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便利店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15
需求管理:日本7-11便利店案例11. 关于日本7—11便利店提起7-11便利店(Seven Eleven Japan, SEJ)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年前。
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始创7-11便利店,当时商店的营业时间为早上7点至晚上11点,故此而得名。
7-11便利店以特许经营的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迅速成长为知名公司,并开始在世界各地拓展。
然而由于美国南陆公司在企业管理和规范运作方面缺乏能力,造成在过去的很多年里7-11的店数虽然在增加,但识别混乱及自相残杀的局面时有出现。
直到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收购美国南陆公司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并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1974年5月,第一家日本7-11便利店开张,1976年5月,第100家便利店开业,1980年11月,第2001家开业,至今在日本7-11便利店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其中80%是特许加盟店。
1991年日本7-11母公司伊藤洋华堂收购美国南方公司,并全部改为24小时或16小时营业,从此7-11便利店都归属到日本总店的旗下。
如今,7-11便利店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体系,遍及美国、日本、台湾、香港、加拿大、菲律宾、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店数已经超过1.5万家。
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铃木(Suzuki)先生的领导下,一直在日本的便利店中处于顶尖地位,该公司曾连续7年在日本零售行业取得最高的营业收入,日本7-11集团在2000年首次超过大容超市集团成为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而且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该公司还具有高得多的每平方英尺或每个店面的销售额。
它的平均库存周转时间大概是7天到8.4天,因此一个店面平均大约在1周的时间内将其库存售完。
如果一个人在1980年投资100日元购买SEJ的股票,那么在2000年初,这些股票价值30万日元。
在2000年3月31日,SEJ的市值达到950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第三大最具价值的零售企业(排在沃尔玛和家居货栈(Home Depot)之后)。
案例分析:711便利店的特许经营“7—11”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特许组织,至 1992年底,该公司在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590 家分店。
在我国的深圳,该公司自1992起,也开始以自营的方式开展业务,据悉“7—11”公司计划以按期出售区域特许权的方式在中国开展特许业务。
一、“7—11”便利店的经营状况“7—11”便利店的店铺营业面积按总部统一规定,一般约为100平方米。
商店的商品构成比例为:食品75%,杂志、日用品25%。
商店商圈的直径一般为3000米,经营品种达3000多种,都是比较畅销的商品。
另外,总部每月向分店推荐 80个新品种,使经营的品种经常更换,给顾客以新鲜感。
商店内部的陈列布局,由总部统一规定、设计。
商店的建设、管理遵循四项原则:(1)必需品齐全;(2)实行鲜度管理;(3)店内保持清洁、明快;(4)亲切周到的服务。
这四项原则即“7—11”便利店成功的秘诀。
二、为分店着想的特许制度1.培训特许经营受许人及其员工。
“7—11”公司为了使受许人店主适应最初的经营,消除他们的不安和疑虑,在新的特许分店开业前,对受许人实行课堂训练和商店训练。
掌握MS系统的使用方法,为提高员工、临时工的业务经营能力,围绕商店运营和商品管理、接待顾客等内容,集中进行短期的基础训练。
2.合理进行利润分配。
毛利分配的原则是:总部将毛利额的57%分给24小时营业的分支店(16小时的为55%),其余为总部所得。
商店开业5年后,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还可按成绩增加 1%—3%,对分支店实行奖励。
在万一毛利达不到预定计划的情况下,分支店可以被保证得到一个最低限度的毛利额,保证其收入。
3.总部对分支店的支持体制。
总部协助各分支店进行开业前的市场调查工作,并从经营技巧培训、人才的招募与选拔、设备采购、配货等方面对分支店给予支持。
总部还向分支店提供商品陈列柜、货架、陈列台等设备。
总部指派专人负责分支店的日常经营指导、财会事务处理等工作。
2015 7-11案例分析报告7-11案例分析报告7-11便利店公司历史日本7-11便利店成立于1973年,并与1974年5月在东京江东区开设第一家店铺。
1985年——2009年日本7-1实现快速增长,店铺数量增加了5倍;年销售额从3867亿日元,增加到27849亿日元。
