅读故事背景,并回答问题:故事的背景是什么?主要角色有哪些?3.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角色,通过讨论和合作,用绘画的方式描述该角色的特征和外貌。
第二课:理解故事中主要情节和角色的决策1.学生阅读故事的前半部分,并回答问题:主人公经历了哪些冒险?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2.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情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情节中的对话和决策。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并提出解决方法。
第三课: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1.学生阅读故事的后半部分,并回答问题:主人公面临了哪些冲突?他是如何解决的?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冲突和解决方法的看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