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画出生命彩虹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
生涯规划——画出生命彩虹
宝清县高级中学于海艳
[理念阐述]
(一)理论依据: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与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生涯规划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重要人生阶段,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
舒伯把人的职业规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5个阶段。
高中阶段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培养高中生的初步的生涯意识和生涯能力,做好未来人生的准备,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分析:高中阶段正处于探索阶段的试验期(15—17岁),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思维敏锐、求知欲旺盛,此时的主要生涯任务是引导他们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为未来的升学做准备,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生涯规划
2、感悟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3、形成生涯规划的初步概念
4、了解高中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
1、A4纸和笔。
2、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我的角色我做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多重“角色”,如“子女”、“兄弟姐妹”“朋友”“学生”等等,在你所扮演的角色中,你认为。
认识生涯规划,画出生命彩虹xx第十八中唐兰【学情分析】高中是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与探索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该时期培养与开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并在课业与实践活动中加以尝试,加强自我认识,树立初步的职业意识。
在该阶段,学生的生涯意识没有被唤起,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开展,包括专业选择与社会就业等。
本课程正是在该背景下设计并实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未来人生描绘理想的蓝图。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年龄在15-17岁,此前未接触和了解过生涯规划。
本节课是他们生涯规划的第二课,在第一课,学生已经大概了解生涯规划的概念及阶段任务,也体验了整个生命过程角色转变。
但是他们对于生涯规划也只是简单的书面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让他们认识到生涯规划的意义。
【设计理念】依据舒伯的生涯开展理论,15-24岁是生涯探索阶段,该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开展相关的技能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高一学生正处于生涯探索阶段的试探期〔15-17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活、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时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收集相关的信息,在梦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
因此本课程拟开展“生涯角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开展过程中人生角色的转变,体会不同角色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思考每个角色的职责和义务。
明晰自己当前阶段的角色,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舒伯的生涯彩虹图,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角色转变,了解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内容及自己要做的准备。
➢过程与方法目标:面对角色的转变,能够找准自己不同阶段的主要角色,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与时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不同人生角色的职责和义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理清自己人生的重要角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体验人生开展过程不同人生角色的转变,感悟各角色的职责和义务,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教学难点:在不进行直接说明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感悟各人生角色的职责和义务。
职业规划理论之:舒伯的生涯彩虹(一)(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于1953年依照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成成长、试探、建立、保持和衰退五个阶段,80年之后他更是提出提出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生涯彩虹图。
1、纵贯一生的彩虹——生活的广度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
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相当于成人后期)、以及衰退期(相当于老年期)。
2、纵贯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在一生生涯的彩虹略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是由一给职位和角色所组成。
舒伯认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序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
各种角色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角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角色如果发展的好,将会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关系基础。
但是,在一个角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没有平衡协调各角色的关系,由会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
以上图为例,半圆形最中间一层是儿童的角色,也是为人子女的角色。
这个角色一直存在。
早期个体享受被父母的照顾,随着成长成熟,慢慢和父母平起平坐,而在父母年迈之际,则要开始多花费一些心力陪伴父母,赡养父母。
第二层是学生角色。
一般从4、5岁开始,10岁以后进一步加强,20岁以后大幅度减少,25岁以后便戛然而止。
但在30岁以后,学生的角色又出现,特别是40岁以后学生的角色几乎占有全部的生活空间,但几年后就会完全消失,直到65岁以后。
这是由于在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社会,青年在离开学校、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常会感到自身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了,所以重回学校来充实自我。
学生角色在35、40、45岁左右回升,正是这种现象的反应。
第三层是休闲者的角色。
这一角色在前期较平稳的发展,直到60岁以后迅速增加,这是和退休有关的缘故。
画出生命彩虹作者:韦英哲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01期创意小集市人气旺盛,14个摊位上,14支由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正卖力地向“顾客”推销产品,“服务台”准时播报每个摊位的资金变化情况。
在小集市旁,有5家“银行”和5家“证券公司”,职员均由学生担任。
这是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中心小学近期举行的“生涯日·财商游戏节”活动。
2015年以来,该校在“品质教育学在南海”品牌建设和南海区品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的引领下,着重打造“生涯教育”品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社会,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画出生命的彩虹。
构图:唤醒自觉,开启寻梦旅程“生涯教育”源自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初为职业生涯教育,现已发展为人的一生的规划,尤其重视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教育的规划。
在小学阶段开展“生涯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生涯教育”也是一种立己达人的教育。
人成为人是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
大沥镇中心小学校长潘淑幼说:“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理念是唤醒生命自觉,而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生命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和自我追求。
”为此,大沥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以“生涯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比如财商游戏节、科创节、班级合唱、职业体验、生活体验,教育专家到校为教师开讲座、各行业优秀家长送课进校园等。
张翠是大沥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家长义工,她参加了上述部分活动。
张翠的女儿读三年级,张翠说:“她很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每项活动。
从孩子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的探索欲,也让我了解到孩子的兴趣。
”张翠还感到很欣慰,她说:“这些活动对孩子们而言是很好的职业启蒙,帮他们发现兴趣点,在内心播下美好的种子,并让孩子们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投入自己喜欢的职业中,从而开启寻梦旅程。
”潘淑幼表示,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愿景是让学生画出生命的彩虹。
彩虹图——我们看到的不一样人生规划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1953)依照年龄将每个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成成长、试探、建立、保持和衰退五个阶段,之后踢出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
这就是彩虹图。
在生涯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观上下的生活空间,是有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
分成: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家长六个不同的角色,他们交互影响交织出个人独特的生涯类型。
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