2009年一年,顾客光顾日本7-11的次数达到41亿人次,平均每个日本人每年去35余次。
2004年,前十家便利店占了日本便利店大约90%的市场份额。
同年,7-11的日销售额比它竞争对手加起来还多30%。
2005年9月1日,柒和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7—11便利店、伊藤洋华堂、丹尼公司建立。
截止目前,已经的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有大约24000家店铺,成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系统。
7-11是如何登上便利店行业的顶峰?1.构建信息系统以符合顾客需求1982年,7-11成为日本第一家引进POS系统的企业。
1985年又与NEC合作开发了使用多彩图形的个人电脑,在每家店里安装并与POS系统相连。
1991年,公司安装了综合数据业务网络(ISDN),连接5000多家商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ISDN系统之一。
以上这些都是7-11为日后顾客需求管理打下的坚实基础。
如今订货终端能告诉店主应该如何合理的向分销中心订货。
商店管理者从商店计算机中获得商品销售数据的详细分析,包括商品种类销量和过期单品分析,耗费分析,根据单品的销售情况分析未来10天的销售趋势,POS机则能相当轻松方便的采集货品销售情况。
2.与供应商合作并采用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正是有了以前“硬件”打下的基础,配合上计算机软件的计算预测和实时订单交流。
分销系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来调整进货次数。
例如,在夏天,冰淇淋按日来进货,其他时间一周进货三次。
商店在早上10点之前预定饭团,在晚餐高峰期前可以送达。
2004年2月,日本一共有290家制造商专门为7-11便利店生产快餐食品,产品被分销到293家分销中心以保证快速、可靠地进货。
一、7-11 简况1、管理层致辞2004年,7-Eleven在北京的1号店开业。
从此为北京、天津的市民提供“身边便捷”的连锁店,并逐步扩大规模。
随着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消费者对“无需多花时间,即可在附近的便利店购买到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给顾客带来方便,“对应变化”将成为7-Eleven肩负的使命。
现在,7-Eleven将重新诠释便利店的“身边便捷”这一观念,推进新时代下便利店的各种革新。
自主研发高品质的“便当”“好炖”等现场制作的商品;大力开发点心,饮料等集团自主品牌“SEVEN PREMIUM”商品;并扩大从食品到洗涤等家庭必需品的规模,进一步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各种服务。
在国内,密切结合地域需求的同时,强力推进全球化。
以海外7-Eleven,厂家共同开发的商品为主,将店铺设备材料,信息系统等共有化纳入视野,力图提高“世界的7-Eleven”这一品牌影响力。
7-Eleven将把全球规模与地域特点相融合,挑战新时代下的流通业。
2、公司概要成立经过2004年1月2日正式注册成立2004年4月15日1号店东直门店开业正式名称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英文名:SEVEN ELEVEN(BEIJING)CO.,LTD.公司总部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5号出资状况总投资额7,000万美元注册资本金3,500万美元出资方株式会社7-ELEVEN日本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经营范围零售、批发粮油制品、酒、茶、食品、饮料、保健食品;加工食品;餐饮服务;自营商品的生产、加工。
零售隐形眼镜护理液、纱布绷带、弹力绷带、创口贴、口罩、花卉;日用百货、针纺织品、五金交电、鲜花、通信设备及产品、计算机设备零配件和软件产品的零售、批发;店铺设备的批发、佣金代理(拍卖除外);代售电话卡、邮票、入场券;零售早孕(HCG)快速检测尿试纸、Ⅱ类避孕器械;彩扩服务;复印;组织国内商品出口;自营商品的分级、包装、仓储进出口业务;出租商业设施;便利商业的研究、培训、信息咨询(不含中介);以特许经营方式从事商业活动;传真服务;开发物流网络系统、计算机软件;店铺设备租赁;技术服务。
1、一家连锁便利店想提高响应性,以便能何时何地都能为顾客提供所需的商品。
便利店供应链保持快速响应的几种丌同是什么?每种方法的风险有哪些? (1)方法:建立快速响应系统机制,采用先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高效的信息实现便利店的内部乊间及不供应商有效快速的信息交风险:伙伴关系风险及信息风险,不供应商乊间信息交流会导致商业机密的外泄风险. (2)方法:在配送方面,通过采用适合自身的配送模式实现快速的配送从而实现有效的顾客反应。
风险:存在配送风险,配送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商品流劢,尽可能快速会用顾客所需要的商品同时符合生产迚度。
(3)方法:对门店、配送中心乊间的配送方式作详绅剖析,建立需求拉劢的物流模式,形成“快速响应”不“最大库存水平”模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提高消费者满足水平。
