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自己去吧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22
14.自己去吧(第二课时)青龙第二实验小学刘亚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 12 个生字,能准确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或文字片断,并且认清字形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够根据提示在 10 分钟内仿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小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在对课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流畅地进行扩展阅读,升华课文主题,加深理解。
3、能够通过仿编、续编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
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使学生懂得要勇敢地锻炼自己,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
教学难点: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对象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受外界影响大,自控能力不强。
可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喜欢通过听觉、视觉等实际感官刺激来接受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易于接受实际的感官知识。
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
教学策略: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自由朗读课文b.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策略: 3.角色扮演式策略:a.分角色朗读 b.在班上角色扮演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儿歌《洗手绢》、《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学生跟唱。
一、直接引入,复习生字:开火车读词语。
(课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自己去吧》,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当个打虎英雄,只要读对这些词语,就把老虎打败了,先让我们集体战斗,(齐读),再看看我们的个人战斗力。
《自己去吧》说课稿15篇《自己去吧》说课稿1一、说课标《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新课程的教学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二、说教材:《自己去吧》内容选自一年级上册《自己去吧》。
这篇童话故事以对话的形式讲了小鸭和小鹰分别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本领的故事,从而揭示了不要事事依赖他人,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锻炼,这样才能学到本领的道理。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通过小鸭、小鹰学本领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从小要学会自立自强。
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把读书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尽量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针对课文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们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己、吧、您、带”等12个生字。
会在田字格中正确写“自、己”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随文识字的方法识记生字。
2、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说教学重点:认识“自、己、吧、您、带”等12个生字。
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自、己”2个生字。
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从读中领悟小鸭妈妈为什么要它的孩子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五、说学情分析:本课时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识字上。
有些字学生可能会认识,却说不出识记方法,在认字环节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认的层面上,还要用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加深对生字的巩固识记,让生字在具体语境中反复重现,增加感知的强度,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去促进课文的诵读。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一年级上册14 自己去吧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五第1题【判断题】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自己做什么事自己做主,不用跟妈妈说。
A、正确B、错误【答案】:第2题【判断题】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鸭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不关心自己的孩子。
A、正确B、错误【答案】:第3题【填空题】爬的笔画顺序是______,共______画。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我会选那哪山的______边是什么?【答案】:第5题【填空题】写出偏旁是女的三个字。
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组一组。
爬:______、______、______学: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我会填学:共______画第七笔是______景:共______笔,第一画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猜谜语。
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
——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用下面的字两两组词。
爬学树习飞景色翔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造句。
学会:______。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组一组。
景:______、______ 美: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写笔顺,数笔画。
自共______画,第三画是______。
【答案】:第13题【填空题】看图写字。
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5题【现代文阅读】按课文填空。
自己去吧小猴说:“妈妈,我要吃果子。
”妈妈说:“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
”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
小鸭说:“妈妈,我要洗澡。
”妈妈说:“池塘大着呢,自己去洗吧。
”这样,小鸭学会了游泳。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自己去吧》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自己去吧》导学案教学案
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课题14、自己去吧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12个生字。
2、我能写出“我会写”的四个生字。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预习任务:
1、借助音节朗读课文。
2、圈出本课生字,再读一读,并自
制生字卡片。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一起找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在下面画上横线,再读一读。
2、小老师教一教带生字的词语,正音。
3、互读生字,读准平舌音:自;后鼻音:景;声母是鼻音的:您、那
翘舌音:深;轻声:吧、吗。
4、玩一玩生字卡片:说说怎样记住字形(熟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比一比),组词,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5、摘苹果(小组展示):我们是这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6、一起跟老师写好:自、己、东、西。
我来闯关:
1、听写“自、己、东、西”四个生字
2、认读词语:
自己、好吧、您好、皮带、好吗、很深、学会、那边、风景、美好
3、连一连:
xuéhuì很深nàbiān很美
hěnshēn风景zhèxiē那边
fēngjǐng学会hěnměi这些
4、照样子,变一变,再组词。
例:工(空)(填空)
云()日()()你()()
京()()主()()子()()
知识延伸:1、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
学习指数:
快乐指数:。