“最大”的库存是保障需求的徆有效的保障. 风险:库存风险以及需求风险,较大的库存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以及当对顾客需求预测失真以及调度存货系统出现问题时,均可能造成伤害。
2、7-11在日本的供应链戓略可以被描述为试图通过快速补货以平衡供给不需求,不这些选择相连的风险是什么?供应链协同风险(2)不供应商关系的风险(3)管理风险(4)信息共享不传递风险(5)运输成本增加的风险(6)缺货风险快速补货需要供应商,零售商,原材料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等等协同配合,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快速补货,所以快速补货需要各方准确无误的生产加、流通、配送等,但其中有许多丌可控的因素,如自然灾害,戓争,道路拥堵,各地交通政策等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影响到快速补货,所以其风险较大。
快速补货要求其供应商快速及时补充其短缺商品货物,这要求供应商增大其库存量,保证随时供给补货,这必然会导致供应商成本的增加,降低供应商的利润,影响不供应商的关系,增加其风险。
丌同地区丌同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差异徆大,这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文化,营销策略,员工工作习惯的差异。
而快速补货需要便利店员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性,而这又有徆多丌可控因素,所以会增加其管理成本. 快速补货需要便利店、供货商及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的共享,其需要强大的信息网络的支撑,而信息网络的建立如果保管丌善会导致企业信息的泄密,增加其风险. 快速补货需要运输车俩及相关人员随时待命,根据系统命令迅速、及时、准确、无损的把货物送到指定的地点,这就增加了运输成本,如车辆耗油费,折旧费,过路过桥费、司机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相关费用。
7-11配送系统案例分析7-11的配送系统案例背景美国电影RushHourⅡ中有一个唠叨鬼James·Kartel,他的外号叫做7-11,意思是他能从早上7 点起床开始到晚上11 点睡觉一直唠叨个不停。
殊不知该外号得自于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11。
便利店之所以取名为7-11,是表示店铺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 点到晚上11点。
当然,现在便利店已经将营业时间改为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营业,但是最初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却延续下来。
7-11便利店最初发源于美国。
1973年,日本约克七公司加盟进来,与美国南方公司缔结了地区服务和授权合同,开始了日本便利连锁店的历史。
7-11 便利店在全球20 多个国家共有 2 万多家分店,仅在日本就有9600 多家便利店,每年约有31 万人次光顾。
经过30余年的发展,7-11成为日本最大的连锁便利店。
这些店铺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由于加盟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顾客层次也参差不齐,因此,各个店铺中陈列的商品是完全不同的。
每家店铺面积大约100~200平方米,他们从总部推荐的4,000多种商品中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商品,大约2,000~3,000多种,并且每年要对这些商品中的70%进行更换。
这样一来,店铺就能够保证陈列更多的畅销商品,保持自己的新鲜度。
但是,对于每家店铺来说,运送和保存的商品种类、数量和要求各不相同,每一种商品既不能短缺又不能过剩,而且还要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随时能调整货物的品种,因此,如此繁杂的商品信息如何能够做到因人而已,因地制宜,就依赖于物流系统了。
成功背后7-11建立了自己的共同配送中心,分别在不同的区域统一集货、统一配送。
配送中心有一个电脑网络配送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利用卫星通信和综合数字通信网,将加盟店、厂家、供应商、工厂生产线、配送中心和总部连接在一起。
每天总部会定期收到各个店铺发来的POS数据和订货销售数据,然后对收集到的POS数据和订货、销售、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订货和会计数据传给厂家和共同配送中心,供应商会在预定时间内向中心发送货物。
7—11:一家便利连锁店7—11(7—Eleven)公司在200多个国家开设有17000多个分店,是世界上最大的便利连锁店。
它在日本有7000多家分店,在美国有近5000多家分店。
1974年,第一家7—11便利店在日本开张,它在日本的发展非常出色。
7—11公司是东京仓储购物中心列出的最赢利的公司之一。
它的销售额持续大规模增长,同时与销售相关的库存水平不断降低。
7—11公司在日本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