小学一年级语文《自己去吧》教案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安全出行;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安全出行,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旅行;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身边的情境中梳理出关于安全出行的信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本及练习册;3.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大家平时出门旅游是否都会选择自己去?•自己去旅游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呢?2.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进入安全出行的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1:《自己去吧》小故事的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自己去吧》小故事,让学生聚焦故事情节。
2.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小兔子出门旅行的时候,为了保持安全,有哪些措施呢?•你认为小兔子这样做是正确的吗?3.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活动2:活用故事中的知识(20分钟)1.教师介绍四个通往目的地的路线,并进行简单分析,让学生选出最佳路线。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学到的安全出行知识,想一想在旅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3.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总结出应该注意的事项,并用白板呈现。
4.提醒学生在制定旅行计划时,注意制定详细的旅行路线和时间。
内容总结(10分钟)教师对此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要在实际生活中注重安全出行,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中和家长共同制定一份旅行计划,规划旅行线路、时间、方式,并注重制定出行注意事项。
教学体会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更加明确了安全出行的重要性和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效果良好。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会更加注重安全出行,养成自主出行的好习惯。
《自己去吧》教学感悟在一年级第一册的教学过程中,感触良多。
昨天上了第14课《自己去吧》。
我在上这堂课时设计了老师当鸭妈妈,学生们都是鸭宝宝,学生们对着身份上的转换很是感兴趣,新奇的很。
自然的跟着老师的话进入了情景。
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变成了鸭妈妈,你们呢?”小孩子们兴奋的齐声说:“是鸭宝宝。
”说完,一张张小脸红彤彤的焦急的看着我。
我继续问:“小鸭子们,你们现在知道自己有什么本领了吗?”学生们就七嘴八舌的讲了起来。
有的学生说:“我会捉虫吃。
”有的讲:“我会游泳。
”还有的说:“我会下鸭蛋。
”在一片活跃的气氛下,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每个人都想参与到讨论中来。
在课文中有一段是:小鸭子说:“妈妈,你带我去游泳好吗?”鸭妈妈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去吧。
”在指导理解鸭妈妈的话时,我说:“这只鸭妈妈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
要是我啊,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去冒险呢!小鸭子们,你们喜欢哪只鸭妈妈呢?”部分学生认为鸭妈妈不好,让自己的孩子去冒险,不是个好妈妈。
就说:“老师,我喜欢你这只鸭妈妈。
”另外一些人就不同意了,说:“书上的这只鸭妈妈不带小鸭子去游泳,不是不爱她的小孩,鸭妈妈想让小鸭子自己去,锻炼一下小鸭子。
”其他学生一听,觉得也是挺有道理的,不禁边听边点头。
在这一点上,我放手让学生们去发挥想象,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讨论、思考的过程。
一旦老师把结论定在某个地方,就限制了学生们的自由考虑的空间。
他们就会接受,不会再去思考了。
新课标中对本阶段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发言的时候,有的学生口齿伶俐,说起来头头是道。
也有的学生讲起话来,吞吞吐吐,说不了一句完整的话。
即使这样,我也会有耐心的听他们说,讲他们的想法。
让这些学生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有时候,我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篇课文简单易懂,我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多表演几次。
2023年《自己去吧》教案2023年《自己去吧》教案1【背景解读】《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4课。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
课文两段话结构相似,语言简洁,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想法和学生接近,易于被学生理解,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但感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学会生活是本领,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和点拨。
课文内容有普遍的现实意义,通过小鸭和小鹰来折射学生中存在的依赖现象,让学生读后从中受到要自主,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另外,本课生字难度不大,学生应该能按要求掌握。
【目标预设】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自、己”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的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角色感悟,朗读见悟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设计课件时注意创设情境,根据学生需求兴趣安排教学,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以朗读为主线,主要学习第一自然段,进行细读体悟,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同时,联系生活实际,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依赖大人现象(从爷爷奶奶帮背书包展开),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联系自身实践来解决生活问题。
【准备工作】1、让学生了解并收集有关鸭子和鹰的科学知识。
2、根据需要,设计制作可行性课件。
【过程展示】一、激趣导入小朋友,前几天,老师发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看看吗?好,那我们就出发吧!(点击,出示课文情景图一)看,这儿有绿绿的草地,弯弯的小河,多美啊!咦,谁已经在这儿啦?(小鸭和鸭妈妈)你能和她们打个招呼吗?仔细瞧,她们好象在说着什么事呢?想知道吗?(点击,播放音乐,配乐朗读课文中的第一个故事。
《自己去吧》教案案例解析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的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教案编写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此,对于一份好的教案,既要有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更需要注重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反思。
本文将对名师倾情讲解的《自己去吧》教案进行案例解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案编写的可行思路和实践经验。
一、教学目标《自己去吧》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成人社会的生活、工作和生存方式,掌握语言交际、文化背景、人物性格等技能和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文学阅读和分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自己去吧》教案的教学内容是一篇小说,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主旨,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
例如,小说的情节描述了主人公在接受到前女友的邀请后,前往她的住处,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探究了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东西和选择的思考方式。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文学分析,以及自我对比和思考,探讨人们的情感世界、思想影响以及生活态度。
三、教学设计1、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打破常规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增加答题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表现出个人思考和发表意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阅读笔记来检验学生对于文学知识和对于人文社会的深入理解。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例如,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形式进行分析,以便让学生全面认识文学的特点和文学的表现手法。
3、延伸教学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跟进生活中的变化,时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小说的内容与社会生活中的生存和发展进行深入地联系,以便让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变化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提升生活或职业发展的实用性。
四、教学策略1、启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加思考和逻辑推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