该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它努力寻求竞争战略与供应链区位、运输、库存和信息战略之间的契合。
7—11的经营目的是,在顾客需要的时候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产品。
从战略的角度看,公司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区位、季节和每天的时间安排,寻求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微观平衡。
7—11公司利用区位、库存、运输和信息的设计与管理来支持这一目标。
7—11公司遵循的一项主要区位战略是,在目标区域开设新的分店,以便形成或提高其分布密度。
例如在日本,1个郡(大体相当于美国的一个县)就有2家以上7—11连锁店。
7—11的分布密度很高,在每个目标区域内集中开设好几家分店。
7—11连锁店在美国的分布,1994年以前并不集中,1994—1997年间,公司关闭了几家分布相对孤立的分店。
现在,公司主要在连锁店已经拥有较高分布密度的地区建立新店。
这一战略与其在日本国内的区位战略一脉相承。
这一重要区位战略使公司在仓储和运输的整合中受益匪浅。
在日本,新鲜食品在7—11公司的销售额中占很大比例。
绝大多数新鲜食品是在其他地点加工后再运到商店的。
在日本,如果食品需要在晚饭时送达顾客,商店就要在同一天上午的10点发出订单。
所有分店都通过电子信息与总店、配送中心和供应商保持联系。
所有分店的订单都传给供应商,由他们包装印有储存条件说明的批量产品并运到配送中心。
在配送中心,将所有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产品(按保存温度进行分类)进行重组并运到各连锁店。
每一辆送货卡车都为一家以上的分店送货,并尽可能在非高峰时间抵达商店。
服务管理7案例案例:运用服务管理理论提升711便利店的服务质量概述:711便利店是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之一,也是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零售连锁店之一、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本文将以711便利店为例,分析其现有服务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1.人员和培训:由于711便利店经营店面众多,员工流动性相对较大,导致服务人员素质和培训水平的不稳定,服务质量难以保持一致。
2.进货和库存管理:有时711便利店的产品供应不及时,导致货架断货,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并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3.顾客反馈:711便利店的顾客反馈机制尚不完善,顾客的问题和意见反馈渠道不畅通,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解决方案:1.人员和培训:-制定完善的招聘和培训计划,确保员工素质稳定。
在招聘时注重挑选具有良好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的员工,并为新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
-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和绩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员工的培训和素质问题。
2.进货和库存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确保产品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分析销售数据和顾客需求,制定合理的进货计划,并进行库存管理,避免货架断货和过多滞销商品。
3.顾客反馈:-定期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收集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服务质量和店面运营。
运用服务管理理论:1.服务质量模型:运用服务质量模型,建立711便利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员工服务态度、服务速度、服务质量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为店员提供明确的服务目标和要求。
3.顾客关系管理:通过建立会员制度,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增加顾客忠诚度和购买频率。
总结:711便利店作为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之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至关重要。
通过改善人员和培训、进货和库存管理以及顾客反馈等方面的问题,运用服务管理理论,可以提升711便利店的服务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和店面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